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玄宗探母,采蘋帶了兩個丫鬟坐馬車出了梅隱園向人煙嫋嫋的處走去。一路之上,沒有帶梅隱園一草一木的采蘋主仆入戶治病勸善,分文不取,隻接受食供,也會在小尼庵裏落腳,傳授醫術。所到之處,妙手回春,疾患盡愈。紫衣女神醫的美名不斷盛傳。
話說玄宗到了梅隱園,得知母親西去,悲痛萬分,長跪在山洞前荷池冰麵上放聲痛哭,觸動冰瀑片片落下,驚動天公降下大雪。
問及采蘋,蕭彤和園內所有人都口徑一致:安頓好太後便離園,行蹤不明。
玄宗在園中待了3天,寫了祭文、點了長燈,在寺中做了放焰口等佛事,臨走時留下一份信,對蕭彤千叮萬囑,若采蘋來園一定要交到其手中。
在回長安的路上,玄宗邊走邊打聽,終將希望寄托在了尋找紫衣女神醫上。
當采蘋看到自己的畫像貼滿大街小巷,便立換了男子打扮往相反方向撤退。
莫高窟上空的祥雲和七彩祥光吸引了采蘋的目光,采蘋忽然想起竇太後說過的話,便對此處充滿了向往。奔到莫高窟時,已是晌午時分,采蘋被莫高窟的變經壁畫故事深深吸引。
“夜夢觀音菩薩開示有紫衣貴人到,不想此夢應驗非常。”一名僧人走過來向洞窟中仰望藻井的采蘋合掌施禮道。
“請問師傅,此洞窟中觀音菩薩聖像怎沒有畫完?弟子雖不懂洞窟繪畫藝術,但按藻井的預示,此窟應是以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為主,這裏還應安奉諸多菩薩。”
“施主所言甚是,此窟在樂尊大師時就已開鑿,大師按照觀音夢中所托畫出了觀音形象,但顏色怎麽都上不了。則天皇後秘行莫高窟時曾來此窟,對每一處壁畫內容都作了安頓,據師傅講,則天皇後所講與他夢中所見一樣。”
“您的師傅在哪裏?我可以見見他嗎?”
“他早已圓寂。”
“請恕不知之罪!則天聖後來此還留下了什麽?”
“留下了許多金銀珠寶和首飾,用於修複、重塑佛菩薩聖像及變經故事,她對《妙法蓮華經》的經變塑畫更為看重。”
“現在洞窟的塑畫都是則天皇後的發心嗎?”
“基本如此。後來又來了一位叫了坤的女施主,又給了大力資助,有兩座大佛像,就是這位了坤施主要求按照則天聖後的形象塑畫的。”
采蘋猛想起竇太後去世前給她說過的話:“你一定要到莫高窟去看看,在那裏你會見到皇祖母,你提及了坤他們都會知道。”
當時采蘋並未將此話放在心上,此刻卻頓悟那番話的份量。
“這裏的壁畫內容很豐富,大乘經典中的故事都有,特別是《妙法蓮華經》上的故事更多,施主應該多走走多看看。”
“今日天色已晚,已看了好幾處,就不打攪法師了。改天定會專程拜訪。”
“施主還是看一看五台山全圖再走不遲!”
采蘋又想起竇太後臨終時說的話:“莫高窟千佛洞中有了五台山全景和山西太原到河北正定的通道,便打通了神州朝朝代代的吉祥路。”
想到此處,采蘋見到五台山圖的願望十分強烈,待進窟見到十分震撼,隻是竇太後說的那條吉祥路不十分明顯和清晰,心中便有了自己的打算。
看過五台山圖,拜過按則天聖後形象雕塑的大佛之後,采蘋走出了莫高窟的寺門。
在回梅隱園的路上,采蘋又想起太後冬至那天吃過餃子時說的話:“采蘋,將這把鑰匙拿好,若將來遇到塑畫佛像和修橋補路之事時,打開哀家鋪蓋櫃的抽屜,用哀家畢生珍藏的首飾去幹大事。”
當時,對莫高窟沒有任何概念的采蘋聽得一頭霧水,便糊裏糊塗點頭應允。想不到太後交代的是一件如此重要之事。
令兩個小丫鬟深感奇怪的是,一路風塵仆仆,采蘋的周身和衣服竟沒有落上一絲塵土,每天早晨醒來一看,她的頭發和衣服都如剛清洗過般新鮮而淨潔。還有,采蘋接受食供的選擇也很特別,幾次問緣由,都被采蘋敷衍而過。
快到梅隱園時,荷月忍不住開口問:“小姐,一路之上入戶治疾時,為何有些富裕之家的豐盛食供不接受,偏要接受一些貧苦之人的一粥一飯?對富有之家來說準備一桌豐盛的飯菜很輕鬆,對貧困之家來說一粥也來之不易呀!”
“是呀,小姐,為何不舀大河中的一瓢,而要淘淨小塘中的一泓呢?”嵐芝接過話說。
“替佛菩薩濟蒼生,最重要的是依心結緣。”
“聽不明白您說的話。”兩個小丫鬟邊說邊搖頭。
“昔日佛祖托缽沿門乞食,為的就是結眾生之緣。許多行腳僧進千家門、解萬戶困,也是為結眾生緣。我講過許多佛陀的故事,為何佛陀要接受貧困老嫗的一條破氈,卻不接受大戶人家金碧輝煌的精舍呢?”
“哦,想起來了,小姐講過很多這樣的故事。”
“供養佛菩薩和正法之僧一簞一瓢,舍一得萬報,會為子孫積攢取之不盡的財富。此行依觀音藥方替蒼生除疫,依佛陀經義替眾生解心結,怎不依佛菩薩正行結緣呢?”
“明白,明白,有些富裕之戶福德不夠,有些貧困之家卻福德俱足。受教了!”
進了梅隱園,采蘋直奔竇太後房中,打開太後鋪蓋櫃的抽屜,看到各種稀世珍寶甚是感歎,生活簡樸的太後,將一生的積蓄留為塑畫佛菩薩聖像的虔誠,讓采蘋深感責任之重。
跪在太後的佛堂裏,采蘋發下了餘生為莫高窟塑畫佛菩薩傾盡心力的誓願……。
“阿彌陀佛,你終於回來了,沒帶任何東西,一路之上定受了很多的苦。每天晨昏都在太後的佛堂祈求,苦於佛菩薩不靈驗,原來竟如此靈驗。”蕭彤的聲音裏滿是母愛的溫暖。
在太後房裏包餃子、聊一路之上的見聞,四人其樂融融的氣氛昨日重現。
將煮好的餃子獻太後時,蕭彤語氣沉重地說:“皇上真是個至孝之人,他的痛哭已刻在了我心裏,皇上也是個重情之人,他對娘娘可是真心好,你都不知道他問你時的神情有多麽焦急,這裏有皇上留下的一份書信。哎,太後給老奴交代的唯一後事,便是撮合你們重歸於好。我真希望皇上找到你,誰料又是失之交臂呀!”
采蘋仿佛在聽別人故事,麵無表情、心無波瀾,拿過信在爐中化為灰燼,她終於體會到了徹底放下之後的心的自在。
吃過餃子,四個人圍坐在太後的炕桌旁回憶往事,采蘋坦言自己繼承太後遺願、致力莫高窟塑畫的決心,令蕭彤十分感佩。
因為觀音窟中的單調與特殊情況,采蘋便開始在紙上畫起觀音窟的各種壁畫圖樣。說來也奇,采蘋在此過程中總會夢見千手千眼觀音的各種顯現,也會夢見觀音帶她參加各種法會。這一切,都為她畫觀音窟中的圖樣積聚了靈感和能量。
在思忖五台山圖時,她夢中到了五台山,站在最高處俯瞰全景,於是她便對此璧畫在色彩提升和畫麵畫龍點睛等方麵有了極好的想法。按照太後遺囑,提出在五台山全景圖下特意畫了山西太原至河北鎮州(正定縣)的路線圖……。
自此,她天天忙奔於莫高窟與梅隱園之間,莫高窟的雕塑和璧畫也在此時得到了極大發展。
因為有閏月,竇太後49日盡七之日,正好是來年正月初十,玄宗在臘月廿三小年之日密旨梅隱園,初三從長安啟程來園,要在此過元宵節。
因為竇太後的特殊身份,往日玄宗來園中極為保密,雖園中有魏征、尉遲恭、秦瓊等人的後人們,但太後所住之處對他們來說是神秘之地,除了重大節日,平時不會有太多來往。采蘋到了園中,想極力打破戒線,但多年的習慣已成自然,園中依然保持了敬畏的井然有序。
但這次玄宗卻為這幾個族姓也下了密旨,要到他們的各自的宗祠走走,並特囑問答不能有欺君之言。幾家族長明白玄宗的意思,這顯然是要讓她們說出梅妃來。
大年三十,幾家族長按例帶族人到太後宮中拜年,對著梅妃畫的太後遺容三拜後,便在客廳喝茶、吃核桃、幹棗、嚼油果、磕瓜籽。采蘋因要對一年來的功課在佛菩薩麵前上書,所以沒有出來,蕭彤張羅著招呼大家。
“都說梅妃娘娘如神似仙,我們平時卻無福見到,即便遠遠見到,也是蒙麵示人。大年三十,恭請娘娘出來為大家賜福。”一個年長的族長說。
緊接著,所有的人都附和著重複這句話。
蕭彤進去一會兒,陪著采蘋出來了。
大大的客廳頓時鴉雀無聲,紫衣外罩著純白夾襖的采蘋站在中央向大家抱拳拜年,正氣和慈悲涵養下氣質閃現灼灼光華,強大的氣場令大家肅然起敬。
“皇上與梅妃娘娘真乃天造地設,祈清娘娘早日回到長安常伴君前,龍鳳呈祥,國運昌盛!”幾個族人站起來躬身施禮、真誠請求。
采蘋還禮道:“皇家厚德澤萬民,真龍顯聖萬世隆。”
說完,微笑躬身退場。
幾個族人留下來了,其餘的人們都回到家裏包餃子,族長家都將頭鍋餃子端到宮中來。往年這個時候,竇太後要與族長們一起吃年夜飯、嘮嗑,說說長安的往事。今天,隻能把餃子端到太後的畫像前,各個再焚香叩拜。
“蕭姑姑,我等有要事與您商量。”幾個族人在太後像前與蕭彤圍爐而坐,將密旨之事說與蕭彤。
“皇上是想要梅娘娘回宮的,但梅娘娘心意已決,沒有回去的意思。老身不知勸了多少回了。”
“梅娘娘和皇上有多大的誤會不能化解?重情義的皇上很孤獨,能讓梅娘娘回到皇上身邊,也是我等盡忠皇上的本份!梅娘娘在這裏,梅隱園的秘密遲早會公開,我等的安寧難保,枉費了則天聖後和太後的心血。”
“我在此,是尊太後的遺願,承則天聖後的發心,為莫高窟雕塑和壁畫傾力餘生,這個意義遠大於回到長安,各位怎可辜負了則天聖後和太後的心願。”采蘋從裏間走出來,微笑裏閃著堂堂正氣一字一句地說。
“為臣之道,忠誠至上,我等敬太後、忠皇上、尊娘娘。”年長的族長起身施禮道。
其餘人也忙站起身,跟著年長族長施禮而退。
梅隱園裏一片過年的祥和之氣,家家的年夜飯香味久久彌散在空中,飄進天上的街市。
“姑姑,當務之急是要斬斷梅隱園與外界的聯係,我不能再見到他,我不能一次次違背在佛菩薩麵前發下的誓言,我更不能讓太後遺憾西天。”
“你發心做這些事,是大唐的福氣,隻是太苦了你。如何隔斷呢?”
“梅隱園玄機重重,進梅隱園要知密咒懂陣法,之前知咒懂陣的人很少,現在知道的人越來越多。必須改了密咒和陣法,從長遠講,也是為了梅隱園的安全。”
“誰能改得了啊?”
“采蘋近日正在看一本奇書,定會改變。”
不久,進梅隱園的密咒和陣法便在采蘋的悉心研究下改變了。
玄宗來到梅隱園時無法走進,長歎而去。
采蘋始終蒙麵行走在莫高窟,對千手千眼觀音洞窟(今第3窟)、五台山圖洞窟(今61窟)及所有《妙法蓮華經》經變洞窟的壁畫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對眾多洞窟的修複亦傾力支持,將竇太後留下的珍寶和自己所有的首飾都用在了莫高窟,以隱姓埋名的無悔接續了莫高窟的輝煌。
為辦好天廷濟三界的大事,張九齡徹底隱居了。世界如此之大,萬丈紅塵芸芸眾生,再難尋覓懂自己的知己,玄宗的孤獨與日俱增,對梅妃的思念亦與日俱增。雖找高人破解了進梅隱園機關,卻沒能見到梅妃的影子。
或許是梅妃為莫高窟做事的虔誠與專注與佛菩薩感應至深,玄宗幾次密行到梅隱園都沒見到正好去了莫高窟的梅妃主仆。是緣盡對麵不相見?還是金剛護法力量殊?玄宗找遍了河西走廊所有寺院,卻沒有想到去莫高窟看看。
玄宗用蘸滿思念的筆,畫了一張采蘋的像,穿著紫色的衣裙看書的采蘋,神情卻是他們喜泣相擁、手拉手行走時采蘋最開心的神情。畫好後掛在書房裏每天對著畫像說話。
“梅娘娘這樣開心的笑怕再也見不著嘍!”高力士搖頭歎息道。
“假如能見到她,她會是怎麽的樣子呢?”
“她的目光一定是幽怨的。”
高力士的話讓玄宗的心猛然疼痛了一下,他捂著胸口自言自語道:“是的,她不會再那麽開心的笑了,她一定恨死朕了。”
說著,便提起筆將眼睛、嘴角處略加改動,真是相由心生,畫由心造,畫中的梅妃立刻一副幽憂的神情。
玄宗在留白處題詩一首:
憶昔嬌妃在紫宸,
鉛華不禦得天真。
霜綃雖似當年態,
爭奈嬌波不顧人。
“隻道是錯過了伊人,誰知竟是錯過了一生。”已顯老態的高力士搖頭不已。
在繁忙的政事中,玄宗抽出一切時間在尋找采蘋。
“張宰相說陛下前世是玉帝和王母的太子,何不求求他們幫忙。”
高力士的話提醒了玄宗,第二天早朝後,玄宗到玉皇廟拜求玉帝、王母,當晚夢見到了天庭,見到玉帝、王母訴說心願。
“兒呀,母後給你通行三界的令牌,讓文昌帝君和托塔天王陪你去找吧!找到了一定不要再放手……”
夢中他在文昌和天王的護駕下上天入地,各處尋找,均未找到。
時有幾個文人,感於玄宗對梅妃的一片深情,便集體創作了《長恨歌》在民間廣為傳唱。當時的《長恨歌》是十足的愛情正能量詩,首句為:“聖主重情思傾心”而非“漢皇重色思傾國”,每一句都寫得十分感人,但因梅妃留下若不消除她於文人筆下便後會無期,玄宗便將此詩禁了,但因這首詩已深入人心,許多人便改了詞按原調傳唱,傳著傳著,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便唱成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
到了玄宗第五代孫唐憲宗時,詩人白居易將流傳在民間的《長恨歌》稍加改動便成了流傳千古的詩篇。但依然可以從詩中看到原汁的痕跡,最明顯的便是“楊家有女初長成,鎖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這四句,隻是改了個姓,但從這裏看不出楊玉環絲毫的痕跡,滿是沒有在正史留下名字的梅妃的痕跡。
梅妃壽享83歲駕鶴西去,西去時用偈留下她來世降生梅隱園時的天相和異相。
欲知二世故事,請從悉讀下卷開始!
話說玄宗到了梅隱園,得知母親西去,悲痛萬分,長跪在山洞前荷池冰麵上放聲痛哭,觸動冰瀑片片落下,驚動天公降下大雪。
問及采蘋,蕭彤和園內所有人都口徑一致:安頓好太後便離園,行蹤不明。
玄宗在園中待了3天,寫了祭文、點了長燈,在寺中做了放焰口等佛事,臨走時留下一份信,對蕭彤千叮萬囑,若采蘋來園一定要交到其手中。
在回長安的路上,玄宗邊走邊打聽,終將希望寄托在了尋找紫衣女神醫上。
當采蘋看到自己的畫像貼滿大街小巷,便立換了男子打扮往相反方向撤退。
莫高窟上空的祥雲和七彩祥光吸引了采蘋的目光,采蘋忽然想起竇太後說過的話,便對此處充滿了向往。奔到莫高窟時,已是晌午時分,采蘋被莫高窟的變經壁畫故事深深吸引。
“夜夢觀音菩薩開示有紫衣貴人到,不想此夢應驗非常。”一名僧人走過來向洞窟中仰望藻井的采蘋合掌施禮道。
“請問師傅,此洞窟中觀音菩薩聖像怎沒有畫完?弟子雖不懂洞窟繪畫藝術,但按藻井的預示,此窟應是以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為主,這裏還應安奉諸多菩薩。”
“施主所言甚是,此窟在樂尊大師時就已開鑿,大師按照觀音夢中所托畫出了觀音形象,但顏色怎麽都上不了。則天皇後秘行莫高窟時曾來此窟,對每一處壁畫內容都作了安頓,據師傅講,則天皇後所講與他夢中所見一樣。”
“您的師傅在哪裏?我可以見見他嗎?”
“他早已圓寂。”
“請恕不知之罪!則天聖後來此還留下了什麽?”
“留下了許多金銀珠寶和首飾,用於修複、重塑佛菩薩聖像及變經故事,她對《妙法蓮華經》的經變塑畫更為看重。”
“現在洞窟的塑畫都是則天皇後的發心嗎?”
“基本如此。後來又來了一位叫了坤的女施主,又給了大力資助,有兩座大佛像,就是這位了坤施主要求按照則天聖後的形象塑畫的。”
采蘋猛想起竇太後去世前給她說過的話:“你一定要到莫高窟去看看,在那裏你會見到皇祖母,你提及了坤他們都會知道。”
當時采蘋並未將此話放在心上,此刻卻頓悟那番話的份量。
“這裏的壁畫內容很豐富,大乘經典中的故事都有,特別是《妙法蓮華經》上的故事更多,施主應該多走走多看看。”
“今日天色已晚,已看了好幾處,就不打攪法師了。改天定會專程拜訪。”
“施主還是看一看五台山全圖再走不遲!”
采蘋又想起竇太後臨終時說的話:“莫高窟千佛洞中有了五台山全景和山西太原到河北正定的通道,便打通了神州朝朝代代的吉祥路。”
想到此處,采蘋見到五台山圖的願望十分強烈,待進窟見到十分震撼,隻是竇太後說的那條吉祥路不十分明顯和清晰,心中便有了自己的打算。
看過五台山圖,拜過按則天聖後形象雕塑的大佛之後,采蘋走出了莫高窟的寺門。
在回梅隱園的路上,采蘋又想起太後冬至那天吃過餃子時說的話:“采蘋,將這把鑰匙拿好,若將來遇到塑畫佛像和修橋補路之事時,打開哀家鋪蓋櫃的抽屜,用哀家畢生珍藏的首飾去幹大事。”
當時,對莫高窟沒有任何概念的采蘋聽得一頭霧水,便糊裏糊塗點頭應允。想不到太後交代的是一件如此重要之事。
令兩個小丫鬟深感奇怪的是,一路風塵仆仆,采蘋的周身和衣服竟沒有落上一絲塵土,每天早晨醒來一看,她的頭發和衣服都如剛清洗過般新鮮而淨潔。還有,采蘋接受食供的選擇也很特別,幾次問緣由,都被采蘋敷衍而過。
快到梅隱園時,荷月忍不住開口問:“小姐,一路之上入戶治疾時,為何有些富裕之家的豐盛食供不接受,偏要接受一些貧苦之人的一粥一飯?對富有之家來說準備一桌豐盛的飯菜很輕鬆,對貧困之家來說一粥也來之不易呀!”
“是呀,小姐,為何不舀大河中的一瓢,而要淘淨小塘中的一泓呢?”嵐芝接過話說。
“替佛菩薩濟蒼生,最重要的是依心結緣。”
“聽不明白您說的話。”兩個小丫鬟邊說邊搖頭。
“昔日佛祖托缽沿門乞食,為的就是結眾生之緣。許多行腳僧進千家門、解萬戶困,也是為結眾生緣。我講過許多佛陀的故事,為何佛陀要接受貧困老嫗的一條破氈,卻不接受大戶人家金碧輝煌的精舍呢?”
“哦,想起來了,小姐講過很多這樣的故事。”
“供養佛菩薩和正法之僧一簞一瓢,舍一得萬報,會為子孫積攢取之不盡的財富。此行依觀音藥方替蒼生除疫,依佛陀經義替眾生解心結,怎不依佛菩薩正行結緣呢?”
“明白,明白,有些富裕之戶福德不夠,有些貧困之家卻福德俱足。受教了!”
進了梅隱園,采蘋直奔竇太後房中,打開太後鋪蓋櫃的抽屜,看到各種稀世珍寶甚是感歎,生活簡樸的太後,將一生的積蓄留為塑畫佛菩薩聖像的虔誠,讓采蘋深感責任之重。
跪在太後的佛堂裏,采蘋發下了餘生為莫高窟塑畫佛菩薩傾盡心力的誓願……。
“阿彌陀佛,你終於回來了,沒帶任何東西,一路之上定受了很多的苦。每天晨昏都在太後的佛堂祈求,苦於佛菩薩不靈驗,原來竟如此靈驗。”蕭彤的聲音裏滿是母愛的溫暖。
在太後房裏包餃子、聊一路之上的見聞,四人其樂融融的氣氛昨日重現。
將煮好的餃子獻太後時,蕭彤語氣沉重地說:“皇上真是個至孝之人,他的痛哭已刻在了我心裏,皇上也是個重情之人,他對娘娘可是真心好,你都不知道他問你時的神情有多麽焦急,這裏有皇上留下的一份書信。哎,太後給老奴交代的唯一後事,便是撮合你們重歸於好。我真希望皇上找到你,誰料又是失之交臂呀!”
采蘋仿佛在聽別人故事,麵無表情、心無波瀾,拿過信在爐中化為灰燼,她終於體會到了徹底放下之後的心的自在。
吃過餃子,四個人圍坐在太後的炕桌旁回憶往事,采蘋坦言自己繼承太後遺願、致力莫高窟塑畫的決心,令蕭彤十分感佩。
因為觀音窟中的單調與特殊情況,采蘋便開始在紙上畫起觀音窟的各種壁畫圖樣。說來也奇,采蘋在此過程中總會夢見千手千眼觀音的各種顯現,也會夢見觀音帶她參加各種法會。這一切,都為她畫觀音窟中的圖樣積聚了靈感和能量。
在思忖五台山圖時,她夢中到了五台山,站在最高處俯瞰全景,於是她便對此璧畫在色彩提升和畫麵畫龍點睛等方麵有了極好的想法。按照太後遺囑,提出在五台山全景圖下特意畫了山西太原至河北鎮州(正定縣)的路線圖……。
自此,她天天忙奔於莫高窟與梅隱園之間,莫高窟的雕塑和璧畫也在此時得到了極大發展。
因為有閏月,竇太後49日盡七之日,正好是來年正月初十,玄宗在臘月廿三小年之日密旨梅隱園,初三從長安啟程來園,要在此過元宵節。
因為竇太後的特殊身份,往日玄宗來園中極為保密,雖園中有魏征、尉遲恭、秦瓊等人的後人們,但太後所住之處對他們來說是神秘之地,除了重大節日,平時不會有太多來往。采蘋到了園中,想極力打破戒線,但多年的習慣已成自然,園中依然保持了敬畏的井然有序。
但這次玄宗卻為這幾個族姓也下了密旨,要到他們的各自的宗祠走走,並特囑問答不能有欺君之言。幾家族長明白玄宗的意思,這顯然是要讓她們說出梅妃來。
大年三十,幾家族長按例帶族人到太後宮中拜年,對著梅妃畫的太後遺容三拜後,便在客廳喝茶、吃核桃、幹棗、嚼油果、磕瓜籽。采蘋因要對一年來的功課在佛菩薩麵前上書,所以沒有出來,蕭彤張羅著招呼大家。
“都說梅妃娘娘如神似仙,我們平時卻無福見到,即便遠遠見到,也是蒙麵示人。大年三十,恭請娘娘出來為大家賜福。”一個年長的族長說。
緊接著,所有的人都附和著重複這句話。
蕭彤進去一會兒,陪著采蘋出來了。
大大的客廳頓時鴉雀無聲,紫衣外罩著純白夾襖的采蘋站在中央向大家抱拳拜年,正氣和慈悲涵養下氣質閃現灼灼光華,強大的氣場令大家肅然起敬。
“皇上與梅妃娘娘真乃天造地設,祈清娘娘早日回到長安常伴君前,龍鳳呈祥,國運昌盛!”幾個族人站起來躬身施禮、真誠請求。
采蘋還禮道:“皇家厚德澤萬民,真龍顯聖萬世隆。”
說完,微笑躬身退場。
幾個族人留下來了,其餘的人們都回到家裏包餃子,族長家都將頭鍋餃子端到宮中來。往年這個時候,竇太後要與族長們一起吃年夜飯、嘮嗑,說說長安的往事。今天,隻能把餃子端到太後的畫像前,各個再焚香叩拜。
“蕭姑姑,我等有要事與您商量。”幾個族人在太後像前與蕭彤圍爐而坐,將密旨之事說與蕭彤。
“皇上是想要梅娘娘回宮的,但梅娘娘心意已決,沒有回去的意思。老身不知勸了多少回了。”
“梅娘娘和皇上有多大的誤會不能化解?重情義的皇上很孤獨,能讓梅娘娘回到皇上身邊,也是我等盡忠皇上的本份!梅娘娘在這裏,梅隱園的秘密遲早會公開,我等的安寧難保,枉費了則天聖後和太後的心血。”
“我在此,是尊太後的遺願,承則天聖後的發心,為莫高窟雕塑和壁畫傾力餘生,這個意義遠大於回到長安,各位怎可辜負了則天聖後和太後的心願。”采蘋從裏間走出來,微笑裏閃著堂堂正氣一字一句地說。
“為臣之道,忠誠至上,我等敬太後、忠皇上、尊娘娘。”年長的族長起身施禮道。
其餘人也忙站起身,跟著年長族長施禮而退。
梅隱園裏一片過年的祥和之氣,家家的年夜飯香味久久彌散在空中,飄進天上的街市。
“姑姑,當務之急是要斬斷梅隱園與外界的聯係,我不能再見到他,我不能一次次違背在佛菩薩麵前發下的誓言,我更不能讓太後遺憾西天。”
“你發心做這些事,是大唐的福氣,隻是太苦了你。如何隔斷呢?”
“梅隱園玄機重重,進梅隱園要知密咒懂陣法,之前知咒懂陣的人很少,現在知道的人越來越多。必須改了密咒和陣法,從長遠講,也是為了梅隱園的安全。”
“誰能改得了啊?”
“采蘋近日正在看一本奇書,定會改變。”
不久,進梅隱園的密咒和陣法便在采蘋的悉心研究下改變了。
玄宗來到梅隱園時無法走進,長歎而去。
采蘋始終蒙麵行走在莫高窟,對千手千眼觀音洞窟(今第3窟)、五台山圖洞窟(今61窟)及所有《妙法蓮華經》經變洞窟的壁畫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對眾多洞窟的修複亦傾力支持,將竇太後留下的珍寶和自己所有的首飾都用在了莫高窟,以隱姓埋名的無悔接續了莫高窟的輝煌。
為辦好天廷濟三界的大事,張九齡徹底隱居了。世界如此之大,萬丈紅塵芸芸眾生,再難尋覓懂自己的知己,玄宗的孤獨與日俱增,對梅妃的思念亦與日俱增。雖找高人破解了進梅隱園機關,卻沒能見到梅妃的影子。
或許是梅妃為莫高窟做事的虔誠與專注與佛菩薩感應至深,玄宗幾次密行到梅隱園都沒見到正好去了莫高窟的梅妃主仆。是緣盡對麵不相見?還是金剛護法力量殊?玄宗找遍了河西走廊所有寺院,卻沒有想到去莫高窟看看。
玄宗用蘸滿思念的筆,畫了一張采蘋的像,穿著紫色的衣裙看書的采蘋,神情卻是他們喜泣相擁、手拉手行走時采蘋最開心的神情。畫好後掛在書房裏每天對著畫像說話。
“梅娘娘這樣開心的笑怕再也見不著嘍!”高力士搖頭歎息道。
“假如能見到她,她會是怎麽的樣子呢?”
“她的目光一定是幽怨的。”
高力士的話讓玄宗的心猛然疼痛了一下,他捂著胸口自言自語道:“是的,她不會再那麽開心的笑了,她一定恨死朕了。”
說著,便提起筆將眼睛、嘴角處略加改動,真是相由心生,畫由心造,畫中的梅妃立刻一副幽憂的神情。
玄宗在留白處題詩一首:
憶昔嬌妃在紫宸,
鉛華不禦得天真。
霜綃雖似當年態,
爭奈嬌波不顧人。
“隻道是錯過了伊人,誰知竟是錯過了一生。”已顯老態的高力士搖頭不已。
在繁忙的政事中,玄宗抽出一切時間在尋找采蘋。
“張宰相說陛下前世是玉帝和王母的太子,何不求求他們幫忙。”
高力士的話提醒了玄宗,第二天早朝後,玄宗到玉皇廟拜求玉帝、王母,當晚夢見到了天庭,見到玉帝、王母訴說心願。
“兒呀,母後給你通行三界的令牌,讓文昌帝君和托塔天王陪你去找吧!找到了一定不要再放手……”
夢中他在文昌和天王的護駕下上天入地,各處尋找,均未找到。
時有幾個文人,感於玄宗對梅妃的一片深情,便集體創作了《長恨歌》在民間廣為傳唱。當時的《長恨歌》是十足的愛情正能量詩,首句為:“聖主重情思傾心”而非“漢皇重色思傾國”,每一句都寫得十分感人,但因梅妃留下若不消除她於文人筆下便後會無期,玄宗便將此詩禁了,但因這首詩已深入人心,許多人便改了詞按原調傳唱,傳著傳著,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便唱成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
到了玄宗第五代孫唐憲宗時,詩人白居易將流傳在民間的《長恨歌》稍加改動便成了流傳千古的詩篇。但依然可以從詩中看到原汁的痕跡,最明顯的便是“楊家有女初長成,鎖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這四句,隻是改了個姓,但從這裏看不出楊玉環絲毫的痕跡,滿是沒有在正史留下名字的梅妃的痕跡。
梅妃壽享83歲駕鶴西去,西去時用偈留下她來世降生梅隱園時的天相和異相。
欲知二世故事,請從悉讀下卷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