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二人對視了一下,皇太極皺著眉頭紙聲說:“難道他們竟沒發現來人?”
“進了門慢慢說,不要緊張。”
聽到侍衛的聲音,君臣二人緊張的情緒放鬆了下來。
範文程緩緩走過去打開房門。
“你怎麽在這兒?”範文程望著多鐸的義弟額爾敦問。
“一言難盡,進門細說。”
一進門,額爾敦看到皇太極就要跪拜。
範文程抓了一把了他的胳膊說:“對黃掌櫃有什麽話可直說,不要繞彎子。”
額爾敦明白範文程的意思,望了一眼範文程,忽被自己的冒失嚇了一大跳,責怪自己在情急之下,險些讓皇太極暴露了身份。
“把我這位故人帶到旁邊房中用膳。”
隨從點點頭,便按範文程的吩咐將人帶過去。
門剛關上,額爾敦便跪在皇太極麵前說:“皇上,快救海蘭珠格格!”
皇太極頓時臉色煞白,將額爾敦一把提起問:“她在哪裏?她怎麽了?”
“她在去敦煌的路上,正在甘州停留,多鐸要殺了她。”
“為什麽?難道是怕朕找到她會遭受察哈爾垢病?”
額爾敦沉默不語。
“你默認了?”皇太極用一種極不尋常的眼光盯住對方問。
“或許……或許吧!”
“你說話從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今日這般吞吞吐吐,難道另有隱情?”
“沒有,沒有,請皇上趕緊救人要緊!”
額爾敦不願說出多爾袞、多鐸除掉海蘭珠的真正原因,他怕皇太極接受不了。
範文程也似乎看出了什麽,但為了安慰皇太極,他笑了笑說:“關心則亂,兩位王爺護皇上護得太用力啦!”
這一刻,君臣倆又對視了一下,範文程從皇太極的眼神裏看到了一種傷痛。
許多事往往都是人不知道心知道,皇太極不想問太多,他感到與多爾袞、多鐸正在漸行漸遠。
晚飯吃得很清淡,皇太極吃得很少,他沒有胃口,他的腦海裏不斷閃動著海蘭珠、多爾袞、多鐸的模樣。為了不影響範文程、額爾敦進食,皇太極不斷將極少量的飯菜送進口中,並不停端起茶水。
“請皇上保重龍體早點歇息,奴才告辭!”
“從今往後你就跟隨在朕的身邊吧!範卿,傳密旨到都察院,盯往多鐸,派留守的護鑾錦衣衛高手暗中保護海蘭珠。”
“喳!”範、額前後跪下領旨。
夜深了,皇太極還在一遍遍讀海蘭珠寫給範文成的信,陪在旁邊的範文程拿著一本《資治通鑒》在看。
“她身處在那樣的環境下,卻仍念念不忘天下蒼生的安危。她知道給我寫信很危險,寫信讓您告訴朕不要讓無辜的百姓遭受戰爭之苦,讓您提醒朕一定要用漢家的儒釋道治國,做一個讓天下安定、百姓安寧的明君。”
“她若是個男兒身,定會成為棟梁。可惜!可惜!”
“一個價值連城的寶珠,放錯了地方便會一文不值。一雙書寫治國安邦策的玉手,卻在繁重的洗羊毛、織氈、洗染中漸失光澤。”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第一次見她寫的文章,就感覺她異於常人,一切都是她必經的磨難。”
“讓送信者也跟隨朕的左右吧!難得他這麽講信用、有義氣。若非他的矢誌堅持,朕與卿定無緣見到這兩封信。”
次日一早,皇太極一行便離開察哈爾向敦煌進發。
行至賢聚鎮時已是黃昏時分,寺中的暮鼓正在響起,皇太極提出要去大雲寺看看。
為了避免驚擾,皇太極隻帶了範文程叩寺燒香。一進寺門,就見兩個尼姑正在敲暮鼓,一個穿著搭黃海青的熟悉身影正在帶著一群老人、孩子在夕陽的鼓聲裏護生。
皇太極疾步走過去,驚動了正在啄食的鳥群,也驚動了護生者。
“東哥姨媽!”皇太極對著轉過身的搭黃尼姑脫口而出。
“施主認錯人了!”
皇太極這才反應過來,眼前的出家人是德因澤。比丘尼形象的德因澤竟與東哥姨媽一模一樣,連說話、轉頭的神情也一模一樣。天地輪回流轉中究竟存在著什麽必然的聯係,他一時說不清楚,卻很佩服東哥姨媽和德因澤表姑斬斷塵緣、出家為蒼生祈福的心誌。
“寺中茶香裏伴著揮之不去的回憶,與表姑在禪茶中敘舊,乃天賜之福。”
“茶禪經一味,人佛緣一脈,有緣相聚,敘舊聲裏悟禪機。”
一番問答之後,君臣二人隨德因澤進了禪房。
窗明幾淨的禪房,禪房裏的文房四寶、書畫,在綠植的相伴下散發著淡淡的墨香。皇太極頓感神清氣爽,心中所有的煩惱都似乎被清掃出門。
捧著茶,皇太極的想起曆曆往事。東哥姨媽的慈祥和她圓寂時如回家般的欣喜不斷在心頭回放,此刻他更加理解東哥姨媽的選擇。
“寺裏的老尼姑說,這個杯子是海蘭珠喝過的,她們一直將它放在這裏等著海蘭珠回來,卻等到了托夢換位的我。天地的輪回密碼也會改變,何況世事。無常是常呀!”
皇太極從德因澤手中接過杯子反複看了又看說:“若當初不離開此地,她也不會受那麽多苦難。真是愧疚!”
“各有天命,各有來人世走一趟的遭遇,何必糾結呢?”
素茶點格外清香,皇太極吃了很多。
當聽說寺中收留了許多孤寡老人和失去雙親及流浪的孩子時,皇太極百感交集,他讓範文程放下了萬兩銀票。
辭別大雲寺,皇太極對範文程說:“暮鼓晨鍾何嚐不是另一種煙火人間,營營役役何嚐不是一種帶枷能修行呢?”
範文程感到雄才大略的皇太極在此刻有了另一種頓悟,他的宇宙觀有了一種超越時空的拓展……。
再說海蘭珠,自甘州大佛寺得兩寶後深感負重之艱難,時刻將繪本與紫晶珠緊緊抱在懷裏,生怕丟了。上有觀音與護法保佑,下有皇太極派人暗中保護,離了甘州直奔敦煌的路上十分順利。
一入敦煌的地界,便直奔莫高窟。在莫高窟五台山圖窟她見到了寄煌格格,也在夢境中完成了觀音、女媧共監下的又一次封神名單的核查。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
“進了門慢慢說,不要緊張。”
聽到侍衛的聲音,君臣二人緊張的情緒放鬆了下來。
範文程緩緩走過去打開房門。
“你怎麽在這兒?”範文程望著多鐸的義弟額爾敦問。
“一言難盡,進門細說。”
一進門,額爾敦看到皇太極就要跪拜。
範文程抓了一把了他的胳膊說:“對黃掌櫃有什麽話可直說,不要繞彎子。”
額爾敦明白範文程的意思,望了一眼範文程,忽被自己的冒失嚇了一大跳,責怪自己在情急之下,險些讓皇太極暴露了身份。
“把我這位故人帶到旁邊房中用膳。”
隨從點點頭,便按範文程的吩咐將人帶過去。
門剛關上,額爾敦便跪在皇太極麵前說:“皇上,快救海蘭珠格格!”
皇太極頓時臉色煞白,將額爾敦一把提起問:“她在哪裏?她怎麽了?”
“她在去敦煌的路上,正在甘州停留,多鐸要殺了她。”
“為什麽?難道是怕朕找到她會遭受察哈爾垢病?”
額爾敦沉默不語。
“你默認了?”皇太極用一種極不尋常的眼光盯住對方問。
“或許……或許吧!”
“你說話從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今日這般吞吞吐吐,難道另有隱情?”
“沒有,沒有,請皇上趕緊救人要緊!”
額爾敦不願說出多爾袞、多鐸除掉海蘭珠的真正原因,他怕皇太極接受不了。
範文程也似乎看出了什麽,但為了安慰皇太極,他笑了笑說:“關心則亂,兩位王爺護皇上護得太用力啦!”
這一刻,君臣倆又對視了一下,範文程從皇太極的眼神裏看到了一種傷痛。
許多事往往都是人不知道心知道,皇太極不想問太多,他感到與多爾袞、多鐸正在漸行漸遠。
晚飯吃得很清淡,皇太極吃得很少,他沒有胃口,他的腦海裏不斷閃動著海蘭珠、多爾袞、多鐸的模樣。為了不影響範文程、額爾敦進食,皇太極不斷將極少量的飯菜送進口中,並不停端起茶水。
“請皇上保重龍體早點歇息,奴才告辭!”
“從今往後你就跟隨在朕的身邊吧!範卿,傳密旨到都察院,盯往多鐸,派留守的護鑾錦衣衛高手暗中保護海蘭珠。”
“喳!”範、額前後跪下領旨。
夜深了,皇太極還在一遍遍讀海蘭珠寫給範文成的信,陪在旁邊的範文程拿著一本《資治通鑒》在看。
“她身處在那樣的環境下,卻仍念念不忘天下蒼生的安危。她知道給我寫信很危險,寫信讓您告訴朕不要讓無辜的百姓遭受戰爭之苦,讓您提醒朕一定要用漢家的儒釋道治國,做一個讓天下安定、百姓安寧的明君。”
“她若是個男兒身,定會成為棟梁。可惜!可惜!”
“一個價值連城的寶珠,放錯了地方便會一文不值。一雙書寫治國安邦策的玉手,卻在繁重的洗羊毛、織氈、洗染中漸失光澤。”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第一次見她寫的文章,就感覺她異於常人,一切都是她必經的磨難。”
“讓送信者也跟隨朕的左右吧!難得他這麽講信用、有義氣。若非他的矢誌堅持,朕與卿定無緣見到這兩封信。”
次日一早,皇太極一行便離開察哈爾向敦煌進發。
行至賢聚鎮時已是黃昏時分,寺中的暮鼓正在響起,皇太極提出要去大雲寺看看。
為了避免驚擾,皇太極隻帶了範文程叩寺燒香。一進寺門,就見兩個尼姑正在敲暮鼓,一個穿著搭黃海青的熟悉身影正在帶著一群老人、孩子在夕陽的鼓聲裏護生。
皇太極疾步走過去,驚動了正在啄食的鳥群,也驚動了護生者。
“東哥姨媽!”皇太極對著轉過身的搭黃尼姑脫口而出。
“施主認錯人了!”
皇太極這才反應過來,眼前的出家人是德因澤。比丘尼形象的德因澤竟與東哥姨媽一模一樣,連說話、轉頭的神情也一模一樣。天地輪回流轉中究竟存在著什麽必然的聯係,他一時說不清楚,卻很佩服東哥姨媽和德因澤表姑斬斷塵緣、出家為蒼生祈福的心誌。
“寺中茶香裏伴著揮之不去的回憶,與表姑在禪茶中敘舊,乃天賜之福。”
“茶禪經一味,人佛緣一脈,有緣相聚,敘舊聲裏悟禪機。”
一番問答之後,君臣二人隨德因澤進了禪房。
窗明幾淨的禪房,禪房裏的文房四寶、書畫,在綠植的相伴下散發著淡淡的墨香。皇太極頓感神清氣爽,心中所有的煩惱都似乎被清掃出門。
捧著茶,皇太極的想起曆曆往事。東哥姨媽的慈祥和她圓寂時如回家般的欣喜不斷在心頭回放,此刻他更加理解東哥姨媽的選擇。
“寺裏的老尼姑說,這個杯子是海蘭珠喝過的,她們一直將它放在這裏等著海蘭珠回來,卻等到了托夢換位的我。天地的輪回密碼也會改變,何況世事。無常是常呀!”
皇太極從德因澤手中接過杯子反複看了又看說:“若當初不離開此地,她也不會受那麽多苦難。真是愧疚!”
“各有天命,各有來人世走一趟的遭遇,何必糾結呢?”
素茶點格外清香,皇太極吃了很多。
當聽說寺中收留了許多孤寡老人和失去雙親及流浪的孩子時,皇太極百感交集,他讓範文程放下了萬兩銀票。
辭別大雲寺,皇太極對範文程說:“暮鼓晨鍾何嚐不是另一種煙火人間,營營役役何嚐不是一種帶枷能修行呢?”
範文程感到雄才大略的皇太極在此刻有了另一種頓悟,他的宇宙觀有了一種超越時空的拓展……。
再說海蘭珠,自甘州大佛寺得兩寶後深感負重之艱難,時刻將繪本與紫晶珠緊緊抱在懷裏,生怕丟了。上有觀音與護法保佑,下有皇太極派人暗中保護,離了甘州直奔敦煌的路上十分順利。
一入敦煌的地界,便直奔莫高窟。在莫高窟五台山圖窟她見到了寄煌格格,也在夢境中完成了觀音、女媧共監下的又一次封神名單的核查。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