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卻說道“師父平生參加戰鬥無數,卻無一敗績,高邑之戰、真定之戰、巨鹿之戰、收樂浪各縣、北征沃沮皆是經典戰例,師父乃是天生統帥,戰略戰術也是爐火純青,做我諸葛亮的師父,乃是我的榮幸!”
趙雲擺了擺說道“我倒是學過幾本書籍,如《孫子吳起列傳》《項羽本紀》《淮陰侯列傳》等等,然而這些都不是係統化的兵法,倒是盧尚書學過幾天《孫子兵法》,但也是學無所成,你說的那些戰鬥,其實也沒有用到什麽兵法,僅僅有幾分運氣而已,若是收你為徒,我怕誤人子弟啊!”
趙雲再次裝了一波逼,而諸葛亮仍然是跪地不起,顯然他有百分的決心。想想後世曆史,諸葛亮搖著羽扇坐著輪椅,風淡雲輕的指揮眾將,包括趙雲也是其中之一,而今卻拜倒在趙雲旗下,趙雲算是過足了落差隱頭,便點頭同意,立刻收下了這名弟子。
從此諸葛亮便成了趙雲的首席弟子,向趙雲學習劍法與兵法,也經常隨趙雲出入軍營。
此時在開城西南三十幾裏外,太史慈奉命帶著後旗人馬伏兵在一處山穀兩側,據可靠消息,將有兩千多名百濟兵士途經此地。
這不是一場假戰鬥,而是一場真正的伏擊戰,領頭的百濟將領叫安興,他是百濟內部的反趙派,同時也是安沂的胞弟。
日前中兵參軍徐邀,受趙雲之令,讓百濟王安沾故意派出一支軍隊,在開城西南探查,而這一支軍隊,還必須是反趙派的士兵與將領,然後再通知征東軍前來伏擊,演一場真戲給三韓人看。
此計劃有多個好處,一則幫助安沾清除百濟內部的阻力,二則告訴三韓百濟與樂浪正式撕破了臉,三則給後旗與太史慈一次實戰的機會。
三韓雖然都派使者來表忠心,同時三韓也都各自成了征東軍的內應,但也不能就此等待,必須得有一場真正的戰鬥,使三韓對百濟與趙雲的關係深信不疑。
後旗所轄三旌六千五百人全部出擊,都尉旗長太史慈親率一千五百人,堵住了東穀口,副都尉副旗長李洲與旌長依豹,則率二千人馬伏埋在西穀口以外三裏,一旦百濟兵通過,他將率兵殺出來個關門打狗。
山穀兩側有軍司馬旌長陳柱與王遠埋伏,他們各率一千五百人馬,隻待百濟前鋒碰上太史慈,他們便會用滾石落木及弓弩招呼百濟兵。
百濟將領安興接到的任務是前往永川,他押著千斤的樂浪人參,此次將到永川,將與樂浪某糧商交易,實行以物換物的方式交易。
百濟人不善種地產糧,他們所占之地又處於山區丘陵,糧食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
安興也不是一般的無腦蠢貨,他是堅定的反趙派,對於趙雲的暴行他是仇怨極深,可以說是無法化解。
一路而來安興也是十分的小心謹慎,一則他對此次任務有些懷疑,他並非是安沾的死忠,對於改成漢姓,他是非常抵觸的,若非安沾握有重兵,他才聽從兄長安沂的話,暫時隱忍了下來。
二則永川距開城太近,已經是征東軍探騎的範圍邊緣,使安興懷疑加重,但是此次交易糧食的功勞極大,事關百濟的過冬儲備,安興與百濟眾將爭了多日,最終才搶到手。
對於安興來說,這是一次漲聲望的機會,說不定能使他更加靠近百濟王位,當年安沾正是因為搶掠三韓立下了大功,才有獲得登上王位的良機。
行軍的同時,安興向前方派出了探騎,發現了山穀後,他一時不敢入內,下令軍隊在穀外休息調整,烈日當頭已經是正午,若是直接進穀,己軍長途跋涉,再遭伏擊的話,便無乎生還可能,疲憊之師又怎能與體能充備的伏兵相鬥。
太史慈得知之後,隻能下令部隊繼續隱藏,從而可以補充一些食物與水。
征東軍每名士兵,皆裝備一個竹製水壺,中午也攜帶肉幹一兩,雜糧穀餅兩個,能為作訓士兵補充體力。
而隊率上以上軍銜,則是裝備一個皮製水壺,攜帶肉幹二兩,雜糧穀餅也是兩個,這是軍官與士兵的差別。
在大漢兵士的裝備除兵器外,幾乎都是自帶,而征東軍不同,每位士兵都會有一頂皮帽一件背心皮甲一雙皮靴,一個竹桐水壺,一旦損壞還能換新,而且退役後這些東西都可以帶走。
軍官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軍銜越高配裝也就越多,從隊率往皮甲的防護麵積,會越來越大,增加了護肩、護臂、下身披護等等,牙將以上軍銜還標配一匹戰馬,副軍侯以上則允許在盔甲上加裝鐵質護甲,如護心鏡、護肩、頭盔等等。
像太史慈這樣的指揮官,全身上下幾乎全是銅鐵製護甲,當然軍司馬也被允許,但這一身的盔甲不是隨人能穿上的,因為盔甲的份量可不輕。
身為副都尉的李洲,他就不敢全身皆是用金屬甲,除了頭盔、護胸、護肩之外,仍然使用皮甲。
從征東軍的標配裝備,也能區分出他們的軍銜高低,一旦陷入混戰,也不至於因找不到軍官而軍心大亂。
本來以為安興會在穀外,休息一個時辰左右,才會進入穀中,然而安興卻不按理,僅僅休整了半個時辰,就突然帶兵進穀,迫使太史慈等人有措手不及。
好在後旗士兵已經進食完成,提著兵器便可以加入戰鬥,但是安興的探騎還提前發現了伏兵。
太史慈無奈隻能立即下令,頓時山穀兩側箭矢如雨,滾石擂木也是從天而降,百濟軍馬上受到了不少的損失,數百士兵當場倒地而亡。
有些百濟兵被射成刺蝟,有些百濟兵則被砸成了肉泥,安興頓時驚慌失措,但仍然有數百百濟兵沒有入穀。
副都尉李洲,也不得不提前殺出,盡可能的將百濟兵,趕入山穀中,從而實行全殲。
趙雲擺了擺說道“我倒是學過幾本書籍,如《孫子吳起列傳》《項羽本紀》《淮陰侯列傳》等等,然而這些都不是係統化的兵法,倒是盧尚書學過幾天《孫子兵法》,但也是學無所成,你說的那些戰鬥,其實也沒有用到什麽兵法,僅僅有幾分運氣而已,若是收你為徒,我怕誤人子弟啊!”
趙雲再次裝了一波逼,而諸葛亮仍然是跪地不起,顯然他有百分的決心。想想後世曆史,諸葛亮搖著羽扇坐著輪椅,風淡雲輕的指揮眾將,包括趙雲也是其中之一,而今卻拜倒在趙雲旗下,趙雲算是過足了落差隱頭,便點頭同意,立刻收下了這名弟子。
從此諸葛亮便成了趙雲的首席弟子,向趙雲學習劍法與兵法,也經常隨趙雲出入軍營。
此時在開城西南三十幾裏外,太史慈奉命帶著後旗人馬伏兵在一處山穀兩側,據可靠消息,將有兩千多名百濟兵士途經此地。
這不是一場假戰鬥,而是一場真正的伏擊戰,領頭的百濟將領叫安興,他是百濟內部的反趙派,同時也是安沂的胞弟。
日前中兵參軍徐邀,受趙雲之令,讓百濟王安沾故意派出一支軍隊,在開城西南探查,而這一支軍隊,還必須是反趙派的士兵與將領,然後再通知征東軍前來伏擊,演一場真戲給三韓人看。
此計劃有多個好處,一則幫助安沾清除百濟內部的阻力,二則告訴三韓百濟與樂浪正式撕破了臉,三則給後旗與太史慈一次實戰的機會。
三韓雖然都派使者來表忠心,同時三韓也都各自成了征東軍的內應,但也不能就此等待,必須得有一場真正的戰鬥,使三韓對百濟與趙雲的關係深信不疑。
後旗所轄三旌六千五百人全部出擊,都尉旗長太史慈親率一千五百人,堵住了東穀口,副都尉副旗長李洲與旌長依豹,則率二千人馬伏埋在西穀口以外三裏,一旦百濟兵通過,他將率兵殺出來個關門打狗。
山穀兩側有軍司馬旌長陳柱與王遠埋伏,他們各率一千五百人馬,隻待百濟前鋒碰上太史慈,他們便會用滾石落木及弓弩招呼百濟兵。
百濟將領安興接到的任務是前往永川,他押著千斤的樂浪人參,此次將到永川,將與樂浪某糧商交易,實行以物換物的方式交易。
百濟人不善種地產糧,他們所占之地又處於山區丘陵,糧食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
安興也不是一般的無腦蠢貨,他是堅定的反趙派,對於趙雲的暴行他是仇怨極深,可以說是無法化解。
一路而來安興也是十分的小心謹慎,一則他對此次任務有些懷疑,他並非是安沾的死忠,對於改成漢姓,他是非常抵觸的,若非安沾握有重兵,他才聽從兄長安沂的話,暫時隱忍了下來。
二則永川距開城太近,已經是征東軍探騎的範圍邊緣,使安興懷疑加重,但是此次交易糧食的功勞極大,事關百濟的過冬儲備,安興與百濟眾將爭了多日,最終才搶到手。
對於安興來說,這是一次漲聲望的機會,說不定能使他更加靠近百濟王位,當年安沾正是因為搶掠三韓立下了大功,才有獲得登上王位的良機。
行軍的同時,安興向前方派出了探騎,發現了山穀後,他一時不敢入內,下令軍隊在穀外休息調整,烈日當頭已經是正午,若是直接進穀,己軍長途跋涉,再遭伏擊的話,便無乎生還可能,疲憊之師又怎能與體能充備的伏兵相鬥。
太史慈得知之後,隻能下令部隊繼續隱藏,從而可以補充一些食物與水。
征東軍每名士兵,皆裝備一個竹製水壺,中午也攜帶肉幹一兩,雜糧穀餅兩個,能為作訓士兵補充體力。
而隊率上以上軍銜,則是裝備一個皮製水壺,攜帶肉幹二兩,雜糧穀餅也是兩個,這是軍官與士兵的差別。
在大漢兵士的裝備除兵器外,幾乎都是自帶,而征東軍不同,每位士兵都會有一頂皮帽一件背心皮甲一雙皮靴,一個竹桐水壺,一旦損壞還能換新,而且退役後這些東西都可以帶走。
軍官也是如此,但不同的是,軍銜越高配裝也就越多,從隊率往皮甲的防護麵積,會越來越大,增加了護肩、護臂、下身披護等等,牙將以上軍銜還標配一匹戰馬,副軍侯以上則允許在盔甲上加裝鐵質護甲,如護心鏡、護肩、頭盔等等。
像太史慈這樣的指揮官,全身上下幾乎全是銅鐵製護甲,當然軍司馬也被允許,但這一身的盔甲不是隨人能穿上的,因為盔甲的份量可不輕。
身為副都尉的李洲,他就不敢全身皆是用金屬甲,除了頭盔、護胸、護肩之外,仍然使用皮甲。
從征東軍的標配裝備,也能區分出他們的軍銜高低,一旦陷入混戰,也不至於因找不到軍官而軍心大亂。
本來以為安興會在穀外,休息一個時辰左右,才會進入穀中,然而安興卻不按理,僅僅休整了半個時辰,就突然帶兵進穀,迫使太史慈等人有措手不及。
好在後旗士兵已經進食完成,提著兵器便可以加入戰鬥,但是安興的探騎還提前發現了伏兵。
太史慈無奈隻能立即下令,頓時山穀兩側箭矢如雨,滾石擂木也是從天而降,百濟軍馬上受到了不少的損失,數百士兵當場倒地而亡。
有些百濟兵被射成刺蝟,有些百濟兵則被砸成了肉泥,安興頓時驚慌失措,但仍然有數百百濟兵沒有入穀。
副都尉李洲,也不得不提前殺出,盡可能的將百濟兵,趕入山穀中,從而實行全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