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蓮兒意識到自己是該把手下的人好好盤點一下,看看真正能用的人,還有幾個了。
她把副丞相付長庚,僅存的楊業任命的四品以上官員,都叫到禦書房。
副丞相是楊業加的一個官職,沒有具體管具體部門,主要負責查漏補缺,同時監督左右丞相,保證政令下傳和民意上傳暢通。
付長庚是上一屆舉人。
那屆科舉本是先皇和先太子組織,隻是還未到省試和殿試,兩人就暴斃了。
所以最後是由楊業收的尾。
按照楊業的話說,以付長庚的才學,當個狀元綽綽有餘。
可惜付長庚雖然學富五車,可是外形黑瘦幹癟,不太好看,當門臉不合適。
所以最後楊業點的別人做狀元,隻給了付長庚個探花。
不過,楊業雖然沒把這個頂級榮耀給付長庚,卻直接把他任命成了副丞相。
虛名留給別人,實權留給能幹實事的人,體現了楊業惜才且善於用人的執政風格。
因為付長庚是楊業直接點的,平日主要向楊業匯報,不喜多言,所以在齊蓮兒這裏幾乎沒有存在感。
他是如今唯一能用的人了,齊蓮兒努力想讓自己顯得平易近人又不至於太急切和低三下四,說:“按照資曆,朕早就應該升你做右丞相。隻是你還年輕,所以朕想曆練一下你。”
付長庚行禮:“是。”
齊蓮兒說:“朕決定升你做左丞相。”
付長庚看了她一眼,問:“是不是李大人犯了大錯。”
其實李不任上任右丞相以後,付長庚也在不停地想要提醒齊蓮兒李不任的不法行為。
齊蓮兒壓根都沒有理會他。
後來禦史在朝堂上死諫都沒有成效,付長庚就徹底沉默了。
楊業說過: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齊蓮兒就是那個裝睡的人。
齊蓮兒臉上一熱,含糊地說:“朕覺得他不太合適挑這麽大擔子。”
就是不肯認錯。
付長庚涼涼地說:“皇上,如今說這個會不會有點晚了。”
你把他一路提到左丞相,讓他在大京裏販賣長壽膏,把朝堂和大京都搞得烏煙瘴氣,逼走逼死了那麽多老臣,這會兒覺得李不任不適合?!
逗我們玩呢?!!
齊蓮兒沒想到付長庚竟然敢這麽跟他說話,抿嘴。
付長庚說:“恕臣無用,臣也挑不了這麽大的擔子。”
齊蓮兒忍著氣問:“那你覺得朝堂上有誰能擔任。推舉一個也行。”
主要是她也實在沒有辦法了。
付長庚說:“如今的大乾,病入膏肓,除了楊先生,誰也救不了。”
齊蓮兒:“不可能。他如今已經背叛了大乾。絕不可能再回來。”
付長庚:“據臣所知。是數千大乾百姓跟著他,楊先生才不得不找個地方安頓下來。說明他心裏還是向著大乾的,至少是為大乾百姓著想的。”
齊蓮兒:“此事不必再議。你來任左丞相便是,朕相信你。”
付長庚低眉垂眼:“臣無能,非要勉強為之,隻會讓大乾更亂。”
齊蓮兒憤怒到無以複加:“你們這些人怎麽回事?各個都不識抬舉。朕要提拔你們,你們個個都假裝清高,不肯為朕分憂。楊業不在,難道朕就不給你們俸祿了嗎?”
付長庚也不裝了,抄著手,搖頭輕歎:“朝政不是兒戲,不能想換誰來做就讓誰來做。若是那樣,先皇勤勤懇懇二十年,為何也不見大乾有什麽起色。”
這一句話直戳齊蓮兒的心窩。
齊蓮兒:“放肆,誰準你這麽跟我說話的。”
付長庚:“皇上是不是忘了。我本來就言官。”
齊蓮兒一哽:她是忘了,付長庚是楊業設置來監督左右丞相,查漏補缺的。
他不是不喜歡說話,而是說話太直接,太讓人痛苦,所以若非必要,就選擇沉默。
齊蓮兒已經逼死了一個老禦史,要是今天再打付長庚一頓,朝堂裏就沒人為她賣命了。
她忍著氣說:“朕命令你必須接受左丞相的職位。沒有商量餘地。你可以走了。”
然後侍衛就進來,“送”付長庚出去了。
這一次她留了個心眼,叫人圍住付長庚的府邸,免得他跟前兩個一樣,直接就跑了。
千算萬全,她沒有算到。
如今大乾的士兵,早不像楊業在的時候那樣法紀嚴明,付長庚隻花了十兩銀子,一家老小不但順利出了門還出了城。
他的家人問:“老爺我們這是去哪兒啊。”
如今大乾這世道,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內亂。
聽說土匪什麽的也死灰複燃了。
所有回老家也不安全。
“去找楊先生。”付長庚卻很興奮,用力揮了一下鞭子,趕地馬車跑得飛快,笑著大聲說,“呦吼,楊先生,我來了,這個破班,我是一天也上不了了。”
付長庚是大年二十九趕到“中華”城外。
楊業見他來也很高興。
畢竟付長庚是他一手培養起來的官階最高的官員。
現在人太多了,工種也雜,正好需要一個得力助手。
付長庚吃過飯,安頓好,就找楊業絮絮叨叨說了半個時辰。
他把自楊業走後,大乾朝堂發生的事情都講了一遍。
楊業聽得想笑:不怕傻子點子多,就把傻子聚一窩。
明明那麽多種解決辦法,可齊蓮兒和李不任偏偏每一次都選錯得最離譜的那種。
講起老禦史的死,付長庚有些唏噓。
其實他的脾氣跟老禦史有點像,隻是他因為年輕反而顧慮更多,沒有老禦史那般不管不顧勇敢。
楊業一邊聽,一邊暗暗歎息:一個人的命格走向的其實在出生那一刻已經基本定下來了。
因為人的出生和性格決定了人生發生所有事情的應對。
唯一的變數便是運和意外。
隻是人所說的運,就是在關鍵的時候,沒要順著自己心性去辦事,導致了原本結果發生了改變。
可是這事件有幾個人能時刻違背本性去辦事呢?
所以最後結果,也不過就是離開命格軌道做了幾個起伏再回到軌道。
好比老禦史,雖然我提醒他不要跟齊蓮兒硬剛。
可是他的性格就是不會通融也不屑於審時度勢,所以他不會聽我的。
就算這一次,他不舍身取義,下一次也被惱羞成怒的齊蓮兒殺死。
她把副丞相付長庚,僅存的楊業任命的四品以上官員,都叫到禦書房。
副丞相是楊業加的一個官職,沒有具體管具體部門,主要負責查漏補缺,同時監督左右丞相,保證政令下傳和民意上傳暢通。
付長庚是上一屆舉人。
那屆科舉本是先皇和先太子組織,隻是還未到省試和殿試,兩人就暴斃了。
所以最後是由楊業收的尾。
按照楊業的話說,以付長庚的才學,當個狀元綽綽有餘。
可惜付長庚雖然學富五車,可是外形黑瘦幹癟,不太好看,當門臉不合適。
所以最後楊業點的別人做狀元,隻給了付長庚個探花。
不過,楊業雖然沒把這個頂級榮耀給付長庚,卻直接把他任命成了副丞相。
虛名留給別人,實權留給能幹實事的人,體現了楊業惜才且善於用人的執政風格。
因為付長庚是楊業直接點的,平日主要向楊業匯報,不喜多言,所以在齊蓮兒這裏幾乎沒有存在感。
他是如今唯一能用的人了,齊蓮兒努力想讓自己顯得平易近人又不至於太急切和低三下四,說:“按照資曆,朕早就應該升你做右丞相。隻是你還年輕,所以朕想曆練一下你。”
付長庚行禮:“是。”
齊蓮兒說:“朕決定升你做左丞相。”
付長庚看了她一眼,問:“是不是李大人犯了大錯。”
其實李不任上任右丞相以後,付長庚也在不停地想要提醒齊蓮兒李不任的不法行為。
齊蓮兒壓根都沒有理會他。
後來禦史在朝堂上死諫都沒有成效,付長庚就徹底沉默了。
楊業說過: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齊蓮兒就是那個裝睡的人。
齊蓮兒臉上一熱,含糊地說:“朕覺得他不太合適挑這麽大擔子。”
就是不肯認錯。
付長庚涼涼地說:“皇上,如今說這個會不會有點晚了。”
你把他一路提到左丞相,讓他在大京裏販賣長壽膏,把朝堂和大京都搞得烏煙瘴氣,逼走逼死了那麽多老臣,這會兒覺得李不任不適合?!
逗我們玩呢?!!
齊蓮兒沒想到付長庚竟然敢這麽跟他說話,抿嘴。
付長庚說:“恕臣無用,臣也挑不了這麽大的擔子。”
齊蓮兒忍著氣問:“那你覺得朝堂上有誰能擔任。推舉一個也行。”
主要是她也實在沒有辦法了。
付長庚說:“如今的大乾,病入膏肓,除了楊先生,誰也救不了。”
齊蓮兒:“不可能。他如今已經背叛了大乾。絕不可能再回來。”
付長庚:“據臣所知。是數千大乾百姓跟著他,楊先生才不得不找個地方安頓下來。說明他心裏還是向著大乾的,至少是為大乾百姓著想的。”
齊蓮兒:“此事不必再議。你來任左丞相便是,朕相信你。”
付長庚低眉垂眼:“臣無能,非要勉強為之,隻會讓大乾更亂。”
齊蓮兒憤怒到無以複加:“你們這些人怎麽回事?各個都不識抬舉。朕要提拔你們,你們個個都假裝清高,不肯為朕分憂。楊業不在,難道朕就不給你們俸祿了嗎?”
付長庚也不裝了,抄著手,搖頭輕歎:“朝政不是兒戲,不能想換誰來做就讓誰來做。若是那樣,先皇勤勤懇懇二十年,為何也不見大乾有什麽起色。”
這一句話直戳齊蓮兒的心窩。
齊蓮兒:“放肆,誰準你這麽跟我說話的。”
付長庚:“皇上是不是忘了。我本來就言官。”
齊蓮兒一哽:她是忘了,付長庚是楊業設置來監督左右丞相,查漏補缺的。
他不是不喜歡說話,而是說話太直接,太讓人痛苦,所以若非必要,就選擇沉默。
齊蓮兒已經逼死了一個老禦史,要是今天再打付長庚一頓,朝堂裏就沒人為她賣命了。
她忍著氣說:“朕命令你必須接受左丞相的職位。沒有商量餘地。你可以走了。”
然後侍衛就進來,“送”付長庚出去了。
這一次她留了個心眼,叫人圍住付長庚的府邸,免得他跟前兩個一樣,直接就跑了。
千算萬全,她沒有算到。
如今大乾的士兵,早不像楊業在的時候那樣法紀嚴明,付長庚隻花了十兩銀子,一家老小不但順利出了門還出了城。
他的家人問:“老爺我們這是去哪兒啊。”
如今大乾這世道,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會內亂。
聽說土匪什麽的也死灰複燃了。
所有回老家也不安全。
“去找楊先生。”付長庚卻很興奮,用力揮了一下鞭子,趕地馬車跑得飛快,笑著大聲說,“呦吼,楊先生,我來了,這個破班,我是一天也上不了了。”
付長庚是大年二十九趕到“中華”城外。
楊業見他來也很高興。
畢竟付長庚是他一手培養起來的官階最高的官員。
現在人太多了,工種也雜,正好需要一個得力助手。
付長庚吃過飯,安頓好,就找楊業絮絮叨叨說了半個時辰。
他把自楊業走後,大乾朝堂發生的事情都講了一遍。
楊業聽得想笑:不怕傻子點子多,就把傻子聚一窩。
明明那麽多種解決辦法,可齊蓮兒和李不任偏偏每一次都選錯得最離譜的那種。
講起老禦史的死,付長庚有些唏噓。
其實他的脾氣跟老禦史有點像,隻是他因為年輕反而顧慮更多,沒有老禦史那般不管不顧勇敢。
楊業一邊聽,一邊暗暗歎息:一個人的命格走向的其實在出生那一刻已經基本定下來了。
因為人的出生和性格決定了人生發生所有事情的應對。
唯一的變數便是運和意外。
隻是人所說的運,就是在關鍵的時候,沒要順著自己心性去辦事,導致了原本結果發生了改變。
可是這事件有幾個人能時刻違背本性去辦事呢?
所以最後結果,也不過就是離開命格軌道做了幾個起伏再回到軌道。
好比老禦史,雖然我提醒他不要跟齊蓮兒硬剛。
可是他的性格就是不會通融也不屑於審時度勢,所以他不會聽我的。
就算這一次,他不舍身取義,下一次也被惱羞成怒的齊蓮兒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