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宇宙二點五宇宙年四十五恒星年二千禧年地球曆二十四年


    午月十五 多雲轉晴


    非而結束非曰始,紙灰棺蓋埋新生。大雨飄飄衝舊識,黎明還道人家去。一曲響徹北邙山,路遊漫漫我自魂。穿南穀而過西地,遇關隘而勇激之。自經喪亂自淡薄,因了情斷悠悠離。機關算盡強卻罷,委而霧繞淆天聞。中元白籠移燈暮,跋山涉水求南枝。


    行至南枝之地,見繁花似錦,然心無所喜。獨倚蒼鬆,望天際雲卷雲舒,思往昔之事,感慨萬千。憶昔年少輕狂,誌在四方,欲攬九天明月,踏破萬裏河山。今卻形單影隻,漂泊無依,猶如斷雁孤鴻。


    忽聞鳥鳴幽穀,清脆悅耳,然吾心憂戚,難覓歡愉。風拂林梢,葉舞紛紛,似訴無常之世,歎命運多舛。行於小徑,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雖有自然之美,卻難撫吾心之傷。


    越嶺翻山,至一古寺。寺門斑駁,鍾聲悠悠。入寺中,見佛像莊嚴,香煙嫋嫋。跪地參拜,祈願上蒼,賜吾安寧,解吾心憂。然起身之後,仍覺迷茫,不知前路何方。


    出寺複行,至一溪邊。溪水潺潺,清澈見底。掬水而飲,清涼透心。觀水中遊魚,自由自在,心生羨慕。吾欲如魚,忘卻塵世煩惱,暢遊天地之間。


    日暮西山,晚霞滿天。宿於荒野,以天為被,地為席。仰觀星河璀璨,浩渺無垠,感宇宙之大,吾生之渺小。夜風瑟瑟,涼意侵身,卻難眠於榻。


    晨起繼續前行,遇一老者,鶴發童顏,精神矍鑠。老者問吾所往,吾答曰:“心之所向,不知何方。”老者笑曰:“心若不定,何處皆非歸處;心若有定,天涯亦是吾鄉。”吾聞之,若有所悟。


    別老者,行至一村落。村中人皆純樸善良,見吾疲憊,邀吾入屋,賜食與宿。吾感激涕零,在此暫歇數日,身心漸愈。


    離村之時,回望炊煙嫋嫋,心中湧起一絲溫暖。此後路途,雖仍有風雨,然吾心漸堅,不再彷徨。


    又經數月,至一繁華之城。城中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吾於市井之中,觀人生百態,悟世情冷暖。富貴貧賤,皆為過眼雲煙;功名利祿,不過水月鏡花。


    尋一靜處,安身立命。日耕夜讀,怡然自得。雖無富貴榮華,卻有內心寧靜。常思過往種種,皆為人生曆練。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吾於歲月中沉澱,於平淡中尋真。終明人生真諦,非功成名就,非榮華富貴,乃內心之平和,靈魂之自由。


    至此,吾之漫漫旅途,方得歸宿。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歲月悠悠,吾居此城,漸與鄰友善。或共論詩書,或同耕隴畝,雖生活平淡,然心境安然。


    一日,偶逢市集,見一畫師揮毫潑墨,所作之景栩栩如生。吾心有所動,遂購筆墨紙硯,歸而習之。初時,筆畫生疏,不成模樣,然吾不氣餒,日夜揣摩。


    經數載寒暑,技藝漸精。所繪之山川、人物、花鳥,皆能傳其神。常於庭院中作畫,引得眾人圍觀,讚歎之聲不絕於耳。


    一日,有富商聞吾之名,欲以重金求畫。吾婉拒之,曰:“吾之畫,不為金錢,隻為抒心中之情。”富商悻然而去,鄰人皆謂吾愚,吾但笑不語。


    又數年,城中疫病橫行,百姓苦不堪言。吾傾盡所有,買藥施粥,救助傷者。雖力微,然願盡綿薄之力。


    時逢大旱,顆粒無收。吾與眾人共挖水井,引泉灌溉,終保一方之田。此間,結識一賢士,與之論道,頗有所得。


    秋至,楓葉如火,吾獨登高遠眺。山川壯麗,盡收眼底,不禁感慨萬千。念及往昔漂泊之苦,今之安定來之不易。


    忽一日,有故人來訪。相見之時,淚眼朦朧,執手相看,竟無語凝噎。共憶往昔歲月,把酒言歡,徹夜長談。


    故人勸吾歸鄉,吾思之良久,終應之。收拾行囊,告別鄰友,踏上歸程。


    歸鄉之路,風景依稀似舊,然心已不同。至家,見老屋依舊,庭中花草繁茂。父母已逝,唯舊物尚存,睹物思人,悲從中來。


    於鄉中定居,開一學堂,教孩童讀書識字。閑暇之時,漫步田間,與鄉人共話桑麻。


    春日,與童子放風箏於野;夏日,於樹蔭下講古論今;秋日,同賞明月共嚐新酒;冬日,圍爐煮茶書寫春聯。


    歲月如流,吾漸老矣。白發蒼蒼,齒落眼花。然心中無悔,此生曆經風雨,終得寧靜。


    一日,臥於榻上,回首一生,曆曆在目。笑對兒孫曰:“吾生無憾,汝等當惜時光,行正道,勿負此生。”言畢,安然離世。


    魂歸天地之間,仿若重遊往昔之路,所見所遇,皆成雲煙。然吾之精神,或將永存於世,激勵後人。


    吾既逝,魂魄飄飄,似離塵世。然心猶係於兒孫,徘徊不去。


    見兒孫哀泣,吾心惻然,欲撫之而不能。諸子侄議吾身後之事,皆謹遵吾生前所囑,儉樸而莊重。


    未幾,家中漸複平靜,兒孫各務其業。長孫力學不倦,每至夜分,燈燭不熄。吾於冥冥中觀之,心甚慰。


    次孫擅農桑,田畝之間,精心耕耘,不辭辛勞。幼女賢淑,操持家務,井井有條。


    家族漸興,鄉鄰稱善。然其間亦有波折。或遇天災,禾稼歉收;或有人禍,紛爭偶起。然諸子侄齊心合力,共度難關。


    長孫赴京趕考,一路艱辛。風餐露宿,不曾有怨。及入考場,奮筆疾書,竭盡所能。榜發之日,高中進士,喜訊傳回鄉裏,闔族歡慶。


    次孫於田畝間創新法,使收成倍增,鄰人皆來求教,欣然傳授,不藏私秘。


    幼女嫁與良婿,夫妻和睦,孝順長輩,友愛親族。


    歲月流轉,家族愈盛。置田產,擴宅第,聲名遠播。


    一日,長孫為官一方,清正廉潔,為民作主。遇惡霸橫行鄉裏,嚴懲不貸;逢災荒之年,開倉賑濟。百姓感恩戴德,立祠頌德。


    次孫所創農法,推廣至鄰縣,造福眾多。


    幼女之子,聰慧過人,讀書有成,光宗耀祖。


    吾族之興,引他姓側目,或有嫉妒者,暗中使絆。然吾之後人,不為所動,秉持正道,以德報怨。


    又經數代,家學淵源深厚,子孫多有登科入仕者,或為良醫,救死扶傷;或為良商,誠信經營。


    家族每有大事,必聚於祖祠,祭祀先人,以明祖訓。


    至一亂世,戰火紛飛,民不聊生。吾族子弟,挺身而出,保家衛國。有捐軀沙場者,英名長存;有建功立業者,受封蔭賞。


    太平之時,重振家園,修橋鋪路,造福鄉裏。


    族中子弟,無論富貴貧賤,皆重孝義,尊老愛幼,和睦相處。


    數百載已過,吾族依然昌盛。宗廟香火不斷,家訓傳承不衰。吾之魂魄,亦得安息。


    然興衰無常,世間之事,豈能皆如人意。後之子孫,或有忘本者,驕奢淫逸,敗壞家風。族中長老,痛心疾首,嚴正訓誡。


    幸有醒悟者,力挽狂瀾,重振家聲。


    又曆風雨,家族雖經波折,終能延續。至今,後世子孫,當銘記先輩之誌,砥礪前行,再創新輝煌。


    光陰荏苒,吾族之盛,未因歲月而衰。然世情多變,風雲再起。


    有外族侵擾,邊地烽火連天。吾族青壯,踴躍從軍,誓言保家衛國。戰場之上,金戈鐵馬,血雨腥風。吾族子弟,英勇無畏,衝鋒陷陣,斬首無數。然戰爭殘酷,亦有壯士埋骨他鄉,英魂長逝。


    戰後歸鄉,見田園荒蕪,屋舍破敗,眾人悲從中來。然未敢有絲毫懈怠,重整家園,墾荒種地,修屋築舍。


    時朝廷苛捐雜稅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吾族長者挺身而出,赴京請願,陳述民情。曆經波折,終得減稅之惠,鄉人皆感恩戴德。


    族中有一子,名曰明軒,自幼聰慧,誌存高遠。見民生艱難,遂立誌經商,以濟民困。初,行商之路崎嶇,屢遭奸商欺詐,貨物虧損,幾近破產。然明軒不屈不撓,總結經驗,廣結善緣。


    數年後,生意漸興,貨通南北,財聚八方。然其未忘初心,每逢災年,開倉放糧,平價售物,救人無數。又出資辦學,延請名師,育族中子弟及鄉鄰孩童。


    又有一女,名曰慧心,擅長醫術。常遊走鄉間,為百姓治病療傷,不取分文。遇疑難雜症,苦心鑽研,終得良方,治愈諸多頑疾。


    一日,有一異人路過吾鄉,觀吾族之風,讚曰:“此族團結和睦,仁義傳家,必能長久昌盛。”吾族聞之,愈發自勵。


    然歲月無情,族中長者漸逝,後生或有迷失於繁華,忘卻祖訓。幸有明軒、慧心等賢能之士,召集族人,重宣祖訓,整頓家風。


    又數十年,天下大旱,顆粒無收。吾族眾人節衣縮食,互助互濟。明軒購糧於外,慧心施藥救人。全族一心,共渡難關。


    及旱情緩解,複勤耕力作,桑麻漸興。


    族中後生,有好學者,科舉高中,入朝為官。秉持清正,為民請命,深受百姓愛戴。


    又有善武者,入伍從戎,戍邊守疆,屢立戰功。


    吾族之聲名,遠播四方。時有他族慕名來投,吾族皆以禮相待,融合共處。


    歲月悠悠,吾族曆經風雨,始終堅守正道。或有小挫,亦能奮起。


    至一朝代更迭之際,天下大亂。吾族為避戰亂,舉族遷徙。途中艱難險阻,匪盜橫行。然全族上下,齊心合力,相互扶持。


    終覓得一安寧之地,落地生根,重新創業。


    開田辟地,建房造屋,漸成村落。與當地居民友好相處,互通有無。


    數代之後,又成望族。


    吾族之興衰,皆係於人心之向背,道德之傳承。願後世子孫,銘記祖訓,永保家族之榮光。


    吾族於新地安居,繁衍生息,日益興旺。


    村中有一少年,名曰誌遠,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心懷壯誌。及年長,赴郡城求學,師從名儒,學業大進。其為人正直,善交友,同窗皆敬之。


    一日,郡城舉辦詩會,各方才子雲集。誌遠亦往,臨場賦詩,文采斐然,驚四座,遂名噪一時。有富商欲以女許配,誌遠婉拒,言:“學業未成,不敢言婚。”


    數載寒窗苦讀,誌遠終金榜題名,賜進士出身。朝廷授官,赴任一方。初至任所,見民生凋敝,盜賊橫行。誌遠決心整治,日夜操勞,訪民情,察冤獄。


    嚴懲盜賊,安撫百姓,興修水利,勸課農桑。經數年努力,境內大治,百姓安居樂業,皆頌其德。


    族中又有一女,名喚婉清,心靈手巧,擅長刺繡。其繡品精美絕倫,聞名遐邇。有貴胄求之,婉清不卑不亢,隻依本心而為。


    婉清常以繡品義賣,所得錢財周濟貧困。其善行傳遍鄉裏,眾人皆讚其賢。


    時逢歲末,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吾族眾人自發籌集棉衣棉被,送往孤寡貧弱之家。鄰裏之間,互幫互助,共度寒冬。


    新春至,張燈結彩,喜氣洋洋。族中舉辦慶典,舞龍舞獅,熱鬧非凡。男女老幼,皆展笑顏。


    然好景不長,邊患又起。朝廷征兵,吾族子弟踴躍應召。誌遠亦上書請纓,願赴前線。


    戰場之上,硝煙彌漫,殺聲震天。吾族健兒英勇奮戰,視死如歸。曆經數戰,終退敵寇,保得邊疆安寧。


    戰後,誌遠因功擢升,仍心係百姓,造福一方。


    族中後生受其激勵,皆奮發圖強,或從文,或習武,或從商,各展其能。


    又過數載,天下大澇,洪水泛濫。吾族之地亦受災嚴重,房屋倒塌,田地淹沒。全族上下,齊心協力,抗洪救災。


    誌遠於任上,開倉放糧,組織民夫搶修堤壩。婉清則帶領族中婦女,為抗洪之人縫補衣衫,做飯送水。


    洪水退後,重建家園。眾人互幫互助,共克時艱。


    歲月如流,吾族曆經滄桑,然始終秉持團結友愛、善良正直之風尚。


    一日,有高僧雲遊至此,見吾族之氣象,歎曰:“此乃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族中子弟銘記此言,愈加行善積德。


    時有外鄉人慕名來投,吾族皆熱情接納,與之共融。村落漸擴,日益繁榮。


    及後世,吾族人才輩出。有文章傳世者,有醫術高超者,有發明巧匠者。


    然榮耀之中,亦有隱憂。族中部分子弟,沉迷享樂,不思進取。族長憂心忡忡,召集眾人,嚴申家規,勸勉後生。


    幸有醒悟者,改過自新,重振家風。


    吾族之昌盛,延續數百年。其間風雨無數,然皆能安然度過。望後世子孫,不忘初心,傳承美德,使家族永盛不衰。


    吾族既盛,聲名遠播,然未敢有絲毫懈怠。


    時有後生名喚子謙,性聰慧而好俠義。一日,路遇歹人欺淩弱小,子謙怒不可遏,挺身而出,勇鬥歹人,救得弱者。自此,其俠義之名傳於鄉閭。


    子謙見鄉間道路崎嶇,行旅艱難,遂立誌修橋鋪路。然資費不足,乃奔走呼號,勸募四方。族中眾人聞其誌,紛紛解囊相助,外鄉賢達亦慷慨捐資。


    經數載辛勞,路橋終成,車馬通行無阻,眾人皆感其德。


    族中有女名喚靈秀,善歌舞,能詩文。每至節慶,登台獻藝,觀者如堵,喝彩聲不絕於耳。靈秀常以歌舞詩文勸人向善,其才情品德,為人稱道。


    又有一子名喚明哲,精於算學,善於經營。其開設商鋪,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生意興隆。明哲致富不忘本,常出資助貧,扶危濟困。


    一日,村中忽染疫病,眾人惶恐。靈秀挺身而出,遍尋醫書,研製藥方。明哲則四處采購藥材,分發給鄉鄰。子謙組織青壯,照顧病患,灑掃消毒。


    經月餘,疫病得控,村落複安。


    歲月悠悠,吾族日益昌隆。然外有奸佞嫉妒,欲加陷害。幸有族中賢達,洞察其謀,巧為周旋,方保無虞。


    族中長輩恐後輩忘本,乃立祠祭祖,講述先輩創業之艱辛,守業之不易。後生晚輩,聞之皆肅然起敬,勵誌圖強。


    有一年輕子弟名喚雲翔,自幼好武,誌在報國。遂離家赴武舉,過關斬將,終得魁首。朝廷委以重任,雲翔統兵戍邊,屢立戰功。


    然邊疆未靖,戰事頻仍。雲翔率部與敵鏖戰,身先士卒,不幸負傷。幸得將士拚死相救,方得脫險。


    傷愈之後,雲翔歸鄉省親。族中舉行盛宴,為其接風洗塵。雲翔感慨萬千,誓言再赴疆場,保家衛國。


    又數年,天下大旱,蝗災四起。莊稼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吾族眾人開倉賑濟,煮粥施飯。同時組織生產自救,挖井取水,補種耐旱作物。


    其間,有惡吏欲強征民糧,子謙率眾與之理論,據理力爭,終使其罷手。


    災荒過後,吾族與鄉鄰齊心協力,恢複生產,重建家園。


    時有異域商人來訪,帶來奇珍異寶,交流貿易。吾族以禮相待,互通有無,文化交融,開闊眼界。


    然繁華背後,亦有隱憂。部分子弟沾染惡習,鬥雞走狗,揮霍無度。族長震怒,召集全族,嚴懲不貸,以正風氣。


    吾族曆經風雨,數百年傳承不絕。願後世子孫銘記祖訓,秉持正義,勤奮進取,使家族永保昌盛,福澤綿延。


    吾族之興,如日中天,然興替無常,未可掉以輕心。


    時有子弟名喚書翰,自幼癡迷經史,晝夜攻讀,博聞強識。及年長,赴京趕考,一舉中第,入仕為官。其為官清正,剛正不阿,不畏權貴。


    時朝中有權臣當道,結黨營私,欺壓良善。書翰屢上奏章,揭露其罪行,雖遭權貴忌恨,險遭陷害,然其誌不改,終得聖心,權臣被黜,朝野清明。


    族中又有一女,名曰靜姝,心靈手巧,擅於紡織。其所織之錦,圖案精美,質地優良,遠銷異域,為吾族增光添彩。


    靜姝見鄉中女子多無所事,遂開辦紡織作坊,傳授技藝,使眾多女子得以自食其力。


    一日,天降暴雨,洪水泛濫,衝毀田舍無數。吾族眾人齊心協力,抗洪搶險。書翰自京城返,捐銀救災,組織人力修複堤壩。


    靜姝則帶領女子為抗洪之士做飯洗衣,鼓舞士氣。曆經數月,洪水退去,家園重建。


    然災患之後,疫病又起。幸有族中一老者,通醫術,采草藥,熬湯製藥,救治病患。眾人亦遵循其囑,注重衛生,疫病漸消。


    歲月如流,吾族人才輩出。有善丹青者,其畫作栩栩如生,名動天下;有工音律者,其曲聲悠揚,繞梁三日。


    又有一年輕後生,名喚宇軒,好發明創造。其製出新式農具,省力高效,廣受農人歡迎;又造水車風車,灌溉農田,造福一方。


    宇軒見鄉中照明不便,苦思冥想,造出新型燈具,明亮且節能。其名遠揚,四方來求。


    然榮耀之際,亦有憂患。外有匪寇覬覦吾族之財富,時常騷擾。族中青壯組織團練,日夜巡邏,保境安民。


    時有奸商,以次充好,與吾族交易,欲壞吾族聲譽。幸有明察之士,揭露其陰謀,挽回損失。


    族中長者恐後輩驕奢淫逸,忘先輩創業之艱,每逢祭祀,必詳述往昔,以警後人。


    又經數載,天下太平,吾族昌盛。然居安思危,不敢忘憂。


    一日,有異域使團來訪,欲學吾族之技藝文化。吾族熱情款待,傾囊相授,促進交流,共譜佳話。


    然時光流轉,世事變遷。有新興之業興起,傳統之業漸衰。吾族眾人積極應變,學習新技,創新發展。


    或有子弟外出闖蕩,開疆拓土;或有堅守故土,傳承祖業。雖道路各異,然皆心係家族。


    吾族曆經風雨,綿延不絕。願後世子孫繼往開來,團結一心,再創新輝煌。


    吾族之榮,曆久彌新。然歲月如矢,風雲再變。


    有後生名喚睿淵,性聰慧,好格物致知。見農耕之法陳舊,勞力多而收效微,遂潛心鑽研,引入西洋之技,改良農具,創新種植之法。初時,鄉人多有疑慮,未敢從之。睿淵不辭辛勞,親身示範,田畝之產漸豐,眾始信而從。


    族中亦有女名喚雅詩,善商賈之道。其遊曆四方,洞察商機,歸而興商肆,貨通南北。然其經商以誠信為本,不欺不詐,商路愈廣,家資漸厚。


    值歲末,族中舉辦大典,祭祀先祖,感恩庇佑。男女老幼,皆著盛裝,齊聚宗廟。舞樂齊鳴,莊重肅穆。其間,長老登台,訓誡族人當不忘根本,團結互助,方能保族之昌盛。


    又一年,天災頻仍,旱澇相繼。田禾無收,百姓饑餒。睿淵、雅詩等族中賢能者,集眾人之力,開倉放糧,救濟災民。並組織青壯外出尋糧,引商入村,以工代賑。


    曆經艱難,終渡難關。村中之景,漸複如初。


    忽一日,傳朝廷欲修水利,經吾村而過。族中商議,當全力支持,以利千秋。遂出人力物力,助工程之速成。水利既通,灌溉無憂,歲歲豐登。


    吾族之興,在乎人心之齊,德義之守。望來者承前啟後,砥礪前行,使族之光耀,永傳於世。


    吾族之盛,未可止也。


    有一稚童,名曰晨輝,自幼穎悟絕倫,好讀書,尤嗜史。常於閑暇之時,獨坐一隅,手不釋卷,雖寒暑不易其誌。及年長,入太學,師從鴻儒,學業精進,聲名漸顯。


    一日,太學論道,晨輝登台,縱論古今,其言滔滔,其理昭昭,諸生皆服。後鄉試、會試,皆名列前茅,殿試之上,聖上親點為狀元,賜袍笏,榮歸故裏。


    族中大喜,張燈結彩,賀者盈門。晨輝未因榮寵而驕,反愈謙遜。歸鄉後,開書院,授學業,無論貧富貴賤,皆可入學。其講學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弟子成才者眾多。


    又有一族人名喚誌宏,力大無窮,有勇有謀。見鄉間匪患不絕,百姓苦不堪言,遂召集壯丁,習武練藝,組建護村之隊。匪寇來襲,誌宏率眾迎敵,衝鋒陷陣,勇不可當,匪寇望風而逃,自此,鄉閭安寧。


    時逢大疫,病者眾多。晨輝與誌宏攜手抗疫,晨輝尋醫問藥,研讀古籍,製防疫之方;誌宏則組織人力,分發藥材,照顧病患。二人夙夜憂歎,不敢懈怠,經月餘,疫情得控。


    吾族之善舉,聞於四方,鄰村皆讚吾族仁義。


    歲月流轉,族中大興土木,擴宗祠,修廟宇,立牌坊。每至節慶,祭祀祈福,莊重肅穆。族人皆遵循禮法,長幼有序,和睦相處。


    然繁華之中,亦有隱憂。有外族覬覦吾族之地,欲強占之。族長召集族人,共商對策。眾人同仇敵愾,誓保家園。晨輝上書朝廷,陳其利害;誌宏操練兵馬,嚴陣以待。朝廷派兵支援,吾族與官軍合力,擊退外寇,護得一方平安。


    經此一事,吾族聲望愈隆,傳承愈堅。望後世子孫,秉先輩之誌,守族之榮光,生生不息,永傳佳話。


    未幾,一詭異之夜,月黯星稀,陰風慘慘。村中有一古井,忽傳幽幽泣聲,若有冤魂訴怨。眾人驚怖,不敢近前。然晨輝仗膽窺之,竟見一黑影自井中躍出,直撲其麵。刹那間,晨輝目光呆滯,形如槁木。次日,晨輝暴亡,七竅流血,死狀甚怖。自此,村中災禍連連,疫病橫行,壯者暴斃,幼者夭亡。誌宏亦在與一莫名黑影搏鬥中失蹤,生死未卜。族中人人自危,昔日繁榮不複存焉。終有一日,大火忽起,燒盡村落,餘燼之中,唯見白骨累累,鴉雀哀鳴。吾族之輝煌,竟如曇花一現,消逝於黑暗幽冥之中,徒留悲歎於天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流浪前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詩心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詩心瘋並收藏流浪前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