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拿到鎮上去賣怎麽樣
一腳悲催穿越古代,努力搞錢 作者:宮古島好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菜都端上桌,坐在桌前的眾人,都驚呆了。
前天的魚就夠驚豔了,沒想到今天菜又讓眾人眼前一亮。
張允雪:“阿姐,這個綠綠的看著好好看。”
張行風:“紅燒兔肉也很香。”
眾人紛紛點頭。
“大家快嚐嚐味道怎麽樣?還有這個是綠豆涼粉,你們說一下你們的感受。”
張允月又指著綠豆涼粉讓大家都嚐嚐。
大家都拿著筷子,嚐起來。
張爺爺吃了一口綠豆涼粉:
“嗯,這個涼粉有一股綠豆味,吃在嘴裏很清涼,還有配上這個辣椒油,清爽,酸辣,這個天吃很不錯。”
張奶奶:“我也覺得好吃,牙齒輕輕一咬就碎了,年紀大的老人也能吃。現在,好些老人都苦夏,沒有胃口,要是吃一口,那肯定可以的。”
張行風:“阿姐,我喜歡吃,這個看起來就好好看。”
二叔張程:“不錯,和前天的涼麵有得一比,配上這個辣椒油絕配。”
其他人也紛紛表示讚同。
張允月:“那就好,看來這個涼粉綠豆挺適合大家吃的。”
朱氏:“哈哈哈哈,那肯定的。”
張允月:“大家再吃吃別的菜。”
眾人這會也不說話了,就是埋頭吃飯,張允月能聽見的話,都是這個好吃,那個也好吃的話語。
看大家吃的那麽高興,張允月也高興,腦袋裏麵擺攤的想法更肯定了。
吃到最後,大家都吃得肚溜圓,張行風和張允雪還打了飽嗝,惹得大家一通哈哈大笑。
收拾完碗筷,張允月看大家都在院子裏消食,乘涼。
“阿爺,阿爹,二叔,你們覺得前兩天的涼麵和今天的綠豆涼粉怎樣?”
張爺爺:“好吃呀。夏天吃這個,開胃。”
張父和張程都點頭,讚同張爺爺的說法。
張允月:“那你們說,要是我們家做這個拿到鎮上去賣怎麽樣?現在還是夏天,可以賣到秋天。”
張爺爺和張父、張程對視一眼,瞬間明白張允月說的。
張爺爺略思考了下,覺得這個可以,鎮上涼麵和涼粉都沒有人賣,而且月月做的辣椒油又香又辣。
但是張爺爺又想到涼粉不容易被人複製,但是涼麵容易複製。
“月月,涼粉別人不會做,但是涼麵肯定有人會的,這個到時候會不會有別人模仿啊。”
張允月:“阿爺,這個不是問題,其實最主要的是辣椒油,隻要辣椒油做得好,別人就算在模仿也很難,而且我準備將辣椒油的配方改善一下,到時候味道還會更上一層樓。”
張爺爺聽完張允月的話,覺得孫女的這個想法很好。
既然問題解決了,張爺爺又問了一下家裏其他人的想法,像這種大事,老張家的人一般都會一起討論,這樣會減少很多矛盾,這也是老張家家庭和睦的原因。
看大家都點頭同意這個做法。
既然決定要做,張允月就說了一下需要哪些東西,最好盡快把東西準備齊。
“阿爺,做涼麵還好,但是做綠豆涼粉需要一個石磨,村裏也隻有村長家有,不可能每次都去他們吧。”
張爺爺知道,既然決定要做,那前期肯定要先投入一些錢置辦東西。
“沒事兒,這個肯定是我們自家要買一個石磨,我一會就去村頭老孫頭家問問,他們家在賣石磨。”
張允月:“還有,廚房裏隻有一個灶台,肯定不夠,最好再砌兩個,這樣可以節約時間,一次性也能多做點,現在夏天肯定不愁賣。”
張爺爺點了點頭,“行,這個我知道,老大,老二,一會我們在後院劃塊地方,用木頭再搭一個廚房,家裏木頭和茅草都有,免得下雨把灶打濕,然後再砌兩個灶台。”
張父和張程點點頭,“曉得了,阿爹。”
張允月想了想:“嗯,還要買兩個鍋,鍋鏟的話,可以阿爹你可以削兩個底端是扁平的鏟子,這個就不用買,然後我還得去買點放在辣椒油裏麵的東西,家裏的綠豆也不夠,暫時應該就這些。”
“哦,對了,擺攤的話,是不是還要準備兩張桌子,幾張凳子,一些碗筷,方便客人坐下來吃飯,至於放涼粉涼麵這些的桌子,我昨天在鎮上聽說鎮上衙門是租好攤位就提供一張桌子的,這個就不用管了”
張父:“桌子和凳子,我和你二叔可以在家做,這個簡單。碗筷家裏都有,平時賣竹編,竹碗也在賣,不用去買了,還抗摔。”
張爺爺:“行,鍋的話,等灶台搭好就去鎮上買,順便去買你說的放在辣椒油裏的調料,綠豆可以在村裏買,家家戶戶每年也都會種些,村裏也便宜些。”
“行,阿爺,對了,廚房稍微大一點,然後順便搭個架子,這樣做好的涼粉可以直接放在架子上晾涼。”
張允月又看著張父。
“阿爹,你做桌子和凳子能不能做成可以折疊起來的,這樣我們來回搬挺方便的。”
張父:“怎麽折疊?”
“嗯,平時我們桌子都是四個角撐起來,那我們把桌子的四個角做的時候換個方向,交叉,是不是就可以折疊了。”
“你這樣一說,我大概懂你說的了,我做的時候和你二叔商量一下,到時候你也看看。”
張爺爺看孫女沒有要說的,起身。
“那我這會去村頭找老孫頭買石磨,這個事宜早不宜遲,老大,老二,你們先看看哪適合搭廚房,我回來我們就開幹。”
張父和張程也跟著起身,往後院走,邊走邊商量著在哪兒搭廚房。
張爺爺突然想起什麽,轉身對著張奶奶道。
“老婆子,你給我拿一兩銀子來,老孫頭他家的石磨質量好,厚實,就是要價要高點,大的石磨要一兩,索性買個大的,買小了,到時候磨漿費時間。”
張奶奶起身慢慢走向裏屋,拿了一兩銀子遞給張爺爺,經過兩天的休養,張奶奶的腳已經好得差不多了,隻是最好不要做重活。
張爺爺接過銀子往村頭走去。
“老孫頭,在家嗎?”
“在的,在的,誰呀?”
老孫頭打開院門,看見站在門外的張爺爺。
“喲,老張啊,稀客,今天怎麽來我家了?進來坐,進來坐。”
前天的魚就夠驚豔了,沒想到今天菜又讓眾人眼前一亮。
張允雪:“阿姐,這個綠綠的看著好好看。”
張行風:“紅燒兔肉也很香。”
眾人紛紛點頭。
“大家快嚐嚐味道怎麽樣?還有這個是綠豆涼粉,你們說一下你們的感受。”
張允月又指著綠豆涼粉讓大家都嚐嚐。
大家都拿著筷子,嚐起來。
張爺爺吃了一口綠豆涼粉:
“嗯,這個涼粉有一股綠豆味,吃在嘴裏很清涼,還有配上這個辣椒油,清爽,酸辣,這個天吃很不錯。”
張奶奶:“我也覺得好吃,牙齒輕輕一咬就碎了,年紀大的老人也能吃。現在,好些老人都苦夏,沒有胃口,要是吃一口,那肯定可以的。”
張行風:“阿姐,我喜歡吃,這個看起來就好好看。”
二叔張程:“不錯,和前天的涼麵有得一比,配上這個辣椒油絕配。”
其他人也紛紛表示讚同。
張允月:“那就好,看來這個涼粉綠豆挺適合大家吃的。”
朱氏:“哈哈哈哈,那肯定的。”
張允月:“大家再吃吃別的菜。”
眾人這會也不說話了,就是埋頭吃飯,張允月能聽見的話,都是這個好吃,那個也好吃的話語。
看大家吃的那麽高興,張允月也高興,腦袋裏麵擺攤的想法更肯定了。
吃到最後,大家都吃得肚溜圓,張行風和張允雪還打了飽嗝,惹得大家一通哈哈大笑。
收拾完碗筷,張允月看大家都在院子裏消食,乘涼。
“阿爺,阿爹,二叔,你們覺得前兩天的涼麵和今天的綠豆涼粉怎樣?”
張爺爺:“好吃呀。夏天吃這個,開胃。”
張父和張程都點頭,讚同張爺爺的說法。
張允月:“那你們說,要是我們家做這個拿到鎮上去賣怎麽樣?現在還是夏天,可以賣到秋天。”
張爺爺和張父、張程對視一眼,瞬間明白張允月說的。
張爺爺略思考了下,覺得這個可以,鎮上涼麵和涼粉都沒有人賣,而且月月做的辣椒油又香又辣。
但是張爺爺又想到涼粉不容易被人複製,但是涼麵容易複製。
“月月,涼粉別人不會做,但是涼麵肯定有人會的,這個到時候會不會有別人模仿啊。”
張允月:“阿爺,這個不是問題,其實最主要的是辣椒油,隻要辣椒油做得好,別人就算在模仿也很難,而且我準備將辣椒油的配方改善一下,到時候味道還會更上一層樓。”
張爺爺聽完張允月的話,覺得孫女的這個想法很好。
既然問題解決了,張爺爺又問了一下家裏其他人的想法,像這種大事,老張家的人一般都會一起討論,這樣會減少很多矛盾,這也是老張家家庭和睦的原因。
看大家都點頭同意這個做法。
既然決定要做,張允月就說了一下需要哪些東西,最好盡快把東西準備齊。
“阿爺,做涼麵還好,但是做綠豆涼粉需要一個石磨,村裏也隻有村長家有,不可能每次都去他們吧。”
張爺爺知道,既然決定要做,那前期肯定要先投入一些錢置辦東西。
“沒事兒,這個肯定是我們自家要買一個石磨,我一會就去村頭老孫頭家問問,他們家在賣石磨。”
張允月:“還有,廚房裏隻有一個灶台,肯定不夠,最好再砌兩個,這樣可以節約時間,一次性也能多做點,現在夏天肯定不愁賣。”
張爺爺點了點頭,“行,這個我知道,老大,老二,一會我們在後院劃塊地方,用木頭再搭一個廚房,家裏木頭和茅草都有,免得下雨把灶打濕,然後再砌兩個灶台。”
張父和張程點點頭,“曉得了,阿爹。”
張允月想了想:“嗯,還要買兩個鍋,鍋鏟的話,可以阿爹你可以削兩個底端是扁平的鏟子,這個就不用買,然後我還得去買點放在辣椒油裏麵的東西,家裏的綠豆也不夠,暫時應該就這些。”
“哦,對了,擺攤的話,是不是還要準備兩張桌子,幾張凳子,一些碗筷,方便客人坐下來吃飯,至於放涼粉涼麵這些的桌子,我昨天在鎮上聽說鎮上衙門是租好攤位就提供一張桌子的,這個就不用管了”
張父:“桌子和凳子,我和你二叔可以在家做,這個簡單。碗筷家裏都有,平時賣竹編,竹碗也在賣,不用去買了,還抗摔。”
張爺爺:“行,鍋的話,等灶台搭好就去鎮上買,順便去買你說的放在辣椒油裏的調料,綠豆可以在村裏買,家家戶戶每年也都會種些,村裏也便宜些。”
“行,阿爺,對了,廚房稍微大一點,然後順便搭個架子,這樣做好的涼粉可以直接放在架子上晾涼。”
張允月又看著張父。
“阿爹,你做桌子和凳子能不能做成可以折疊起來的,這樣我們來回搬挺方便的。”
張父:“怎麽折疊?”
“嗯,平時我們桌子都是四個角撐起來,那我們把桌子的四個角做的時候換個方向,交叉,是不是就可以折疊了。”
“你這樣一說,我大概懂你說的了,我做的時候和你二叔商量一下,到時候你也看看。”
張爺爺看孫女沒有要說的,起身。
“那我這會去村頭找老孫頭買石磨,這個事宜早不宜遲,老大,老二,你們先看看哪適合搭廚房,我回來我們就開幹。”
張父和張程也跟著起身,往後院走,邊走邊商量著在哪兒搭廚房。
張爺爺突然想起什麽,轉身對著張奶奶道。
“老婆子,你給我拿一兩銀子來,老孫頭他家的石磨質量好,厚實,就是要價要高點,大的石磨要一兩,索性買個大的,買小了,到時候磨漿費時間。”
張奶奶起身慢慢走向裏屋,拿了一兩銀子遞給張爺爺,經過兩天的休養,張奶奶的腳已經好得差不多了,隻是最好不要做重活。
張爺爺接過銀子往村頭走去。
“老孫頭,在家嗎?”
“在的,在的,誰呀?”
老孫頭打開院門,看見站在門外的張爺爺。
“喲,老張啊,稀客,今天怎麽來我家了?進來坐,進來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