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海蘭珠那日離了大佛寺,沒再回客棧,在路邊坐了一輛鹽運馬車向敦煌方向而去。
午飯時分,鹽運馬車隊停在一個客棧旁準備吃飯,卻見一隊官兵走來,手拿著海蘭珠的畫像問他們一路之上可曾見過此人,並要車上一路所捎之人全部下車受檢。
海蘭珠坐的馬車在最後,趕車的大叔回頭望了望藏身在貨物之間的海蘭珠,海蘭珠搖了搖頭。
大叔忙將一個包裹拋向她低聲說:“我徒弟的,快換上。他老母病危,這趟正好沒來,算你走運。”
海蘭珠滿含感激的地點點頭,忙打開包裹,將一頂帽子和一個外套匆匆穿戴。搭車的人們都站在地上接受搜身。這時海蘭珠才發現,車隊每個趕車人都帶著一個徒弟。
官兵走了,海蘭珠怕自己給車隊帶來麻煩,便將二兩銀子交給趕車大叔說:“承蒙相救,不敢再擾,就此別過,願好人好報!”
“你一個姑娘家,若非遇到大難,怎會孤身一人上路?銀子不要,你繼續坐我的馬車走趕路!”
海蘭珠執意留下銀子匆匆走了。女扮男妝的海蘭珠抄著小路一路打聽向敦煌走去。一路之上,總覺有人在跟蹤,便心念佛號及觀音聖號無所畏懼地淡定前行。
傍晚時分到了一座郊外的古寺旁,海蘭珠推門而入,發現這座年久失修的古寺建築很宏大,進門即見的彌勒菩薩造型考究,正滿臉含笑迎接自己。
拜過彌勒,即走到彌勒身後拜韋馱,隻見韋馱將杵扛在肩上,便知此寺曾經的香火之旺。這時,一老僧過來雙手合十相迎。
海蘭珠從懷中取出五兩紋銀並取下頭上的銀簪說:“可惜了這麽好的寺院,幸虧有師傅們在此守護,這是我給寺中的香錢與接濟!”
海蘭珠說完,又在各殿拜過了諸佛菩薩。
出了寺門,便向打聽到的附近客店走去。住定後在大堂吃飯時,發現有一群衣著一樣的人早在此用膳。海蘭珠從發號施令者的眼神和喝水的動作中發現,這群人就是跟蹤自己的人。
“他們為什麽跟著我卻不傷害我?難道是為了梅園中的寶藏?”海蘭珠心中生起疑團。
晚飯後,海蘭珠在油燈下再次看《繪本》,越看越歡喜,便從店主處借來筆墨宣紙準備動手畫聖像。因為彌勒佛的慈笑讓人親近,加之彌勒聖像的線條相對簡單,海蘭珠便選擇了首先畫彌勒佛。
海蘭珠邊畫邊自言自語地說“彌勒佛,您是未來佛。我在夢中授命畫山河圖,可見了諸佛菩薩的聖像繪本竟如此癡迷。作畫是心映,我分身無術也無二心,將來定會耽擱了畫山河圖。您指點我如何擁有兩全之法?”
海蘭珠畫好聖緣五官,準備畫袈裟時,困得上下眼皮直打架,便趴在桌上睡著了。
“山河社稷是需要諸佛菩薩護佑的,你畫山河社稷與畫諸佛菩薩並不衝突,卻會更加相得益彰。”海蘭珠看見彌勒佛走過來拿起《繪本》笑著說。
忽聽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彌勒佛頓時消失,海蘭珠從夢中醒來。聽到了嘈雜的對話聲。
為了隱蔽也為了安靜,海蘭珠特意選了一樓儲藏室旁邊的客房往下,這裏除了店裏的人不會有人涉足,這嘈雜聲因何而來?海蘭珠帶著疑問放輕腳步來到門口貼耳細聽。
“別再打她的主意,若下次再發現,非送你見閻王不可。”
“不能饒了他,他已是第二次被我們發現。這次再放過,倒黴的便是我們。”
“我保證再不這樣了。”
“你為何總盯住她不放?你上次說她是你親戚,與家人嘔氣出走,我猜你在說謊,今天更證明了我的猜測。今天不說實話,決不輕饒。”
“她是我救命恩人拜把兄弟的仇人。”
“你的恩人是誰?他的拜把兄弟又是誰?”
“我的恩人已隱居江湖,我答應過至死不會說他。他的拜把兄弟是努尓哈赤之子多鐸王爺。”
“你胡說,我殺了你。”
“句句實話,卻為何殺我?”
“他沒理由騙我們……。”
海蘭珠聽出是跟蹤自己的兩個人與另一個人的對話,便對跟蹤人群心懷感澈……。
有了跟蹤人群的暗中保護,海蘭珠的心仿佛有了一種安全感,她便不再走小路,沿著大道大步前行。風風雨雨一程程,到得敦煌時早已過了清明。
為了防止跟蹤人進入梅隱園,也為了神往已久的莫高窟,海蘭珠選擇了首先朝拜莫高窟諸佛菩薩。
海蘭珠雖出生在敦煌莫高窟附近的梅隱園,邦從未到過莫高窟,對月牙泉、鳴沙山的記憶也是模模糊糊,她的神往來自離開敦煌後所看的典籍、所聽的傳奇。
到了莫高窟,他便一個洞窟一個洞窟認真朝拜,她發現璧畫中的經變故事大部分來自《妙法蓮華經》,便在讀此經時更加虔敬。
第三天一大早,她便首先朝拜《五台山圖》窟,在此迦逅寄煌格格。因為在“”悔簾洞”竹園見過畫像,海蘭珠一眼便認出了她,想到自己曾經的斷定與現實吻合,海蘭珠欣喜間一聲“寄煌格格”脫口而出。寄煌正陪著普陀山、九華山來此的兩位尼姑朝拜,對海蘭珠的喊聲有點驚恐,對海蘭珠的示好更是拒之千裏。
“寄煌居士應該高興才是,為何如此?”普陀山來的尼姑望望海蘭珠又瞅瞅寄煌慈笑著說。
“此窟一逢,乃萬年所修殊緣,施主為何拒上緣於眼前呢?”九華山來的尼姑拜著五台山圖說。
海蘭珠感覺與兩位二僧師傅是那麽的熟悉,好像在哪見過。
海蘭珠拜過兩位二僧師傅,向寄煌講了自己在悔簾洞小竹園的見聞,寄煌才放鬆下來與她交流。
看到兩位二僧師傅對壁畫佛教故事的前因後果知道甚多,且對每幅壁畫和每個鑿像的曆史如數家珍,海蘭珠和寄煌欽佩萬分。
當海蘭珠說出自己想臨摹諸佛菩薩聖像請二位師傅指點時,來自普陀山的師傅說:“先畫好地藏菩薩的坐騎諦聽,再畫佛菩薩吧!”
來自九華山的師傅也點點頭說:“這是前提!”
看著兩位師傅指點寄煌如何臨摹壁畫時,海蘭珠心中彌散淡淡的失望,“難道是自己業障深重必經的過程?”她一遍遍問自己。
傍晚,海蘭珠來到有《彌勒經變》圖的窟中,跪下仰望著在兜率天宮祥雲圍繞中說法的彌勒佛,輕聲問:“海蘭珠為何不能直接畫諸佛菩薩?”
問一聲仰望一下,彌勒佛卻全神貫注於講法中。
不知過了多久,她看見彌勒佛踩著七色祥雲飄落在她麵前說:燃燈古佛住世時,有一古寺旁的老虎因聽經聞法生了慈悲心,從此不再吃動物,隻以山澗溪水、野果、野草為食,並勸同類戒殺護生。不料卻被眾虎以中邪排擠,此虎瘦成了貓樣,眾人、萬獸皆以病貓視之。信念堅定的慈虎下定了去靈山修行的決心,於是曆盡千辛萬苦、受盡萬般嘲諷上了靈山。在靈山,慈虎每晨在迎接日出中聽經聞法,每晚在望月中臨風聽溪悟道,在心量不斷打開中,汲取天地萬物之精華,效百獸之優點。相由心生,終修成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的瑞獸,被地藏菩薩選為坐騎,賜名諦聽,助地藏菩薩斬妖除魔、超拔眾生。“
“可我從來沒見過諦聽,也沒有畫過老虎,無從下筆。”
“你看看諦聽蛻變的三個過程吧!這是諸佛菩薩坐騎的心路演變圖集,靈山、兜率天宮各藏一本。”
彌勒菩薩將翻好諦聽之頁的冊子交給海蘭珠,海蘭珠看到由病貓弱虎脫胎換骨為九祥瑞獸的諦聽時大吃一驚,連連說:“相由心生!相由心生!”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
?”
午飯時分,鹽運馬車隊停在一個客棧旁準備吃飯,卻見一隊官兵走來,手拿著海蘭珠的畫像問他們一路之上可曾見過此人,並要車上一路所捎之人全部下車受檢。
海蘭珠坐的馬車在最後,趕車的大叔回頭望了望藏身在貨物之間的海蘭珠,海蘭珠搖了搖頭。
大叔忙將一個包裹拋向她低聲說:“我徒弟的,快換上。他老母病危,這趟正好沒來,算你走運。”
海蘭珠滿含感激的地點點頭,忙打開包裹,將一頂帽子和一個外套匆匆穿戴。搭車的人們都站在地上接受搜身。這時海蘭珠才發現,車隊每個趕車人都帶著一個徒弟。
官兵走了,海蘭珠怕自己給車隊帶來麻煩,便將二兩銀子交給趕車大叔說:“承蒙相救,不敢再擾,就此別過,願好人好報!”
“你一個姑娘家,若非遇到大難,怎會孤身一人上路?銀子不要,你繼續坐我的馬車走趕路!”
海蘭珠執意留下銀子匆匆走了。女扮男妝的海蘭珠抄著小路一路打聽向敦煌走去。一路之上,總覺有人在跟蹤,便心念佛號及觀音聖號無所畏懼地淡定前行。
傍晚時分到了一座郊外的古寺旁,海蘭珠推門而入,發現這座年久失修的古寺建築很宏大,進門即見的彌勒菩薩造型考究,正滿臉含笑迎接自己。
拜過彌勒,即走到彌勒身後拜韋馱,隻見韋馱將杵扛在肩上,便知此寺曾經的香火之旺。這時,一老僧過來雙手合十相迎。
海蘭珠從懷中取出五兩紋銀並取下頭上的銀簪說:“可惜了這麽好的寺院,幸虧有師傅們在此守護,這是我給寺中的香錢與接濟!”
海蘭珠說完,又在各殿拜過了諸佛菩薩。
出了寺門,便向打聽到的附近客店走去。住定後在大堂吃飯時,發現有一群衣著一樣的人早在此用膳。海蘭珠從發號施令者的眼神和喝水的動作中發現,這群人就是跟蹤自己的人。
“他們為什麽跟著我卻不傷害我?難道是為了梅園中的寶藏?”海蘭珠心中生起疑團。
晚飯後,海蘭珠在油燈下再次看《繪本》,越看越歡喜,便從店主處借來筆墨宣紙準備動手畫聖像。因為彌勒佛的慈笑讓人親近,加之彌勒聖像的線條相對簡單,海蘭珠便選擇了首先畫彌勒佛。
海蘭珠邊畫邊自言自語地說“彌勒佛,您是未來佛。我在夢中授命畫山河圖,可見了諸佛菩薩的聖像繪本竟如此癡迷。作畫是心映,我分身無術也無二心,將來定會耽擱了畫山河圖。您指點我如何擁有兩全之法?”
海蘭珠畫好聖緣五官,準備畫袈裟時,困得上下眼皮直打架,便趴在桌上睡著了。
“山河社稷是需要諸佛菩薩護佑的,你畫山河社稷與畫諸佛菩薩並不衝突,卻會更加相得益彰。”海蘭珠看見彌勒佛走過來拿起《繪本》笑著說。
忽聽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彌勒佛頓時消失,海蘭珠從夢中醒來。聽到了嘈雜的對話聲。
為了隱蔽也為了安靜,海蘭珠特意選了一樓儲藏室旁邊的客房往下,這裏除了店裏的人不會有人涉足,這嘈雜聲因何而來?海蘭珠帶著疑問放輕腳步來到門口貼耳細聽。
“別再打她的主意,若下次再發現,非送你見閻王不可。”
“不能饒了他,他已是第二次被我們發現。這次再放過,倒黴的便是我們。”
“我保證再不這樣了。”
“你為何總盯住她不放?你上次說她是你親戚,與家人嘔氣出走,我猜你在說謊,今天更證明了我的猜測。今天不說實話,決不輕饒。”
“她是我救命恩人拜把兄弟的仇人。”
“你的恩人是誰?他的拜把兄弟又是誰?”
“我的恩人已隱居江湖,我答應過至死不會說他。他的拜把兄弟是努尓哈赤之子多鐸王爺。”
“你胡說,我殺了你。”
“句句實話,卻為何殺我?”
“他沒理由騙我們……。”
海蘭珠聽出是跟蹤自己的兩個人與另一個人的對話,便對跟蹤人群心懷感澈……。
有了跟蹤人群的暗中保護,海蘭珠的心仿佛有了一種安全感,她便不再走小路,沿著大道大步前行。風風雨雨一程程,到得敦煌時早已過了清明。
為了防止跟蹤人進入梅隱園,也為了神往已久的莫高窟,海蘭珠選擇了首先朝拜莫高窟諸佛菩薩。
海蘭珠雖出生在敦煌莫高窟附近的梅隱園,邦從未到過莫高窟,對月牙泉、鳴沙山的記憶也是模模糊糊,她的神往來自離開敦煌後所看的典籍、所聽的傳奇。
到了莫高窟,他便一個洞窟一個洞窟認真朝拜,她發現璧畫中的經變故事大部分來自《妙法蓮華經》,便在讀此經時更加虔敬。
第三天一大早,她便首先朝拜《五台山圖》窟,在此迦逅寄煌格格。因為在“”悔簾洞”竹園見過畫像,海蘭珠一眼便認出了她,想到自己曾經的斷定與現實吻合,海蘭珠欣喜間一聲“寄煌格格”脫口而出。寄煌正陪著普陀山、九華山來此的兩位尼姑朝拜,對海蘭珠的喊聲有點驚恐,對海蘭珠的示好更是拒之千裏。
“寄煌居士應該高興才是,為何如此?”普陀山來的尼姑望望海蘭珠又瞅瞅寄煌慈笑著說。
“此窟一逢,乃萬年所修殊緣,施主為何拒上緣於眼前呢?”九華山來的尼姑拜著五台山圖說。
海蘭珠感覺與兩位二僧師傅是那麽的熟悉,好像在哪見過。
海蘭珠拜過兩位二僧師傅,向寄煌講了自己在悔簾洞小竹園的見聞,寄煌才放鬆下來與她交流。
看到兩位二僧師傅對壁畫佛教故事的前因後果知道甚多,且對每幅壁畫和每個鑿像的曆史如數家珍,海蘭珠和寄煌欽佩萬分。
當海蘭珠說出自己想臨摹諸佛菩薩聖像請二位師傅指點時,來自普陀山的師傅說:“先畫好地藏菩薩的坐騎諦聽,再畫佛菩薩吧!”
來自九華山的師傅也點點頭說:“這是前提!”
看著兩位師傅指點寄煌如何臨摹壁畫時,海蘭珠心中彌散淡淡的失望,“難道是自己業障深重必經的過程?”她一遍遍問自己。
傍晚,海蘭珠來到有《彌勒經變》圖的窟中,跪下仰望著在兜率天宮祥雲圍繞中說法的彌勒佛,輕聲問:“海蘭珠為何不能直接畫諸佛菩薩?”
問一聲仰望一下,彌勒佛卻全神貫注於講法中。
不知過了多久,她看見彌勒佛踩著七色祥雲飄落在她麵前說:燃燈古佛住世時,有一古寺旁的老虎因聽經聞法生了慈悲心,從此不再吃動物,隻以山澗溪水、野果、野草為食,並勸同類戒殺護生。不料卻被眾虎以中邪排擠,此虎瘦成了貓樣,眾人、萬獸皆以病貓視之。信念堅定的慈虎下定了去靈山修行的決心,於是曆盡千辛萬苦、受盡萬般嘲諷上了靈山。在靈山,慈虎每晨在迎接日出中聽經聞法,每晚在望月中臨風聽溪悟道,在心量不斷打開中,汲取天地萬物之精華,效百獸之優點。相由心生,終修成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的瑞獸,被地藏菩薩選為坐騎,賜名諦聽,助地藏菩薩斬妖除魔、超拔眾生。“
“可我從來沒見過諦聽,也沒有畫過老虎,無從下筆。”
“你看看諦聽蛻變的三個過程吧!這是諸佛菩薩坐騎的心路演變圖集,靈山、兜率天宮各藏一本。”
彌勒菩薩將翻好諦聽之頁的冊子交給海蘭珠,海蘭珠看到由病貓弱虎脫胎換骨為九祥瑞獸的諦聽時大吃一驚,連連說:“相由心生!相由心生!”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章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