梅妃最後一次到莫高窟時,是她83歲那年的四月初八。此時的梅妃雖然已步入高齡,但她滿麵紅光,齒白齊密,唇如蘋菠果,光潔的皮膚彈性十足,兩鬢隻有不多的幾根白發,思維敏捷,步履輕盈。


    梅隱園的人們都說她會活到千歲,而她總說:人身難得,但人生終是驛站;生命可貴,但壽終難過百歲。雷打不動的早晚課、持念佛號的三昧及《妙法蓮華經》《地藏經》《金剛經》的持誦,成就了她不老的傳奇,也因之將許多人度進了佛門。


    這天,她見到了閉關修行的禪淨法師。


    梅妃走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窟,與寺中主持商量著六月十九莫高窟的法會。


    “了塵施主,師傅要見您!”主持雙手合十說。


    “您不是說他早已圓寂了嗎?”


    “師傅自閉關修行後,從不見外人,是他讓貧僧對居士和信眾這麽講的。”


    “五十多年,從未謀麵,今日有緣能見到大德,無比榮幸。他在哪裏?”


    “師傅在極樂世界圖窟等候。”


    “窟中需要修補和上色的地方都做妥了嗎?”


    “都已按施主所囑做好。”


    進得窟中,梅妃借著窟門外的微光,看到一精神矍鑠、慈眉善目的老僧人雙腿盤坐在極樂世界圖的前麵。按常理推算,應是過了百歲的老人,但卻看不到絲毫的老態龍鍾,更判斷不出他的年齡。


    “俗家弟子了塵拜見法師!”


    “梅太妃不必多禮!老納這廂還禮!”禪淨法師微睜開雙眼,低頭合掌道。


    梅妃感到法師眼中的光如兩束電光照亮洞窟。


    “稱弟子了塵即可!”


    “前塵往事皆是天意,何必著相稱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必在意?今日老納請太妃前來,是要還寶歸主。”


    法師說著便從懷中取出一個黃色的吉祥佛袋,從袋中取出一塊紫玉。


    梅妃一看,這正是自己為莫高窟壁畫所捐貼身之玉,這玉是她出了娘胎就戴在項上的。這玉寄托著她對奶奶和父母的思念,也寄托著她與江家大院無盡的鄉愁。從不離身,卻為提升極樂世界圖窟割愛。


    梅妃正想著法師要拿出這塊玉說什麽。就聽到禪淨法師如洪鍾般的聲音:


    八百年後梅園生,


    戴玉原是解玉人。


    紫玉再來物歸主,


    始信三世輪回真。


    法師說到第三句時,忽見洞頂藻井處發出紫色祥光,把洞窟照得紫氣燦潤。


    當法師說完偈語時,紫光消失了,梅妃上前接過法師遞來的紫玉和吉祥袋,還在想剛才的偈和光。


    四句偈子早寫了放在袋中,將玉裝好交於觀音庵的靜玉師太,她自知放在何處。


    梅妃心中甚是吃驚,這個從沒見過麵、也沒有到過梅隱園的法師,怎會對自己和梅隱園的一切了如指掌?


    梅妃待要細問,卻見法師消失在了一片七彩祥光中。抬頭正看到極樂世界圖中慈笑的阿彌陀佛。這眼神與剛在的禪淨法師怎麽這麽像?禪淨法師是佛是僧?我此刻在極樂佛國還是在敦煌莫高窟?梅妃望著阿彌陀佛的眼睛心中發問。


    “施主,五台山圖的右上角今晨自然添上了一朵紫蓮花,不知是掩在下麵的圖在特定時間的顯現,還是天外飛來的吉祥?”主持的話把梅妃從凝思中喚醒,梅妃拜過極樂世界圖後問訊退出……。


    走出五台山圖窟,離開莫高窟回到梅隱園,梅妃直奔觀音庵去見靜玉師太。這觀音庵本是法泉寺,後因梅妃為竇太後立法泉六和塔,便將寺名改為觀音庵,竇太後時期的主持也已圓寂,這靜玉主持也是當年跟隨主持師傅為竇太後西去助念者,與梅妃交往甚密。


    梅妃品著靜玉師太的茶,拿出吉祥袋說:“我往生的時間就在今年,請師太為我做好一切善後。”


    “太妃怎會說出如此之語?”


    “看了袋中的玉和偈子就知道了。”


    師太拿過袋子、看過紫玉和偈子,對著梅妃低頭合掌道:“隨喜太妃!這袋子要用竇老太後的玉碗盛了放在觀音聖像的掌中。”


    “為何?”


    “前幾日,夢見大殿裏的觀音對貧尼說話了。”


    “說的話與此有關嗎?”


    “吉祥袋,吉祥袋,吉祥袋中吉祥玉,吉祥紫玉帶偈語,放在玉盞吉上吉,在吾掌中不毀損。”


    靜玉重複完夢中觀音的話後問:“太妃覺得有關嗎?”


    梅妃點點頭,感歎莫高窟法師之語與靜玉師太所言的無縫對接。


    靜玉取了竇太後過去來此品茗用的綠玉盞,將吉祥袋放上。


    “師太怎知觀音所說的就是這個玉盞呢?”


    “因為夢中我拿著這個玉盞。”


    “不可思議!”


    擇日不如撞日,正好四月初八殊勝日,靜玉師太即可將綠玉盞放在大殿觀音托淨瓶的左掌上,掌中空出的位置正好放下玉盞,梅妃暗想:這是巧合還是天意?


    自此,庵中立下規矩,任何時候都不能取下觀音掌上玉盞……。


    梅妃往生於當年九日十九日。


    盡管後來寺院不斷擴建,並更名為雷音寺,安奉觀音的大殿成了偏殿,但在八百年的風風雨雨中,不斷修補的殿中的觀音聖像始終完好如初,玉盞中的吉祥袋永遠顏色鮮亮……。


    畫麵切換到八百年後的梅隱園,回到小說的開頭。


    從雷音寺回來,柴世勳心中久久難以平靜,他想了很多很多,開始翻閱佛教的書籍。四月初四,柴世勳正式向魏漢卿辭行。


    恰此時,夫人李逸荷胎不止,肚子也在隱隱作疼。


    “義兄,看情況逸荷不日就要臨盆,懇請義兄喝過愚弟血脈延續之喜酒再走不遲。”


    在漢卿的真情挽留和劍月難舍的秋波顧盼中,柴世勳留了下來。


    四月初八辰時,李逸荷誕下一千金。


    當時,祥雲嫋繚,天樂悠揚,各種吉祥鳥紛紛飛來,園中的各色花在七色的朝陽競相開放,花香鳥語、泉溪潺潺,使梅隱園猶如人間佛國。


    雷音寺觀音堂中的玉禪師太第一時間趕到祝賀,端著觀音手中掌了八百年的玉盞,師太滿麵慈笑將吉祥袋遞於逸荷。


    逸荷致謝時,師太說要謝觀世音菩薩。


    漢卿招待師太在客廳喝茶時,師太將昨夜之夢說於漢卿,並將夢中所得偈子遞於漢卿說:“此女乃觀音所賜非常之人,仙根深厚,慧根不凡,請悉心栽培,將來必光耀祖上,大利蒼生。”


    “漢卿隻要她一生平安就好!”


    “天意從來高難問啊!請一定記得孩子出生四十九天時到鳳凰山王母廟取來紫玉手鐲,七歲時為她戴上。貧尼拿來的紫玉,七天後就給戴到項上。


    正在此時,前來賀喜的秦周易走進客廳說:”有此兩樣祥物隨身,貴不可言。”


    “感謝祝福,兩位修行賢者都在,就請給小女取個名吧!”


    “名字中一定要帶玉字,三玉齊力,無往不利。”


    “帶玉定會五福齊臨!”


    隔牆有耳,不料這些談話的內容吸引了隔壁書房中的柴世勳,聽到全部談話內容的他,決定暫不走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世修得花月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慧心融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慧心融明並收藏三世修得花月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