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奪城,諸葛恪的經驗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作者:浮生WX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個時辰後,諸葛恪看著臨時趕製出來的幾架雲梯、幾根撞木很滿意,雖是不多,但用來攻打這一丈多高的郡治縣城也已是夠了,興許還用不上,若是運氣好的他們還能乘其不備、直接將城門給搶了,那便更好了………………………
林中不時從海邊吹來一陣微風、吹得樹葉莎莎的作響,但卻沒有讓雨林的溫度降下多少來,還是很炎熱,海風的作用微乎其微,聽軍中一些老兵說亶洲(海南)一年四季都是這般,沒有冬天,能種至少兩季稻米,想來這便是陛下看上此地的一個原因吧。
諸葛恪走到一棵幾人都環抱不過來的古樹下站定道:“將士們,為陛下立開疆拓土之功就在眼前,衝啊!”
一陣“轟隆隆”的馬蹄聲在雨林中響起,地上的葉子有些厚、竟將馬蹄聲也壓低了些,半個時辰後,諸葛恪部的先鋒騎兵已經衝到了潭都城外,
守在城門口的黎族兵士用嘰裏咕嚕的黎語大聲的嗬斥著,頗為警惕的用手中的長戈、長刀開始對著迎麵而來的吳軍騎兵先鋒,雖說黎族兵士手中的兵器裝備不如吳軍,但是還是比夷洲(台灣)的山夷人部落好很多,
畢竟自從漢武帝在此地設立郡縣之後,雖屢設屢費,但還是讓他們學會了一些漢人冶鐵之類的先進技術,但這些年又少了許多與中原之地的交流,兵器打造和其他一些技術便又開始遠遠的落後於中原之地,
一名領頭的都尉見黎族兵士沒有放下兵器的意思,便沒有停留直接策馬帶頭衝了上去,在黎族兵士將那有些陳舊、腐朽的兩扇城門全部關上之前的最後一刻便衝到城門前擠了進去,手起刀落、幾刀下去便將城門口那幾名黎族兵士全給砍了,
城樓上的兵士也衝了下來,與之戰在一起,那名都尉絲毫不顧臉上還沾著未幹、還熱乎的血,顯然那是黎族兵士的,黎族兵士也沒什麽像樣的盔甲,他又幾刀砍將上去,手上繼續劈砍著,扭頭對身後緊跟而來的吳軍騎兵道:“將士們,隨吾殺啊!為陛下、為大將軍建功就在眼前!”
黎族兵士開始反應過來,沒有再去顧什麽納涼消暑,後排的兵士也在一名小頭目的指揮下開始張弓搭箭反擊,“咻—咻—咻”之聲不斷,
雙方不時有人“啊”的一聲慘叫著倒地,城樓上的銅鼓也開始“鐺鐺鐺”的被人敲響,聲音很是急促,表麵有強大的外敵來襲,
一盞茶的功夫後,黎族兵士因沒有著多少盔甲,便在這場突發的戰事中很吃虧,有四五十人已經胡亂的躺在了城門口附近的地上,身上插滿了箭矢,
而吳軍這邊則是傷亡很小,雖然他們吳國的步騎打不過曹魏的,但對付一群邊遠之地的蠻族還是綽綽有餘的,畢竟黎族的兵士跟曹魏的兵士實力還是差距很大的,他們吳國可是很有對付蠻族的經驗,
在江東的廣大地盤上有著不少山越人,但是現在已經暫時都被平定了,吳軍的兵士中也有不少被派去剿過山越人,對付蠻族的經驗還是很足的,
東漢末年,孫氏初定江東,境內山越眾多,分布極廣。
他們往往與各地的“宗部”(一種以宗族鄉裏為基礎而組織起來的地方武裝集團)聯合起來,與之對抗,成為孫吳政權的心腹之患。
山越是漢末三國時期江南地區山賊式武裝集團的統稱。因往往占山為根據地,故亦稱“山民”。山越的生產方式以農業為主,種植穀物,又因“山出銅鐵”,而常常“自鑄兵甲”。
他們大分散、小聚居,好習武,以山險為依托,組成武裝軍事集團,其首領有“帥”、“大帥”、“宗帥”等諸多稱謂,對於中央封建政權處於半獨立的狀態。
孫策初離開袁術到江東時,去投靠丹陽太守吳景,就曾被當地山賊大帥祖朗所襲,幾至危殆。
建安三年,袁術遣人以印綬與丹陽(今安徽宣城)宗帥祖郎等,使之激動山越,大合兵眾,圖謀共攻孫策,反為孫策討破。
為了鞏固政權和掠奪勞動力與兵源,孫權從建安五年掌權之時起,即分遣諸將鎮撫山越。建安八年,孫權西征黃祖,正待破城之時,山越複起,嚴重威脅孫吳後方,迫使孫權撤兵。
孫權東撤後,派呂範平鄱陽(今江西鄱陽東北);程普討樂安(今江西德興東北);太史慈領海昏(今江西永修西北);以黃蓋、韓當、周泰、呂蒙等充任山越活動最頻繁地區的縣令長,悉平各地山越。
建安二十二年,陸遜建議孫權,克敵定亂非眾不濟,而山越依阻深地,心腹未平,難以圖遠。於是命陸遜征討會稽、丹陽、新都三郡的山越,將俘獲之人強者為兵,羸者補為民戶,得精卒數萬人。
吳嘉禾三年,孫權拜諸葛恪為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恪移書相鄰四郡,令各保疆界,然後分兵扼諸險要之地,將山越分割包圍,隻修繕藩籬,不與交鋒。
待其穀物將熟,縱兵芟刈,以饑餓迫使山越出山求活。
諸葛恪將其中精壯四萬人選為兵士,餘者遷至平地充作編戶,經孫吳數十年的殘酷征討,江南絕大部分山越被迫出山,徙至平原地區,一部分用以補充兵源;一部分成為編戶,調其租賦,或為私家佃客。
現在到了亶洲(海南),想必也是要如此,需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方才能將此地徹底平定,諸葛恪對付山越人的經驗很足、也很有辦法,
但是在這之前諸葛恪還是要把亶洲(海南)各處的郡縣城池先拿下來,然後再來將躲著雨林中的黎族各部落之人用計謀趕出來,進行收編、鎮壓,
畢竟自從漢軍被迫從亶洲(海南)撤走之後,之前設立的各郡縣城池都是被一些黎族部落給占了,還是要先將城池先從黎族部落手中收回來才是。
一炷香的後,黎族兵士在城門口的防禦陣型徹底崩了,餘下的黎族兵士開始四處逃散開來,吳軍將讓懂黎族語言的向導讓他們放下兵刃,黎族兵士自知無路可逃便紛紛放下兵器,地上已是有幾百的黎人躺著,
為首的那名都尉道:“哈哈,今日收獲不小啊,足足有一千餘人的黎人俘虜。”隻可惜諸葛恪讓兵士準備的工具卻是暫時沒了用武之地了…………………………………
林中不時從海邊吹來一陣微風、吹得樹葉莎莎的作響,但卻沒有讓雨林的溫度降下多少來,還是很炎熱,海風的作用微乎其微,聽軍中一些老兵說亶洲(海南)一年四季都是這般,沒有冬天,能種至少兩季稻米,想來這便是陛下看上此地的一個原因吧。
諸葛恪走到一棵幾人都環抱不過來的古樹下站定道:“將士們,為陛下立開疆拓土之功就在眼前,衝啊!”
一陣“轟隆隆”的馬蹄聲在雨林中響起,地上的葉子有些厚、竟將馬蹄聲也壓低了些,半個時辰後,諸葛恪部的先鋒騎兵已經衝到了潭都城外,
守在城門口的黎族兵士用嘰裏咕嚕的黎語大聲的嗬斥著,頗為警惕的用手中的長戈、長刀開始對著迎麵而來的吳軍騎兵先鋒,雖說黎族兵士手中的兵器裝備不如吳軍,但是還是比夷洲(台灣)的山夷人部落好很多,
畢竟自從漢武帝在此地設立郡縣之後,雖屢設屢費,但還是讓他們學會了一些漢人冶鐵之類的先進技術,但這些年又少了許多與中原之地的交流,兵器打造和其他一些技術便又開始遠遠的落後於中原之地,
一名領頭的都尉見黎族兵士沒有放下兵器的意思,便沒有停留直接策馬帶頭衝了上去,在黎族兵士將那有些陳舊、腐朽的兩扇城門全部關上之前的最後一刻便衝到城門前擠了進去,手起刀落、幾刀下去便將城門口那幾名黎族兵士全給砍了,
城樓上的兵士也衝了下來,與之戰在一起,那名都尉絲毫不顧臉上還沾著未幹、還熱乎的血,顯然那是黎族兵士的,黎族兵士也沒什麽像樣的盔甲,他又幾刀砍將上去,手上繼續劈砍著,扭頭對身後緊跟而來的吳軍騎兵道:“將士們,隨吾殺啊!為陛下、為大將軍建功就在眼前!”
黎族兵士開始反應過來,沒有再去顧什麽納涼消暑,後排的兵士也在一名小頭目的指揮下開始張弓搭箭反擊,“咻—咻—咻”之聲不斷,
雙方不時有人“啊”的一聲慘叫著倒地,城樓上的銅鼓也開始“鐺鐺鐺”的被人敲響,聲音很是急促,表麵有強大的外敵來襲,
一盞茶的功夫後,黎族兵士因沒有著多少盔甲,便在這場突發的戰事中很吃虧,有四五十人已經胡亂的躺在了城門口附近的地上,身上插滿了箭矢,
而吳軍這邊則是傷亡很小,雖然他們吳國的步騎打不過曹魏的,但對付一群邊遠之地的蠻族還是綽綽有餘的,畢竟黎族的兵士跟曹魏的兵士實力還是差距很大的,他們吳國可是很有對付蠻族的經驗,
在江東的廣大地盤上有著不少山越人,但是現在已經暫時都被平定了,吳軍的兵士中也有不少被派去剿過山越人,對付蠻族的經驗還是很足的,
東漢末年,孫氏初定江東,境內山越眾多,分布極廣。
他們往往與各地的“宗部”(一種以宗族鄉裏為基礎而組織起來的地方武裝集團)聯合起來,與之對抗,成為孫吳政權的心腹之患。
山越是漢末三國時期江南地區山賊式武裝集團的統稱。因往往占山為根據地,故亦稱“山民”。山越的生產方式以農業為主,種植穀物,又因“山出銅鐵”,而常常“自鑄兵甲”。
他們大分散、小聚居,好習武,以山險為依托,組成武裝軍事集團,其首領有“帥”、“大帥”、“宗帥”等諸多稱謂,對於中央封建政權處於半獨立的狀態。
孫策初離開袁術到江東時,去投靠丹陽太守吳景,就曾被當地山賊大帥祖朗所襲,幾至危殆。
建安三年,袁術遣人以印綬與丹陽(今安徽宣城)宗帥祖郎等,使之激動山越,大合兵眾,圖謀共攻孫策,反為孫策討破。
為了鞏固政權和掠奪勞動力與兵源,孫權從建安五年掌權之時起,即分遣諸將鎮撫山越。建安八年,孫權西征黃祖,正待破城之時,山越複起,嚴重威脅孫吳後方,迫使孫權撤兵。
孫權東撤後,派呂範平鄱陽(今江西鄱陽東北);程普討樂安(今江西德興東北);太史慈領海昏(今江西永修西北);以黃蓋、韓當、周泰、呂蒙等充任山越活動最頻繁地區的縣令長,悉平各地山越。
建安二十二年,陸遜建議孫權,克敵定亂非眾不濟,而山越依阻深地,心腹未平,難以圖遠。於是命陸遜征討會稽、丹陽、新都三郡的山越,將俘獲之人強者為兵,羸者補為民戶,得精卒數萬人。
吳嘉禾三年,孫權拜諸葛恪為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恪移書相鄰四郡,令各保疆界,然後分兵扼諸險要之地,將山越分割包圍,隻修繕藩籬,不與交鋒。
待其穀物將熟,縱兵芟刈,以饑餓迫使山越出山求活。
諸葛恪將其中精壯四萬人選為兵士,餘者遷至平地充作編戶,經孫吳數十年的殘酷征討,江南絕大部分山越被迫出山,徙至平原地區,一部分用以補充兵源;一部分成為編戶,調其租賦,或為私家佃客。
現在到了亶洲(海南),想必也是要如此,需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方才能將此地徹底平定,諸葛恪對付山越人的經驗很足、也很有辦法,
但是在這之前諸葛恪還是要把亶洲(海南)各處的郡縣城池先拿下來,然後再來將躲著雨林中的黎族各部落之人用計謀趕出來,進行收編、鎮壓,
畢竟自從漢軍被迫從亶洲(海南)撤走之後,之前設立的各郡縣城池都是被一些黎族部落給占了,還是要先將城池先從黎族部落手中收回來才是。
一炷香的後,黎族兵士在城門口的防禦陣型徹底崩了,餘下的黎族兵士開始四處逃散開來,吳軍將讓懂黎族語言的向導讓他們放下兵刃,黎族兵士自知無路可逃便紛紛放下兵器,地上已是有幾百的黎人躺著,
為首的那名都尉道:“哈哈,今日收獲不小啊,足足有一千餘人的黎人俘虜。”隻可惜諸葛恪讓兵士準備的工具卻是暫時沒了用武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