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都尉李嚴
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 作者:楊小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援軍?!對了!求援的人派出去了嗎?援軍何時能到?”灌洵這才想起援兵的事。
“回太守,兩路求援之人早已派出,算算時間,此刻應該已經到達襄陽以及洛陽。不過荊州(南陽屬荊州)劉刺史(劉表)剛剛到任不久,隻怕無力組織援軍救援南陽,即便是能派出援軍,想必也沒有多少。倒是朝廷這邊,洛陽距離宛城快馬不過兩、三日距離,若朝中能派出援兵,我等最少也需守住城池十日。”
“不過幾天就可以來回的距離,為何要守十日之久?!”灌洵本能的問道。
郭海看了灌洵一眼,歎了口氣道“哎,大軍出征,光是組織人馬,準備糧草輜重就需要數日,何況求援之人將信送到洛陽,朝堂諸公僅是商談出兵事宜,又不知要耗費多少時日。所以,若是援軍十日能到,便已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結果,說不得,要守上半月甚至一月。”
灌洵雖不通軍務,卻也能認同郭海的話。
朝堂之上,派係林立,平日裏的小事,還都互相扯皮,更別說出兵打仗這樣的軍國大事,太多的利益相關,需要點時間也實屬正常。
可認同歸認同,但灌洵現在還處在最前線被賊軍包圍,由不得他不時刻心驚膽戰,隻盼著援軍早日到達。
“可這麽久!能…能守住嗎?”灌洵於是忐忑問道。
“……”郭海沉默地看著灌洵,他亦不通軍務,實在不知道怎麽回答這個問題。
但麵對灌洵期盼的目光,還是安慰般地說道“想必是能的。”
“太守大人,守城之事,何不問問李都尉?”主薄許利出言提醒。
是了,打仗的事自然要問懂行的人,灌洵也是被黃巾搞得心亂如麻,一時間竟然忘了這個。
“對了,李都尉在哪?怎麽今日議事沒有來?”灌洵好奇問道。
“回太守,李都尉說是要在城上指揮布防,沒空過來,並說太守若是找他,可前去東門城樓。”許利麵色陰沉地笑道。
“這個李都尉,太大官威,太守議事不來便罷了,怎還讓太守親自去找他?”灌洵的幕僚張驊小聲道。
郭海看了下許利兩人,正色道“此賊軍圍城,南陽危急存亡之時,李都尉掌管郡內兵事,守土有責,其親自登城布置防禦正是當務之急。若來此議事,又如何能隨時掌握賊軍動向?故,還請太守登城,聽聽李都尉的布置,我等也才好心中有底,便於安撫百姓,調撥糧草器械。”
他內心十分鄙夷許、張二人,如此危急時刻,居然還想著攻擊同僚。
好在灌洵沒有細想許、張的話中之意,加上他也十分關心宛城的布防,便點頭說道“郭郡丞言之有理,不去城上看看,實在放心不下。諸位不妨與我一同前去,也好商議接下來如何守住宛城。”
“願與太守大人同往。”郭海第一個表態。
郡內的一、二把手都要前往,許利等人也隻得跟隨,一群人浩浩蕩蕩的自太守府往東城而去……
“李嚴拜見太守大人。”南陽都尉李嚴先是朝著灌洵行禮道,隨後又朝著身後眾人拱了拱手,算是打過招呼。
此刻他身著鎧甲,腰懸佩劍,目光堅毅,頜下長須飄蕩,給人一種儒將風采。
“正方,情勢如何?賊軍可曾攻城?朝中援軍最快也要十天半月才到,宛城可能守住?”灌洵此刻根本無心這些虛禮,開門見山地追問道。
“哈哈哈哈!太守大人勿憂,有李嚴與眾位將士在,宛城自是固若金湯。區區黃巾賊寇,別說是守半個月,即便是守上數月、半年,隻要糧草不缺,又有何妨?”李嚴哈哈大笑道。
“此話當真?!”灌洵驚訝李嚴居然有如此信心,甚至懷疑他隻是說好聽的來安慰自己。
“就是,說大話也不怕閃了舌頭,賊軍可是有十萬大軍,我宛城雖然城高牆厚,卻也難保萬全啊。”許利陰陰地說道,他真就看不得李嚴這囂張模樣。
“絕無虛言!”李嚴完全無視了許利,朝著灌洵正色道。
隨後一指城外,引導眾人看去“諸位請看,遠處便是賊軍大營,從旗號上看,東門這邊的賊軍應是劉辟與黃邵部,目測有兩萬多人馬,其中還有不少老弱婦孺。南門則是何儀、何曼兩部賊軍,人馬比之東門略少,算上老弱大概有一萬多人。如此算來,東、南賊軍加起來不過三四萬人,其中能戰者不過半數。”李嚴先是為宛城的一眾官員介紹了下大概的形勢。
隨後又瞄了一眼許利,輕蔑的笑道“至於許大人口裏的十萬大軍,不過是賊軍為了壯其聲勢對外宣稱的虛數,嚇唬嚇唬膽小之輩罷了。”
“你!”許利如何聽不懂李嚴的譏諷,他的確不懂兵事,這才人雲亦雲地以為真有十萬黃巾。
今日登城,看著賊軍連綿不絕的營地,更是篤定十萬之數,卻不料出了如此洋相。
“即便隻有四萬人,依舊數倍於我宛城守軍,加上之前他們還曾攻破數個縣城,戰鬥力不可小覷,李都尉不要輕敵。”為了挽回顏麵,許利也隻得硬著頭皮和李嚴抬杠。
甚至直接無視了李嚴說的賊軍能戰人數不過兩萬,而是試圖誇大賊勢,指責李嚴輕敵。
郭海對於許利的行為也隻能暗自搖頭,而李嚴卻不再想搭理這個小人。
於是對灌洵說道“兵法有雲,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今敵攻我守,若其首先便集結重兵,突襲猛攻宛城,或能出其不意,有破城的機會。然其先是分兵四處劫掠,攻破縣城,雖看起來聲勢浩大,實則是給了我們準備時間。如今我們早有防備,又占據城池地利,雖敵眾我寡,又有何懼哉?”
李嚴話中之意,灌洵隻聽了個似懂非懂,不過見其信心滿滿的樣子,灌洵的心中總算是踏實了一些,嘴裏連連叫好。
或許是知道自家太守不通兵事,為了能團結內部,給予大家信心,李嚴便又耐心地繼續說道“太守大人請看,如今賊軍屯於東、南兩門,我亦在此兩門處各布置一千五百精兵,以五百之數分為三隊,如此便可交替作戰,確保守城將士的體力。事急之時,亦可同時頂上,守住城牆。另外在西、北兩門,也各布置了五百人馬,若是賊軍聲東擊西,我軍也有反應時間。最後以一千兵馬作為預備隊,可隨時增援各門,當可萬無一失。另外,我已命人組織了數千輕壯,幫助我軍將士搬運守城物資,如此,定能守住宛城。”
詳細而又直白的解說,即便是太守府裏的一眾官員,對於此戰也有了直觀的認知,亦覺得李嚴安排的麵麵俱到。
甚至以太守灌洵為首的幾位核心成員,臉上陰霾更是一掃而空,難得地露出了一絲笑臉。
眾人直誇李嚴知兵,此番定能等到援軍到來,宛城有救等等。
卻無人注意到,李嚴口中說的是守住宛城,而不是守到援軍到達。
隻因為他深知求人不如求己,他自信即便沒有援軍,隻憑城中五千精兵,自己也能守住宛城,甚至重創敵軍…
“回太守,兩路求援之人早已派出,算算時間,此刻應該已經到達襄陽以及洛陽。不過荊州(南陽屬荊州)劉刺史(劉表)剛剛到任不久,隻怕無力組織援軍救援南陽,即便是能派出援軍,想必也沒有多少。倒是朝廷這邊,洛陽距離宛城快馬不過兩、三日距離,若朝中能派出援兵,我等最少也需守住城池十日。”
“不過幾天就可以來回的距離,為何要守十日之久?!”灌洵本能的問道。
郭海看了灌洵一眼,歎了口氣道“哎,大軍出征,光是組織人馬,準備糧草輜重就需要數日,何況求援之人將信送到洛陽,朝堂諸公僅是商談出兵事宜,又不知要耗費多少時日。所以,若是援軍十日能到,便已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結果,說不得,要守上半月甚至一月。”
灌洵雖不通軍務,卻也能認同郭海的話。
朝堂之上,派係林立,平日裏的小事,還都互相扯皮,更別說出兵打仗這樣的軍國大事,太多的利益相關,需要點時間也實屬正常。
可認同歸認同,但灌洵現在還處在最前線被賊軍包圍,由不得他不時刻心驚膽戰,隻盼著援軍早日到達。
“可這麽久!能…能守住嗎?”灌洵於是忐忑問道。
“……”郭海沉默地看著灌洵,他亦不通軍務,實在不知道怎麽回答這個問題。
但麵對灌洵期盼的目光,還是安慰般地說道“想必是能的。”
“太守大人,守城之事,何不問問李都尉?”主薄許利出言提醒。
是了,打仗的事自然要問懂行的人,灌洵也是被黃巾搞得心亂如麻,一時間竟然忘了這個。
“對了,李都尉在哪?怎麽今日議事沒有來?”灌洵好奇問道。
“回太守,李都尉說是要在城上指揮布防,沒空過來,並說太守若是找他,可前去東門城樓。”許利麵色陰沉地笑道。
“這個李都尉,太大官威,太守議事不來便罷了,怎還讓太守親自去找他?”灌洵的幕僚張驊小聲道。
郭海看了下許利兩人,正色道“此賊軍圍城,南陽危急存亡之時,李都尉掌管郡內兵事,守土有責,其親自登城布置防禦正是當務之急。若來此議事,又如何能隨時掌握賊軍動向?故,還請太守登城,聽聽李都尉的布置,我等也才好心中有底,便於安撫百姓,調撥糧草器械。”
他內心十分鄙夷許、張二人,如此危急時刻,居然還想著攻擊同僚。
好在灌洵沒有細想許、張的話中之意,加上他也十分關心宛城的布防,便點頭說道“郭郡丞言之有理,不去城上看看,實在放心不下。諸位不妨與我一同前去,也好商議接下來如何守住宛城。”
“願與太守大人同往。”郭海第一個表態。
郡內的一、二把手都要前往,許利等人也隻得跟隨,一群人浩浩蕩蕩的自太守府往東城而去……
“李嚴拜見太守大人。”南陽都尉李嚴先是朝著灌洵行禮道,隨後又朝著身後眾人拱了拱手,算是打過招呼。
此刻他身著鎧甲,腰懸佩劍,目光堅毅,頜下長須飄蕩,給人一種儒將風采。
“正方,情勢如何?賊軍可曾攻城?朝中援軍最快也要十天半月才到,宛城可能守住?”灌洵此刻根本無心這些虛禮,開門見山地追問道。
“哈哈哈哈!太守大人勿憂,有李嚴與眾位將士在,宛城自是固若金湯。區區黃巾賊寇,別說是守半個月,即便是守上數月、半年,隻要糧草不缺,又有何妨?”李嚴哈哈大笑道。
“此話當真?!”灌洵驚訝李嚴居然有如此信心,甚至懷疑他隻是說好聽的來安慰自己。
“就是,說大話也不怕閃了舌頭,賊軍可是有十萬大軍,我宛城雖然城高牆厚,卻也難保萬全啊。”許利陰陰地說道,他真就看不得李嚴這囂張模樣。
“絕無虛言!”李嚴完全無視了許利,朝著灌洵正色道。
隨後一指城外,引導眾人看去“諸位請看,遠處便是賊軍大營,從旗號上看,東門這邊的賊軍應是劉辟與黃邵部,目測有兩萬多人馬,其中還有不少老弱婦孺。南門則是何儀、何曼兩部賊軍,人馬比之東門略少,算上老弱大概有一萬多人。如此算來,東、南賊軍加起來不過三四萬人,其中能戰者不過半數。”李嚴先是為宛城的一眾官員介紹了下大概的形勢。
隨後又瞄了一眼許利,輕蔑的笑道“至於許大人口裏的十萬大軍,不過是賊軍為了壯其聲勢對外宣稱的虛數,嚇唬嚇唬膽小之輩罷了。”
“你!”許利如何聽不懂李嚴的譏諷,他的確不懂兵事,這才人雲亦雲地以為真有十萬黃巾。
今日登城,看著賊軍連綿不絕的營地,更是篤定十萬之數,卻不料出了如此洋相。
“即便隻有四萬人,依舊數倍於我宛城守軍,加上之前他們還曾攻破數個縣城,戰鬥力不可小覷,李都尉不要輕敵。”為了挽回顏麵,許利也隻得硬著頭皮和李嚴抬杠。
甚至直接無視了李嚴說的賊軍能戰人數不過兩萬,而是試圖誇大賊勢,指責李嚴輕敵。
郭海對於許利的行為也隻能暗自搖頭,而李嚴卻不再想搭理這個小人。
於是對灌洵說道“兵法有雲,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今敵攻我守,若其首先便集結重兵,突襲猛攻宛城,或能出其不意,有破城的機會。然其先是分兵四處劫掠,攻破縣城,雖看起來聲勢浩大,實則是給了我們準備時間。如今我們早有防備,又占據城池地利,雖敵眾我寡,又有何懼哉?”
李嚴話中之意,灌洵隻聽了個似懂非懂,不過見其信心滿滿的樣子,灌洵的心中總算是踏實了一些,嘴裏連連叫好。
或許是知道自家太守不通兵事,為了能團結內部,給予大家信心,李嚴便又耐心地繼續說道“太守大人請看,如今賊軍屯於東、南兩門,我亦在此兩門處各布置一千五百精兵,以五百之數分為三隊,如此便可交替作戰,確保守城將士的體力。事急之時,亦可同時頂上,守住城牆。另外在西、北兩門,也各布置了五百人馬,若是賊軍聲東擊西,我軍也有反應時間。最後以一千兵馬作為預備隊,可隨時增援各門,當可萬無一失。另外,我已命人組織了數千輕壯,幫助我軍將士搬運守城物資,如此,定能守住宛城。”
詳細而又直白的解說,即便是太守府裏的一眾官員,對於此戰也有了直觀的認知,亦覺得李嚴安排的麵麵俱到。
甚至以太守灌洵為首的幾位核心成員,臉上陰霾更是一掃而空,難得地露出了一絲笑臉。
眾人直誇李嚴知兵,此番定能等到援軍到來,宛城有救等等。
卻無人注意到,李嚴口中說的是守住宛城,而不是守到援軍到達。
隻因為他深知求人不如求己,他自信即便沒有援軍,隻憑城中五千精兵,自己也能守住宛城,甚至重創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