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陽光灑在巍峨的太學宮殿上,為其鍍上一層莊嚴的光輝。今日的太學,因為皇帝的駕臨而顯得格外不同。


    向丁一身常服,步履穩健地走進學堂,身後跟著同樣便裝簡行的丁瑤。寬敞的學堂內,座無虛席,學生們一個個神情激動,眼中閃爍著求知的渴望。


    “朕今日前來,是想和諸位學子,談談新學。”向丁的聲音洪亮而充滿力量,在學堂內回蕩。


    他從天文地理,講到數學物理,從格物致知,講到經世致用。他用簡潔易懂的語言,將那些原本深奧難懂的知識,娓娓道來。學生們聽得如癡如醉,不時發出陣陣驚歎聲。


    “新學,並非要否定舊學,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向丁目光掃過台下求知若渴的麵孔,“朕希望你們,能夠用開放的眼光去看待新知識,用批判的精神去學習新知識,並將所學應用於實踐,為國家和百姓做出貢獻!”


    熱烈的掌聲在學堂內經久不息,年輕學子們的眼中充滿了對新知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然而,坐在前排的一些老學究,卻麵露不滿之色,眉頭緊鎖,似乎對皇帝的這番言論頗為不屑。


    與此同時,皇宮內,一場別開生麵的文化沙龍正在舉行。丁瑤一身素雅的宮裝,端坐在主位上,與幾位文人雅士談笑風生。


    “趙學士,您對新學有何看法?”丁瑤將目光轉向一位身著青衫的中年文士,這位趙學士以學識淵博、見解獨到著稱。


    “回稟皇後娘娘,新學博大精深,蘊含著無限可能。”趙學士起身行禮,侃侃而談,“微臣以為,新學不僅能夠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更能夠為國家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丁瑤微微點頭,趙學士的觀點與她和向丁不謀而合。她舉辦這場沙龍的目的,就是要為新學搖旗呐喊,為向丁提供支持。


    然而,就在向丁在太學大力推行新學的時候,一股反對的聲音也開始在暗中湧動。太學祭酒蘇大儒,作為舊學勢力的代表人物,對新學一直持懷疑態度。這一日,他身著儒袍,邁著沉穩的步伐,緩緩走上講台,目光掃過台下那一張張年輕的麵孔。


    “諸位學子,”蘇大儒的聲音低沉而渾厚,“老夫今日,要和大家談談,何為真正的學問……”


    蘇大儒輕蔑地笑了笑,目光掃過那些擺放在學堂角落的地球儀、模型等新學教具,聲音裏充滿了不屑,“這些奇技淫巧,不過是雕蟲小技,豈能與我儒家經典相提並論?我等讀書人,當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熟讀四書五經,方能明聖賢之道,通古今之變!”


    他的話語激起了部分學生的共鳴,尤其是一些深受傳統儒家思想影響的學生,紛紛點頭稱是。


    坐在台下的李夫子,一位精通算學和天文的新學教師,再也按捺不住,起身反駁道:“蘇老先生此言差矣!新學並非奇技淫巧,而是探究世界運行規律的學問。格物致知,才能更好地經世致用。難道您認為,研究天文地理,就能動搖國之根本嗎?”


    “哼!強詞奪理!”蘇大儒冷哼一聲,“自古以來,唯有儒家經典才是治國安邦之根本!你等所推崇的新學,不過是嘩眾取寵,擾亂人心罷了!”


    兩人的辯論如同火星撞地球,瞬間點燃了學堂內的氣氛。學生們議論紛紛,有的支持蘇大儒,有的支持李夫子,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看到學堂內秩序混亂,王書生,一個家世顯赫,一向以蘇大儒門徒自居的紈絝子弟,趁機煽動周圍的同學:“我們決不能讓這些歪門邪道的新學,玷汙了聖賢之道!”


    在他的鼓動下,一些思想保守的學生紛紛響應,他們高舉著儒家經典,高聲呼喊著“抵製新學”的口號,甚至有人開始推搡那些支持新學的學生,學堂內頓時一片混亂。


    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波,迅速傳到了向丁的耳中。他麵色凝重,放下手中的奏折,眼中閃過一絲擔憂。


    “看來,這場新舊之爭,比朕想象的還要激烈啊……”他喃喃自語,起身走向門外,“來人,備車,朕要去太學。”


    夜幕降臨,皇宮禦書房內,燭火搖曳。


    向丁負手而立,望著窗外漆黑的夜空,久久不語。在他身後,蘇大儒正襟危坐,臉上沒有絲毫退讓之意。


    “蘇老先生,朕知道您是儒學大家,桃李滿天下,為何對新學如此排斥呢?”向丁轉過身,語氣誠懇,“新學並非要取代舊學,而是希望能夠兩者兼收並蓄,共同為國家培養人才……”


    蘇大儒緩緩抬起頭,目光堅定地望著向丁,一字一句地說道:“陛下,老朽……”


    “陛下,老朽並非頑固迂腐之輩,”蘇大儒語氣沉重,“隻是這儒家經典,乃是我華夏文明之根,豈能輕易撼動?新學雖好,卻如同空中樓閣,不接地氣,如何能擔負起教化萬民,治國安邦的重任?”


    向丁深吸一口氣,他知道蘇大儒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蘇老先生,朕理解您的擔憂。但您想過沒有,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如果我們固守舊製,不思進取,終將被時代所淘汰。”他走到書案前,拿起一個地球儀,緩緩轉動,“就如同這地球,並非天圓地方,而是圓的。我們不能因為祖先的認知而固步自封,要敢於探索,勇於創新,才能讓國家更加強大。”


    “陛下所言,老朽並非不明白。”蘇大儒搖搖頭,“但新學傳入時間尚短,其理論體係尚未成熟,如何能夠輕易取代傳承千年的儒家經典?”


    “朕從未想過要新學取代舊學,”向丁將地球儀放回原處,目光真誠地望著蘇大儒,“朕隻是希望,能夠將兩者融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大魏培養出更多既通曉古今,又精通新學的棟梁之材。”


    蘇大儒沉默不語,他雖然依然堅持己見,但向丁的話語,卻也讓他心中有所觸動。


    與此同時,太學課堂上,李夫子正在教授算學。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新學的實用性,他特意設計了一個與農業生產相關的問題。


    “假設有一塊梯形田地,上底長十丈,下底長十五丈,高八丈,請問這塊田地的麵積是多少?”李夫子在黑板上畫出梯形的圖形,然後轉向學生們,“這個問題,不知哪位同學能夠解答?”


    台下鴉雀無聲,學生們都低頭沉思,卻無人能夠回答。


    “這個問題,如果用我們新學的算學公式,便可輕鬆解決。”李夫子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梯形麵積計算公式,“梯形麵積等於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二。將題目中的數字代入公式,便可得出答案。”


    他一邊講解,一邊演示計算過程,最終得出答案:“這塊梯形田地的麵積為一百丈。”


    學生們頓時恍然大悟,他們從未想過,看似複雜的田地測量問題,竟然可以用如此簡單的公式解決。一些原本對新學持懷疑態度的學生,也開始對新學產生了興趣。


    “李夫子,您的算法真是太神奇了!”一個學生忍不住讚歎道。


    “是啊,如果學會了這種算法,以後我們丈量田地就方便多了。”另一個學生附和道。


    看到學生們臉上的興奮之情,李夫子心中充滿了喜悅。他知道,新學的種子已經播撒到學生們的心田,總有一天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然而,向丁明白,僅僅依靠李夫子等少數新學先生的努力,還遠遠不夠。他需要一個更加有力的方式,來打破舊學的壁壘,為新學正名。


    “來人!”向丁眼中閃過一絲決斷,“傳旨下去,三日後,朕將在宮中舉行一場‘經綸論道’大會,廣邀天下飽學之士,就新舊學問展開辯論,以公正的方式,一決高下!”


    “陛下英明!”一旁的丁瑤讚許地點頭,她知道,向丁這一招可謂一石二鳥,既能為新學正名,又能借此機會,選拔人才。


    消息一出,朝野震動。


    支持新學的官員和學子們歡欣鼓舞,他們早就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希望借此機會,讓世人見識到新學的魅力;而以蘇大儒為首的舊學派則憂心忡忡,他們擔心新學盛行會衝擊傳統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但皇命難違,他們也隻能硬著頭皮迎戰。


    一時間,太學之中,學子們紛紛挑燈夜讀,有的研習經史子集,希望能用博學多才壓倒對手;有的苦練算術,希望能用新學的實用性征服評審。


    三日後,皇宮演武場,彩旗飄揚,人頭攢動。


    巨大的平台上,擺放著兩張長桌,一邊是代表新學的李夫子等人,他們麵前擺放著算盤、地球儀等新奇的物件;另一邊則是以蘇大儒為首的舊學代表,他們麵前則是堆積如山的經史典籍,雙方摩拳擦掌,準備迎接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向丁和丁瑤並肩走上高台,俯視著台下黑壓壓的人群,向丁朗聲道:“諸位愛卿,今日這場‘經綸論道’大會,旨在弘揚學術,鼓勵創新,朕希望雙方能夠拋開門戶之見,以理服人,為大魏的文化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台下掌聲雷動,人們的目光都集中在台上那些年輕的麵孔上,他們之中,有的人將青史留名,有的人將默默無聞,但此刻,他們都懷揣著夢想,準備迎接挑戰。


    “咚!”


    隨著一聲鼓響,“經綸論道”大會正式拉開帷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向丁王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風清揚俠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風清揚俠客並收藏三國之向丁王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