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烈燃燒的火把照亮養豬場,也撫平了幸存者的心緒。
錦衣衛清點了傷亡人員,宮廷侍衛死三人,傷五人;工匠死五人,傷十二人;殺手死八人,活捉二十二人。
屍體整齊擺放在豬舍前的草地上,地上血跡未幹,腥味隨風而動。
幸存的工匠皆蹲在豬舍內,由錦衣衛看管。
謝明灼從容踏入,暖橘色火光在她臉上躍動,俊麗的眉目從暗處顯露,她梳著利落的高髻,著交領窄袖暗金色曳撒,裙袍掀動間,一眾工匠不由屏息。
一人被押著俯跪於地,蓬頭垢麵,赤著上身,背脊鞭痕遍布,塗抹的傷藥因方才禦敵已蹭掉大半,傷處也有些開裂,滲出血絲。
謝明灼看了楊雲開一眼。
後者解釋:“卑職在圍捕殺手時,發現其躲在樹後,手握弓箭,還未來得及詢問。”
從鞭傷就能看出,此人與殺手無關,隻是一個無辜的工匠。
但晉王和公主在此,楊雲開不敢擅自做主。
謝明灼緩聲問:“你叫什麽?”
“小人魏大江。”
“做什麽的?”
明知他是“工匠”,卻還有此一問,其中深意不言而明。
魏大江遲疑幾息,鄭重回道:“小人乃河南汝寧衛旗軍,受命入京操練。”
“你是軍士?!”謝明爍假裝尚不知情,驚訝道,“那你怎麽在這兒建豬舍?”
魏大江:“小人、小人……”
“不用害怕,”謝明灼語氣隨和,“我與晉王在此,諸位今夜不管有什麽想說的,皆可暢所欲言。”
晉王?!
公主率錦衣衛救了他們性命,他們本就感恩戴德,再加一個晉王,他們何德何能?
公主和晉王真能為他們做主嗎?
觸及眾人仿佛有千言萬語的眼神,謝明爍的職業本能驀然動了。
他掏出隨身攜帶的紙筆——這是一名記者的專業素養——走到魏大江麵前,說:“你先起來,我問什麽,你答什麽。”
他前幾日心血來潮,命宮中匠人製作了炭筆,筆芯用硬紙包裹,輔以麵糊粘連,不僅便於攜帶,還能應用於速記。
謝明灼將“工匠”放心交給他,轉身走出豬舍,問楊雲開:“可請了大夫?”
“回公主,卑職已經遣人去了。”
“這些殺手能否瞧出來自何處?”
楊雲開搖首:“他們皆著尋常黑衣,所用弓箭也很常見,單憑外表瞧不出。”
謝明灼拂去衣袍上的草屑,“早就聽聞詔獄的審訊手段不同凡響,沒有錦衣衛撬不開的嘴,我今夜倒是想見識一番。”
“詔獄髒汙血腥,殿下金尊玉貴,恐血煞之氣衝撞了您。”
謝明灼:“無妨。”
她留下一部分錦衣衛保護謝明爍,自己帶著楊雲開回城,還有兩名僅剩的完好無損的宮廷侍衛隨行。
其中一名侍衛在臨走前,突然跪倒在地,慚愧請罪:“卑職粗心大意,沒能及時探知殺手偷襲,致工匠死傷慘重,求殿下降罪!”
殺手來得悄無聲息,又是遠程攻擊,沒能預警不是他們的錯。
謝明灼抬抬手:“不必自責,起來吧。”
“殿下寬仁,卑職不敢欺瞞。”侍衛咬牙澀然道,“魏大江在殺手偷襲之前,就已告知卑職有人逼近,是卑職剛愎自用,沒能及時禦敵,卑職萬死難辭其咎!”
他此舉,既是表明自己忠心皇室,也是為了報答魏大江的救命之恩。
倘若魏大江能借此機會入了權貴的眼,解了當前困境,他也算是還了人情。
謝明灼著實有些驚訝。
若侍衛的話為真,那魏大江豈不是有著與二哥幾乎等同的耳力?
看來世上的確存在天賦異稟之人,他們一家五口的金手指也不算太過突兀了。
耳力不凡的人才,要是用得好,有時也能起到關鍵作用。
隻可惜有人濫用職權,人才都被埋沒了。
謝明灼心下有了計較,便道:“你的確有過,但念在你忠心耿耿兼知恩圖報的份上,從輕處罰,回去後領二十軍杖,罰俸三月。”
“卑職叩謝公主恩典。”
“其餘罹難者,依照慣例撫恤其親屬,此事交由你負責。”
侍衛感激涕零:“卑職遵命。”
*
詔獄的確名副其實,天還未亮,二十二名殺手在錦衣衛殘酷的刑訊下,已有大半人招供。
口供直指敬國公府。
這在謝明灼的意料之中,想要殺人滅口的人,除了總督京營戎政的敬國公,別無其他。
隻有章家才擔心“役占”一事傳到皇帝耳中,這些“工匠”的存在無疑是一顆炸彈,他們要先將這顆炸彈悄悄處理,來個死無對證。
猜測需要證據證明,錦衣衛的審訊口供是其一,二哥的“采訪筆錄”是其二。
兩者分開進行,不存在相互串供的問題,倘若前後兩者的筆錄存在必然關聯,便可確定敬國公以權謀私、擅役京軍的罪行。
魏大江是入京操備的河南班軍一員,班軍也在京軍之列,如他這般被奴役的軍士,不知還有多少。
軍士都被權貴私占役使,平日無暇操練,等起義軍叩響京城大門時,自然兩股戰戰,流涕不敢上前。
起義軍劈開京城大門,就如撞開豆腐一般輕易,京城淪陷是必然。
外有天降大雪、官逼民反,內有勳戚墮廢營務、浮蕩成風,這個國亡得不冤。
大雪還有半個月降臨,“刈麥計劃”等到半個月之後才能見到成效,當務之急是解決京軍營務問題,敬國公作為三營大將,必須要從重處罰,以儆效尤。
但章家在京城經營多年,根深葉茂,如何才能一擊即中,連根拔起?
光靠一個“以權謀私”絕對做不到。
章家能做出“私役軍士”這種事,不大可能在其他地方表現出仁慈和善良。
她需要更多更有力的證據。
但收集證據需要人力和時間,人力她有,時間卻不等人。
敬國公今夜宿在宮中,暫時收不到消息,等天一亮,下了朝,殺手失敗被俘的消息肯定瞞不住,屆時打草驚蛇,不利於錦衣衛挖掘更多陰私。
可救下工匠、逮捕殺手不能不做。
除非敬國公“遭遇不測”,已抽不出手來給自己擦屁股。
那就……先下手為強!
“楊雲開。”
“卑職在!”
謝明灼盯著他的眼睛:“殺手關在詔獄,沒有我的允許,任何人不得探視,但凡死一個,你提頭來見。”
“卑職定恪盡職守,若有違,自戕謝罪。”
“你即刻入宮麵聖,請父皇務必拖延朝會,等我回宮。”
楊雲開有些遲疑,皇帝畢竟是皇帝,若不同意公主的請求,他這個傳話人豈非兩頭得罪?
“你隻需將話帶到即可。”
“卑職遵命。”
“另,也請母後設法將安王父子暫留宮中。”
楊雲開領了命,又恭敬問:“河南傳來新的消息,殿下可要查看?”
“你先入宮呈給父皇。”
“是。”
謝明灼交代完,攜薑晴離開北鎮撫司,再次前往南下關。
剛至豬舍前,就看到謝明爍捧著一遝筆錄,站在溪流旁長籲短歎。
“怎麽了?”她走近,抽出一張紙,低頭去瞧,不過幾行字就沉了麵色,“這些事都是真的?”
謝明爍揉揉一夜未合的眼睛,啞著嗓子道:“客觀來講,一方之言不可信,但這麽多人一起控訴,總不能是提前對好了詞。就算有誇大的成分,章家也絕對不可能清白無辜。”
“侵占民田民宅,擄掠良家女子,殘殺長工仆役……以及擅役京軍,這些事情都要盡快查清楚。”謝明灼交還筆錄,“二哥,咱們必須殺章家一個措手不及。”
謝明爍紅著眼睛:“你說,我做。”
“我想讓他們在今日朝會上,擂響登聞鼓,將‘役占’一事直接捅出來。”謝明灼囑咐道,“這件事由你去勸說這些軍士,但你我明麵上不要牽頭。”
“登聞鼓?”謝明爍眼睛一亮,“是個好法子,可你我為何不能牽頭?”
謝明灼望向潺潺溪流:“章家在京城紮根多年,必有黨羽,且私占軍士這種事,也不可能隻有他一家這麽做,你我要是現在就明牌,豈非讓那些想‘據理力爭’的人不敢發言?”
“明白了,你想釣魚。”謝明爍點點頭,“我現在就去勸他們。”
對被壓榨多年、求救無門的軍士而言,奏響登聞鼓無疑是一條通天捷徑。
他們不是沒想過,但誰也沒有那個膽量走到午門前。恐怕還沒接近,就會入了勳貴的耳,以大不敬之名治他們的罪。
可如今有晉王和公主當靠山,他們還有什麽好怕的?
“我來!”
“我來!”
一眾漢子爭相搶奪這個機會,不是為了在聖上麵前露臉,而是為了將風險擔在自己身上。
奏響登聞鼓不代表一定能得償所願,若是皇帝不願為他們這些小民降罪於敬國公,他們將會遭到毀天滅地的報複。
謝明爍點了一人:“魏大江,你來。”
昨夜魏大江在敵襲時敏銳而勇武,表現很是亮眼,陳述冤情時也比其他人冷靜,是擊鼓鳴冤的不二人選。
東方既白,謝明灼不再耽擱,同謝明爍秘密回宮,魏大江等人由錦衣衛緹騎護送入城,直奔午門。
皇城戒備森嚴,不可能允許幾十人烏泱泱地闖入,在錦衣衛的運作下,魏大江隻身一人,帶著滿身傷痕,來到登聞鼓前。
登聞鼓製度在前朝就已設立,本朝沿用至今。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隻要身懷重大冤情,都可以擊鼓鳴冤,就連死刑犯,都能由其親屬代為告禦狀。
但對於尋常百姓而言,登聞鼓基本隻能算是一個擺設。
登聞鼓由錦衣衛和六科給事中輪流值守,若有擊鼓之人,便登記鼓狀。
鼓響之後,欽定的監察禦史會出巡盤問,再決定是否上達天聽。
試問,若無門路,守鼓人誰會願意為了一個“螻蟻”去得罪朝中大員?
怕是鼓還沒響,告禦狀的脊骨先被敲斷。
當然,事無絕對。
前朝和本朝也有幾個成功的例子流傳下來,還被編為話本和雜劇,在民間廣泛傳唱。
這幾個例子裏,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都存在一個剛直不阿的角色,要麽是嫉惡如仇的守鼓人,要麽是鐵麵無私的監察禦史。
而如今,魏大江走的這條路,是公主和晉王親自鋪就的。
他抽出架子上的鼓槌,狠狠揮出去。
咚——是為這些年暗無天日的勞役!
咚——是為這些年被逼逃亡的同袍!
咚——是為這些年含恨九泉的苦主!
鼓聲可傳五裏,每一道鼓聲都穿過厚重宮牆,清晰抵達奉天門,震響整個朝會。
謝長鋒已從楊雲開口中得知女兒意圖,目光掠過群臣,適時開口:“什麽聲音?”
侍立一旁的吳山青回答:“這鼓聲似是從午門外傳來。”
“午門?”有大臣嘀咕,“莫非是登聞鼓響了?”
群臣嘩然,頻頻扭頭望向午門方向。
風憲官們尤甚,一個個恨不得把腦袋伸到午門外頭,看看到底是誰這麽膽大包天告禦狀,告的又是誰的禦狀。
原本枯燥無聊的朝會,突然變得令人期待起來。
謝長鋒吩咐值守的宮人:“去。”
宮人領命退下,不到片刻就帶回來一人,正是負責登聞鼓的監察禦史。
此人四十來歲,須發半白,見到皇帝激動下跪,渾身上下都寫滿了“興奮”二字。
“微臣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身吧。”謝長鋒稍稍坐直了身體,“外麵何事喧嘩?”
監察禦史陡然飆出高音:“回陛下,午門外有一人自稱是河南汝寧衛入京操練的旗軍,要狀告敬國公章嘯甫!”
眾人大驚,齊齊望向章嘯甫。
天哪,今天這個朝會上得太值了!
錦衣衛清點了傷亡人員,宮廷侍衛死三人,傷五人;工匠死五人,傷十二人;殺手死八人,活捉二十二人。
屍體整齊擺放在豬舍前的草地上,地上血跡未幹,腥味隨風而動。
幸存的工匠皆蹲在豬舍內,由錦衣衛看管。
謝明灼從容踏入,暖橘色火光在她臉上躍動,俊麗的眉目從暗處顯露,她梳著利落的高髻,著交領窄袖暗金色曳撒,裙袍掀動間,一眾工匠不由屏息。
一人被押著俯跪於地,蓬頭垢麵,赤著上身,背脊鞭痕遍布,塗抹的傷藥因方才禦敵已蹭掉大半,傷處也有些開裂,滲出血絲。
謝明灼看了楊雲開一眼。
後者解釋:“卑職在圍捕殺手時,發現其躲在樹後,手握弓箭,還未來得及詢問。”
從鞭傷就能看出,此人與殺手無關,隻是一個無辜的工匠。
但晉王和公主在此,楊雲開不敢擅自做主。
謝明灼緩聲問:“你叫什麽?”
“小人魏大江。”
“做什麽的?”
明知他是“工匠”,卻還有此一問,其中深意不言而明。
魏大江遲疑幾息,鄭重回道:“小人乃河南汝寧衛旗軍,受命入京操練。”
“你是軍士?!”謝明爍假裝尚不知情,驚訝道,“那你怎麽在這兒建豬舍?”
魏大江:“小人、小人……”
“不用害怕,”謝明灼語氣隨和,“我與晉王在此,諸位今夜不管有什麽想說的,皆可暢所欲言。”
晉王?!
公主率錦衣衛救了他們性命,他們本就感恩戴德,再加一個晉王,他們何德何能?
公主和晉王真能為他們做主嗎?
觸及眾人仿佛有千言萬語的眼神,謝明爍的職業本能驀然動了。
他掏出隨身攜帶的紙筆——這是一名記者的專業素養——走到魏大江麵前,說:“你先起來,我問什麽,你答什麽。”
他前幾日心血來潮,命宮中匠人製作了炭筆,筆芯用硬紙包裹,輔以麵糊粘連,不僅便於攜帶,還能應用於速記。
謝明灼將“工匠”放心交給他,轉身走出豬舍,問楊雲開:“可請了大夫?”
“回公主,卑職已經遣人去了。”
“這些殺手能否瞧出來自何處?”
楊雲開搖首:“他們皆著尋常黑衣,所用弓箭也很常見,單憑外表瞧不出。”
謝明灼拂去衣袍上的草屑,“早就聽聞詔獄的審訊手段不同凡響,沒有錦衣衛撬不開的嘴,我今夜倒是想見識一番。”
“詔獄髒汙血腥,殿下金尊玉貴,恐血煞之氣衝撞了您。”
謝明灼:“無妨。”
她留下一部分錦衣衛保護謝明爍,自己帶著楊雲開回城,還有兩名僅剩的完好無損的宮廷侍衛隨行。
其中一名侍衛在臨走前,突然跪倒在地,慚愧請罪:“卑職粗心大意,沒能及時探知殺手偷襲,致工匠死傷慘重,求殿下降罪!”
殺手來得悄無聲息,又是遠程攻擊,沒能預警不是他們的錯。
謝明灼抬抬手:“不必自責,起來吧。”
“殿下寬仁,卑職不敢欺瞞。”侍衛咬牙澀然道,“魏大江在殺手偷襲之前,就已告知卑職有人逼近,是卑職剛愎自用,沒能及時禦敵,卑職萬死難辭其咎!”
他此舉,既是表明自己忠心皇室,也是為了報答魏大江的救命之恩。
倘若魏大江能借此機會入了權貴的眼,解了當前困境,他也算是還了人情。
謝明灼著實有些驚訝。
若侍衛的話為真,那魏大江豈不是有著與二哥幾乎等同的耳力?
看來世上的確存在天賦異稟之人,他們一家五口的金手指也不算太過突兀了。
耳力不凡的人才,要是用得好,有時也能起到關鍵作用。
隻可惜有人濫用職權,人才都被埋沒了。
謝明灼心下有了計較,便道:“你的確有過,但念在你忠心耿耿兼知恩圖報的份上,從輕處罰,回去後領二十軍杖,罰俸三月。”
“卑職叩謝公主恩典。”
“其餘罹難者,依照慣例撫恤其親屬,此事交由你負責。”
侍衛感激涕零:“卑職遵命。”
*
詔獄的確名副其實,天還未亮,二十二名殺手在錦衣衛殘酷的刑訊下,已有大半人招供。
口供直指敬國公府。
這在謝明灼的意料之中,想要殺人滅口的人,除了總督京營戎政的敬國公,別無其他。
隻有章家才擔心“役占”一事傳到皇帝耳中,這些“工匠”的存在無疑是一顆炸彈,他們要先將這顆炸彈悄悄處理,來個死無對證。
猜測需要證據證明,錦衣衛的審訊口供是其一,二哥的“采訪筆錄”是其二。
兩者分開進行,不存在相互串供的問題,倘若前後兩者的筆錄存在必然關聯,便可確定敬國公以權謀私、擅役京軍的罪行。
魏大江是入京操備的河南班軍一員,班軍也在京軍之列,如他這般被奴役的軍士,不知還有多少。
軍士都被權貴私占役使,平日無暇操練,等起義軍叩響京城大門時,自然兩股戰戰,流涕不敢上前。
起義軍劈開京城大門,就如撞開豆腐一般輕易,京城淪陷是必然。
外有天降大雪、官逼民反,內有勳戚墮廢營務、浮蕩成風,這個國亡得不冤。
大雪還有半個月降臨,“刈麥計劃”等到半個月之後才能見到成效,當務之急是解決京軍營務問題,敬國公作為三營大將,必須要從重處罰,以儆效尤。
但章家在京城經營多年,根深葉茂,如何才能一擊即中,連根拔起?
光靠一個“以權謀私”絕對做不到。
章家能做出“私役軍士”這種事,不大可能在其他地方表現出仁慈和善良。
她需要更多更有力的證據。
但收集證據需要人力和時間,人力她有,時間卻不等人。
敬國公今夜宿在宮中,暫時收不到消息,等天一亮,下了朝,殺手失敗被俘的消息肯定瞞不住,屆時打草驚蛇,不利於錦衣衛挖掘更多陰私。
可救下工匠、逮捕殺手不能不做。
除非敬國公“遭遇不測”,已抽不出手來給自己擦屁股。
那就……先下手為強!
“楊雲開。”
“卑職在!”
謝明灼盯著他的眼睛:“殺手關在詔獄,沒有我的允許,任何人不得探視,但凡死一個,你提頭來見。”
“卑職定恪盡職守,若有違,自戕謝罪。”
“你即刻入宮麵聖,請父皇務必拖延朝會,等我回宮。”
楊雲開有些遲疑,皇帝畢竟是皇帝,若不同意公主的請求,他這個傳話人豈非兩頭得罪?
“你隻需將話帶到即可。”
“卑職遵命。”
“另,也請母後設法將安王父子暫留宮中。”
楊雲開領了命,又恭敬問:“河南傳來新的消息,殿下可要查看?”
“你先入宮呈給父皇。”
“是。”
謝明灼交代完,攜薑晴離開北鎮撫司,再次前往南下關。
剛至豬舍前,就看到謝明爍捧著一遝筆錄,站在溪流旁長籲短歎。
“怎麽了?”她走近,抽出一張紙,低頭去瞧,不過幾行字就沉了麵色,“這些事都是真的?”
謝明爍揉揉一夜未合的眼睛,啞著嗓子道:“客觀來講,一方之言不可信,但這麽多人一起控訴,總不能是提前對好了詞。就算有誇大的成分,章家也絕對不可能清白無辜。”
“侵占民田民宅,擄掠良家女子,殘殺長工仆役……以及擅役京軍,這些事情都要盡快查清楚。”謝明灼交還筆錄,“二哥,咱們必須殺章家一個措手不及。”
謝明爍紅著眼睛:“你說,我做。”
“我想讓他們在今日朝會上,擂響登聞鼓,將‘役占’一事直接捅出來。”謝明灼囑咐道,“這件事由你去勸說這些軍士,但你我明麵上不要牽頭。”
“登聞鼓?”謝明爍眼睛一亮,“是個好法子,可你我為何不能牽頭?”
謝明灼望向潺潺溪流:“章家在京城紮根多年,必有黨羽,且私占軍士這種事,也不可能隻有他一家這麽做,你我要是現在就明牌,豈非讓那些想‘據理力爭’的人不敢發言?”
“明白了,你想釣魚。”謝明爍點點頭,“我現在就去勸他們。”
對被壓榨多年、求救無門的軍士而言,奏響登聞鼓無疑是一條通天捷徑。
他們不是沒想過,但誰也沒有那個膽量走到午門前。恐怕還沒接近,就會入了勳貴的耳,以大不敬之名治他們的罪。
可如今有晉王和公主當靠山,他們還有什麽好怕的?
“我來!”
“我來!”
一眾漢子爭相搶奪這個機會,不是為了在聖上麵前露臉,而是為了將風險擔在自己身上。
奏響登聞鼓不代表一定能得償所願,若是皇帝不願為他們這些小民降罪於敬國公,他們將會遭到毀天滅地的報複。
謝明爍點了一人:“魏大江,你來。”
昨夜魏大江在敵襲時敏銳而勇武,表現很是亮眼,陳述冤情時也比其他人冷靜,是擊鼓鳴冤的不二人選。
東方既白,謝明灼不再耽擱,同謝明爍秘密回宮,魏大江等人由錦衣衛緹騎護送入城,直奔午門。
皇城戒備森嚴,不可能允許幾十人烏泱泱地闖入,在錦衣衛的運作下,魏大江隻身一人,帶著滿身傷痕,來到登聞鼓前。
登聞鼓製度在前朝就已設立,本朝沿用至今。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隻要身懷重大冤情,都可以擊鼓鳴冤,就連死刑犯,都能由其親屬代為告禦狀。
但對於尋常百姓而言,登聞鼓基本隻能算是一個擺設。
登聞鼓由錦衣衛和六科給事中輪流值守,若有擊鼓之人,便登記鼓狀。
鼓響之後,欽定的監察禦史會出巡盤問,再決定是否上達天聽。
試問,若無門路,守鼓人誰會願意為了一個“螻蟻”去得罪朝中大員?
怕是鼓還沒響,告禦狀的脊骨先被敲斷。
當然,事無絕對。
前朝和本朝也有幾個成功的例子流傳下來,還被編為話本和雜劇,在民間廣泛傳唱。
這幾個例子裏,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都存在一個剛直不阿的角色,要麽是嫉惡如仇的守鼓人,要麽是鐵麵無私的監察禦史。
而如今,魏大江走的這條路,是公主和晉王親自鋪就的。
他抽出架子上的鼓槌,狠狠揮出去。
咚——是為這些年暗無天日的勞役!
咚——是為這些年被逼逃亡的同袍!
咚——是為這些年含恨九泉的苦主!
鼓聲可傳五裏,每一道鼓聲都穿過厚重宮牆,清晰抵達奉天門,震響整個朝會。
謝長鋒已從楊雲開口中得知女兒意圖,目光掠過群臣,適時開口:“什麽聲音?”
侍立一旁的吳山青回答:“這鼓聲似是從午門外傳來。”
“午門?”有大臣嘀咕,“莫非是登聞鼓響了?”
群臣嘩然,頻頻扭頭望向午門方向。
風憲官們尤甚,一個個恨不得把腦袋伸到午門外頭,看看到底是誰這麽膽大包天告禦狀,告的又是誰的禦狀。
原本枯燥無聊的朝會,突然變得令人期待起來。
謝長鋒吩咐值守的宮人:“去。”
宮人領命退下,不到片刻就帶回來一人,正是負責登聞鼓的監察禦史。
此人四十來歲,須發半白,見到皇帝激動下跪,渾身上下都寫滿了“興奮”二字。
“微臣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身吧。”謝長鋒稍稍坐直了身體,“外麵何事喧嘩?”
監察禦史陡然飆出高音:“回陛下,午門外有一人自稱是河南汝寧衛入京操練的旗軍,要狀告敬國公章嘯甫!”
眾人大驚,齊齊望向章嘯甫。
天哪,今天這個朝會上得太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