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歎息道:“哎,若是可以的話朕也不願意如此做啊,就算是到了如今,在立新太子一事上,也是免不了要動一些人的,哪怕這其中還有朕的兒子。”


    支謙繼續開口道:“陛下,依仆之愚見,既然建了佛寺,日後還是少造些殺孽為好。”


    孫權淡淡的道:“朕也不想啊,可這些都是他們逼朕出手的。”


    東漢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59年,都城洛陽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東漢明帝劉莊下詔,將自己的舅父陰就、舅母全部賜死,表弟陰豐則被處斬。


    漢明帝是光武帝劉秀的兒子,生母是陰麗華,而陰就是陰麗華的弟弟,所以說陰就是漢明帝的親舅舅,那麽漢明帝為何如此心狠手辣呢?


    陰麗華的父親名叫陰陸,是南陽的豪族,“暴至巨富,田有七百餘頃,輿馬仆隸,比於邦君”。


    陰陸有四子一女,分別是陰識、陰麗華、陰欣、陰興、陰就。


    陰家不僅是東漢的外戚,還是開國功臣,因此家族中被封為侯爵的達到四人。


    陰就是陰麗華的小弟,“就善談論,朝臣莫及,然性剛傲,不得眾譽”。


    陰就雖然沒有參加過征戰,但依然被封為侯爵,“嗣父封宣恩侯,後改封為新陽侯”。


    建武十七年(41年),光武帝劉秀廢掉皇後郭聖通,立陰麗華為皇後,自此陰家的權勢更盛。


    中元二年(57年),光武帝駕崩,皇太子劉莊繼承皇位,即漢明帝。身為皇帝的親娘舅,陰就家更加顯赫無比。


    在此之前,陰家還與皇家結親,光武帝的女兒劉綬被封為酈邑公主,嫁給了陰就的兒子陰豐,兩家算親上加親。


    然而這段政治婚姻卻並不幸福,原因很簡單,兩個人的性格不合。


    酈邑公主貴為皇女,驕縱跋扈,根本沒把駙馬陰豐放在眼裏。而駙馬陰豐是漢明帝的表弟,也自是不凡,性情暴躁。


    夫妻兩人經常吵架,矛盾終於在公元59年徹底爆發。


    估計當時酈邑公主十分囂張,像大多數人那樣,叫囂著“卿敢把我怎麽樣麽?有膽的就殺我!”


    脾氣暴躁的陰豐一時衝動,拿起了刀子,直接將驕縱的酈邑公主當場殺死。


    這下事情鬧大了,殺死公主那可是重罪,消息傳到漢明帝那裏,他勃然大怒。


    但此時陰麗華也還活著,她也十分矛盾,一麵是自己的女兒,另一麵是自己的侄兒。


    劉莊考慮再三,最終做出裁決,駙馬陰豐雖然是太後的親侄,自己的表弟,但殺死公主,罪不可赦,最終處以斬刑。


    按照東漢法律的規定,陰豐的父母也要負連帶責任,也要被處死的。


    可是漢明帝考慮到母親陰麗華的緣故,最終法外施恩,將自己的舅父陰就以及舅母賜死,“帝以舅氏故,不極其刑”。


    這件陰豐殺公主的案件至此結束。然而在這場案件的背後,還隱藏著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和政治權謀。


    其一,東漢的公主和西漢的一樣,驕縱跋扈,經常做出過格的事情,引發夫妻矛盾,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其二,漢明帝即位後,發現陰氏外戚權勢日盛,逐漸得意忘形,做出了許多不法的事情。


    陰豐之所以如此跋扈,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以陰太後為靠山。


    劉莊通過陰豐殺死公主這件事,不顧陰太後的阻攔,對陰氏外戚進行了沉重打擊,自此陰氏開始走下坡路,維護了皇權,但也許就是因為這些,


    因為孫權知道即便自己今日做出了少殺戮的承諾,也沒有什麽用,該殺的人還是得殺,就是現在東吳的幾路海外遠征大軍也在不停的殺戮,以平定當地,


    畢竟隻靠一味的勸降是沒有什麽用的,對於那些邊遠之地的蠻夷還得靠武力鎮壓,再輔以勸降才行,這一點東吳和盟友蜀國都還是很在行的,


    孫權想了想繼續開口道:“即便是朕想放下屠刀,可魏、蜀兩國還在虎視眈眈,也是免不了戰場殺戮的,朕亦是隻能以殺止殺罷了。”


    當初蜀國的南中之亂,孫權還派人去趁火打劫,可誰又能料到臥龍對鎮壓蠻夷也有一手,


    蜀漢建興三年三月,諸葛亮大軍開始行動。首先沿水路自成都快速到達僰道(今四川宜賓),而後以僰道為前進基地,開始分兵行動。


    東路馬忠軍自僰道向東南的牂柯郡進兵;中路的李恢軍自駐地平夷沿小路南下益州郡,偷襲孟獲的後方;諸葛亮的西路主力自僰道折向西麵,進軍到安上(今四川屏山)一帶。


    這時,高定的主力主要集結在旄牛、定筰、卑水(今四川美姑)一線,諸葛亮為了吸引叛軍主力決戰,在到達卑水地區後,暫停前進,以等待叛軍向卑水地區集中,以便一舉消滅之。


    高定的主力果然向卑水地區集中,自益州郡北上增援的雍闓、孟獲部隊也在向這個地區運動。


    這時,叛軍內部發生了內訌,高定部將殺死了雍闓,結果造成孟獲軍停止了向卑水地區的增援。


    諸葛亮看到已經不能將叛軍聚而殲之,於是果斷向當麵的高定軍發起了進攻,擊敗了高定軍。


    高定的部隊後撤到邛都(今四川西昌)準備繼續抵抗,又被諸葛亮大軍擊敗,並攻占了邛都。高定帶領殘部二千人不肯投降繼續抵抗,被蜀軍最後全部消滅,高定戰死。


    這時孟獲軍已經向益州郡老家撤退,諸葛亮大軍立即展開追擊。


    與此同時,馬忠的東路軍進展順利,在牂柯郡擊敗了朱褒部隊,平定了該地區的叛亂。


    李恢軍在攻入南中益州郡一帶孟獲根據地後,遭到了強大部族武裝的包圍。


    李恢在孤軍深入、又沒有諸葛亮大軍消息的情況下,利用欺騙手段、麻痹部族武裝,而後趁其不備,發起反擊,一舉將優勢的敵軍擊敗,並蕩平了益州南部地區,占領了孟獲的根據地,切斷了孟獲軍的退路。


    225年5月,諸葛亮大軍渡過瀘水,進入益州郡。在克服了氣候、地形、運輸等困難後,在味縣(今雲南曲靖)以北地區追上了孟獲的部隊,經過激戰,擊敗了孟獲的部隊,生擒孟獲。


    接著,諸葛亮大軍南下到達味縣地區與李恢的部隊會師。


    隨後,大軍向西挺進,進兵滇池(今雲南晉寧東),並分兵平定了四周的部族,這時是225年秋,整個戰役勝利結束。


    南中已平定,東吳劉闡亦從交州回到吳國,打消接管的念頭。


    而諸葛亮則分南中四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為六郡益州、永昌、牂柯、越巂、雲南、興古,以當地人或將領統領,有人曾勸諫諸葛亮留兵鎮守,但諸葛認為這有三不易:


    第一:“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若果留下外人,則要留兵駐守,留下士兵則要糧食,這是第一個不易)”。


    第二:“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加上夷人新破,死傷甚多,有的父死兄喪,如留外人但沒有士兵駐守,必定成為禍患,這是第二個不易)”。


    第三:“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又夷人憂怕有廢殺的罪名,自怕過失過重,若果留下外人,終不會得到信任,這是第三個不易)”。


    最後,諸葛亮平衡各條件,決定達至“不留兵,不運糧”的政策,任李恢為建寧太守、呂凱為雲南太守,又收降爨習、孟琰等,與孟獲一起授予官職,籠絡南人。


    隻有馬忠是外地人而被任免為牂柯太守,但仍能做到受夷人所敬重,這讓孫權漁翁得利的想法徹底破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並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