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連克兩關
魂穿三國之何進大將軍 作者:楊小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外有徐晃將軍大軍在,成都亦不會再有一粒糧草送來白水、葭萌兩關,二位將軍可速作決斷,切莫自誤。”李通朝二人施壓道。
隻因成都雖已拿下,並將劉虞控製,可使可整個益州軍群龍無首,再無人能有效調度各郡兵馬反攻成都。
然而僅控製住成都一地,長久下去必有隱患。
所以還須盡快讓徐晃兵馬入關,打通益州與漢中及大乾的聯係,如此方可高枕無憂。
“李將軍想要我們如何做?”楊懷、高沛二人對視一眼,仿佛下了某種決定般相互點了點頭,隨即問李通道。
二人本就是劉璋時期的益州將領,劉虞既不是他們的第一位主公,自然也能不是他們的最後一位主公,更換陣營這種事,隻有第一次和一百次。
某種程度而言,無論是劉虞代替劉璋,或是現在大乾即將接手益州的統治,這些都是上層的博弈。
似他們這般的地方守將,很難真正左右局勢發展,能在風雲變幻之間站好自己的隊伍就不錯了。
而現在,李通說的很直接,不投降?不但得不到糧草、兵力支援,家人亦會受到牽連。
何況白水作為抵擋漢中兵馬的第一道關卡,隻要他倆不投降,與徐晃死磕得就隻會是他們。
而後方的葭萌關雖也會失去援軍、糧草,卻並不會遭遇兵禍,指不定還會比白水關更早歸降大乾朝廷。
畢竟在楊懷等人看來,對方既然派了說客來白水關,自然也可以派說客前往葭萌關,人心隔肚皮,他楊懷安知那鄧賢、冷苞二將會不會投降?
這種事情還是得趕早,否則若葭萌先一步投降,自己腹背受敵且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情況下再被迫投降,收益可就要小很多了。
加上如今大乾兵強馬壯,二人一個眼神交流,便決定趁此機會直接率軍投降。
起碼有白水關以及完整編製的幾千兵馬作注,想必大乾皇帝也不會虧待自己。
二人話一出口,李通便知道這大功自己算是拿到手了,當即也不再托大,而是起身笑著安撫道“二位將軍棄暗投明,乃大乾之幸,亦是白水關數千兒郎之幸!二位放心,徐將軍麵前,在下必將二位的誠意如實相告,徐將軍與大乾必會厚待二位!”
隨後李通也不廢話,直接建議道“二位既然同意歸附大乾,便請帶好印信兵符,隨吾一同出關去見徐晃將軍,如何?”
“這……”楊懷、高沛微微一愣,沒想到李通竟如此急於提出這般要求。
不過轉念一想,如此也好,既然決定投靠大乾,早晚也得將白水交出的。
而且去見見徐晃也好,畢竟眼前的李通明顯職位不高,他的承諾很難讓人放心。
而徐晃作為大乾的漢中太守、安西將軍、五虎將之一,他的承諾很大程度便能代表大乾的態度,隻有他給出足夠承諾,自己二人也才能真正安心。
於是高沛主動說道“便由本將先隨李將軍前去,待見了徐晃將軍後,再由楊將軍獻關而降不遲。”
李通哪裏還看不出二人的打算?當即便點頭道“如此也好,那事不宜遲,便請高將軍帶吾出關吧。”
有楊懷放行,高沛領著幾名親兵與李通一道騎快馬出關,往徐晃營地而去。雙方相隔不過幾裏,幾人很快便抵達營外。
對於白水關來人徐晃雖感到頗為意外,卻也充滿著期待,於是召集眾將在大帳篷內接見幾人。
李通直接拿出北軍的身份證明以及甘寧、張鬆、李嚴三人一同署名並用印的書信,徐晃見後自不再懷疑。
隨即李通說明來意,並將高沛引薦給徐晃,後者大喜,扶起高沛一陣安撫,並當著他的麵親自寫了一封書信發往洛陽為高沛、楊懷二將請功。
高沛見狀心中大定,為表誠意,自願留在徐晃軍中,並亦手書一封,命親兵帶回白水交給楊懷,約定獻關之事。
為免夜長夢多,雙方來回交流了幾趟過後,終於在第二日一早由楊懷親自大開關門,並在關外迎接徐晃,白水關也徹底被徐晃麾下的漢中軍所接管。
徐晃第一時間便將捷報發往洛陽,隨後也不敢耽擱,畢竟成都那邊也拖不起,自己越早突破葭萌關,益州就越早被平定。
於是徐晃用閻圃之計,趁著白水易主的消息並未傳開,當天便以楊懷、高沛領一半白水兵馬佯裝兵敗退往葭萌關,而自己則領大軍遠遠吊在後麵裝作追兵。
鄧賢、冷苞(又作泠苞)果然不曾懷疑,將楊懷、高沛二人放入關內。
徐晃追兵至葭萌關時關門早已關閉,徐晃又並未攜帶重型器械,見此情形,喝罵幾句而守軍並未有出戰之意,於是隻得“悻悻退去”。
然而鄧賢等人沒想到的是,本為友軍的高沛、楊懷竟於當夜直接起兵奪門。
而徐晃的兵馬亦趁夜趕到葭萌關外一裏處隱藏,見城中殺聲起,當即於關外發動攻勢,裏應外合之下還未等鄧賢等人反應過來,葭萌關便已失守。
隨即徐晃大軍入關,任鄧賢、冷苞二人奮勇抵抗,卻依舊不敵,被徐晃斬殺於亂軍之中。
如此不過一晝夜的時間,白水、葭萌兩關易手,大乾通往益州的道路徹底被打通了。
徐晃一邊寫信往洛陽報捷,一邊又從漢中調集五千兵馬前來增援,準備著手攻略梓潼…
當捷報傳入洛陽後,何進大喜,當即授安西將軍徐晃為征西大都督,領大乾益州刺史之職,全權負責攻取益州的所有事務,凡益州諸將皆歸徐晃節製,權利不可謂不大。
之所以這般安排也是由於路途遙遠,若事事都報給洛陽再行決策,黃花菜都涼了。
所以何進一定程度的放權徐晃,使其能夠臨機專斷,從而盡快平定西南。
至於漢中方麵,則以杜幾為漢中太守,楊任為都尉,配合徐晃攻略益州。
同時為了樹立標杆,楊懷、高沛分別被封廣威將軍與廣武將軍,別看都是雜號將軍,但此前劉虞都不過是刺史,像他們這些地方守將,別看領兵不少,卻也僅僅是校尉之職。
而為表朝廷恩德,何進特許二人繼續統領本部兵馬,跟隨徐晃攻略益州…
隻因成都雖已拿下,並將劉虞控製,可使可整個益州軍群龍無首,再無人能有效調度各郡兵馬反攻成都。
然而僅控製住成都一地,長久下去必有隱患。
所以還須盡快讓徐晃兵馬入關,打通益州與漢中及大乾的聯係,如此方可高枕無憂。
“李將軍想要我們如何做?”楊懷、高沛二人對視一眼,仿佛下了某種決定般相互點了點頭,隨即問李通道。
二人本就是劉璋時期的益州將領,劉虞既不是他們的第一位主公,自然也能不是他們的最後一位主公,更換陣營這種事,隻有第一次和一百次。
某種程度而言,無論是劉虞代替劉璋,或是現在大乾即將接手益州的統治,這些都是上層的博弈。
似他們這般的地方守將,很難真正左右局勢發展,能在風雲變幻之間站好自己的隊伍就不錯了。
而現在,李通說的很直接,不投降?不但得不到糧草、兵力支援,家人亦會受到牽連。
何況白水作為抵擋漢中兵馬的第一道關卡,隻要他倆不投降,與徐晃死磕得就隻會是他們。
而後方的葭萌關雖也會失去援軍、糧草,卻並不會遭遇兵禍,指不定還會比白水關更早歸降大乾朝廷。
畢竟在楊懷等人看來,對方既然派了說客來白水關,自然也可以派說客前往葭萌關,人心隔肚皮,他楊懷安知那鄧賢、冷苞二將會不會投降?
這種事情還是得趕早,否則若葭萌先一步投降,自己腹背受敵且外無援兵內無糧草的情況下再被迫投降,收益可就要小很多了。
加上如今大乾兵強馬壯,二人一個眼神交流,便決定趁此機會直接率軍投降。
起碼有白水關以及完整編製的幾千兵馬作注,想必大乾皇帝也不會虧待自己。
二人話一出口,李通便知道這大功自己算是拿到手了,當即也不再托大,而是起身笑著安撫道“二位將軍棄暗投明,乃大乾之幸,亦是白水關數千兒郎之幸!二位放心,徐將軍麵前,在下必將二位的誠意如實相告,徐將軍與大乾必會厚待二位!”
隨後李通也不廢話,直接建議道“二位既然同意歸附大乾,便請帶好印信兵符,隨吾一同出關去見徐晃將軍,如何?”
“這……”楊懷、高沛微微一愣,沒想到李通竟如此急於提出這般要求。
不過轉念一想,如此也好,既然決定投靠大乾,早晚也得將白水交出的。
而且去見見徐晃也好,畢竟眼前的李通明顯職位不高,他的承諾很難讓人放心。
而徐晃作為大乾的漢中太守、安西將軍、五虎將之一,他的承諾很大程度便能代表大乾的態度,隻有他給出足夠承諾,自己二人也才能真正安心。
於是高沛主動說道“便由本將先隨李將軍前去,待見了徐晃將軍後,再由楊將軍獻關而降不遲。”
李通哪裏還看不出二人的打算?當即便點頭道“如此也好,那事不宜遲,便請高將軍帶吾出關吧。”
有楊懷放行,高沛領著幾名親兵與李通一道騎快馬出關,往徐晃營地而去。雙方相隔不過幾裏,幾人很快便抵達營外。
對於白水關來人徐晃雖感到頗為意外,卻也充滿著期待,於是召集眾將在大帳篷內接見幾人。
李通直接拿出北軍的身份證明以及甘寧、張鬆、李嚴三人一同署名並用印的書信,徐晃見後自不再懷疑。
隨即李通說明來意,並將高沛引薦給徐晃,後者大喜,扶起高沛一陣安撫,並當著他的麵親自寫了一封書信發往洛陽為高沛、楊懷二將請功。
高沛見狀心中大定,為表誠意,自願留在徐晃軍中,並亦手書一封,命親兵帶回白水交給楊懷,約定獻關之事。
為免夜長夢多,雙方來回交流了幾趟過後,終於在第二日一早由楊懷親自大開關門,並在關外迎接徐晃,白水關也徹底被徐晃麾下的漢中軍所接管。
徐晃第一時間便將捷報發往洛陽,隨後也不敢耽擱,畢竟成都那邊也拖不起,自己越早突破葭萌關,益州就越早被平定。
於是徐晃用閻圃之計,趁著白水易主的消息並未傳開,當天便以楊懷、高沛領一半白水兵馬佯裝兵敗退往葭萌關,而自己則領大軍遠遠吊在後麵裝作追兵。
鄧賢、冷苞(又作泠苞)果然不曾懷疑,將楊懷、高沛二人放入關內。
徐晃追兵至葭萌關時關門早已關閉,徐晃又並未攜帶重型器械,見此情形,喝罵幾句而守軍並未有出戰之意,於是隻得“悻悻退去”。
然而鄧賢等人沒想到的是,本為友軍的高沛、楊懷竟於當夜直接起兵奪門。
而徐晃的兵馬亦趁夜趕到葭萌關外一裏處隱藏,見城中殺聲起,當即於關外發動攻勢,裏應外合之下還未等鄧賢等人反應過來,葭萌關便已失守。
隨即徐晃大軍入關,任鄧賢、冷苞二人奮勇抵抗,卻依舊不敵,被徐晃斬殺於亂軍之中。
如此不過一晝夜的時間,白水、葭萌兩關易手,大乾通往益州的道路徹底被打通了。
徐晃一邊寫信往洛陽報捷,一邊又從漢中調集五千兵馬前來增援,準備著手攻略梓潼…
當捷報傳入洛陽後,何進大喜,當即授安西將軍徐晃為征西大都督,領大乾益州刺史之職,全權負責攻取益州的所有事務,凡益州諸將皆歸徐晃節製,權利不可謂不大。
之所以這般安排也是由於路途遙遠,若事事都報給洛陽再行決策,黃花菜都涼了。
所以何進一定程度的放權徐晃,使其能夠臨機專斷,從而盡快平定西南。
至於漢中方麵,則以杜幾為漢中太守,楊任為都尉,配合徐晃攻略益州。
同時為了樹立標杆,楊懷、高沛分別被封廣威將軍與廣武將軍,別看都是雜號將軍,但此前劉虞都不過是刺史,像他們這些地方守將,別看領兵不少,卻也僅僅是校尉之職。
而為表朝廷恩德,何進特許二人繼續統領本部兵馬,跟隨徐晃攻略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