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皇帝內經原古文


    素問第07章 陰陽別論


    古文1


    黃帝問曰: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岐伯對曰: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


    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


    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所謂陰者,真髒也。見則為敗,敗必死也。


    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


    別於陽者,知病處也,別於陰者,知生死之期。


    三陽在頭,三陰在手,所謂一也。


    別於陽者,知病忌時,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謹熟陰陽,無與眾謀。


    所謂陰陽者,去者為陰,至者為陽,靜者為陰,動者為陽,遲者為陰,數者為陽。


    二、對古文1:陰陽別論深度解析


    黃帝內經·陰陽別論深度解析:脈象陰陽與生命奧秘:


    在醫學的浩瀚長河中,《黃帝內經》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其中,《陰陽別論篇第七》更是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精妙的論述,為我們揭示了人體脈象陰陽的奧秘以及生命的玄妙。黃帝的發問:“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猶如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引領我們深入探索脈象陰陽的世界。


    岐伯的回答則如明燈照亮前路,他指出“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將人體與自然的節律緊密相連。脈象的陰陽變化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四季的更替、月份的流轉相互呼應,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這句話揭示了脈象陰陽相互關聯的本質。了解脈象的陽性特征,就能推知陰性的表現;反之亦然。這種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係,正是陰陽學說的核心所在。而“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則進一步闡述了陽性脈象的多樣性和複雜性,讓我們認識到脈象的變化是豐富而微妙的。


    所謂“陰者,真髒也。見則為敗,敗必死也”,道出了陰性脈象所代表的嚴重情況。真髒脈象的出現,意味著髒腑功能的衰敗,是生命垂危的征兆。這讓我們深刻體會到脈象對於判斷疾病預後的重要性。與之相對應的“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則強調了胃脘陽氣在人體中的重要地位,它是維持生命活力的關鍵所在。


    “別於陽者,知病處也,別於陰者,知生死之期”,這句警言讓我們明白,通過辨別脈象的陽性特征,能夠了解疾病發生的部位;而通過分辨脈象的陰性表現,則可以預知生死之期。脈象猶如人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診斷依據。“三陽在頭,三陰在手,所謂一也”,進一步說明了脈象在全身的分布規律,頭與手分別是三陽和三陰脈象的主要顯現部位,這也為我們的診斷提供了線索。


    “別於陽者,知病忌時,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再次強調了脈象對於疾病診斷和預後判斷的重要性。了解脈象的陽性特征,能讓我們知曉疾病在不同時間的發展變化;而分辨脈象的陰性表現,則能讓我們準確預測生死之期。這讓我們深刻感受到脈象陰陽所蘊含的生命密碼。


    “謹熟陰陽,無與眾謀”,這句話提醒我們要謹慎而深入地研究脈象陰陽的規律,不隨波逐流,要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隻有真正掌握了脈象陰陽的奧秘,才能在醫學實踐中做出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決策。


    在理解脈象陰陽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深入思考“去者為陰,至者為陽,靜者為陰,動者為陽,遲者為陰,數者為陽”這些具體的脈象特征。去勢的脈象為陰性,來勢的脈象為陽性;靜止的脈象為陰性,活動的脈象為陽性;遲緩的脈象為陰性,快速的脈象為陽性。這些描述讓我們對脈象的陰陽有了更具體、更直觀的認識。


    脈象陰陽的研究不僅具有理論意義,更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通過對脈象陰陽的細致觀察和分析,醫生能夠準確判斷患者的病情,製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同時,脈象陰陽的變化也能為我們提供疾病發展和預後的重要信息,讓我們能夠及時調整治療策略,提高治療效果。


    然而,脈象陰陽的理解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實踐和探索。在醫學的發展曆程中,無數醫者前赴後繼,為脈象陰陽的研究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他們的經驗和智慧,為我們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財富。


    總之,《黃帝內經·陰陽別論篇第七》為我們揭示了脈象陰陽的奧秘和生命的玄妙。通過深入研究脈象陰陽,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人體的生理病理機製,為醫學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力的依據。讓我們珍視這一寶貴的醫學遺產,不斷探索創新,為推動醫學的發展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探索脈象陰陽的道路上,我們將不斷前行,永不止步。


    三、古文2


    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


    曰: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腨(疒肙);其傳為索澤,其傳為頹疝。


    曰: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泄;其傳為心掣,其傳為隔。


    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風厥。


    二陰一陽發病,善脹、心滿善氣。


    三陰三陽發病,為偏枯萎易,四肢不舉。


    鼓一陽曰鉤,鼓一陰曰毛,鼓陽勝急曰弦,鼓陽至而絕曰石,陰陽相過曰溜。


    陰爭於內,陽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使人喘嗚。


    陰之所生,和本曰和。


    是故剛與剛,陽氣破散,陰氣乃消亡。


    淖則剛柔不和,經氣乃絕。


    死陰之屬,不過三日而死,生陽之屬,不過四日而死。


    所謂生陽死陰者,肝之心謂之生陽,心之肺謂之死陰,肺之腎謂之重陰,腎之脾謂之辟陰,死不治。


    結陽者,腫四支。


    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


    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


    二陽結,謂之消。


    三陽結,謂之隔。


    三陰結,謂之水。


    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


    陰搏陽別,謂之有子。


    陰陽虛,腸澼死。


    陽加於陰,謂之汗。


    陰虛陽搏,謂之崩。


    三陰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陰俱搏,十三日夕時死;一陰俱搏,十日死;三陽搏且鼓,三日死;三陰三陽俱搏,心腹滿,發盡不得隱曲,五日死;二陽俱搏,其病溫,死不治,不過十日死。


    四、對古文2:陰陽別論深度解析


    《脈象陰陽與疾病傳變的深度解析》


    在醫學的浩瀚領域中,《黃帝內經》猶如一座智慧的寶庫,其中關於脈象陰陽與疾病傳變的論述,更是引人深思。讓我們深入探索這些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深刻意義。


    “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這一段揭示了二陽之病對心脾的影響。當二陽出現病變時,會導致人內心的困擾和身體的異常,女子可能出現閉經現象。而疾病的進一步傳變,如風消和息賁,往往預示著病情的嚴重和難以治愈。


    “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腨(疒肙);其傳為索澤,其傳為頹疝。”這裏描述了三陽之病的表現,包括寒熱的發作、下部的癰腫、痿厥等症狀。疾病的傳變會導致皮膚幹燥無澤以及頹疝等問題,進一步加重了病情的複雜性。


    “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泄;其傳為心掣,其傳為隔。”一陽之病則表現為少氣、咳嗽和泄瀉等症狀,其傳變可能引發心掣和隔等病症,影響著人體的正常功能。


    “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風厥。”二陽一陰同時發病時,會出現驚駭、背痛、善噫、善欠等症狀,被稱為風厥,這種病症的特點進一步展現了疾病的多樣性。


    “二陰一陽發病,善脹、心滿善氣。”而二陰一陽發病則會導致腹脹、心滿和氣等不適,這些症狀也反映了人體陰陽失衡所帶來的影響。


    “三陰三陽發病,為偏枯萎易,四肢不舉。”三陰三陽同時發病時,會出現偏枯、萎易和四肢不舉等嚴重症狀,對人體的健康造成極大威脅。


    “鼓一陽曰鉤,鼓一陰曰毛,鼓陽勝急曰弦,鼓陽至而絕曰石,陰陽相過曰溜。”這裏對脈象的描述進一步豐富了我們對脈象陰陽的理解。不同的脈象特征反映了人體陰陽的狀態和變化。


    “陰爭於內,陽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使人喘嗚。”陰與陽的相爭會導致體內的紊亂和外在的症狀,魄汗未藏、四逆等現象的出現,進一步加劇了病情的嚴重性。


    “陰之所生,和本曰和。”強調了陰與陽相互協調的重要性,隻有陰陽和諧,人體才能保持健康狀態。


    “是故剛與剛,陽氣破散,陰氣乃消亡。”如果陰陽雙方都過於剛硬,則會導致陽氣破散,陰氣消亡,進一步說明了陰陽平衡的關鍵意義。


    “淖則剛柔不和,經氣乃絕。”淖的狀態會導致剛柔不和,經氣斷絕,再次強調了陰陽失衡的危害。


    “死陰之屬,不過三日而死,生陽之屬,不過四日而死。”這裏指出了死陰和生陽的預後時間,讓我們對疾病的嚴重性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所謂生陽死陰者,肝之心謂之生陽,心之肺謂之死陰,肺之腎謂之重陰,腎之脾謂之辟陰,死不治。”進一步解釋了生陽死陰的概念,以及不同髒腑之間的關係對疾病預後的影響。


    “結陽者,腫四支。”結陽會導致四肢腫脹,這是疾病在人體上的一種表現形式。


    “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結陰則表現為便血的逐漸加重,反映了疾病的深入發展。


    “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陰陽結斜會導致石水和少腹腫等症狀,展示了疾病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二陽結,謂之消。”二陽結會引發消的病症,進一步揭示了疾病的特點和傳變規律。


    “三陽結,謂之隔。”三陽結會導致隔的病症,讓我們看到了疾病在不同階段的表現。


    “三陰結,謂之水。”三陰結會引發水的問題,這也是疾病傳變的一種結果。


    “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一陽結會導致喉痹的病症,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陰搏陽別,謂之有子。”陰搏陽別的脈象特征預示著有子的可能,這是脈象在診斷中的一種特殊應用。


    “陰陽虛,腸澼死。”陰陽虛會導致腸澼等嚴重病症,甚至危及生命。


    “陽加於陰,謂之汗。”陽作用於陰會導致出汗的現象,這是人體生理反應的一種體現。


    “陰虛陽搏,謂之崩。”陰虛陽搏會引發崩的病症,對女性健康影響極大。


    “三陰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陰俱搏,十三日夕時死;一陰俱搏,十日死;三陽搏且鼓,三日死;三陰三陽俱搏,心腹滿,發盡不得隱曲,五日死;二陽俱搏,其病溫,死不治,不過十日死。”這些關於不同脈象組合和預後時間的描述,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疾病的嚴重性和發展趨勢。


    總之,這些關於脈象陰陽與疾病傳變的論述,為我們揭示了人體健康與疾病的奧秘。通過深入研究和理解這些內容,我們能夠更好地把握疾病的發生、發展和預後,為醫學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同時,也讓我們更加珍惜生命,關注健康,不斷探索和創新,為推動醫學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探索脈象陰陽與疾病傳變的道路上,我們將繼續前行,不斷追求真理和智慧。


    五、與《黃帝內經·陰陽別論》相關的典故,但這些並非是廣為人知的典型典故,而是基於對其理論的一些延伸理解和相關傳說的推測:


    扁鵲見蔡桓公與陰陽別論的啟示: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中,扁鵲通過觀察蔡桓公的麵色、神態等外在表現,判斷出他的疾病從“腠理”到“肌膚”再到“腸胃”逐步深入。這與《黃帝內經·陰陽別論》中強調的通過脈象等外在表現來辨別疾病的陰陽屬性、判斷病情的發展和預後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在陰陽別論中,通過分辨脈象的陰陽、真髒脈與胃氣之脈等,來確定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生死期限。扁鵲的診斷方法可以說是陰陽別論理論在臨床實踐中的一種體現,強調了醫生要善於觀察和辨別各種症狀背後的陰陽變化,以便及時準確地診斷疾病。


    華佗的診斷傳奇與陰陽別論的關聯:華佗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他醫術精湛,能夠準確診斷各種疾病。傳說中華佗可以通過觀察病人的麵色、脈象等,判斷出疾病的根源和發展趨勢。這與《黃帝內經·陰陽別論》中所闡述的診斷方法相契合。例如,陰陽別論中提到“別於陽者,知病處也;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華佗的診斷能力正是這種理論的實踐體現。他能夠根據病人的外在表現,分辨出疾病的陰陽屬性,從而確定治療方案。據說華佗曾經為一位官員診斷,通過觀察其脈象和麵色,判斷出他體內有瘀血,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這與陰陽別論中強調的通過外在表現來判斷疾病的內在本質是一致的。


    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中的陰陽理論: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是中國醫學史上的經典著作,其中也蘊含了豐富的陰陽理論。張仲景在治療疾病時,非常注重分辨疾病的陰陽屬性,根據不同的陰陽證候來製定治療方案。這與《黃帝內經·陰陽別論》中的觀點相呼應。例如,在《傷寒雜病論》中,張仲景將疾病分為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等六經病,其中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屬於陽證,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屬於陰證。這種六經辨證的方法,與陰陽別論中對陰陽的分類和辨別有著密切的聯係。張仲景的醫學理論和實踐,是對《黃帝內經·陰陽別論》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


    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深度解析皇帝內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i重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i重歌並收藏深度解析皇帝內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