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官降一階,全家陪嫁
用我嫁妝納妾?休夫後渣男悔斷腸 作者:蛀蟲日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怎麽,愛卿心裏若是有了人選,但說無妨。”
老皇帝平靜的臉色下波雲詭譎。
樊樓心想,眼下皇城內就隻剩下兩個公主尚未婚配。
一個是從小被老皇帝捧在手心裏養大的安寧公主。
這安寧公主的生母雖說犯了謀反的重罪,但陛下沒有怪罪安寧公主,可見對安寧公主是多麽偏愛。
另一個公主也就是和樂公主,沈知韞。
沈知韞嘛,她是被樊家不要了的下堂婦,陛下可憐她,給了她公主的身份。
不,可能不隻是如此。
陛下深謀遠慮,說不定早就想到了跟潘麗國和親的法子,所以提前給沈知韞安一個公主的身份,到時候便可以順理成章地將她送出去和親。
原來是這樣!
樊樓思索之間,覺得自己猜透了陛下的心思,不由得有了主意,
“陛下,臣鬥膽,和樂公主是和親最為合適的人選。”
沈知韞淡淡挑眉。
這樊家人是巴不得趁這個機會討好陛下,又把她送得遠遠的。
“和樂公主不是最佳人選。”
玄胤當即站出來反駁,
“沈家滿門忠烈,又都是夏國的功臣,立功無數,和樂公主乃忠烈之後,也在西陵戰場上立過功。若是讓和樂公主和親,怕是會傷了數萬將士的心。”
“青海王此言差矣,和親乃是可以流傳千秋萬代的喜事一件,和樂公主去潘麗國是嫁給達西君主做正妃的,是去享福的,怎麽會讓將士寒心呢。他們應該都高興才是。”
“對啊,這是和樂公主的福氣,也是沈家的福氣呢。”
樊冬青也附和道。
玄胤冷眼看著二人,“和親是福氣?這福氣給二位大人,你們要嗎?”
樊樓老臉一紅,“青海王這,這說的是什麽話。下官是男兒,下官若是女子,和親能解夏國燃眉之急,下官定當義不容辭。”
玄胤正色道:“倒也不必那麽麻煩,公主和親都是要帶上許多嫁妝的。既然二位大人如此大義凜然,不如就作為公主的陪嫁,一起前往潘麗國,也算是為夏國盡了一份力。”
樊樓和樊冬青一聽,立刻臉色發大變。
“青海王可不能胡說,我,我二人是朝廷命官,哪有成為陪嫁的道理。”
“不妥不妥,這實在是有辱斯文呢。”
玄胤眼中滿是鄙視,“尊貴如公主都可以去潘麗國和親,朝廷命官為什麽不可以成為陪嫁。”
老皇帝點了點頭,一錘定音,“青海王言之有理。那便按照青海王說的,無論是哪位公主和親,二位大人便隨著陪嫁過去,共同為兩國建交做出貢獻。”
沈知韞噗嗤一聲笑出聲來,不愧是青海王,這樣的餿主意都能想得出來。
聞言,樊樓和樊冬青隻覺得天都塌了。
他們明明是要討好陛下和顧丞相的,怎麽把自己給搭進去了!
“陛下饒命,不可呀陛下!”
二人當即就跪了下去。
樊樓連連磕頭,
“陛下,臣與胞弟是朝廷五品言官,自夏國建國以來便沒有五品言官陪嫁的先例啊陛下。如此行事,會讓那潘麗國的小人笑話我夏國的!”
“你這麽一說,朕倒是想起來了。你們是五品言官,夏國的確沒有五品言官陪嫁的先例。”
老皇帝說道。
樊樓和樊冬青二人鬆了口氣,仿佛看到了希望,連連點頭,“對呀陛下,我二人忠心耿耿,一心隻想侍奉陛下左右,哪兒都不想去啊陛下。”
這二人聒噪得很,老皇帝臉上浮現出不耐煩的神色。
“陛下,臣有一法子。”
玄胤拱手行禮。
老皇帝點頭應允,玄胤繼續說,“陛下將二位大人官降一階,將他二人降為六品,不就可以陪嫁了麽。前朝,先帝在時,公主和親便帶了好些六品以下的言官陪嫁過去,開墾荒地,教書育人,也是一段佳話。”
沈知韞接著玄胤的話繼續說道:
“兩位大人都是清流讀書人家出身,滿腹學識,飽讀詩書,在朝廷為官也發揮不了大的作用,要是去往潘麗國開辦學堂,教化蠻夷,促進兩國建交,定能流傳千秋萬代。”
“不可不可……下官忠心耿耿,沒有行差踏錯,陛下怎會平白無故降我二人官階,這,這不合律法。”
“朕當然不會平白無故降你二人官階。”
老皇帝意味深長地盯著二人,盯得他們心裏一陣發毛。
陛下這到底是什麽意思?
片刻後,老皇帝突然疾言厲色道:“前日朕被皇後軟禁,久未露麵,顧丞相率領文武百官前往福陽殿探查真相,你二人並未出現,為何?”
樊樓、樊冬青:“?”
為何,當初他二人不敢站隊,怕最後得勢的是皇後,所以選擇明哲保身,什麽都不做。
但這話,他們是萬萬不敢說的。
樊樓身子一軟,如一灘爛泥般跪不起來,“陛下,臣……臣前兩日身體不適,也不知道福陽殿的那位是傀儡皇帝,擔心過了病氣給陛下,所以,所以沒有出現。”
“是嗎?”
老皇帝淩厲地審問,顯然並不相信他的說辭,
“朕怎麽覺得,你二人此舉是為暗中擁護皇後上位呢。”
“不是不是,臣冤枉。陛下,臣跟皇後娘娘不熟,絕沒有擁護皇後之意啊!”
“陛下,我兄弟二人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
二人心裏怕得厲害。若是陛下認為他二人與皇後是同黨,那殺頭都是輕的!
老皇帝正色道:
“既然你二人不承認是皇後同黨,那便是為明哲保身,枉為朝廷命官。依朕看,便將你二人官降一階,他日若公主和親,你全家人便跟著陪嫁,為兩國建交盡一份力。”
“啊……”
二人麵如死灰,無力地癱軟在地上。
好在隻是官降一階,腦袋還在。
陳公公忍著笑意,“還不快快謝恩,怎麽,難道二位大人對陛下的旨意不滿意?”
“謝陛下隆恩。”
二人哭喪著臉,磕頭謝恩。
老皇帝平靜的臉色下波雲詭譎。
樊樓心想,眼下皇城內就隻剩下兩個公主尚未婚配。
一個是從小被老皇帝捧在手心裏養大的安寧公主。
這安寧公主的生母雖說犯了謀反的重罪,但陛下沒有怪罪安寧公主,可見對安寧公主是多麽偏愛。
另一個公主也就是和樂公主,沈知韞。
沈知韞嘛,她是被樊家不要了的下堂婦,陛下可憐她,給了她公主的身份。
不,可能不隻是如此。
陛下深謀遠慮,說不定早就想到了跟潘麗國和親的法子,所以提前給沈知韞安一個公主的身份,到時候便可以順理成章地將她送出去和親。
原來是這樣!
樊樓思索之間,覺得自己猜透了陛下的心思,不由得有了主意,
“陛下,臣鬥膽,和樂公主是和親最為合適的人選。”
沈知韞淡淡挑眉。
這樊家人是巴不得趁這個機會討好陛下,又把她送得遠遠的。
“和樂公主不是最佳人選。”
玄胤當即站出來反駁,
“沈家滿門忠烈,又都是夏國的功臣,立功無數,和樂公主乃忠烈之後,也在西陵戰場上立過功。若是讓和樂公主和親,怕是會傷了數萬將士的心。”
“青海王此言差矣,和親乃是可以流傳千秋萬代的喜事一件,和樂公主去潘麗國是嫁給達西君主做正妃的,是去享福的,怎麽會讓將士寒心呢。他們應該都高興才是。”
“對啊,這是和樂公主的福氣,也是沈家的福氣呢。”
樊冬青也附和道。
玄胤冷眼看著二人,“和親是福氣?這福氣給二位大人,你們要嗎?”
樊樓老臉一紅,“青海王這,這說的是什麽話。下官是男兒,下官若是女子,和親能解夏國燃眉之急,下官定當義不容辭。”
玄胤正色道:“倒也不必那麽麻煩,公主和親都是要帶上許多嫁妝的。既然二位大人如此大義凜然,不如就作為公主的陪嫁,一起前往潘麗國,也算是為夏國盡了一份力。”
樊樓和樊冬青一聽,立刻臉色發大變。
“青海王可不能胡說,我,我二人是朝廷命官,哪有成為陪嫁的道理。”
“不妥不妥,這實在是有辱斯文呢。”
玄胤眼中滿是鄙視,“尊貴如公主都可以去潘麗國和親,朝廷命官為什麽不可以成為陪嫁。”
老皇帝點了點頭,一錘定音,“青海王言之有理。那便按照青海王說的,無論是哪位公主和親,二位大人便隨著陪嫁過去,共同為兩國建交做出貢獻。”
沈知韞噗嗤一聲笑出聲來,不愧是青海王,這樣的餿主意都能想得出來。
聞言,樊樓和樊冬青隻覺得天都塌了。
他們明明是要討好陛下和顧丞相的,怎麽把自己給搭進去了!
“陛下饒命,不可呀陛下!”
二人當即就跪了下去。
樊樓連連磕頭,
“陛下,臣與胞弟是朝廷五品言官,自夏國建國以來便沒有五品言官陪嫁的先例啊陛下。如此行事,會讓那潘麗國的小人笑話我夏國的!”
“你這麽一說,朕倒是想起來了。你們是五品言官,夏國的確沒有五品言官陪嫁的先例。”
老皇帝說道。
樊樓和樊冬青二人鬆了口氣,仿佛看到了希望,連連點頭,“對呀陛下,我二人忠心耿耿,一心隻想侍奉陛下左右,哪兒都不想去啊陛下。”
這二人聒噪得很,老皇帝臉上浮現出不耐煩的神色。
“陛下,臣有一法子。”
玄胤拱手行禮。
老皇帝點頭應允,玄胤繼續說,“陛下將二位大人官降一階,將他二人降為六品,不就可以陪嫁了麽。前朝,先帝在時,公主和親便帶了好些六品以下的言官陪嫁過去,開墾荒地,教書育人,也是一段佳話。”
沈知韞接著玄胤的話繼續說道:
“兩位大人都是清流讀書人家出身,滿腹學識,飽讀詩書,在朝廷為官也發揮不了大的作用,要是去往潘麗國開辦學堂,教化蠻夷,促進兩國建交,定能流傳千秋萬代。”
“不可不可……下官忠心耿耿,沒有行差踏錯,陛下怎會平白無故降我二人官階,這,這不合律法。”
“朕當然不會平白無故降你二人官階。”
老皇帝意味深長地盯著二人,盯得他們心裏一陣發毛。
陛下這到底是什麽意思?
片刻後,老皇帝突然疾言厲色道:“前日朕被皇後軟禁,久未露麵,顧丞相率領文武百官前往福陽殿探查真相,你二人並未出現,為何?”
樊樓、樊冬青:“?”
為何,當初他二人不敢站隊,怕最後得勢的是皇後,所以選擇明哲保身,什麽都不做。
但這話,他們是萬萬不敢說的。
樊樓身子一軟,如一灘爛泥般跪不起來,“陛下,臣……臣前兩日身體不適,也不知道福陽殿的那位是傀儡皇帝,擔心過了病氣給陛下,所以,所以沒有出現。”
“是嗎?”
老皇帝淩厲地審問,顯然並不相信他的說辭,
“朕怎麽覺得,你二人此舉是為暗中擁護皇後上位呢。”
“不是不是,臣冤枉。陛下,臣跟皇後娘娘不熟,絕沒有擁護皇後之意啊!”
“陛下,我兄弟二人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
二人心裏怕得厲害。若是陛下認為他二人與皇後是同黨,那殺頭都是輕的!
老皇帝正色道:
“既然你二人不承認是皇後同黨,那便是為明哲保身,枉為朝廷命官。依朕看,便將你二人官降一階,他日若公主和親,你全家人便跟著陪嫁,為兩國建交盡一份力。”
“啊……”
二人麵如死灰,無力地癱軟在地上。
好在隻是官降一階,腦袋還在。
陳公公忍著笑意,“還不快快謝恩,怎麽,難道二位大人對陛下的旨意不滿意?”
“謝陛下隆恩。”
二人哭喪著臉,磕頭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