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許玲玉
玩命寵,乖軟白月光撩的瘋批紅了眼 作者:未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卓告訴江堰,許小姐來平江了。
許小姐是江堰的生母,之所以還稱為小姐,是因為雖然她生了個兒子,但至今沒有出嫁,一天沒有出嫁,她就還是許家的大小姐。
在同輩的朋友都已經被叫夫人,叫太太,甚至叫奶奶的時候,許玲玉仍舊被叫做小姐,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江堰已經很久沒見過許玲玉了。
這個許久比他出國的四年要長得多,因為江尋舟不希望江堰再跟許家有瓜葛,當年把他接回去的時候就警告過許玲玉不要再出現在江堰麵前。
但這個許久也沒有真的要從那時候開始算起,在年幼的還沒被江家馴服的江堰的威脅、爭吵、絕食等等一係列極端行為下,江尋舟還是妥協了,默許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給予江堰跟生母見麵的機會。
於是本該就此徹底斷裂的母子關係在江堰的一己之力中稍稍修複了一些,雖說上漏下濕,但這個名為母愛的房子還是在風雨中接著飄搖了幾年。
在他的生日那天,江堰能得到許玲玉的一個電話,走運的話,也可以短暫的見上一麵。
不過這種隻靠著江堰一廂情願的勉強還是在他十六歲那年結束了,之後是真的徹底說了再見,如果忽略掉每逢生日時收到的對方一條簡短敷衍的生日祝福的話。
江堰低著頭看手中的報告,金絲眼鏡架在鼻梁,他今天的頭發又用發膠梳了起來,露出光潔額頭,身穿著一件灰色的定製西裝,頗有種斯文敗類的感覺。
這個消息並沒有讓他表現出什麽意外的神情,他麵不改色,隻低低嗯了一聲,劉卓猜不透老板心中所想,索性不再猜測,見人沒再說別的,識趣的悄悄退了出去。
門被關上的同時江堰手中的文件也被鬆開,文件夾在實木的桌子上輕撞發出噠的一聲,複印紙的一角早已被拇指用力按出了一道裂紋。
半下午劉卓給江堰開車,想起許小姐,轉方向盤之前問了一句:“江總,咱們去哪?”
江堰閉目沉思,看不出情緒,良久,久到劉卓都差點要將車子重新熄火前,江堰終於開口,語氣平靜地報出了一條街巷的名字,劉卓看了眼導航,在平江的老城區,離他們現在所在的新區隔著兩個多小時的路程。
那地方劉卓並不陌生,在他們還沒來平江之前,劉卓就曾獨自過來,去了那條街幫江總辦事,買下了一套起碼有三十年曆史的老房子。
劉卓猜,那是江總年幼時跟他母親住過的地方。
車子勻速行駛在公路上,高樓大廈逐漸變成平整低矮的白牆青瓦,水流從中間穿梭而過,石橋眾多,楊柳飄搖,同處一個城市,卻能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景色。
這景色逐漸變得熟悉,江堰想起他幼年模糊的記憶,母親總是坐在家門口的台階上發呆,他跟鄰居家的小孩兒舉著棉花糖奔跑在狹窄的街頭巷尾,青石板地留下了他來回重疊的腳印,記錄下了他年年歲歲的成長。
那些時日他跟母親的生活過的十分窘迫,一菜一湯已經算是豐盛,衣服總是不合身,老房子不過四十平米,一到下雨變會漏水,陰雨連綿的天氣裏,時常連被褥都是潮濕的,等到天晴,母親會將床單被套全部清洗一遍曬在門外的院落中,洗衣粉的香味伴著濃鬱的桂花香氣在他的鼻腔中流轉。
可那是江堰覺得最幸福的時候了。
因此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平江才是江堰的老家,當年他母親未婚先孕離家出走,跨越了半個中國從冷冽的北方隻身來到了溫潤的南方,他出生在平江,人生中僅有的能感受到家庭溫暖的歲月,也在平江。
車子停在巷口再難進去,江堰讓劉卓在這裏等著,他自己打開車門下了車。
這裏沒怎麽變過,近些年所有城市都在緊鑼密鼓地發展革新,許多老城區都被推翻重新規劃,日新月異下舊的時日一去不回頭,隻言片語的線索都留在了相冊裏。
可得益於平江是旅遊城市,古樸的老城更有平江的風味,因此這些地方得以保留,十多年過去了,仍舊跟從前一模一樣。
江堰走過石板路,邁過台階,踏進了那套房子。
這是他買下後第一次故地重遊,也不知是在逃避什麽。
推開院落那扇年紀比自己還大的破舊大門後,一個穿著旗袍的女人已經站在了院子裏,五點鍾太陽沒那麽強烈了,許玲玉站在院子裏那顆開得正盛飄香的桂花前,仰著脖子伸手輕撫枝幹。
六七年沒見,許玲玉似乎沒怎麽變過樣子,看起來在江堰離開的這些年,她應該過得很好。
江堰的這張臉其實遺傳的更多的是她媽,溫婉秀氣柔美,一點也不像北方人,幸而他親爹的基因中和了一下,讓江堰看著並不顯娘氣。
許玲玉沒有因這開門聲回頭,她隻是盯著那棵樹恍然若失,她說:“你小時候不聽話,總要拿著小刀在上麵刻字,現在都已經看不見了。”
江堰斂眸,講:“媽。”
這聲媽叫的陌生又幹澀,卻又讓江堰自嘲的想著,原來他還記得“媽媽”這兩個字該怎麽讀。
許玲玉大概也多年沒聽到過這聲媽了,脊背僵直了一點。在離開後江堰沒有調查過她的生活,也許是不敢,但他想,許玲玉應該隻有自己這麽一個兒子吧?
母子兩多年的別後重逢充滿了生疏,一股暗流在他們之間湧動,江堰站在門邊沒再往前,許玲玉轉過身來,兩雙幾乎一樣的眼睛總算跨越了時間的洪流在今天得以對視。
江堰的拳頭緊了緊,又喊了一聲:“媽媽。”
許小姐是江堰的生母,之所以還稱為小姐,是因為雖然她生了個兒子,但至今沒有出嫁,一天沒有出嫁,她就還是許家的大小姐。
在同輩的朋友都已經被叫夫人,叫太太,甚至叫奶奶的時候,許玲玉仍舊被叫做小姐,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江堰已經很久沒見過許玲玉了。
這個許久比他出國的四年要長得多,因為江尋舟不希望江堰再跟許家有瓜葛,當年把他接回去的時候就警告過許玲玉不要再出現在江堰麵前。
但這個許久也沒有真的要從那時候開始算起,在年幼的還沒被江家馴服的江堰的威脅、爭吵、絕食等等一係列極端行為下,江尋舟還是妥協了,默許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給予江堰跟生母見麵的機會。
於是本該就此徹底斷裂的母子關係在江堰的一己之力中稍稍修複了一些,雖說上漏下濕,但這個名為母愛的房子還是在風雨中接著飄搖了幾年。
在他的生日那天,江堰能得到許玲玉的一個電話,走運的話,也可以短暫的見上一麵。
不過這種隻靠著江堰一廂情願的勉強還是在他十六歲那年結束了,之後是真的徹底說了再見,如果忽略掉每逢生日時收到的對方一條簡短敷衍的生日祝福的話。
江堰低著頭看手中的報告,金絲眼鏡架在鼻梁,他今天的頭發又用發膠梳了起來,露出光潔額頭,身穿著一件灰色的定製西裝,頗有種斯文敗類的感覺。
這個消息並沒有讓他表現出什麽意外的神情,他麵不改色,隻低低嗯了一聲,劉卓猜不透老板心中所想,索性不再猜測,見人沒再說別的,識趣的悄悄退了出去。
門被關上的同時江堰手中的文件也被鬆開,文件夾在實木的桌子上輕撞發出噠的一聲,複印紙的一角早已被拇指用力按出了一道裂紋。
半下午劉卓給江堰開車,想起許小姐,轉方向盤之前問了一句:“江總,咱們去哪?”
江堰閉目沉思,看不出情緒,良久,久到劉卓都差點要將車子重新熄火前,江堰終於開口,語氣平靜地報出了一條街巷的名字,劉卓看了眼導航,在平江的老城區,離他們現在所在的新區隔著兩個多小時的路程。
那地方劉卓並不陌生,在他們還沒來平江之前,劉卓就曾獨自過來,去了那條街幫江總辦事,買下了一套起碼有三十年曆史的老房子。
劉卓猜,那是江總年幼時跟他母親住過的地方。
車子勻速行駛在公路上,高樓大廈逐漸變成平整低矮的白牆青瓦,水流從中間穿梭而過,石橋眾多,楊柳飄搖,同處一個城市,卻能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景色。
這景色逐漸變得熟悉,江堰想起他幼年模糊的記憶,母親總是坐在家門口的台階上發呆,他跟鄰居家的小孩兒舉著棉花糖奔跑在狹窄的街頭巷尾,青石板地留下了他來回重疊的腳印,記錄下了他年年歲歲的成長。
那些時日他跟母親的生活過的十分窘迫,一菜一湯已經算是豐盛,衣服總是不合身,老房子不過四十平米,一到下雨變會漏水,陰雨連綿的天氣裏,時常連被褥都是潮濕的,等到天晴,母親會將床單被套全部清洗一遍曬在門外的院落中,洗衣粉的香味伴著濃鬱的桂花香氣在他的鼻腔中流轉。
可那是江堰覺得最幸福的時候了。
因此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平江才是江堰的老家,當年他母親未婚先孕離家出走,跨越了半個中國從冷冽的北方隻身來到了溫潤的南方,他出生在平江,人生中僅有的能感受到家庭溫暖的歲月,也在平江。
車子停在巷口再難進去,江堰讓劉卓在這裏等著,他自己打開車門下了車。
這裏沒怎麽變過,近些年所有城市都在緊鑼密鼓地發展革新,許多老城區都被推翻重新規劃,日新月異下舊的時日一去不回頭,隻言片語的線索都留在了相冊裏。
可得益於平江是旅遊城市,古樸的老城更有平江的風味,因此這些地方得以保留,十多年過去了,仍舊跟從前一模一樣。
江堰走過石板路,邁過台階,踏進了那套房子。
這是他買下後第一次故地重遊,也不知是在逃避什麽。
推開院落那扇年紀比自己還大的破舊大門後,一個穿著旗袍的女人已經站在了院子裏,五點鍾太陽沒那麽強烈了,許玲玉站在院子裏那顆開得正盛飄香的桂花前,仰著脖子伸手輕撫枝幹。
六七年沒見,許玲玉似乎沒怎麽變過樣子,看起來在江堰離開的這些年,她應該過得很好。
江堰的這張臉其實遺傳的更多的是她媽,溫婉秀氣柔美,一點也不像北方人,幸而他親爹的基因中和了一下,讓江堰看著並不顯娘氣。
許玲玉沒有因這開門聲回頭,她隻是盯著那棵樹恍然若失,她說:“你小時候不聽話,總要拿著小刀在上麵刻字,現在都已經看不見了。”
江堰斂眸,講:“媽。”
這聲媽叫的陌生又幹澀,卻又讓江堰自嘲的想著,原來他還記得“媽媽”這兩個字該怎麽讀。
許玲玉大概也多年沒聽到過這聲媽了,脊背僵直了一點。在離開後江堰沒有調查過她的生活,也許是不敢,但他想,許玲玉應該隻有自己這麽一個兒子吧?
母子兩多年的別後重逢充滿了生疏,一股暗流在他們之間湧動,江堰站在門邊沒再往前,許玲玉轉過身來,兩雙幾乎一樣的眼睛總算跨越了時間的洪流在今天得以對視。
江堰的拳頭緊了緊,又喊了一聲:“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