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中原亂起
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 作者:楊小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融必肝腦塗地以報大將軍!”
“稚長快請起。”何進再次將趙融扶起。
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用不著稚長肝腦塗地,我給你一個月時間,你隻管把西園軍梳理幹淨便是,若有不聽話的,直接踢出去。西園軍身份特殊,必須要如臂使指,日後我有大用。”
“融明白!請大將軍放心,日後我西園軍上下,必唯大將軍馬首是瞻!”趙融再次表明立場。
何進滿意地點點頭,又和趙融聊了一些關於西園軍的建設安排,便讓他先行離去。
承諾等自己請示天子後,自有任命他的詔書送到西園。
趙融知道所謂請旨不過是個過場,有了大將軍的認可,自己這上軍校尉已是板上釘釘之事,便也告退離去。
趙融走後,何進屏退下人,獨自一人回到書房。
他自問沒有過人的才智,遇事多思考就是他穿越以來養成的習慣,書房裏安靜的環境能讓他不被打擾。
雖承諾了趙融上軍校尉之職位,但西園軍之事,他還得要再梳理一番。
倒不是因為信不過趙融,而是西園校尉如今隻剩五人,八校之名早已名不副實。
其中上軍校尉蹇碩已死,中軍校尉袁紹去了渤海,下軍校尉鮑鴻則因貪汙軍餉被靈帝斬殺。
甚至連典軍校尉曹操也被何進拉去了新軍。
所以西園軍現在真正剩下的隻有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以及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於瓊四人。
西園軍上下雖還有將士近一萬兩千多,可由於將官的缺失,西園軍內部政令混亂,訓練也早已荒廢,不複當初盛況。
故何進認為,任命趙融為上軍校尉隻是第一步,最重要的還是要重整西園軍,確保這支隊伍的忠誠與戰鬥力。
如此,有了西園軍的存在,才能更加確保何進在洛陽的利益。
內部穩定了,何進也才能放心的帶著新軍出去見見血。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何進決定精簡西園軍,將一萬二千人剔除老弱,整合至一萬人左右。
反正這是在洛陽城內,一萬人已經足夠有威懾力,並且將老弱與一些不願效忠之人剔除,更能保證這支隊伍的戰鬥力與凝聚力。
當然,何進隻是立個方案,具體的執行,還得是趙融去操心。
另外,何進暫時也沒有那麽多合適的人選來補充校尉的職位,何況在他看來,西園軍內部山頭太多也未必就是好事。
索性大筆一揮,並八校為五校尉,上軍校尉趙融,領兵三千。
這要是在以前,近乎是兩校人馬了,足以體現何進對他的信任,也好讓其更加忠心的為自己做事。
另外,由於曹操無法常駐西園軍中,他典軍校尉的人馬,何進便交給了曹仁來統領。
並補齊至兩千人,升曹仁為中軍校尉,也就是頂替袁紹之前的位置,僅在上軍校尉趙融之下。
然後就是將原駐軍右校尉馮芳調為下軍校尉,同樣是將其麾下兵馬補齊至兩千人。
最後就是左、右校尉依舊是由夏牟與淳於瓊擔任,各領一千五百人。
一番安排下來,僅趙融與曹仁就掌控了西園軍半數兵馬,可以有效的加強何進對西園軍的掌控。
並且以曹仁作為西園軍的二把手,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節製住趙融,等於是給這支隊伍上的一個保險。
剩下三人,馮芳與夏牟都屬於中立派,靈帝死後,他們也沒了直接效忠對象,是何進能夠拉攏為己用之人。
隻淳於瓊,表麵看起來亦是中立之人,實則與袁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何進索性留下他,假裝什麽都不知道。
如此,便隻剩下將方案報給天子劉辯了。
這個流程還是要走的,即便在靈帝與蹇碩死後,西園軍實際已經是由何進代管。
但此一時彼一時,當初十常侍的威脅還在,朝中各派係為了不增加宦官的勢力,也就默許了本就手握兵權的何進代管西園軍的行為。
可現在宦官的威脅已經變小,這支由先帝親自組建的隊伍,何進覺得還是回到他原有的位置更好。
至少表麵上應該如此,何進也不願落人口實,徒添麻煩。
不得不說,趙融的投靠恰到好處,將這西園軍一萬精銳,都送到了何進手上。
現在西園軍的校尉基本還是那幾名校尉,兵馬也還是那支兵馬,都是先帝親自任命挑選的,與何進無關。
即便是朝堂諸公,誰又能挑出點毛病呢?
唯一變動的就是曹仁,可若是有人在這上麵做文章,何進大不了繼續讓曹操兼任西園軍校尉便是,換湯不換藥而已。
所以,今天過後,這支先帝組建的天子親軍,將徹底為何進所用…
春去秋來,風雨飄搖的大漢迎來了光熹朝的第二個秋天,豐收的季節,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帶著喜悅。
豫州、青州以及南陽等中原腹地,又開始有了大股黃巾軍的蹤跡,甚至一些小的城鎮都被洗劫一空。
各州郡的求救文書紛紛堆到了劉辯的案前。
可劉辯尚未親政,真正需要處理這些的,還是以何進、袁隗為首的朝堂諸公。
“這些蟻賊,之前幾乎銷聲匿跡,隻偶有劫道之事,現在大漢各州豐收,就又出來搶糧食了!這該如何是好!”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張角都死了,些許殘餘,不足為慮,朝廷隻需派遣幾員大將,就可平定。”
“可皇甫嵩、朱儁都已經出鎮地方,朝中已無良將啊。”
“盧尚書如何?當初他就率軍征討過黃巾,不如再拜其為帥,出征中原。”
一時間,皇帝的大殿變成了菜市場,群臣有的大聲爭論,有的竊竊私語,卻都沒能商議出什麽合適的對策。
龍案後的劉辯也被嘈雜聲吵的頭昏腦脹,關於群臣的爭論,年幼的他似懂非懂。
隻是群臣們主要的幾個話題,糧草問題,賊軍勢大,朝無良將等等,說的好像大漢朝馬上就要亡了一般,讓劉辯心中惶恐。
可他卻不知如何安撫群臣,更不知道如何平定賊人,隻得是繼續閉口不言,卻又如坐針氈。
“不行,大漢朝絕不能亡在我手裏!”劉辯默默握住雙拳,此刻年幼無助的少年天子心中也隻有這樣一個念頭。
不自覺的,劉辯將目光投向了兩位輔政大臣…
“稚長快請起。”何進再次將趙融扶起。
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用不著稚長肝腦塗地,我給你一個月時間,你隻管把西園軍梳理幹淨便是,若有不聽話的,直接踢出去。西園軍身份特殊,必須要如臂使指,日後我有大用。”
“融明白!請大將軍放心,日後我西園軍上下,必唯大將軍馬首是瞻!”趙融再次表明立場。
何進滿意地點點頭,又和趙融聊了一些關於西園軍的建設安排,便讓他先行離去。
承諾等自己請示天子後,自有任命他的詔書送到西園。
趙融知道所謂請旨不過是個過場,有了大將軍的認可,自己這上軍校尉已是板上釘釘之事,便也告退離去。
趙融走後,何進屏退下人,獨自一人回到書房。
他自問沒有過人的才智,遇事多思考就是他穿越以來養成的習慣,書房裏安靜的環境能讓他不被打擾。
雖承諾了趙融上軍校尉之職位,但西園軍之事,他還得要再梳理一番。
倒不是因為信不過趙融,而是西園校尉如今隻剩五人,八校之名早已名不副實。
其中上軍校尉蹇碩已死,中軍校尉袁紹去了渤海,下軍校尉鮑鴻則因貪汙軍餉被靈帝斬殺。
甚至連典軍校尉曹操也被何進拉去了新軍。
所以西園軍現在真正剩下的隻有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以及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於瓊四人。
西園軍上下雖還有將士近一萬兩千多,可由於將官的缺失,西園軍內部政令混亂,訓練也早已荒廢,不複當初盛況。
故何進認為,任命趙融為上軍校尉隻是第一步,最重要的還是要重整西園軍,確保這支隊伍的忠誠與戰鬥力。
如此,有了西園軍的存在,才能更加確保何進在洛陽的利益。
內部穩定了,何進也才能放心的帶著新軍出去見見血。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何進決定精簡西園軍,將一萬二千人剔除老弱,整合至一萬人左右。
反正這是在洛陽城內,一萬人已經足夠有威懾力,並且將老弱與一些不願效忠之人剔除,更能保證這支隊伍的戰鬥力與凝聚力。
當然,何進隻是立個方案,具體的執行,還得是趙融去操心。
另外,何進暫時也沒有那麽多合適的人選來補充校尉的職位,何況在他看來,西園軍內部山頭太多也未必就是好事。
索性大筆一揮,並八校為五校尉,上軍校尉趙融,領兵三千。
這要是在以前,近乎是兩校人馬了,足以體現何進對他的信任,也好讓其更加忠心的為自己做事。
另外,由於曹操無法常駐西園軍中,他典軍校尉的人馬,何進便交給了曹仁來統領。
並補齊至兩千人,升曹仁為中軍校尉,也就是頂替袁紹之前的位置,僅在上軍校尉趙融之下。
然後就是將原駐軍右校尉馮芳調為下軍校尉,同樣是將其麾下兵馬補齊至兩千人。
最後就是左、右校尉依舊是由夏牟與淳於瓊擔任,各領一千五百人。
一番安排下來,僅趙融與曹仁就掌控了西園軍半數兵馬,可以有效的加強何進對西園軍的掌控。
並且以曹仁作為西園軍的二把手,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節製住趙融,等於是給這支隊伍上的一個保險。
剩下三人,馮芳與夏牟都屬於中立派,靈帝死後,他們也沒了直接效忠對象,是何進能夠拉攏為己用之人。
隻淳於瓊,表麵看起來亦是中立之人,實則與袁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何進索性留下他,假裝什麽都不知道。
如此,便隻剩下將方案報給天子劉辯了。
這個流程還是要走的,即便在靈帝與蹇碩死後,西園軍實際已經是由何進代管。
但此一時彼一時,當初十常侍的威脅還在,朝中各派係為了不增加宦官的勢力,也就默許了本就手握兵權的何進代管西園軍的行為。
可現在宦官的威脅已經變小,這支由先帝親自組建的隊伍,何進覺得還是回到他原有的位置更好。
至少表麵上應該如此,何進也不願落人口實,徒添麻煩。
不得不說,趙融的投靠恰到好處,將這西園軍一萬精銳,都送到了何進手上。
現在西園軍的校尉基本還是那幾名校尉,兵馬也還是那支兵馬,都是先帝親自任命挑選的,與何進無關。
即便是朝堂諸公,誰又能挑出點毛病呢?
唯一變動的就是曹仁,可若是有人在這上麵做文章,何進大不了繼續讓曹操兼任西園軍校尉便是,換湯不換藥而已。
所以,今天過後,這支先帝組建的天子親軍,將徹底為何進所用…
春去秋來,風雨飄搖的大漢迎來了光熹朝的第二個秋天,豐收的季節,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帶著喜悅。
豫州、青州以及南陽等中原腹地,又開始有了大股黃巾軍的蹤跡,甚至一些小的城鎮都被洗劫一空。
各州郡的求救文書紛紛堆到了劉辯的案前。
可劉辯尚未親政,真正需要處理這些的,還是以何進、袁隗為首的朝堂諸公。
“這些蟻賊,之前幾乎銷聲匿跡,隻偶有劫道之事,現在大漢各州豐收,就又出來搶糧食了!這該如何是好!”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張角都死了,些許殘餘,不足為慮,朝廷隻需派遣幾員大將,就可平定。”
“可皇甫嵩、朱儁都已經出鎮地方,朝中已無良將啊。”
“盧尚書如何?當初他就率軍征討過黃巾,不如再拜其為帥,出征中原。”
一時間,皇帝的大殿變成了菜市場,群臣有的大聲爭論,有的竊竊私語,卻都沒能商議出什麽合適的對策。
龍案後的劉辯也被嘈雜聲吵的頭昏腦脹,關於群臣的爭論,年幼的他似懂非懂。
隻是群臣們主要的幾個話題,糧草問題,賊軍勢大,朝無良將等等,說的好像大漢朝馬上就要亡了一般,讓劉辯心中惶恐。
可他卻不知如何安撫群臣,更不知道如何平定賊人,隻得是繼續閉口不言,卻又如坐針氈。
“不行,大漢朝絕不能亡在我手裏!”劉辯默默握住雙拳,此刻年幼無助的少年天子心中也隻有這樣一個念頭。
不自覺的,劉辯將目光投向了兩位輔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