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權惹來的禍事,孫和問計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作者:浮生WX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支謙雙手合十道:“我佛慈悲,若是陛下能迅速的平定天下那是最好的,可惜如今的三足鼎立卻是又不能速勝,既然如此便還是少些殺戮為好,這想必也是佛陀之意啊!”
孫權隻是恨恨的感慨道:“朕隻恨當初不能當機立斷,在黃初四年的五六月,趁著蜀漢新君繼位之初支援南中的蠻夷,派大軍入南中,
而不是讓大軍在交州待命,等待蜀漢南征失敗方才出兵,這是朕之過失,低估了諸葛亮,可惜如今已是不會再有那樣的機會了。”
蜀漢亦移南中萬多家勁卒、青羌到蜀地,分成為五部,號為“飛軍”,非常勇猛。
又分開瘦弱,配給大族焦、雍、婁、爨、孟、量、毛、李為部曲,設置五部都尉,號為五子,所以南人有四姓五子的說法。
而夷人都十分剛毅、鬥狠,與大族、富豪關係很差;蜀漢便勸大族捐出金帛,聘請夷人作部曲,聘請越多,便可世襲官位。於是夷人漸漸臣服屬於朝廷,建立起夷、漢並列的部曲。
而南人上貢的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等,令蜀漢軍費有所供給,國家富裕,為諸葛亮北伐提供物資。
南人的小規模叛變雖然沒有停止,但相較東漢時期,南中卻相對的平穩,而多次叛亂亦被馬忠、李恢、呂凱等快速平定。
平叛之後,諸葛亮即施“和彝”政策,這是他攻心政策的繼續。首先是撤軍。
叛亂一平定,諸葛亮就從南中撤出軍隊,不留兵,從而緩和和消除了與當地少數民族的矛盾,使“綱紀粗安”,“彝漢粗安”。
同時,盡量任用當地有影響的人物做官。
如任命李恢、王伉、呂凱為南中諸郡守,孟獲為禦史中丞,等等,通過他們加強了蜀漢在南中的統治。
諸葛亮還注意南中的經濟開發,從內地引來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
如引進牛耕,以改變當地落後的刀耕火種的方法,提高了這一地區的農業生產力,
從而吸引了許多原以狩獵為生的少數民族“漸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務農桑”,走向定居的農業社會。
開發南中,也給蜀漢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軍資所出,國以富饒”。
諸葛亮鎮撫南中的成功,解除了蜀漢的後顧之憂,並從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諸葛亮所做的這些讓孫權圖謀蜀漢地盤的圖謀破產,
支謙雙手合十勸道:“隻要陛下與民休息,勵精圖治,少些殺戮,想必這樣的機會便會很快再出現的。”
孫權笑著擺手道:“即便是有這樣的機會,恐怕朕多半也是看不到了罷,朕隻希望朕的後繼之君能夠結束這亂世,到那時殺戮自然便是少了。”
待太子孫和領著一眾兄弟姐妹和朝臣來到主持禪院,身著黑色盔甲的禁軍校尉進屋稟報道:“陛下,供奉舍利入塔儀式已畢,太子殿下此刻正在院外等候著求見陛下。”
孫權開口道:“讓太子他們進來罷。”
孫和進屋後孫權先讓他先坐下歇息片刻,而後方才說起了佛骨舍利入塔儀式的盛大場麵,
孫權滿意的點頭道:“太子做的不錯,隻是朕年紀大了,便不與你們湊這場熱鬧了。”
孫魯育麵帶憂愁之色道:“隻可惜今日這樣的場麵姐姐是看不到,哎,也不知什麽時候才能見到姐姐。”
孫權開口安慰道:“等再過兩年,朕便派人去將大虎接回來,讓咱們一家團聚,朕閉眼之前還是要見大虎一麵的。”
孫和亦抱拳道:“隻要父皇給兒臣一支兵馬攻伐江北之地,兒臣必能打到洛陽,救姐姐回來!”
聽到孫和想跟自己要兵權,這可是他的大忌,也是每個帝王的大忌,
孫權有些不悅的道:“大虎之事朕自有主張,朕這個父親難道還會不管她嗎?太子還是多向朝臣學習如何處置國中政事吧,等時機成熟了,朕自會將兵權給你的。”
孫和知道他這是又一個不小心惹父皇生氣了,便有些不安的抱拳回道:“父皇,兒臣知錯了,可兒臣隻是想接姐姐回家,並沒有其他什麽不該有的心思啊。”
看著這一切的孫霸也想趁機落進下石,便欲開口,卻被身後的中書令孫弘拉了拉他華麗的衣袖,搖頭勸住了,
在孫弘看來此時還是冷眼旁觀便好,若是讓陛下覺得魯王熱衷於親兄弟間的互相傷害攻訐,這可是會留下一個更加不好的印象,會將魯王推得離太子之位越來越遠的,
孫權擺手意味深長的道:“罷了,汝好自為之罷,汝要明白朕給你的才是你的,不給你的便不能拿,即便是拿了朕也能收回來,朕今日累了,這便回宮罷,卿等也各自散了。”
太子以及隨行的一眾群臣抱拳作揖道:“仆等遵旨。”
在從長幹裏回南宮途中,會稽太守滕胤與太常顧潭被邀與太子孫和同乘一倆馬車,由四匹毛色各異的壯馬拉車,
孫和憂心忡忡的開口請教道:“如今朱丞相、諸葛大將軍皆遠征在外,吾今日又再次惹得父皇不悅,卿等以為當如何應對?”
會稽太守滕胤歎息一聲道:“哎,太子殿下今日就不應當在陛下麵前要兵權的,無論殿下是什麽理由,陛下都是不會相信的,畢竟陛下可是對兵權極為重視,
不管是誰隻要對了這個念頭,對陛下來說便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更何況殿下是儲君,由殿下之口說出這件事,就更讓陛下懷疑殿下有提前登位的心思了。”
孫和拍著腦袋道:“是吾疏忽大意了,隻是如今事已至此……”
會稽太守滕胤沉吟片刻道:“既然如此,殿下更是應該安分,恪守太子之道,君臣之禮,以靜製動,也許還能有些希望,
殿下如今最大的劣勢便是因母妃遭到陛下的厭惡、疏遠,也隻有多看少做,
讓依護魯王的人找不到攻訐您的機會、讓陛下找不到廢黜您的理由,熬過這幾年,便能天高任鳥飛了!”
孫權隻是恨恨的感慨道:“朕隻恨當初不能當機立斷,在黃初四年的五六月,趁著蜀漢新君繼位之初支援南中的蠻夷,派大軍入南中,
而不是讓大軍在交州待命,等待蜀漢南征失敗方才出兵,這是朕之過失,低估了諸葛亮,可惜如今已是不會再有那樣的機會了。”
蜀漢亦移南中萬多家勁卒、青羌到蜀地,分成為五部,號為“飛軍”,非常勇猛。
又分開瘦弱,配給大族焦、雍、婁、爨、孟、量、毛、李為部曲,設置五部都尉,號為五子,所以南人有四姓五子的說法。
而夷人都十分剛毅、鬥狠,與大族、富豪關係很差;蜀漢便勸大族捐出金帛,聘請夷人作部曲,聘請越多,便可世襲官位。於是夷人漸漸臣服屬於朝廷,建立起夷、漢並列的部曲。
而南人上貢的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等,令蜀漢軍費有所供給,國家富裕,為諸葛亮北伐提供物資。
南人的小規模叛變雖然沒有停止,但相較東漢時期,南中卻相對的平穩,而多次叛亂亦被馬忠、李恢、呂凱等快速平定。
平叛之後,諸葛亮即施“和彝”政策,這是他攻心政策的繼續。首先是撤軍。
叛亂一平定,諸葛亮就從南中撤出軍隊,不留兵,從而緩和和消除了與當地少數民族的矛盾,使“綱紀粗安”,“彝漢粗安”。
同時,盡量任用當地有影響的人物做官。
如任命李恢、王伉、呂凱為南中諸郡守,孟獲為禦史中丞,等等,通過他們加強了蜀漢在南中的統治。
諸葛亮還注意南中的經濟開發,從內地引來比較先進的生產技術,
如引進牛耕,以改變當地落後的刀耕火種的方法,提高了這一地區的農業生產力,
從而吸引了許多原以狩獵為生的少數民族“漸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務農桑”,走向定居的農業社會。
開發南中,也給蜀漢政府增加了大量收入,“軍資所出,國以富饒”。
諸葛亮鎮撫南中的成功,解除了蜀漢的後顧之憂,並從中得到物力和人力的支持,諸葛亮所做的這些讓孫權圖謀蜀漢地盤的圖謀破產,
支謙雙手合十勸道:“隻要陛下與民休息,勵精圖治,少些殺戮,想必這樣的機會便會很快再出現的。”
孫權笑著擺手道:“即便是有這樣的機會,恐怕朕多半也是看不到了罷,朕隻希望朕的後繼之君能夠結束這亂世,到那時殺戮自然便是少了。”
待太子孫和領著一眾兄弟姐妹和朝臣來到主持禪院,身著黑色盔甲的禁軍校尉進屋稟報道:“陛下,供奉舍利入塔儀式已畢,太子殿下此刻正在院外等候著求見陛下。”
孫權開口道:“讓太子他們進來罷。”
孫和進屋後孫權先讓他先坐下歇息片刻,而後方才說起了佛骨舍利入塔儀式的盛大場麵,
孫權滿意的點頭道:“太子做的不錯,隻是朕年紀大了,便不與你們湊這場熱鬧了。”
孫魯育麵帶憂愁之色道:“隻可惜今日這樣的場麵姐姐是看不到,哎,也不知什麽時候才能見到姐姐。”
孫權開口安慰道:“等再過兩年,朕便派人去將大虎接回來,讓咱們一家團聚,朕閉眼之前還是要見大虎一麵的。”
孫和亦抱拳道:“隻要父皇給兒臣一支兵馬攻伐江北之地,兒臣必能打到洛陽,救姐姐回來!”
聽到孫和想跟自己要兵權,這可是他的大忌,也是每個帝王的大忌,
孫權有些不悅的道:“大虎之事朕自有主張,朕這個父親難道還會不管她嗎?太子還是多向朝臣學習如何處置國中政事吧,等時機成熟了,朕自會將兵權給你的。”
孫和知道他這是又一個不小心惹父皇生氣了,便有些不安的抱拳回道:“父皇,兒臣知錯了,可兒臣隻是想接姐姐回家,並沒有其他什麽不該有的心思啊。”
看著這一切的孫霸也想趁機落進下石,便欲開口,卻被身後的中書令孫弘拉了拉他華麗的衣袖,搖頭勸住了,
在孫弘看來此時還是冷眼旁觀便好,若是讓陛下覺得魯王熱衷於親兄弟間的互相傷害攻訐,這可是會留下一個更加不好的印象,會將魯王推得離太子之位越來越遠的,
孫權擺手意味深長的道:“罷了,汝好自為之罷,汝要明白朕給你的才是你的,不給你的便不能拿,即便是拿了朕也能收回來,朕今日累了,這便回宮罷,卿等也各自散了。”
太子以及隨行的一眾群臣抱拳作揖道:“仆等遵旨。”
在從長幹裏回南宮途中,會稽太守滕胤與太常顧潭被邀與太子孫和同乘一倆馬車,由四匹毛色各異的壯馬拉車,
孫和憂心忡忡的開口請教道:“如今朱丞相、諸葛大將軍皆遠征在外,吾今日又再次惹得父皇不悅,卿等以為當如何應對?”
會稽太守滕胤歎息一聲道:“哎,太子殿下今日就不應當在陛下麵前要兵權的,無論殿下是什麽理由,陛下都是不會相信的,畢竟陛下可是對兵權極為重視,
不管是誰隻要對了這個念頭,對陛下來說便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更何況殿下是儲君,由殿下之口說出這件事,就更讓陛下懷疑殿下有提前登位的心思了。”
孫和拍著腦袋道:“是吾疏忽大意了,隻是如今事已至此……”
會稽太守滕胤沉吟片刻道:“既然如此,殿下更是應該安分,恪守太子之道,君臣之禮,以靜製動,也許還能有些希望,
殿下如今最大的劣勢便是因母妃遭到陛下的厭惡、疏遠,也隻有多看少做,
讓依護魯王的人找不到攻訐您的機會、讓陛下找不到廢黜您的理由,熬過這幾年,便能天高任鳥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