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早朝,李崇因為沒有官職,一般都不參加。但現在,他作為趙王的使臣出使了秦國,必須參加次日的早朝,當著百官的麵,向趙王報告自己出使秦國的情況。
使臣的出使報告都有例行的範式,基本都是官樣文章,沒有什麽新意。李崇在朝上,按例行的內容報告了出使的情況,最後報告說,由於魏國使臣失期,秦國已經宣布要討伐,秦王已經召回南陽守摎,主持討伐事宜;而趙國由於依禮參祭,秦王已經承諾,不加攻伐,並回贈了大量的玉帛。他最後道:“臣以王德,秦拜為隴西守。諸侯使臣,秦皆依律授官。韓,南陽守,燕、齊,縣令。獨楚無所得。”由於李崇的出使,趙國得以免除秦國的討伐,趙王嘉勉了李崇。平陽君乘機進言,宜加李崇官職,趙王令眾卿公議加之。
朝後,平陽君領著李崇單獨拜見趙王。久不理政的平原君也扶著病體,勉力參與。由於這是趙氏宗室內部的會議,所以平原君被允許半臥在席上聽取匯報。在座的都不是外人,李崇也不再用官樣文章來糊弄,而是非常詳細地介紹了自己此去經曆的一切。平陽君已經聽過一次匯報,頻頻插話對某些事件加以評論和解釋,趙王和平原君則基本是安靜地傾聽。李崇說到了太子對自己的秘密召見,要讓李崇在邯鄲為公子正引薦一名師傅,而自己打算將馮亭的族子馮敬推薦給公子正。
平原君道:“趙大儒正多,奈何薦一微庶。”
李崇道:“公子正年幼,大儒非所教也。敬少能而多學,位卑,傅正則有餘,而未能及其他也。”
平陽君進一步解釋道:“公子正之師,必得中才而後可。若無才學,則不得為師;若廣才學,則能傅之,彼成英主,適足為趙害也。”
趙王道:“所薦堪任!馮敬見為何官?”
李崇道:“現為官師將。”
趙王問道:“其有子乎?”
李崇道:“有之,無官。”
趙王道:“可任以為郎,依其才而用之。”
平陽君讚道:“王見是也,馮亭雖賣秦,其族子不可不防。以其子入郎,彼必無二心也。”
李崇說到秦王祭天之事,必以秦為天子,而諸王為諸侯。平陽君道:“猖狂老兒,不知所往,後必有應!”
趙王道:“彼自出言觀鼎,即知其欲得天子之名。彼慕虛名,吾居其實,又何羨焉!”
平陽君讚道:“王聖明洞見,非常人之所及。是故秦加爵於趙,而終不辭。如楚辭之,秦必加兵也。”
於是李崇說起秦王加封各國使臣官爵一事。趙與韓都被封為郡守,而燕與齊才是縣令。平陽君解釋道:“秦以郡領縣,非如趙縣、郡並稱。郡守之職,高於縣令。是秦之親趙、韓,猶過於燕、齊也。”
趙王問道:“秦何以貴趙、韓,而輕燕、齊耶?”
李崇道:“秦命自書其功,以為爵。臣欲得高爵,故自書大功,韓亦如之。以功得上爵也。”
趙王很有興趣地問道:“卿自書何功而得上爵?”
李崇道:“臣有武安戰勝之功,上黨守衛之功,家父亦有戰勝之功,璣與臣皆有輔佐公子子楚及公子正之功……其功甚多。”
趙王道:“武安戰勝,守禦上黨,所拒者,皆秦也。其猶功乎?”
李崇道:“臣為趙人,為趙勝秦,亦為功也。秦人未見責也。”
平陽君解釋道:“秦願立天子之名,以天下為心。昔之勝敗,故不縈於懷也。”
趙王問道:“何楚不得官?”
李崇道:“楚使以為,任人當惟親,恥以功名取富貴,故不書也。”
趙王道:“楚人之思,殊出意外!”
平陽君道:“趙亦任親,又不拒賢及戰功。許曆以賤人而為國尉,乃其例也。”
趙王道:“以馮敬奉秦公子,亦其例也!”眾人皆大笑。
隨後,李崇說道,有傳言說,秦王祭天後,所有九鼎皆裂,汙水橫溢宮中,竟日才得幹淨。次日上朝,眾官皆見新土鋪路,想來傳言是實。平陽君評論道:“祭天不成,反招大禍。非其神而禱之,後必有殃。秦於禍福之間,猶未定也!”
趙王也冷笑道:“祭天之事,豈尋常可為。通天徹地,非天命所加,孰敢為之!”
平陽君道:“今無一兆可卜秦得天命,秦妄為之,後必有殃!”
最後,李崇說出了最重要的消息:秦命趙出兵衛境,以伐其不朝之罪!
趙王皺了皺眉,問道:“衛奈何不朝?”
平陽君道:“衛,君也,自臣於魏,焉得朝秦!”
趙王道:“魏得臣衛,而不朝秦,彼亦欲為天子乎?”
平陽君道:“天下皆朝秦,魏王非愚,必知其勢不可回,而不朝秦者,蓋其使惰於事,而絀於行也。”
趙王問道:“何以言之?”
李崇遂將自己歸國時,於函穀關與魏使相遇的事說了一遍。趙王道:“彼非托言乎?”
平陽君道:“縱有托言,而秦伐之未緩。且觀秦、魏之爭,吾可取利也。”
趙王道:“其道奈何?”
平陽君道:“彼令吾伐衛,可應而伐之。勝,則地歸於趙;不勝,則訴諸秦,而示償焉。”
趙王道:“不然。趙伐衛,魏王必救之。趙與魏戰,豈不為諸侯所笑!”
平陽君道:“大張其勢而伐之,暗而交之,必得其利!”
趙王看了平原君一眼,見他沒有反對意見,道:“善,君其為之。”
平陽君又道:“秦王為天子,公子正為秦太子所重,所係非輕。若為匪人所乘,害不輕也。李卿素與軍事,可以為邯鄲尉,親理秦公子府可也。”
趙王道:“善!李卿初得秦官,再為秦衛,可顯趙媾和之意。”
平原君突然插言道:“秦與趙和,而將伐魏。魏公子無忌其得無所言乎?”
平原君的提醒讓在場的人心裏都是一沉。秦要伐魏,作為魏公子自然要為魏國考慮,其中可以想到的最明顯的辦法之一,就是讓趙國也卷入對秦國的戰爭,而趙正自然是最方便的目標。
如果魏公子信陵君無忌要對秦公子正做點什麽,秦公子幾乎毫無抵抗能力。
使臣的出使報告都有例行的範式,基本都是官樣文章,沒有什麽新意。李崇在朝上,按例行的內容報告了出使的情況,最後報告說,由於魏國使臣失期,秦國已經宣布要討伐,秦王已經召回南陽守摎,主持討伐事宜;而趙國由於依禮參祭,秦王已經承諾,不加攻伐,並回贈了大量的玉帛。他最後道:“臣以王德,秦拜為隴西守。諸侯使臣,秦皆依律授官。韓,南陽守,燕、齊,縣令。獨楚無所得。”由於李崇的出使,趙國得以免除秦國的討伐,趙王嘉勉了李崇。平陽君乘機進言,宜加李崇官職,趙王令眾卿公議加之。
朝後,平陽君領著李崇單獨拜見趙王。久不理政的平原君也扶著病體,勉力參與。由於這是趙氏宗室內部的會議,所以平原君被允許半臥在席上聽取匯報。在座的都不是外人,李崇也不再用官樣文章來糊弄,而是非常詳細地介紹了自己此去經曆的一切。平陽君已經聽過一次匯報,頻頻插話對某些事件加以評論和解釋,趙王和平原君則基本是安靜地傾聽。李崇說到了太子對自己的秘密召見,要讓李崇在邯鄲為公子正引薦一名師傅,而自己打算將馮亭的族子馮敬推薦給公子正。
平原君道:“趙大儒正多,奈何薦一微庶。”
李崇道:“公子正年幼,大儒非所教也。敬少能而多學,位卑,傅正則有餘,而未能及其他也。”
平陽君進一步解釋道:“公子正之師,必得中才而後可。若無才學,則不得為師;若廣才學,則能傅之,彼成英主,適足為趙害也。”
趙王道:“所薦堪任!馮敬見為何官?”
李崇道:“現為官師將。”
趙王問道:“其有子乎?”
李崇道:“有之,無官。”
趙王道:“可任以為郎,依其才而用之。”
平陽君讚道:“王見是也,馮亭雖賣秦,其族子不可不防。以其子入郎,彼必無二心也。”
李崇說到秦王祭天之事,必以秦為天子,而諸王為諸侯。平陽君道:“猖狂老兒,不知所往,後必有應!”
趙王道:“彼自出言觀鼎,即知其欲得天子之名。彼慕虛名,吾居其實,又何羨焉!”
平陽君讚道:“王聖明洞見,非常人之所及。是故秦加爵於趙,而終不辭。如楚辭之,秦必加兵也。”
於是李崇說起秦王加封各國使臣官爵一事。趙與韓都被封為郡守,而燕與齊才是縣令。平陽君解釋道:“秦以郡領縣,非如趙縣、郡並稱。郡守之職,高於縣令。是秦之親趙、韓,猶過於燕、齊也。”
趙王問道:“秦何以貴趙、韓,而輕燕、齊耶?”
李崇道:“秦命自書其功,以為爵。臣欲得高爵,故自書大功,韓亦如之。以功得上爵也。”
趙王很有興趣地問道:“卿自書何功而得上爵?”
李崇道:“臣有武安戰勝之功,上黨守衛之功,家父亦有戰勝之功,璣與臣皆有輔佐公子子楚及公子正之功……其功甚多。”
趙王道:“武安戰勝,守禦上黨,所拒者,皆秦也。其猶功乎?”
李崇道:“臣為趙人,為趙勝秦,亦為功也。秦人未見責也。”
平陽君解釋道:“秦願立天子之名,以天下為心。昔之勝敗,故不縈於懷也。”
趙王問道:“何楚不得官?”
李崇道:“楚使以為,任人當惟親,恥以功名取富貴,故不書也。”
趙王道:“楚人之思,殊出意外!”
平陽君道:“趙亦任親,又不拒賢及戰功。許曆以賤人而為國尉,乃其例也。”
趙王道:“以馮敬奉秦公子,亦其例也!”眾人皆大笑。
隨後,李崇說道,有傳言說,秦王祭天後,所有九鼎皆裂,汙水橫溢宮中,竟日才得幹淨。次日上朝,眾官皆見新土鋪路,想來傳言是實。平陽君評論道:“祭天不成,反招大禍。非其神而禱之,後必有殃。秦於禍福之間,猶未定也!”
趙王也冷笑道:“祭天之事,豈尋常可為。通天徹地,非天命所加,孰敢為之!”
平陽君道:“今無一兆可卜秦得天命,秦妄為之,後必有殃!”
最後,李崇說出了最重要的消息:秦命趙出兵衛境,以伐其不朝之罪!
趙王皺了皺眉,問道:“衛奈何不朝?”
平陽君道:“衛,君也,自臣於魏,焉得朝秦!”
趙王道:“魏得臣衛,而不朝秦,彼亦欲為天子乎?”
平陽君道:“天下皆朝秦,魏王非愚,必知其勢不可回,而不朝秦者,蓋其使惰於事,而絀於行也。”
趙王問道:“何以言之?”
李崇遂將自己歸國時,於函穀關與魏使相遇的事說了一遍。趙王道:“彼非托言乎?”
平陽君道:“縱有托言,而秦伐之未緩。且觀秦、魏之爭,吾可取利也。”
趙王道:“其道奈何?”
平陽君道:“彼令吾伐衛,可應而伐之。勝,則地歸於趙;不勝,則訴諸秦,而示償焉。”
趙王道:“不然。趙伐衛,魏王必救之。趙與魏戰,豈不為諸侯所笑!”
平陽君道:“大張其勢而伐之,暗而交之,必得其利!”
趙王看了平原君一眼,見他沒有反對意見,道:“善,君其為之。”
平陽君又道:“秦王為天子,公子正為秦太子所重,所係非輕。若為匪人所乘,害不輕也。李卿素與軍事,可以為邯鄲尉,親理秦公子府可也。”
趙王道:“善!李卿初得秦官,再為秦衛,可顯趙媾和之意。”
平原君突然插言道:“秦與趙和,而將伐魏。魏公子無忌其得無所言乎?”
平原君的提醒讓在場的人心裏都是一沉。秦要伐魏,作為魏公子自然要為魏國考慮,其中可以想到的最明顯的辦法之一,就是讓趙國也卷入對秦國的戰爭,而趙正自然是最方便的目標。
如果魏公子信陵君無忌要對秦公子正做點什麽,秦公子幾乎毫無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