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皈依
一本不正經的修仙感悟 作者:一縷喧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修行到有一些門道之後,切記不要與任何人去說,不然你會被認定成精神病。
因為你的認知太過的與眾不同,身邊的人是無法理解的。
不光不會幫助到他們,而且還會把你糾纏進去苦惱。
繼續精修自己,修煉自己的內心。
等完全掌控了自己念頭之後,你會發現你與以往的你大有不同,這個時候的你才是真正的你。
不會再被念頭牽引著情緒,也不會再胡思亂想升起煩躁。
遇鬼殺鬼,遇妖斬妖。
無論鬼神,看不見卻真實的存在,鬼神是一種形容詞。
形容這個世界上那些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類似於磁場,wifi,信號等等。
人類每一次的起心動念,腦海中都會產生波段散播出去。
所以要時常訓練自己正心正念。
人們常常把好的能量比作神,把不好的能量比作鬼。
所謂的鬼上身,其實就是你自身能量弱時,其它波段的能量進入到了你的體內。腦中的思維混亂,無法控製自己的行為。
而請神也是類似,就是把你心中那個神的能量吸到自己身上來,從而獲得超乎尋常的能力。
這種請神術,類似於心裏暗示,你越把自己想成心中的那個神,那麽你越能屏蔽掉原本的自己。
這個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行了,不要去瞎亂練習。
若是真想練,那就拜拜菩薩,把菩薩的身影印在心中,學習菩薩的善,愛護眾生,也會獲得很強大的力量。
修行的事情說著簡單,做著並不容易,所以要堅持長時間的刻意練習。
當能控製心念的時候,你就能控製情緒了。
遇見什麽事情害怕的時候,可直接換掉念頭,把念頭換成我就是神,我就是專門幹這個的,我怕個什麽?
你就會瞬間破掉恐懼。
什麽鬼啊妖的,都會變成你的盤中餐,見到你就躲,因為怕你把它吃掉煉化,拿它練功。
有人把雜念多比喻為冤親債主,其實也跟這個意思差不多,說白了就是心裏有鬼鬧的嗎。
這些個你控製不了的念頭,擾亂你,令你煩躁,苦悶,痛苦的就是冤親債主。
直接特麽滅了它們。沒有老子天下第一的魄力,你修什麽仙啊?
一切的妖魔鬼怪在老子麵前都特麽是插標賣首,不值一提。
擁有這種勇氣,你就能夠修煉出金剛的意誌。
當什麽都影響不到你內心,內心達到如如不動的境界,那就是不動金剛境。
而你本能的生出利他心時,就會進入到下一個境界,菩薩境。
菩薩境分為大菩薩與小菩薩,小菩薩會幫助身邊的生靈,不圖回報,因為身邊之人也是眾生的一部分。
大菩薩境就開始為天下眾生利益,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引動天下人心靈變化。
當你在破開這些個認知的時候,本能的去做對眾生有益之事,不怨不圖回報,而且能夠保持住,就是你成佛的樣子。
多去觀察一些個小孩子,那種天真,快樂,不記仇,不記怨,任何煩惱一會就忘記的樣子。
鍛煉自己什麽都懂,又能做到如孩童那般,那麽你就很有功夫了。
耶穌哥說,要拿所有的人比作家人,都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其實也是方法,是用愛的力量去修行。
能把所有人都這樣去看時,那麽就會無私的付出。
普度眾生,神愛世人,道利萬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創人類命運共同體,都是一個意思,是大愛無疆,大公無私。
修行的同時要去愛護自己的國家,包容它的不足,努力讓它變得越來越好。
對於其它國家善良的人愛護,不善良的人不要去理會,莫與其糾纏。
若是來犯華夏,金戈鐵馬,與吾披上戰甲,雖遠必誅。此乃佛怒降魔。
修行要有慈悲心,但同時也要有金剛怒目。
看過西遊記的朋友都應該明白,靈山也有鬥戰勝佛。
當年猴哥大鬧天宮的時候,如來也是出來與猴哥打了一架的。
所以在必要的時候,有些手段還是需要的。
修行就要一手握經悟道,一手提劍除魔。
所謂的經,是說所經曆的一路感悟的心得體會,而除魔的劍就是修煉出來的強大意誌。
濟公師父曾說,在家出家,出家在家,指的是心出家,並不是說這個人在哪。
何為心出家呢?眾說紛紜說法不一。
個人理解為,人類的心,就是這個意識從一個地方換到了另一個地方。
也就是從原本的慣性思維模式,改變為覺知模式。
從原本人性的角度轉化成與自我覺知合二為一,就是說後天與先天結合到一起去使用。
這就像兩個圈一樣,先天和後天各比作為一個圈,而在這兩個圈重疊的地方,就是人心要去的地方,也就是心出家的地方。
修行人士常把這個地方比作皈依,佛家叫做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道家叫皈依道,皈依經,皈依師。
指的就是這個。
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也可說為一皈依覺,覺而不迷。二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淨,淨而不染。
說的都是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的覺知。
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舍利子”。
皈依道,皈依經,皈依師,其中道為萬事萬物的運轉規律。經為心所經曆的感悟曆程,師為先天原本自通的自己,也可說是元神。
通俗點去講,皈依三寶就是我所說的兩個圈中間那個地方,把心放在那個地方,就叫做皈依三寶。
oo,看見這兩個圈了嗎?
第一個圈代表著後天的人心,也就是我們的思維意識。
第二個圈代表先天的天心,也就是潛意識。
你也可以叫他們為神識與元神。
將這兩個圈相互套在一起,就如同道家的陰陽乾坤圈一樣,而這兩個圈中間那個地方,就是修行的目的地,也就是心的歸屬。
把心修到那個地方之後,就是皈依。
做到如此,人也就真正意義上的進入了修仙的門檻,也可以說是長生修仙大道的入門票。
隻有做到這一步,才能開始所謂的修仙。
因為你的認知太過的與眾不同,身邊的人是無法理解的。
不光不會幫助到他們,而且還會把你糾纏進去苦惱。
繼續精修自己,修煉自己的內心。
等完全掌控了自己念頭之後,你會發現你與以往的你大有不同,這個時候的你才是真正的你。
不會再被念頭牽引著情緒,也不會再胡思亂想升起煩躁。
遇鬼殺鬼,遇妖斬妖。
無論鬼神,看不見卻真實的存在,鬼神是一種形容詞。
形容這個世界上那些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類似於磁場,wifi,信號等等。
人類每一次的起心動念,腦海中都會產生波段散播出去。
所以要時常訓練自己正心正念。
人們常常把好的能量比作神,把不好的能量比作鬼。
所謂的鬼上身,其實就是你自身能量弱時,其它波段的能量進入到了你的體內。腦中的思維混亂,無法控製自己的行為。
而請神也是類似,就是把你心中那個神的能量吸到自己身上來,從而獲得超乎尋常的能力。
這種請神術,類似於心裏暗示,你越把自己想成心中的那個神,那麽你越能屏蔽掉原本的自己。
這個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行了,不要去瞎亂練習。
若是真想練,那就拜拜菩薩,把菩薩的身影印在心中,學習菩薩的善,愛護眾生,也會獲得很強大的力量。
修行的事情說著簡單,做著並不容易,所以要堅持長時間的刻意練習。
當能控製心念的時候,你就能控製情緒了。
遇見什麽事情害怕的時候,可直接換掉念頭,把念頭換成我就是神,我就是專門幹這個的,我怕個什麽?
你就會瞬間破掉恐懼。
什麽鬼啊妖的,都會變成你的盤中餐,見到你就躲,因為怕你把它吃掉煉化,拿它練功。
有人把雜念多比喻為冤親債主,其實也跟這個意思差不多,說白了就是心裏有鬼鬧的嗎。
這些個你控製不了的念頭,擾亂你,令你煩躁,苦悶,痛苦的就是冤親債主。
直接特麽滅了它們。沒有老子天下第一的魄力,你修什麽仙啊?
一切的妖魔鬼怪在老子麵前都特麽是插標賣首,不值一提。
擁有這種勇氣,你就能夠修煉出金剛的意誌。
當什麽都影響不到你內心,內心達到如如不動的境界,那就是不動金剛境。
而你本能的生出利他心時,就會進入到下一個境界,菩薩境。
菩薩境分為大菩薩與小菩薩,小菩薩會幫助身邊的生靈,不圖回報,因為身邊之人也是眾生的一部分。
大菩薩境就開始為天下眾生利益,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引動天下人心靈變化。
當你在破開這些個認知的時候,本能的去做對眾生有益之事,不怨不圖回報,而且能夠保持住,就是你成佛的樣子。
多去觀察一些個小孩子,那種天真,快樂,不記仇,不記怨,任何煩惱一會就忘記的樣子。
鍛煉自己什麽都懂,又能做到如孩童那般,那麽你就很有功夫了。
耶穌哥說,要拿所有的人比作家人,都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其實也是方法,是用愛的力量去修行。
能把所有人都這樣去看時,那麽就會無私的付出。
普度眾生,神愛世人,道利萬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共創人類命運共同體,都是一個意思,是大愛無疆,大公無私。
修行的同時要去愛護自己的國家,包容它的不足,努力讓它變得越來越好。
對於其它國家善良的人愛護,不善良的人不要去理會,莫與其糾纏。
若是來犯華夏,金戈鐵馬,與吾披上戰甲,雖遠必誅。此乃佛怒降魔。
修行要有慈悲心,但同時也要有金剛怒目。
看過西遊記的朋友都應該明白,靈山也有鬥戰勝佛。
當年猴哥大鬧天宮的時候,如來也是出來與猴哥打了一架的。
所以在必要的時候,有些手段還是需要的。
修行就要一手握經悟道,一手提劍除魔。
所謂的經,是說所經曆的一路感悟的心得體會,而除魔的劍就是修煉出來的強大意誌。
濟公師父曾說,在家出家,出家在家,指的是心出家,並不是說這個人在哪。
何為心出家呢?眾說紛紜說法不一。
個人理解為,人類的心,就是這個意識從一個地方換到了另一個地方。
也就是從原本的慣性思維模式,改變為覺知模式。
從原本人性的角度轉化成與自我覺知合二為一,就是說後天與先天結合到一起去使用。
這就像兩個圈一樣,先天和後天各比作為一個圈,而在這兩個圈重疊的地方,就是人心要去的地方,也就是心出家的地方。
修行人士常把這個地方比作皈依,佛家叫做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道家叫皈依道,皈依經,皈依師。
指的就是這個。
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也可說為一皈依覺,覺而不迷。二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淨,淨而不染。
說的都是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不生不滅的覺知。
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舍利子”。
皈依道,皈依經,皈依師,其中道為萬事萬物的運轉規律。經為心所經曆的感悟曆程,師為先天原本自通的自己,也可說是元神。
通俗點去講,皈依三寶就是我所說的兩個圈中間那個地方,把心放在那個地方,就叫做皈依三寶。
oo,看見這兩個圈了嗎?
第一個圈代表著後天的人心,也就是我們的思維意識。
第二個圈代表先天的天心,也就是潛意識。
你也可以叫他們為神識與元神。
將這兩個圈相互套在一起,就如同道家的陰陽乾坤圈一樣,而這兩個圈中間那個地方,就是修行的目的地,也就是心的歸屬。
把心修到那個地方之後,就是皈依。
做到如此,人也就真正意義上的進入了修仙的門檻,也可以說是長生修仙大道的入門票。
隻有做到這一步,才能開始所謂的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