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一二十年裏,我們要繼續推動全麵對外開放,加強與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創造有吸引力的國內投資環境。”
會議室裏,江雲皓繼續開聲道,“說到底,開放包容的製度安排、要素有序自由流動,才是經濟長期增長的必要條件。至於另外一點,就是企業創新的活力,還需要完善的產權製度更好的進行保護~”
“我同意江主任的觀點~”
會議室裏沉寂片刻,王樂平就開了聲。
他看向梁漢文,進言道:“這幾年,高科技企業的發展速度很快。但一些問題,也漸漸湧現出來。”
停頓了片刻,王樂平喟歎著說道,“模仿、抄襲的現象,這些年是層出不窮,這嚴重打擊了一些企業的創新積極性。”
聽到這裏,陳德斌也是連連點頭,“是啊,梁總。信息產業發展的核心在於知識和人才,因此在推進信息化的過程中,要加快製度創新和體製改革,如鼓勵競爭打破壟斷、保護知識產權、建立激勵機製……”
聽著三名副主任的諫言,梁漢文釋然的點了點頭。
產權製度的保護,這個問題一直比較尖銳。
大大小小的會議上,也有不少人提及。
但很少有人像江雲皓這樣,說得如此清晰的。
在他的引導之下,王樂平、陳德斌也都抓住了這個重點。
“以漸進的方法引入競爭機製,並且逐步健全適合國情的產權製度、信用製度,是我們的獨特之處。”
梁漢文點頭說道,“國外一些經濟方麵的專家、學者,圍繞產權和競爭激烈爭論著的非此即彼或非黑即白的區域之間,我們找到了現實存在的一個區間,在市場化這一根本問題上走出了迂回和有特色的道路。”
聽到這裏,江雲皓附和道:“梁總說的沒錯,產權其實就是一種基礎設施建設。這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兩個方麵的含義,一是硬的基礎設施,包括供電、供水、供氣、交通;二是軟的基礎設施,包括法律、製度等,也包括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
“而基礎設施建設,在新的“五年計劃”期間,重點應放在軟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建設上。”
陳德斌聞言,不禁讚同道:“是啊!在新的‘五年計劃’期間,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以產權保護為中心的法律製度建設,改革目前不利於產權保護的成分,並且在發展、公平和效益的基礎上解決好曆史上遺留的‘舊賬’。”
“沒錯,我們要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針對突出矛盾,保護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充分發揮企業家的重要作用。”
王樂平也是連連點頭。
幾個人分別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基本就這個問題達成了共識。
隨後,梁漢文再次將目光轉向了江雲皓。
“雲皓同誌,兩大會議期間,政府報告中提到了城鄉結構調整的問題。關於這一點,你有什麽看法?”
對於梁主任點名江雲皓,陳德斌、王樂平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沒辦法,人家是真的有這樣的遠見卓識。
之前他們二人對這位江主任了解不多,隻知道對方在搞活地方經濟方麵,是非常厲害。
但今天近距離接觸,聽江雲皓談了幾個問題之後,陳德斌、王樂平是徹底服了。
這位江主任年紀雖然不大,但看問題卻十分深刻。
他提出了幾個觀點,都能發人深省,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要知道,陳德斌、王樂平能夠被任命為“新財辦”的副主任,在經濟領域的水平絕對是非常高的。
但在江雲皓麵前,二人已經有了一些甘拜下風的感覺了。
江雲皓當然不知道自己剛剛的發言,竟然對兩位新同事產生了如此大的影響。
麵對梁總的問題,他認真琢磨了片刻,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城鄉結構調整,我認為主要在於合理有序推進城市化建設。”
江雲皓坦言道,“而城市化,並不是簡單地建造工程問題,需要全麵、係統地考慮。”
“你具體說說~”
梁漢文做了個手勢道。
“我認為新的‘五年計劃’期間,我們需要著重進行調整的結構之一就是城鄉結構。在這個問題上,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城市化過程中,究竟是發展大中城市,還是發展中小城鎮,二者孰重孰輕;另外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城市化到底是什麽……”
江雲皓言道,“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轉移人口‘落不下’和中小城市‘沒人去’的情況表明,我們的城市化模式麵臨如何確定均衡點的難題。在一係列複雜變量中,就業機會和價格剩餘之間的均衡,是決定城市化模式的基礎性供求變量。”
江雲皓的目光看向陳德斌,平靜地表示,“這一點,陳主任應該比較清楚。說得更簡單一點,這個均衡點就是農村轉移人口個人資產負債表的平衡。平衡表的左邊是在城市工作的收入預期,右邊是由住房、教育和其他支出構成的生活成本,再加上儲蓄結餘和自我尊嚴等社會心理指標……”
聽到這裏,陳德斌立刻點頭表示讚同:“沒錯,目前的情況是,由於對城市生活的向往和認同,即便個人資產負債表失衡,支出大於收入,仍然有大量的人口從農村向城市溢出,一部分人則成為個人資產負債表失衡的城市不穩定性新社會群體。”
“這時,就需要我們通過城市化均衡模式的創造,實現轉移人口收支平衡,進而在社會穩定狀況下有序引導城市化健康發展。”
王樂平也適時的應道:“江主任說的對。現在人們有一種誤解,認為城市化就是建城市。實際上城市化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
“在這個轉移過程中,就需要對土地製度進行重新的鑒定。農村的人口進入城市後,需要進入城市的社會保障體係。他進入城市後需要就業,需要尋找、搜索就業的市場,所以城市化實質是市場化的過程。”
和懂行的人討論,確實很舒服。
江雲皓微微頷首道:“所以說,我們需要用大力發展市場體製的辦法,來加快發展具有我們華夏特色的新城市!”
會議室裏,江雲皓繼續開聲道,“說到底,開放包容的製度安排、要素有序自由流動,才是經濟長期增長的必要條件。至於另外一點,就是企業創新的活力,還需要完善的產權製度更好的進行保護~”
“我同意江主任的觀點~”
會議室裏沉寂片刻,王樂平就開了聲。
他看向梁漢文,進言道:“這幾年,高科技企業的發展速度很快。但一些問題,也漸漸湧現出來。”
停頓了片刻,王樂平喟歎著說道,“模仿、抄襲的現象,這些年是層出不窮,這嚴重打擊了一些企業的創新積極性。”
聽到這裏,陳德斌也是連連點頭,“是啊,梁總。信息產業發展的核心在於知識和人才,因此在推進信息化的過程中,要加快製度創新和體製改革,如鼓勵競爭打破壟斷、保護知識產權、建立激勵機製……”
聽著三名副主任的諫言,梁漢文釋然的點了點頭。
產權製度的保護,這個問題一直比較尖銳。
大大小小的會議上,也有不少人提及。
但很少有人像江雲皓這樣,說得如此清晰的。
在他的引導之下,王樂平、陳德斌也都抓住了這個重點。
“以漸進的方法引入競爭機製,並且逐步健全適合國情的產權製度、信用製度,是我們的獨特之處。”
梁漢文點頭說道,“國外一些經濟方麵的專家、學者,圍繞產權和競爭激烈爭論著的非此即彼或非黑即白的區域之間,我們找到了現實存在的一個區間,在市場化這一根本問題上走出了迂回和有特色的道路。”
聽到這裏,江雲皓附和道:“梁總說的沒錯,產權其實就是一種基礎設施建設。這個‘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兩個方麵的含義,一是硬的基礎設施,包括供電、供水、供氣、交通;二是軟的基礎設施,包括法律、製度等,也包括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
“而基礎設施建設,在新的“五年計劃”期間,重點應放在軟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建設上。”
陳德斌聞言,不禁讚同道:“是啊!在新的‘五年計劃’期間,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以產權保護為中心的法律製度建設,改革目前不利於產權保護的成分,並且在發展、公平和效益的基礎上解決好曆史上遺留的‘舊賬’。”
“沒錯,我們要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針對突出矛盾,保護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充分發揮企業家的重要作用。”
王樂平也是連連點頭。
幾個人分別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基本就這個問題達成了共識。
隨後,梁漢文再次將目光轉向了江雲皓。
“雲皓同誌,兩大會議期間,政府報告中提到了城鄉結構調整的問題。關於這一點,你有什麽看法?”
對於梁主任點名江雲皓,陳德斌、王樂平已經是見怪不怪了。
沒辦法,人家是真的有這樣的遠見卓識。
之前他們二人對這位江主任了解不多,隻知道對方在搞活地方經濟方麵,是非常厲害。
但今天近距離接觸,聽江雲皓談了幾個問題之後,陳德斌、王樂平是徹底服了。
這位江主任年紀雖然不大,但看問題卻十分深刻。
他提出了幾個觀點,都能發人深省,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要知道,陳德斌、王樂平能夠被任命為“新財辦”的副主任,在經濟領域的水平絕對是非常高的。
但在江雲皓麵前,二人已經有了一些甘拜下風的感覺了。
江雲皓當然不知道自己剛剛的發言,竟然對兩位新同事產生了如此大的影響。
麵對梁總的問題,他認真琢磨了片刻,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城鄉結構調整,我認為主要在於合理有序推進城市化建設。”
江雲皓坦言道,“而城市化,並不是簡單地建造工程問題,需要全麵、係統地考慮。”
“你具體說說~”
梁漢文做了個手勢道。
“我認為新的‘五年計劃’期間,我們需要著重進行調整的結構之一就是城鄉結構。在這個問題上,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城市化過程中,究竟是發展大中城市,還是發展中小城鎮,二者孰重孰輕;另外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城市化到底是什麽……”
江雲皓言道,“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轉移人口‘落不下’和中小城市‘沒人去’的情況表明,我們的城市化模式麵臨如何確定均衡點的難題。在一係列複雜變量中,就業機會和價格剩餘之間的均衡,是決定城市化模式的基礎性供求變量。”
江雲皓的目光看向陳德斌,平靜地表示,“這一點,陳主任應該比較清楚。說得更簡單一點,這個均衡點就是農村轉移人口個人資產負債表的平衡。平衡表的左邊是在城市工作的收入預期,右邊是由住房、教育和其他支出構成的生活成本,再加上儲蓄結餘和自我尊嚴等社會心理指標……”
聽到這裏,陳德斌立刻點頭表示讚同:“沒錯,目前的情況是,由於對城市生活的向往和認同,即便個人資產負債表失衡,支出大於收入,仍然有大量的人口從農村向城市溢出,一部分人則成為個人資產負債表失衡的城市不穩定性新社會群體。”
“這時,就需要我們通過城市化均衡模式的創造,實現轉移人口收支平衡,進而在社會穩定狀況下有序引導城市化健康發展。”
王樂平也適時的應道:“江主任說的對。現在人們有一種誤解,認為城市化就是建城市。實際上城市化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
“在這個轉移過程中,就需要對土地製度進行重新的鑒定。農村的人口進入城市後,需要進入城市的社會保障體係。他進入城市後需要就業,需要尋找、搜索就業的市場,所以城市化實質是市場化的過程。”
和懂行的人討論,確實很舒服。
江雲皓微微頷首道:“所以說,我們需要用大力發展市場體製的辦法,來加快發展具有我們華夏特色的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