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大笑過後,楊少峰忽然收聲,望著王瓊問道:“王兄,按理說孔希學和孔希大是堂兄弟,孔克堅更是孔希大的族伯,何又他們三人會如此不顧同族情誼?”
楊少峰略有些遲疑的說道:“按照常理來說,就算是有些許的齟齬,也不應該鬧到彼此彈劾的地步?”
王瓊哈的笑了一聲,說道:“楊兄這就是當局者謎了——敢問楊兄,這寧陽縣是誰說了算?”
楊少峰像看傻子一樣瞥了王瓊一眼,“在不違背大明律的前提下,這寧陽縣當然是我這個七品的正堂知縣說……”
眼看著楊少峰不再接著往下說了,王瓊才又笑著往下說道:“寧陽縣是楊兄這個七品正堂知縣說了算,可是曲阜呢?而且楊兄你是七品知縣,可是孔希大呢?他可不是七品知縣啊!”
被王瓊這麽一說,楊少峰頓時就反應過來是怎麽回事兒了。
其實在洪武年間,知縣並非都是七品官,具體劃分為幾品,要看這個縣的等級。
比如稅糧在六千戶以上的算做上等縣,知縣就是從六品,稅糧在三千戶到六千戶之間的算做中等縣,知縣就是正七品,而糧稅在三千戶以下的隻能被算做是下等縣,知縣就是從七品。
直到後來才統一精簡成正七品。
而除了按照稅糧的劃分之外,大明朝就隻有兩個縣的情況比較特殊。。
一個是自從唐朝之時就地位特殊的浮梁縣,浮梁縣的知縣是正五品,而另一個就是地位更加特殊的曲阜縣,曲阜縣的知縣是正六品。
但是,浮梁縣的知縣雖然是正五品,卻也隻是有正五品的職級和待遇,要說特殊的地方還真就沒有。
而曲阜縣的知縣卻有一個其他任何一個地方的知縣都沒有的特殊之處,那就是曲阜縣的知縣之位是世襲罔替的!
也就是說,楊少峰屬於是走了狗屎運才成為正七品的知縣,而孔希大卻是世襲罔替的正六品知縣,職級比楊少峰還要高兩級。
問題是,其他地方正七品的知縣大老爺可以被稱做是百裏侯,可以被稱做是土皇帝,什麽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之類的說法也是自古流傳,偏偏他正六品的曲阜知縣享受不到這種做官的爽感!
因為,浮梁縣知縣能被單獨列為正五品,是因為景德鎮就在浮梁縣的治下,而曲阜知縣能被單獨列出來,則是因為曲阜是孔子故裏。
孔子故裏的另外一層含義,就是衍聖公這一家子也在曲阜縣。
所以,曲阜縣的知縣大老爺根本就不像其他地方的知縣大老爺一樣手握大權,反而處處都要受到衍聖公府的掣肘,不說是被當成孫子使喚吧,也隻能說是被當成灰孫子。
要是擱在往常,受點兒氣就受點兒氣,畢竟孔希大也是憑著聖人之後的名頭才能當上世襲罔替的知縣大老爺。
可是萬萬沒想到啊,他孔希學不光是給孔希大氣受,甚至還調過頭來彈劾孔希大。
這讓孔希大怎麽能受得了?
所以,才有了孔希大和準衍聖公孔希學父子學狗咬狗的破事兒。
楊少峰伸手摸了摸下巴,斟酌著說道:“如此看來,孔希大這個曲阜知縣當的也不是多開心,衍聖公府的孔希學也未必就真把孔希大當族兄弟看待。”
王瓊嘖了一聲,滿臉不屑的說道:“衍聖公一家子向來自視甚高,孔希學能把孔希大當人看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像楊兄和下官這樣兒的,在他孔希學眼裏未必都能算個人。”
說到這兒,王瓊忽然呸了一聲,罵道:“還有孔克堅那個老東西,先是受封韃子的衍聖公,接著在天兵北伐之時又首鼠兩端,既怕白白忠於韃子朝廷,又怕降晚了會為大明所不喜,他娘的,天下的好事兒還都能讓他家占了去?”
聽到這兒,楊少峰總算是可以確認了,大明洪武年間的讀書人對於衍聖公府或者說衍聖公府的北宗一係並沒有什麽好看法,基本上都是抱著鄙夷的心態看待北宗一係。
暗自琢磨一番後,楊少峰才笑著說道:“那趙良不把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孔希大跟他是一丘之貉,也不是什麽好東西,如今孔希大跟孔希學父子互相彈劾,卻也說得上是大快人心了。”
略微頓了頓,楊少峰又接著說道:“反倒是那個趙良……實在不好說他是真心悔過還是有意蜇伏,反正他今天來的時候就不像是知錯悔改的樣兒。”
王瓊點了點頭,卻有些不以為意的說道:“管他呢?上位已經把他降職為縣丞,現在也不過是因為缺少人手而不得不讓他暫代汶上縣之職,估計他以後也沒機會再往上走了。”
跟楊少峰說完這些亂七八糟的,王瓊又指了指大明湖,笑道:“除非他趙縣丞以後忽然良心發現,能像楊兄你一樣在意百姓,否則……”
兩人說說笑笑間,便已經走到了太子渠往大明湖裏注水的注水口。
楊少峰指著太子渠說道:“當初修渠的時候還是太趕了些,回頭等開荒結束了,應該把太子渠再重新修整修整,最起碼也要用水泥重新抹一遍。”
沿著太子渠往前走了一段,瞧著遠處的農田還有農田盡頭的大片荒地,楊少峰又笑著說道:“王兄,你猜入冬之前,咱們寧陽縣的百姓能開墾出多少荒地?”
王瓊嗯了一聲,微微皺眉思索一番,答道:“依下官之見,起碼也能開出個三五萬畝土地。”
說到這兒,王瓊又忍不住嘖嘖兩聲,讚道:“人均三十畝左右的土地,即便這三十畝全是下等的旱田,加起來的收成也很了不得了。”
“等到明年秋收之後,怕不是寧陽縣的百姓可以放開了肚皮吃白麵饃饃,一直吃到撐?”
“也不對,今年開出來的荒地,明年不能直接種麥子,還得先種一年的豆子才行——要是全部種了豆子,那寧陽縣的百姓豈不是隨便就能吃得起油?”
“豆子多了,牲口雞鴨什麽的也能養的更多。”
“嘖嘖,這日子,不知道要羨煞多少人了!”
楊少峰略有些遲疑的說道:“按照常理來說,就算是有些許的齟齬,也不應該鬧到彼此彈劾的地步?”
王瓊哈的笑了一聲,說道:“楊兄這就是當局者謎了——敢問楊兄,這寧陽縣是誰說了算?”
楊少峰像看傻子一樣瞥了王瓊一眼,“在不違背大明律的前提下,這寧陽縣當然是我這個七品的正堂知縣說……”
眼看著楊少峰不再接著往下說了,王瓊才又笑著往下說道:“寧陽縣是楊兄這個七品正堂知縣說了算,可是曲阜呢?而且楊兄你是七品知縣,可是孔希大呢?他可不是七品知縣啊!”
被王瓊這麽一說,楊少峰頓時就反應過來是怎麽回事兒了。
其實在洪武年間,知縣並非都是七品官,具體劃分為幾品,要看這個縣的等級。
比如稅糧在六千戶以上的算做上等縣,知縣就是從六品,稅糧在三千戶到六千戶之間的算做中等縣,知縣就是正七品,而糧稅在三千戶以下的隻能被算做是下等縣,知縣就是從七品。
直到後來才統一精簡成正七品。
而除了按照稅糧的劃分之外,大明朝就隻有兩個縣的情況比較特殊。。
一個是自從唐朝之時就地位特殊的浮梁縣,浮梁縣的知縣是正五品,而另一個就是地位更加特殊的曲阜縣,曲阜縣的知縣是正六品。
但是,浮梁縣的知縣雖然是正五品,卻也隻是有正五品的職級和待遇,要說特殊的地方還真就沒有。
而曲阜縣的知縣卻有一個其他任何一個地方的知縣都沒有的特殊之處,那就是曲阜縣的知縣之位是世襲罔替的!
也就是說,楊少峰屬於是走了狗屎運才成為正七品的知縣,而孔希大卻是世襲罔替的正六品知縣,職級比楊少峰還要高兩級。
問題是,其他地方正七品的知縣大老爺可以被稱做是百裏侯,可以被稱做是土皇帝,什麽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之類的說法也是自古流傳,偏偏他正六品的曲阜知縣享受不到這種做官的爽感!
因為,浮梁縣知縣能被單獨列為正五品,是因為景德鎮就在浮梁縣的治下,而曲阜知縣能被單獨列出來,則是因為曲阜是孔子故裏。
孔子故裏的另外一層含義,就是衍聖公這一家子也在曲阜縣。
所以,曲阜縣的知縣大老爺根本就不像其他地方的知縣大老爺一樣手握大權,反而處處都要受到衍聖公府的掣肘,不說是被當成孫子使喚吧,也隻能說是被當成灰孫子。
要是擱在往常,受點兒氣就受點兒氣,畢竟孔希大也是憑著聖人之後的名頭才能當上世襲罔替的知縣大老爺。
可是萬萬沒想到啊,他孔希學不光是給孔希大氣受,甚至還調過頭來彈劾孔希大。
這讓孔希大怎麽能受得了?
所以,才有了孔希大和準衍聖公孔希學父子學狗咬狗的破事兒。
楊少峰伸手摸了摸下巴,斟酌著說道:“如此看來,孔希大這個曲阜知縣當的也不是多開心,衍聖公府的孔希學也未必就真把孔希大當族兄弟看待。”
王瓊嘖了一聲,滿臉不屑的說道:“衍聖公一家子向來自視甚高,孔希學能把孔希大當人看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像楊兄和下官這樣兒的,在他孔希學眼裏未必都能算個人。”
說到這兒,王瓊忽然呸了一聲,罵道:“還有孔克堅那個老東西,先是受封韃子的衍聖公,接著在天兵北伐之時又首鼠兩端,既怕白白忠於韃子朝廷,又怕降晚了會為大明所不喜,他娘的,天下的好事兒還都能讓他家占了去?”
聽到這兒,楊少峰總算是可以確認了,大明洪武年間的讀書人對於衍聖公府或者說衍聖公府的北宗一係並沒有什麽好看法,基本上都是抱著鄙夷的心態看待北宗一係。
暗自琢磨一番後,楊少峰才笑著說道:“那趙良不把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孔希大跟他是一丘之貉,也不是什麽好東西,如今孔希大跟孔希學父子互相彈劾,卻也說得上是大快人心了。”
略微頓了頓,楊少峰又接著說道:“反倒是那個趙良……實在不好說他是真心悔過還是有意蜇伏,反正他今天來的時候就不像是知錯悔改的樣兒。”
王瓊點了點頭,卻有些不以為意的說道:“管他呢?上位已經把他降職為縣丞,現在也不過是因為缺少人手而不得不讓他暫代汶上縣之職,估計他以後也沒機會再往上走了。”
跟楊少峰說完這些亂七八糟的,王瓊又指了指大明湖,笑道:“除非他趙縣丞以後忽然良心發現,能像楊兄你一樣在意百姓,否則……”
兩人說說笑笑間,便已經走到了太子渠往大明湖裏注水的注水口。
楊少峰指著太子渠說道:“當初修渠的時候還是太趕了些,回頭等開荒結束了,應該把太子渠再重新修整修整,最起碼也要用水泥重新抹一遍。”
沿著太子渠往前走了一段,瞧著遠處的農田還有農田盡頭的大片荒地,楊少峰又笑著說道:“王兄,你猜入冬之前,咱們寧陽縣的百姓能開墾出多少荒地?”
王瓊嗯了一聲,微微皺眉思索一番,答道:“依下官之見,起碼也能開出個三五萬畝土地。”
說到這兒,王瓊又忍不住嘖嘖兩聲,讚道:“人均三十畝左右的土地,即便這三十畝全是下等的旱田,加起來的收成也很了不得了。”
“等到明年秋收之後,怕不是寧陽縣的百姓可以放開了肚皮吃白麵饃饃,一直吃到撐?”
“也不對,今年開出來的荒地,明年不能直接種麥子,還得先種一年的豆子才行——要是全部種了豆子,那寧陽縣的百姓豈不是隨便就能吃得起油?”
“豆子多了,牲口雞鴨什麽的也能養的更多。”
“嘖嘖,這日子,不知道要羨煞多少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