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宇宙二點五宇宙年四十五恒星年二千禧年地球曆二十四年


    午月十四 晴


    無是悲涼有是聞,婉到橋河至黃昏。最是樓台新舊月,離人別處夢似吟。山雨燕來風過去,黯若神傷瘡滿身。紅紗薄帳鴛鴦戲,大漠孤孤獨一人。何去矣,怎落矣,韶光乍放穿萬今。前無英雄,後無天驕。上下昏幽,路遙歧歧。憑欄蕭瑟,到何方。


    獨倚危欄,望斷天涯,雲卷雲舒,心事重重。念往昔繁華,如煙如夢,今卻孑然一身,漂泊於世。風瑟瑟兮吹衣,心悠悠兮思歸。憶昔時,與友同遊,歡聲笑語,暢意江湖。如今友散人離,唯餘孤身,對月長歎。


    山川寂寥,草木凋零,秋意瑟瑟,寒鴉哀鳴。行於古道,馬蹄聲聲,塵煙漫漫。見殘陽如血,映照著荒蕪的田野,心中淒楚更甚。昔日之盛景,皆已消逝,徒留滄桑與淒涼。


    至城中,市肆喧鬧,然心無所動。人來人往,皆為利來利往,吾獨守一方寧靜,思及自身之命運,感慨萬千。富貴如雲煙,名利若泡影,終不過一場虛空。


    夜宿客棧,聽窗外風雨交加,輾轉難眠。思緒紛繁,如亂麻糾結。想起曾經之壯誌豪情,欲成就一番偉業,奈何世事無常,命運多舛,至今一事無成。淚濕衾枕,暗自神傷。


    晨起,繼續前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雖前途未卜,然心中信念未滅。經村落,見農夫辛勤勞作,孩童嬉笑玩耍,方覺人間尚有一絲溫暖。


    入山林,鳥語花香,清泉潺潺。暫忘塵世之煩惱,沉醉於自然之美景。然片刻歡愉,終難抵內心深處之孤寂。出山林,複歸塵世喧囂。


    至河畔,見漁人泛舟,悠然自得。不禁心生羨慕,向往此等逍遙自在之生活。然吾身負重任,不可輕易放下。


    登高樓,極目遠眺,江山如畫,卻無心欣賞。心中所想,皆是過往之遺憾與未來之迷茫。嗟乎!人生如夢,轉眼即逝,何以解憂,唯有堅守初心。


    行至荒野,遇一老者,鶴發童顏,仙風道骨。與之交談,受益匪淺。老者言:“人生之苦,皆源於執念。放下執念,方能解脫。”吾深思良久,似有所悟。


    又行數日,至一古寺。寺中鍾聲悠揚,檀香嫋嫋。與僧人道長論道,感悟人生之真諦。方知世間萬物,皆有定數,不可強求。


    繼續前行,遇一落魄書生,才華橫溢,卻懷才不遇。與之惺惺相惜,互訴衷腸。遂結伴同行,共尋出路。


    路遇匪寇,險象環生。吾與書生並肩作戰,曆經艱險,終得逃脫。患難見真情,自此情誼更深。


    至京城,繁華似錦,車水馬龍。然官場黑暗,人心叵測。吾等欲一展抱負,卻處處碰壁。心灰意冷之際,幸得貴人相助,終有機會嶄露頭角。


    然官場風雲變幻,須臾之間,禍福相依。稍有不慎,便萬劫不複。吾等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終得機遇,一展才華,功績卓著。然功高震主,引來諸多猜忌。為保身家性命,不得不辭官歸隱。


    歸鄉途中,感慨萬千。曆經風雨,方知平淡是真。回到故鄉,物是人非,昔日之親友,多已離去。唯有舊宅仍在,見證歲月之變遷。


    於宅中,種菊修竹,讀書撫琴。與山水為伴,與花鳥為友。雖生活平淡,卻內心安寧。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歲月悠悠,往事如煙。回首往昔,雖有遺憾,卻無後悔。人生之路,本就曲折,唯有經曆,方得成長。


    如今,吾已看透世事,心無所求。願餘生,自在逍遙,盡享人間清福。


    閑居日久,心境漸寧。每至晨興,漫步於庭園之中,觀花開花謝,雲卷雲舒。或坐於樹蔭之下,品茗讀書,悠然自得。


    一日,忽有舊友來訪。相見甚歡,執手相看,淚眼朦朧。憶往昔歲月,共曆風雨,同遊山川,諸多往事,湧上心頭。友問近況,吾笑言:“安於此間,無波無瀾,亦得其樂。”友歎曰:“吾仍奔波於世,心勞形瘁,慕汝之逍遙。”遂留友宿,徹夜長談,盡訴別情。


    次日,與友同遊郊外。山川依舊,綠水長流。見農夫耕於田畝,牧人驅羊於坡,皆有自得之態。友曰:“此等平凡之景,亦有真趣。”吾曰:“世間真意,往往藏於平凡之中,唯有心靜者能察。”


    行至溪邊,見魚兒遊弋,水鳥嬉戲。友欲捕魚,吾止之曰:“萬物皆有生息,且讓其自在。”友笑而從之。坐於溪邊,聽流水潺潺,清風拂麵,心神俱暢。


    歸途中,遇一畫師,正於樹下作畫。畫中風景,宛如眼前之景,卻更添幾分神韻。吾與友皆驚歎其技藝,畫師笑曰:“山川入目,皆為靈感,隨心而繪,方得其妙。”吾等受其啟發,亦感世間萬物,皆可入詩入畫。


    又數日,友別去,吾複歸寧靜。然心中常念友之話語,更覺人生匆匆,當珍惜當下。


    是夜,月明星稀,吾獨步於庭院。仰觀天象,浩渺宇宙,無盡奧秘。思及人生之短暫,如白駒過隙,而天地之永恒,不禁心生敬畏。


    忽聞鄰舍傳來琴音,悠揚婉轉,如泣如訴。循聲而去,見一女子於窗前撫琴。其容端莊,其態優雅。琴音止,女子見吾,微微頷首。吾與之一言二語,方知其亦好詩文音律,遂成知音。


    自此,常與女子相聚,或論詩,或撫琴,心意相通,情意漸生。然吾深知緣分天定,不敢強求。


    秋至,楓葉如火,落木蕭蕭。與女子共賞秋景,漫步於林間小道。女子言:“此景雖美,卻添離愁。”吾曰:“秋去春來,自有輪回,不必傷懷。”女子笑而不語,眼中卻含憂思。


    未幾,女子家有變故,需遷他鄉。臨別之時,淚眼相對,無語凝噎。女子贈吾一香囊,吾回以玉佩,相約他日再會。


    此後,吾常念女子,每見香囊,相思愈濃。然山水相隔,音信難通,唯寄情於詩文之中。


    寒冬降臨,大雪紛飛。天地一白,萬物皆寂。吾獨守寒舍,擁爐取暖。觀窗外雪景,憶往昔種種,心中感慨萬千。


    歲末之時,張燈結彩,喜慶之氛彌漫。然吾心孤寂,獨酌於月下。思及一年已過,歲月匆匆,而吾所求仍未得。


    新春至,走親訪友,互道吉祥。見孩童歡笑,老人安閑,方覺人間尚有溫情。


    春回大地,萬物複蘇。吾亦重整心情,欲尋新的機遇。或遊曆名山,或拜訪賢達,以求增廣見聞,提升自我。


    行至一書院,見學子莘莘,書聲琅琅。遂入內聽講,與先生學子交流學問,受益匪淺。


    一日,偶得一古籍,其中所載,皆為前人智慧之精華。日夜研讀,如獲至寶,心中豁然開朗。


    夏來,荷香四溢,蟬鳴蛙噪。吾於池邊垂釣,靜享片刻安寧。忽聞傳詔,朝廷欲召吾入朝為官。吾心猶豫,既念往昔之坎坷,又思報國之誌。


    權衡再三,終決定應詔。臨行前,回望故園,心中不舍。然為天下蒼生,當挺身而出。


    入朝廷,初時諸事順遂,得以施展抱負。然官場複雜,人心難測,不久便遭人誣陷,陷入困境。幸得舊友相助,方得脫身。


    經此挫折,心灰意冷,決意辭官歸鄉。歸途中,感慨萬千。曆經滄桑,方知名利皆虛,唯有真心真情,才是人生最珍貴之物。


    回到故鄉,舊宅依舊,故人猶在。與鄰裏相聚,共話桑麻。從此,安於平淡,盡享天倫之樂。


    歸鄉未幾,身心皆安。晨興灑掃庭除,暮歸對月獨酌。田間隴畝,常見吾之身影,與鄉農共話桑麻,其樂融融。


    一日,偶至山林,遇一隱者。其貌清臒,雙目炯然。與之交談,方知其深諳天地之道,陰陽之理。隱者雲:“世間紛擾,皆由心起。心若靜,則萬物皆寧。”吾聞其言,若有所悟。遂與隱者結廬而居,日聽其教誨,夜觀星辰之變。


    時光荏苒,不覺已過數月。其間,吾心漸明,以往之執念,皆如雲煙消散。忽一日,隱者謂吾曰:“汝塵緣未了,當歸塵世,以所學濟世救人。”吾雖不舍,然知其言有理,遂拜別隱者,重回人間。


    至城中,見民生疾苦,盜賊橫行。吾心不忍,欲挺身而出。乃召集鄉勇,訓練武藝,以保一方平安。眾人齊心,盜賊漸消,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然好景不長,鄰縣大旱,災民紛紛湧入。吾傾盡家財,施粥賑糧,然杯水車薪,難以救眾。遂上書官府,懇請開倉放糧。然官府拖遝,久未回應。


    吾心急如焚,親赴官府,據理力爭。幸得太守清正,終允所請。災民得濟,感恩戴德。吾深知救一時之急非長久之計,乃思興修水利,以防旱災再臨。


    於是四處奔走,募集資金,招募工匠。曆經寒暑,水利方成,農田得以灌溉,豐收有望。百姓歡呼,頌吾之功。吾卻深知,此乃眾人之力,非吾一人之能。


    是年秋,稻穀滿倉,百姓歡顏。吾亦感欣慰,然不敢有絲毫懈怠。又聞邊疆戰事起,烽火連天。吾心憂國,欲投軍報國。


    別鄉親,赴邊疆。征途漫漫,風沙漫天。至軍營,見將士們浴血奮戰,吾熱血沸騰,誓與眾人共守疆土。


    戰鼓聲聲,金戈鐵馬。吾衝鋒陷陣,奮勇殺敵。曆經數戰,雖身負重傷,然士氣不減。一日,敵軍突襲,吾軍被困。生死關頭,吾挺身而出,率一隊死士,殺出重圍,搬來援兵,方解危局。


    經此一役,吾名震軍中。然戰爭殘酷,傷亡慘重。每見同袍戰死,吾心痛不已。常思若能止戰,天下太平,當是蒼生之福。


    數載過去,邊疆漸安。吾卸甲歸鄉,百姓夾道相迎。歸至家中,庭院依舊,隻是人事已非。往昔之故人,多已老去。吾感慨萬千,淚濕衣衫。


    此後,吾致力於教育,開館授徒。將所學所悟,傾囊相授。弟子們勤奮好學,日漸有成。


    一日,忽有一權貴來訪,欲請吾出山為官。吾婉拒之,言:“吾已厭倦官場爭鬥,唯願教書育人,傳承道義。”權貴歎息而去。


    歲月悠悠,吾漸老邁。然精神矍鑠,每日仍與學子們談經論道。忽一日,於夢中見昔日之友人、戰友,醒來感慨萬千。遂起身,提筆寫下一生經曆,以誡後人。


    書成,吾長舒一口氣,覺此生無憾。而後,含笑而終。鄉人為之哀悼,銘記吾之功績。


    吾雖已逝,然精神長存。願後人能繼吾之誌,為天下蒼生謀福祉,使世間再無戰亂,百姓皆能安居樂業。


    吾既逝,魂遊天地之間,觀後世之變。


    未幾,鄉人念吾功績,立祠以祀。每至歲時,香火不絕。吾之弟子,承吾之誌,或為官清正,造福一方;或為師授業,培育英才。


    時過境遷,天下又曆諸多風雨。有亂臣賊子,擁兵自重,致使戰火重燃,百姓流離。吾祠中香火,亦為之黯淡。


    忽一日,一少年入祠,麵有憂色。其跪地而泣曰:“先生在上,今世亂矣,民不聊生。小子願效先生之誌,拯救蒼生,然力有未逮,望先生佑之。”言罷,叩頭不止。吾之英靈有感,賜其一夢。


    夢中,少年見吾昔日之征戰,治水之艱辛,育人之不倦。醒後,心誌愈堅。其四處奔走,聯絡義士,共商平亂之策。


    曆經數載,終聚起一支義軍。少年率眾而起,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亂臣賊子,或降或誅,天下漸安。


    然戰火所過,田園荒蕪,百廢待興。少年親率民眾,墾荒種地,興修水利。又開庠序,延請名師,教導孩童。


    歲月悠悠,鄉邑漸複繁榮。百姓安居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又數十載,少年亦至暮年。臨終之時,囑其後人曰:“勿忘先輩之誌,當以民生為重,保境安民。”言畢,溘然長逝。


    後之歲月,朝代更迭,興衰無常。吾之祠宇,亦屢經修繕,香火斷續。


    至有明一代,有大儒過吾鄉,聞吾之事,感慨良久。乃於祠前講學,論吾之德業,以勵後學。學子聞之,皆奮發圖強,欲有所為。


    時有奸佞當道,陷害忠良。一忠臣蒙冤,貶謫至此。其至吾祠,涕泗橫流,訴其冤屈。吾英靈再動,夜入其夢,示以天理昭昭,終有清白之時。忠臣感吾之意,忍辱負重,以待時機。


    數年後,新君即位,鏟除奸黨。忠臣得以複用,官複原職。其力倡改革,整肅朝綱,國家漸興。


    至滿清之世,天下又亂。外有列強虎視,內有民變紛起。吾鄉雖偏安一隅,亦受波及。


    有義士舉旗抗敵,以吾之名,激勵民眾。眾人同仇敵愾,共禦外侮。雖傷亡慘重,終保家園。


    及民國之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吾鄉學子,投身革命,為救亡圖存而奔走呼號。


    新中國立,萬象更新。吾鄉大興建設,工廠林立,學校遍布。科技日新,文化昌盛。


    今之盛世,遠超往昔。吾於冥冥之中,亦感欣慰。唯願後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使國富民強,永享太平。


    當今之世,國泰民安,科技日進,文化繁榮。然發展之途,豈無曲折?


    有年,天災忽降,洪水泛濫,淹田毀屋。鄉人驚惶,然未失鬥誌。政府速遣援救之隊,攜糧藥以濟災民。眾誌一心,築堤抗洪,晝夜不息。其間,有青年奮勇當先,累倒堤上而不言退;有老者獻計獻策,以其經驗指引眾人。經月餘,洪水漸退,家園雖損,人心未散。


    繼而重建之務起,四方支援,物資紛至。能工巧匠,共築新屋;農者複耕,荒地再綠。學校、醫院亦得重修,更勝往昔。


    又數年,經濟騰飛,鄉人多離鄉赴城,謀求生計。城中工廠林立,商貿繁盛。然鄉村亦未廢,興特色之業,植優產之糧,引遊客以賞田園之美。


    時有學者歸鄉,見鄉俗有變,憂心傳統文化之漸失。遂立書院,傳經典之學,教禮儀之風。童稚習詩書,老者論古今,古風重振,道德漸興。


    一日,有外邦使團來訪,欲學吾鄉之治世經驗。鄉人熱情相待,示以和諧之象,分享發展之策。使團歸去,讚不絕口,傳吾鄉之名於四海。


    然發展過速,亦生弊端。工廠排汙,汙河流山川;過度開墾,損生態平衡。幸有智者醒覺,倡環保之議,定法規以束惡行。眾人響應,植林護水,修複生態。


    時有學子立誌科研,攻環保之難題。發明新技,化汙為清;創新能源,減碳排之量。曆經數載,山複青,水複秀,鳥獸歸林,魚鱉回淵。


    時逢佳節,鄉人聚首,共話桑麻。憶往昔之艱辛,歎今朝之幸福。有老者曰:“吾輩子孫,當銘記先輩之誌,守根固本,開拓創新,方保世世昌盛。”眾人皆應。


    忽傳天外有星石將臨,舉世皆驚。國之科研者齊聚,謀應對之策。吾鄉亦有能者參與,獻智獻力。終算準星石軌跡,發射導彈使其偏離,免世之浩劫。


    此後,鄉人更重科技,育英才,研新術。或探宇宙之奧,或究生命之秘,或創智能之器。


    一商者,以誠信為本,創品牌於世界,揚國貨之光;一文者,書吾鄉故事,傳中華之美,引八方來客。


    歲月流轉,吾鄉之名,愈傳愈遠。後人承先輩之誌,不斷進取,雖遇風雨,未改初心。願吾鄉永盛,國泰民安,萬代昌隆。


    鄉之昌盛,舉世矚目,然進取之途,未有止境。


    時有後生,誌在醫學,苦研岐黃之術,欲解疑難雜症。其遊曆四方,訪名師,究古籍,終有所悟。歸鄉後,設醫館,施妙手,救病患無數。遇疫病流行,其不懼艱險,親赴疫區,研製良方,遏製疫情蔓延,鄉人感恩戴德。


    又有巧匠,精於工藝,傳承古法而創新。其所製器物,精美絕倫,兼具實用與藝術之美。其作品遠售海外,使外邦驚羨中華工藝之精湛。


    學府之中,學子勤奮,師者嚴謹。常有學術之研討,思想之碰撞。或究數理之奧秘,或探文史之淵源。有一人,癡迷天文,夜觀星象,日算曆法,終有所成,為國家航天事業獻良策。


    鄉中耆老,見後生之有為,欣慰之餘,亦恐其忘本。乃聚而議,設家訓館,書曆代家規祖訓,以警後人。每逢佳節,召集族人,講述先輩創業之艱難,守業之不易。後生聞之,皆肅然起敬,不敢有絲毫懈怠。


    一日,有異國學者來訪,欲探究鄉中發展之秘。鄉人熱情款待,示以和諧之鄰裏,豐富之文化,先進之科技。學者驚歎不已,歸去著書立說,讚中華之智慧。


    然繁榮之中,亦有隱憂。網絡興起,信息繁雜,有不良之風漸起。部分鄉人沉迷虛擬,荒廢正業;更有謠言惑眾,人心浮動。有識之士見狀,倡導文明上網,普及知識,正風肅紀。


    時有天災,地震突發,屋宇傾頹。鄉人齊心協力,自救互救。鄰鄉聞之,紛紛援手,送物資,派人力。重建之時,規劃合理,新居更堅更美。


    商海之中,競爭激烈。部分商家為逐利,弄虛作假。幸有監管之嚴,曝光懲戒,市場得以清明。誠信之風,再度盛行。


    一畫師,以鄉景為素材,揮毫潑墨,畫作流傳,引無數遊客慕名而來。鄉人趁機發展旅遊,民宿、餐館林立。但隨之亦有環境壓力,鄉人乃製定規約,約束遊客,保護生態。


    歲月悠悠,鄉中教育更重品德培養。學子不僅博學多才,更具仁愛之心。常有學子深入貧困地區,支教助農,傳遞愛心。


    科技園內,創新不斷。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成果輩出。然人才競爭激烈,鄉人乃出台優惠政策,吸引外流人才歸鄉,共鑄輝煌。


    一舞者,以傳統舞蹈為基,融合現代元素,舞台之上,風姿綽約,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之魅力。


    又數年,鄉中舉辦文化節,展示曆代文物、技藝。中外賓朋雲集,共襄盛舉。鄉人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雖路有坎坷,然鄉人團結一心,秉持初心,勇往直前。願鄉運長久,福澤綿延。


    鄉之繁榮,未止其步。然風雲突變,禍從天降。


    忽有強寇自海上來,覬覦吾鄉之富庶。其兵鋒銳利,戰船蔽日。初時,鄉人奮起抵抗,青壯執戈,婦孺供糧。然寇勢洶洶,槍炮精良,吾鄉之防漸潰。


    戰火紛飛,煙焰張天。屋舍化為焦土,田園盡成荒墟。商肆閉戶,學府停課,昔日之繁華,瞬間凋零。


    有壯士血灑疆場,義士寧死不屈。然寡不敵眾,寇賊長驅直入,燒殺搶掠,無所不為。哀號遍野,慘不忍睹。


    那立誌醫學之後生,為救傷者,奔走於硝煙之中,不幸中流彈而亡。巧匠所製精美器物,盡被寇賊擄掠毀壞。學府之學子,流離失所,書籍文稿,散佚無蹤。


    畫師嘔心瀝血之作,俱被付之一炬。舞者於戰亂中失散,生死未卜。科研成果亦遭敵寇破壞,心血付諸東流。


    耆老悲憤交加,竟氣絕身亡。家訓館亦在戰火中坍塌,祖訓蒙塵。商家之誠信招牌,被寇踐踏。旅遊之業,戛然而止,遊客驚逃,民宿餐館,皆成廢墟。


    雖有部分鄉人突圍而出,逃往他處,然顛沛流離,風餐露宿,苦不堪言。更有疫病隨戰亂而起,蔓延肆虐,缺醫少藥,死者枕藉。


    曾之團結一心,今已分崩離析。人心惶惶,互怨互責。有貪生者投靠敵寇,為虎作倀,令鄉人憤恨不已。


    然有忠勇之士,暗中集結,欲作殊死一搏。然敵寇狡詐,設下埋伏,忠勇之士幾近全滅。


    終,鄉中元氣大傷,再難複往昔之盛景。幸存之人,回望故園,滿目瘡痍,淚如雨下。


    時過境遷,雖寇賊退去,然鄉已殘敗不堪。重建之路,艱難重重。人才凋零,資金匱乏,人心渙散。往昔之輝煌,隻存於記憶之中。


    終有一日,一老者立於廢墟之上,長歎一聲,吐血而亡。自此,鄉中再無複興之望,漸為世人所遺忘,唯餘風聲嗚咽,似訴當年之悲。


    嗚呼哀哉!繁華如夢,終成泡影,徒留千古之歎。


    自鄉遭寇禍,瘡痍滿目,民生凋敝。雖有殘餘鄉人欲重振家園,然時運不濟,災殃頻仍。


    先是旱魃肆虐,赤地千裏,禾苗盡枯。河渠幹涸,飲水匱乏,百姓苦不堪言。繼而蝗災又起,遮天蔽日,所過之處,寸草不留。田中顆粒無收,倉廩空虛,饑饉遍地。


    有富家趁此災荒,囤積居奇,高價售糧。貧者無錢買糧,隻得剝樹皮、食草根以充饑。餓殍載道,慘不忍睹。


    鄉中有一義士,名喚張猛,欲開倉放糧,賑濟災民。然為富不仁者勾結官府,誣其為盜,將其下獄。張猛在獄中受盡折磨,終含冤而死。其家人亦遭迫害,流離失所。


    又有一女子,名喚李秀娘,年方二八,容貌秀麗。寇亂之時,父母皆亡,孤身一人。為謀生計,入富戶為婢。富戶之子見其貌美,欲行非禮。秀娘抵死不從,竟被淩辱致死,棄屍荒野。


    有一老者,素以耕讀傳家,見鄉中亂象,痛心疾首。欲召集鄉人,重振禮教,然無人響應。老者悲憤交加,一病不起,不久便與世長辭。


    數年後,雖旱蝗之災漸息,然疫病又起。染者發熱寒戰,上吐下瀉,無藥可醫。疫病迅速傳播,十室九空。幸存之人,亦多染病,命在旦夕。


    此時,朝廷苛捐雜稅繁重,百姓不堪重負。鄉中有青壯欲揭竿而起,反抗暴政,然勢單力薄,很快被官軍鎮壓,血濺當場。


    又過數載,鄉中忽發大水,洪流滾滾,衝毀屋舍無數。百姓呼天搶地,四處奔逃。有一家三口,夫攜妻與幼子,欲登高處避水。途中幼子滑落水中,夫救子心切,躍入水中,俱被洪流卷走,唯妻在岸邊嚎哭,幾欲昏厥。


    災患連連,鄉人紛紛逃離故土,鄉中漸無人煙。昔日繁華之景,隻剩斷壁殘垣,狐兔出沒。


    一日,有一遊子歸鄉,見此慘狀,悲從中來。憶往昔熱鬧祥和,歎今朝荒涼破敗。其於廢墟中徘徊數日,終在一破壁下懸梁自盡,以死殉鄉。


    至此,鄉徹底沒落,淪為荒塚廢墟,唯風聲依舊,似泣訴著無盡的悲哀。曾經的輝煌與希望,皆葬於歲月的塵埃,徒留千古遺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流浪前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詩心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詩心瘋並收藏流浪前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