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李恪的選擇
大唐:我能搞錢,多娶公主合理吧 作者:九品戒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至於你以後的路。。。”
房俊頓了頓,目光看向李恪。
“你以後要做的,就是做好一個兒子的本分!”
“你要時刻記住,你是陛下的兒子,做任何事,你都要以這個身份為出發點!”
“我有辦法讓你留在長安城,甚至可以讓你一直不用去就藩。。。”
“真的?”李恪激動的就差跳起來了。
這才是他現在最想要的!
房俊無奈的撇了撇嘴,“你如果真想留在長安城,我可以幫你,但有些事,你必須提前想清楚!”
“你若留在長安城,遲遲不就藩,傻子都能看出來,你是要與李承乾爭一爭。”
“那個時候,你要麵對的第一個障礙就是長孫家。”
“太子是李承乾也好,是李泰也好,說到底,都是長孫皇後所生,都是長孫無忌的親外甥。”
“俗話說姑舅親,才叫親,打斷了骨頭還連著筋。”
“人家才是一家人,你想插上一腳,就算所有人都同意,長孫家也不會同意。”
“到時候,不僅是長孫家,太子,魏王,還有依附他們的那些朝臣勢力,他們都會視你為敵,你覺得你一個人麵對他們,有多少勝算?”
“你有多大把握,在這些人的圍堵之中,脫穎而出,登上太子位?”
雖然李恪不願承認,但房俊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事實。
不僅是房俊說的這些人,朝堂上還有一些老古董,他們雖然沒有依附太子,但卻堅持著嫡庶有別,長幼有序這一套說辭。
他若是想登太子位,這些人也不會同意!
即便是現在,在朝堂之上,長孫家還有李承乾,李泰,身邊的那些人,都對他多有排擠。
若這些人得知,他李恪也要爭奪太子位,那他的處境,比之現在,將更為困窘,那個時候,他怕是要舉步維艱了。
“陛下的嫡子不隻有太子和魏王,這個你比我清楚。”
“而你呢?身為庶子,卻沒有一點庶子該有的覺悟!”
“你覺得,陛下看到這樣一個你,會選擇站在你這一邊嗎?”
李恪捏了捏拳頭,心裏說不出是個什麽滋味。
他是庶子不假,可這又不是他的錯。
論能力,論才學,他哪一點比李承乾差?
可偏偏就因為他是個庶子,就隻能屈居人後,這就是他最不甘心的地方。
“照你這麽說,我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了。”李恪苦著一張臉,眼中有不甘,有蕭索,還有幾分落寞。
房俊聳了聳肩,毫不避諱的說道,“按照你現在的想法,繼續留在長安城的話,你確實一點機會都沒有。”
“你是寧兒的親哥哥,我自然也希望你能好,若是你能坐上太子位,對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我才願意跟你說這些本就不該我來說的話。”
“就藩吧,跟著我在一起,雖然我不能保證你未來可以登上太子位,但至少跟我在一起,你多少還有一點機會。”
“上次我就跟你說過,陛下讓你做太子,你才能做太子,陛下要是不想,你做什麽都沒用!”
“陛下現在龍精虎猛的,你時間多的是。”
“先跟著我,立點功勞,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路我已經指給你了,怎麽選擇,你自己決定!”
“你要是真的就想留在長安城,看在寧兒和母妃的麵子上,我可以幫你。”
房俊拍了拍李恪的肩膀,也不理會低頭沉思的李恪,一個人朝著一旁的一潭溫泉池走了過去。
因為溫差的關係,水麵升騰起了近一米高的霧氣,給人一股很神秘的感覺。
這溫泉池占地麵積可不小,足有五六十平米那麽大。
圍著溫泉池轉了一圈後,房俊發現這溫泉池的水流速很快,在一側,有一個半米多寬水口,一直在排放著池子裏的溫泉水。
這條水溝,蜿蜒向下,一路都是煙霧繚繞。
房俊蹲下身,試了試池子裏的水溫。
這裏的水溫很高,估摸著得有六七十度,手放進去能明顯的感覺到水溫燙手。
轉悠了一會兒,房俊又朝著不遠處的另一個溫泉池走了過去。
這個溫泉池沒有之前的那個占地麵積大,也就三四十平大小,一樣是水流速很快,也有一個排水口,與另一個池子的排水溝匯合。
“真是個好地方。。。”
房俊感歎著打量著周圍,最終,房俊的目光落在了溫泉池下,園子裏的一片空地上。
這片空地很大,至少得有個兩三畝的麵積。
此刻空地上還覆有一層白雪,也不知道原來這片地是幹嘛的。
園子裏的房舍,距離這片空地很近。
在往前,就是一片樹木,看間距和歪扭的樹體,房俊感覺那應該是一片果樹林。
“這溫泉池弄好了,肯定能賺大錢!”
房俊捏著下巴正琢磨呢,李恪像是做完了心理鬥爭,也跑了過來。
“你說的對,即便我留在長安城,也沒機會跟太子爭。”李恪歎了口氣說道,“我聽你的,去就藩。”
“不過,我的封地在益州,想改封地到幽州,怕是不容易。”
唐朝時,益州指的是巴蜀之地,也因為這個封地,李恪的封號才由最初的漢王,改為了現在的蜀王。
說起封地的事,李恪心裏也有氣。
當初分封之時,李恪跟李泰幾乎是同時受封,可待遇卻天差地別。
李泰的封地在揚州。
比起李恪那個在巴蜀之地的益州,揚州可是個富得流油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李泰的分封所轄範圍,大出了李恪整整一倍!
當初李淵就曾經跟李世民說過,想立李世民為太子,同時把李建成的封地改去蜀地,李淵的原話是‘地既僻小易製,若不能事汝,亦易取耳’。
那破地方,在唐初之時,可以說是當官的都不願意去的地方,就更別說李恪這種皇子了。
所以,李恪也並不喜歡益州那塊封地。
若是能改去別的地方就藩,李恪倒是高興的很,唯一讓李恪有點擔心的是,去幽州,容易跟範陽盧氏的人杠上。
這種盤踞在大唐,連李世民見了都頭疼的世家門閥,他李恪自然也不願意去招惹。
房俊頓了頓,目光看向李恪。
“你以後要做的,就是做好一個兒子的本分!”
“你要時刻記住,你是陛下的兒子,做任何事,你都要以這個身份為出發點!”
“我有辦法讓你留在長安城,甚至可以讓你一直不用去就藩。。。”
“真的?”李恪激動的就差跳起來了。
這才是他現在最想要的!
房俊無奈的撇了撇嘴,“你如果真想留在長安城,我可以幫你,但有些事,你必須提前想清楚!”
“你若留在長安城,遲遲不就藩,傻子都能看出來,你是要與李承乾爭一爭。”
“那個時候,你要麵對的第一個障礙就是長孫家。”
“太子是李承乾也好,是李泰也好,說到底,都是長孫皇後所生,都是長孫無忌的親外甥。”
“俗話說姑舅親,才叫親,打斷了骨頭還連著筋。”
“人家才是一家人,你想插上一腳,就算所有人都同意,長孫家也不會同意。”
“到時候,不僅是長孫家,太子,魏王,還有依附他們的那些朝臣勢力,他們都會視你為敵,你覺得你一個人麵對他們,有多少勝算?”
“你有多大把握,在這些人的圍堵之中,脫穎而出,登上太子位?”
雖然李恪不願承認,但房俊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事實。
不僅是房俊說的這些人,朝堂上還有一些老古董,他們雖然沒有依附太子,但卻堅持著嫡庶有別,長幼有序這一套說辭。
他若是想登太子位,這些人也不會同意!
即便是現在,在朝堂之上,長孫家還有李承乾,李泰,身邊的那些人,都對他多有排擠。
若這些人得知,他李恪也要爭奪太子位,那他的處境,比之現在,將更為困窘,那個時候,他怕是要舉步維艱了。
“陛下的嫡子不隻有太子和魏王,這個你比我清楚。”
“而你呢?身為庶子,卻沒有一點庶子該有的覺悟!”
“你覺得,陛下看到這樣一個你,會選擇站在你這一邊嗎?”
李恪捏了捏拳頭,心裏說不出是個什麽滋味。
他是庶子不假,可這又不是他的錯。
論能力,論才學,他哪一點比李承乾差?
可偏偏就因為他是個庶子,就隻能屈居人後,這就是他最不甘心的地方。
“照你這麽說,我不是一點機會都沒有了。”李恪苦著一張臉,眼中有不甘,有蕭索,還有幾分落寞。
房俊聳了聳肩,毫不避諱的說道,“按照你現在的想法,繼續留在長安城的話,你確實一點機會都沒有。”
“你是寧兒的親哥哥,我自然也希望你能好,若是你能坐上太子位,對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我才願意跟你說這些本就不該我來說的話。”
“就藩吧,跟著我在一起,雖然我不能保證你未來可以登上太子位,但至少跟我在一起,你多少還有一點機會。”
“上次我就跟你說過,陛下讓你做太子,你才能做太子,陛下要是不想,你做什麽都沒用!”
“陛下現在龍精虎猛的,你時間多的是。”
“先跟著我,立點功勞,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路我已經指給你了,怎麽選擇,你自己決定!”
“你要是真的就想留在長安城,看在寧兒和母妃的麵子上,我可以幫你。”
房俊拍了拍李恪的肩膀,也不理會低頭沉思的李恪,一個人朝著一旁的一潭溫泉池走了過去。
因為溫差的關係,水麵升騰起了近一米高的霧氣,給人一股很神秘的感覺。
這溫泉池占地麵積可不小,足有五六十平米那麽大。
圍著溫泉池轉了一圈後,房俊發現這溫泉池的水流速很快,在一側,有一個半米多寬水口,一直在排放著池子裏的溫泉水。
這條水溝,蜿蜒向下,一路都是煙霧繚繞。
房俊蹲下身,試了試池子裏的水溫。
這裏的水溫很高,估摸著得有六七十度,手放進去能明顯的感覺到水溫燙手。
轉悠了一會兒,房俊又朝著不遠處的另一個溫泉池走了過去。
這個溫泉池沒有之前的那個占地麵積大,也就三四十平大小,一樣是水流速很快,也有一個排水口,與另一個池子的排水溝匯合。
“真是個好地方。。。”
房俊感歎著打量著周圍,最終,房俊的目光落在了溫泉池下,園子裏的一片空地上。
這片空地很大,至少得有個兩三畝的麵積。
此刻空地上還覆有一層白雪,也不知道原來這片地是幹嘛的。
園子裏的房舍,距離這片空地很近。
在往前,就是一片樹木,看間距和歪扭的樹體,房俊感覺那應該是一片果樹林。
“這溫泉池弄好了,肯定能賺大錢!”
房俊捏著下巴正琢磨呢,李恪像是做完了心理鬥爭,也跑了過來。
“你說的對,即便我留在長安城,也沒機會跟太子爭。”李恪歎了口氣說道,“我聽你的,去就藩。”
“不過,我的封地在益州,想改封地到幽州,怕是不容易。”
唐朝時,益州指的是巴蜀之地,也因為這個封地,李恪的封號才由最初的漢王,改為了現在的蜀王。
說起封地的事,李恪心裏也有氣。
當初分封之時,李恪跟李泰幾乎是同時受封,可待遇卻天差地別。
李泰的封地在揚州。
比起李恪那個在巴蜀之地的益州,揚州可是個富得流油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李泰的分封所轄範圍,大出了李恪整整一倍!
當初李淵就曾經跟李世民說過,想立李世民為太子,同時把李建成的封地改去蜀地,李淵的原話是‘地既僻小易製,若不能事汝,亦易取耳’。
那破地方,在唐初之時,可以說是當官的都不願意去的地方,就更別說李恪這種皇子了。
所以,李恪也並不喜歡益州那塊封地。
若是能改去別的地方就藩,李恪倒是高興的很,唯一讓李恪有點擔心的是,去幽州,容易跟範陽盧氏的人杠上。
這種盤踞在大唐,連李世民見了都頭疼的世家門閥,他李恪自然也不願意去招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