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朝臣們格格不入的是,何進與袁隗兩人皆是默不作聲。


    太傅袁隗低著頭思索著什麽,大將軍何進更是閉目養神起來,兩人仿佛置身事外一般。


    “不知太傅與大將軍可有良策?”劉辯終於忍不住問道,他不想再繼續聽這些朝臣們無意義的爭論了。


    隨著皇帝開口,眾人也都默契的閉上了嘴巴,不約而同的將目光看向了袁隗與何進。


    袁隗瞄了一眼何進,隨後出列朝著劉辯拜道“回陛下,老臣雖奉先帝之命輔政,可行軍打仗之事,卻非隗所長。不過此前大將軍曾請旨擴軍,本就是為了彈壓地方。現如今,賊勢浩大,如何用兵,想必大將軍已有對策。”


    袁隗一番話說完,好像說了什麽,又好像什麽都沒說,無非就是甩鍋何進。


    將何進擴軍之事重提,暗示天子和群臣,大將軍當初可是說了,擴軍是為應對各州可能出現的叛亂。


    話是你大將軍說的,那平叛之事還得你拿出個章程。


    “大將軍?”劉辯試探般地問道。


    他現在也隻能指望著自己的舅舅能有辦法,平息這次中原地區的黃巾。


    不過此次黃巾勢大,青州那邊據說已經有幾十萬亂賊,加上豫州等地,還不得上百萬?


    僅僅依靠何進這點人馬,劉辯心裏也很沒底。


    “陛下勿憂。”何進猛地睜開雙眼,眼中精光閃爍。


    朝著劉辯行禮後,緩緩走到大殿中央,朗聲道“此次黃巾複起,雖看起來聲勢浩大,其實大多都是一些亂民,真正能戰之士卻並不多。”


    何進頓了頓,繼續分析道“據我了解,豫州之地,黃琬經營得當,賊勢並不大,僅以豫州之力,便足以平定。我軍主要需對付的還是活躍在青州以及南陽之地的黃巾。”


    何進這是實話,曆史上黃琬任豫州牧時,就數次率軍平定境內叛亂。


    並且就在中平五年,因其施政得當,使得殘破的豫州得以恢複元氣,被賜爵關內侯。


    後來董卓掌權,因忌憚黃琬有名望且手握兵權,將他征召入朝。


    現在因為何進的原因,黃琬依舊擔任著豫州牧,因此豫州境內雖也有黃巾蹤影,規模卻都不大,也沒有多少百姓從賊,不成氣候。


    甚至原本活躍在豫州汝南郡的黃巾,也因為黃琬的圍剿,而流竄進入南陽。


    南陽屬荊州,此前荊州群龍無首,現任刺史劉表也是初到了荊州,短時間根本騰不出手來對付他們。


    所以南陽之地,反倒成了黃巾軍的天下。


    與豫州不同,青州則又是另一番局麵,青州刺史焦和,清談之人,不識軍務。


    青州之地雖兵多器銳,糧草充足,卻無法遏製黃巾賊勢,甚至還被攻破了不少城池。


    青州黃巾規模最大,戰鬥力也最強,對外號稱有百萬眾。


    曆史上青州黃巾流竄於青、兗兩州,甚至擊殺了參與圍剿的兗州刺史劉岱,隨後才有了鮑信迎立曹操為兗州牧之事。


    所以,此番主要的戰場,還是在青州與南陽。


    “陛下,諸位同僚,此番中原黃巾以青州最多,而南陽次之。因此,我欲兵分兩路,一路以虎賁中郎將袁術領本部兵馬入南陽,聯合南陽守軍圍剿黃巾,並截斷他們他們繼續流竄的路線,防止其再荼毒其它州郡。而我則親率大軍入青州,將其各個擊破。此兩處黃巾被滅,餘者便不足為慮。”


    為了能迅速平定黃巾,何進果斷選擇分兵。


    這套方案也是他考量過的,之所以讓袁術獨領一軍,就是因為南陽毗鄰袁氏發源地汝南,乃袁氏的老巢之一,為了保證袁氏在南陽的利益,其必然會傾盡手段。


    並且由他領軍也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支持,換做別人,就沒有這樣的好處了。


    薅袁氏的羊毛為大漢平賊所用,何樂而不為?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平元年的那次黃巾之亂,袁術就曾率軍進入南陽地區作戰,對於南陽之地的戰場環境也不陌生。


    加上南陽的大多數城池還在官軍手上,可以有效配合袁術圍剿黃巾。


    有此兩點,袁術軍便基本占據了人和與地利,以袁術的能力,想必南陽黃巾不是他之對手。


    而何進自己則準備直奔青州,此處黃巾數量最多,戰鬥力也最強,但黃巾軍本質還是亂民,無論武器裝備還是行軍作戰的紀律性,都和正規軍比不了。


    雖人數眾多,但以何進目前掌握的資源與班底,想要將其擊破,卻並不難。


    最難的還是擊破他們之後,如何處置,那麽多老弱婦孺,總不可能全殺了。


    何進受後世教育,自問做不出這樣殘暴之事。


    或許收編會是一個選擇,曆史上曹操收編了“三十萬”青州黃巾,號稱青州軍,自己或許也可以。


    所謂“黃巾”,他們本就是大漢百姓,最初從賊,也不過是為了有口飯吃,說到底,還是之前大漢施政不當啊……


    “陛下,臣請旨,破賊之後,隻誅首惡,餘者願意歸降大漢的,可為其錄籍入冊,安置於各州郡…”何進提出了善後方案。


    可還沒等他說完,就被人出聲打斷,說話的,正是袁隗“不可!陛下,黃巾乃是逆賊,其劫掠地方,甚至攻擊城池,若不嚴懲,那豈不是告訴天下之人,叛逆作亂也可寬恕?若是如此,臣恐民間之人,稍有不順,便會落草,那大漢律法又如何能叫人信服?所以,以臣看來,黃巾逆賊,就該斬盡殺絕,以儆效尤。”


    袁隗旗幟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即便此前他與何進還曾是盟友。


    他瞟了一眼何進,隻覺得後者太過婦人之仁,當初對待宦官如此,現在對待黃巾叛賊又是如此。


    心下難免對何進起了輕視之心,果然是個無謀匹夫,鼠目寸光,即便身居高位,也不過是沐猴而冠,徒有其表,毫無治國理政之能,實不足為慮。


    袁隗的意見受到了大多數朝臣的認可,甚至東漢的統治階層大多數人對於黃巾的態度都是如此。


    逆賊為禍地方,若不殺一儆百,確實可能讓別有用心之人有恃無恐。


    可袁隗如此憤慨,卻不光是因為他口裏說的叛逆,而真正讓他憤怒的是,這群肮髒不堪的螻蟻,居然想要翻身做主。


    雖然黃巾造得是老劉家的反,可天子坐鎮洛陽,地方上的利益卻往往更多與這群士大夫階層息息相關。


    這些黃巾逆賊,攻破城池,洗劫地方,把一個個世家、豪族的財富洗劫一空。


    將世家布置在地方的官僚體係摧毀,這便是公然與整個士大夫階層為敵了。


    所以縱觀漢末三國這段曆史,各路諸侯,哪個手上沒殺過成千上萬的黃巾?


    即便是以仁義著稱的劉備,也是從滅黃巾開始而聲名鵲起,殺起黃巾可從不手軟。


    一些勢力後來雖也收降了部分黃巾,也隻是因為諸侯混戰的曆史背景,讓各路豪傑需要更多的兵員來維持統治,不得已而為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小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小笙並收藏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