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無所圖
一本不正經的修仙感悟 作者:一縷喧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來吧,我們先不扯那些了,知道知道就行。
重新回歸正題,修行,其實簡單說,就是修改自己的行為,意識行為與生活習性行為。
所謂的意識行為,就是意識的習慣,簡單講就是完全的掌握自己的意識規律,並且能夠做到隨時隨意的觀察與轉變,來達到內心平靜自在的目的。
而習性也叫做習氣,就是人身上的各種好的習慣和壞的習慣。
那麽什麽是好呢?比如早睡早起。什麽是壞呢?好賭成性,嗜酒如命。
不是說抽煙喝酒的人就不好,而是過度便會起不好的作用,會影響身體的各種機能,加速衰敗老去甚至是死亡。
意識的修行,要經過很多境遇中的感悟,總結自身的意識規律,從觀察意識變化,到完全的控製,需要刻意去練習。
行為習慣也是如此。
這點不得不談一下戒色這個話題。其實,真實的戒色,並不是所謂的戒除男女之事,那樣人類不就滅絕了嗎?還談什麽道法的延續。
戒應該不需要過多的解釋,簡單可以理解為,防備,提防,改去。
而色的含義其實是說色相,色相就是所謂的欲望。思維上的欲望。
因人先有了欲望,所以才會對事物產生癡迷。久而久之就會沾染習氣,也就是習慣。
想要戒掉這些個東西,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就是從心上去解決。
比如說,你抽煙抽了十年,最開始接觸煙的時候,隻是出於好奇或是玩耍什麽的,但是時間一久,你就養成了習慣,又變成了本能,本能的想抽根煙,尤其是在開心,傷心,無聊,等等的一些情緒時,被動本能的拿起點燃。
要戒掉並不難,你隻需要能夠觀察到自己有吸煙這個想法,或者說念頭的時候,第一時間的改變念頭,又或者把念頭放在其它的事情上,那麽你會不自覺的忘記這個事,反複如此。
平時在刻意的給自己灌輸吸煙的危害,以及吸煙之時主動去感受喉嚨的不適與口中的苦澀。
堅持一段時間後,你就有了能夠自控戒掉的能力。
其它像戒賭戒酒也是如此,你可以在想喝酒的時候,把這個念頭給換成想吃個蘋果或是香蕉。堅持下去就會變成想要吃水果。
心一變,習性就跟著心去變化。這樣人才能做到如意自控,境隨心轉。
你能改變自身念頭的時候,你也就具備了能夠改命的能力。
所謂心能轉念,念能轉命,命能轉運,運能轉氣,氣能轉色,色能轉相,相能轉貌。
通過這種方式,你就能轉變命運,提高運氣,變化相貌,等等,什麽都可隨之而變。
是不是很玄異神奇?做不到的時候會感覺這些是在做夢,做到的時候你才能真正的體會到修行的好處。
修行都會要求需要靜心,所謂的靜心並不是內心什麽都不想什麽都沒有,而是不雜不亂視為靜。
把心安於一處,不會亂跑。就是所謂的安,所謂的定,所謂的靜。
這個靜就是平靜的靜,內心能夠時時平靜,那麽人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力量。
有一句話叫做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就是形容一個人,不管遇見任何事情,都能夠內心平靜的去麵對。
這種力量能夠讓人獲得強大的智慧。這也就是所謂的靜能生慧,慧能生定,定能生智。其實就是心不被外物所牽引,不被外在的事物所影響,一直持續的以一個旁觀角度看待自己與其它,那麽就能夠看出事情的根本,以及整件事情的究竟,從而找到最好的方式解決一切問題。
比如你在與他人發生口角時,習慣的去想不好的,習慣的去爭執,但當你能夠看到自己的念頭在想什麽,又能夠不被它所控製,清晰的看清事情的本質,以及解決方式,來達到最終的目標。這就是心靜的力量。
而心轉境則是在第一時間發現自己的念頭,把念頭給換掉,比如佛家所說的以眾生為佛,道家所說的以眾生為師等等,都是為了幫助你轉變心境的一種方式。
試想一下,你若是真把眾生當作佛,你會與佛爭執嗎?不會吧?
你若把眾生作為師,你會與自己的師父爭辯糾結嗎?也不會吧?
所以,這其實都是心法,就是內心使用的方法。
以這種方式幫助自己轉變心境,因心中的念所變,所以你所看到所理解的事情也會隨之改變。
能把壞想成好,這是一件很牛的事情。
但這種方式也如上一篇文章所說,在特定環境下要懂得區分。
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方法,轉變合適的念頭,因具體情況而定。
你若是被騙傳銷或是詐到某地,就不必如此運用。但可借此智慧脫困。
這個在修行中也不是固定的,心轉境也要看在什麽環境下遇見什麽事情。
遇見壞人你若還當菩薩,那麽你就會被傷害。所以你要明確的認清楚,佛魔的區別。
在生活中大多都可以以佛論之,但由於人類的思維模式不是固定的,所以,在個體身上顯化佛魔的狀態是不確定性的。
一個人心念善,做善事時就是佛相,而心念轉惡,做惡之時就顯魔相。
這個跟心有關與外貌無關。
相代表的不單單是指一個人的相貌,而是這個人從內到外的氣息。
有的菩薩為了方便除魔,也會有很多凶惡的法相。
有的魔鬼為了方便蠱惑人心,也會顯化莊嚴慈悲。
這個區分要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或是細節等等的去區別。修到高深,可從眼神或是氣息就可窺探人心。
外在的形象不能決定一個人或者一個生靈內在的靈魂。
有時外在看似慈悲,裏麵卻住著魔鬼,有時外在凶惡,裏麵卻住著一尊菩薩。
不以肉眼去觀看,用平靜無所圖的內在,也就是慧眼便可輕易察覺。
保護自己最大的力量,就是不起邪念,也就是無所圖這三個字。
遇見任何人,任何事,隻要心中無所圖,那麽就能規避一切迫害。
因無所圖,所以無所憂,這便是心靜的根本原因所在。
重新回歸正題,修行,其實簡單說,就是修改自己的行為,意識行為與生活習性行為。
所謂的意識行為,就是意識的習慣,簡單講就是完全的掌握自己的意識規律,並且能夠做到隨時隨意的觀察與轉變,來達到內心平靜自在的目的。
而習性也叫做習氣,就是人身上的各種好的習慣和壞的習慣。
那麽什麽是好呢?比如早睡早起。什麽是壞呢?好賭成性,嗜酒如命。
不是說抽煙喝酒的人就不好,而是過度便會起不好的作用,會影響身體的各種機能,加速衰敗老去甚至是死亡。
意識的修行,要經過很多境遇中的感悟,總結自身的意識規律,從觀察意識變化,到完全的控製,需要刻意去練習。
行為習慣也是如此。
這點不得不談一下戒色這個話題。其實,真實的戒色,並不是所謂的戒除男女之事,那樣人類不就滅絕了嗎?還談什麽道法的延續。
戒應該不需要過多的解釋,簡單可以理解為,防備,提防,改去。
而色的含義其實是說色相,色相就是所謂的欲望。思維上的欲望。
因人先有了欲望,所以才會對事物產生癡迷。久而久之就會沾染習氣,也就是習慣。
想要戒掉這些個東西,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就是從心上去解決。
比如說,你抽煙抽了十年,最開始接觸煙的時候,隻是出於好奇或是玩耍什麽的,但是時間一久,你就養成了習慣,又變成了本能,本能的想抽根煙,尤其是在開心,傷心,無聊,等等的一些情緒時,被動本能的拿起點燃。
要戒掉並不難,你隻需要能夠觀察到自己有吸煙這個想法,或者說念頭的時候,第一時間的改變念頭,又或者把念頭放在其它的事情上,那麽你會不自覺的忘記這個事,反複如此。
平時在刻意的給自己灌輸吸煙的危害,以及吸煙之時主動去感受喉嚨的不適與口中的苦澀。
堅持一段時間後,你就有了能夠自控戒掉的能力。
其它像戒賭戒酒也是如此,你可以在想喝酒的時候,把這個念頭給換成想吃個蘋果或是香蕉。堅持下去就會變成想要吃水果。
心一變,習性就跟著心去變化。這樣人才能做到如意自控,境隨心轉。
你能改變自身念頭的時候,你也就具備了能夠改命的能力。
所謂心能轉念,念能轉命,命能轉運,運能轉氣,氣能轉色,色能轉相,相能轉貌。
通過這種方式,你就能轉變命運,提高運氣,變化相貌,等等,什麽都可隨之而變。
是不是很玄異神奇?做不到的時候會感覺這些是在做夢,做到的時候你才能真正的體會到修行的好處。
修行都會要求需要靜心,所謂的靜心並不是內心什麽都不想什麽都沒有,而是不雜不亂視為靜。
把心安於一處,不會亂跑。就是所謂的安,所謂的定,所謂的靜。
這個靜就是平靜的靜,內心能夠時時平靜,那麽人就會獲得意想不到的力量。
有一句話叫做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就是形容一個人,不管遇見任何事情,都能夠內心平靜的去麵對。
這種力量能夠讓人獲得強大的智慧。這也就是所謂的靜能生慧,慧能生定,定能生智。其實就是心不被外物所牽引,不被外在的事物所影響,一直持續的以一個旁觀角度看待自己與其它,那麽就能夠看出事情的根本,以及整件事情的究竟,從而找到最好的方式解決一切問題。
比如你在與他人發生口角時,習慣的去想不好的,習慣的去爭執,但當你能夠看到自己的念頭在想什麽,又能夠不被它所控製,清晰的看清事情的本質,以及解決方式,來達到最終的目標。這就是心靜的力量。
而心轉境則是在第一時間發現自己的念頭,把念頭給換掉,比如佛家所說的以眾生為佛,道家所說的以眾生為師等等,都是為了幫助你轉變心境的一種方式。
試想一下,你若是真把眾生當作佛,你會與佛爭執嗎?不會吧?
你若把眾生作為師,你會與自己的師父爭辯糾結嗎?也不會吧?
所以,這其實都是心法,就是內心使用的方法。
以這種方式幫助自己轉變心境,因心中的念所變,所以你所看到所理解的事情也會隨之改變。
能把壞想成好,這是一件很牛的事情。
但這種方式也如上一篇文章所說,在特定環境下要懂得區分。
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方法,轉變合適的念頭,因具體情況而定。
你若是被騙傳銷或是詐到某地,就不必如此運用。但可借此智慧脫困。
這個在修行中也不是固定的,心轉境也要看在什麽環境下遇見什麽事情。
遇見壞人你若還當菩薩,那麽你就會被傷害。所以你要明確的認清楚,佛魔的區別。
在生活中大多都可以以佛論之,但由於人類的思維模式不是固定的,所以,在個體身上顯化佛魔的狀態是不確定性的。
一個人心念善,做善事時就是佛相,而心念轉惡,做惡之時就顯魔相。
這個跟心有關與外貌無關。
相代表的不單單是指一個人的相貌,而是這個人從內到外的氣息。
有的菩薩為了方便除魔,也會有很多凶惡的法相。
有的魔鬼為了方便蠱惑人心,也會顯化莊嚴慈悲。
這個區分要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或是細節等等的去區別。修到高深,可從眼神或是氣息就可窺探人心。
外在的形象不能決定一個人或者一個生靈內在的靈魂。
有時外在看似慈悲,裏麵卻住著魔鬼,有時外在凶惡,裏麵卻住著一尊菩薩。
不以肉眼去觀看,用平靜無所圖的內在,也就是慧眼便可輕易察覺。
保護自己最大的力量,就是不起邪念,也就是無所圖這三個字。
遇見任何人,任何事,隻要心中無所圖,那麽就能規避一切迫害。
因無所圖,所以無所憂,這便是心靜的根本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