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承恩公夫人
重生之如懿在後宮殺瘋了 作者:淞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養心殿內,皇上放下折子,溫柔的朝如懿伸出手,示意她坐在身旁。
二人各執一碗百合羹,喝的香甜。
許是二人新婚,皇上玩心頓起,伸出勺子舀了一勺如懿碗裏的羹湯,還不待如懿反應過來,便送入了自己口中。
看著如懿一身端莊持重的裝扮下,露出了小女兒的驚愕眼神,皇上忍不住調笑道。
“怪不得你將這百合羹分隔了兩碗,原來是你的那碗加了不少冰糖,比朕的這碗滋味好多了。”
如懿微微蹙眉,柔聲疑惑道,“臣妾不喜甜,皇上是知道的。臣妾如何會在百合羹裏額外添加冰糖呢?”
皇上見如懿不信,勾起唇角,舀起自己碗裏的羹湯,遞了過去。
如懿眼底帶著不解,湊上前去輕抿一口,並無什麽異常。
再抬眼,便對上了皇上那明眸沉靜中滿滿的戲謔。
“皇上是在誆臣妾,分明兩碗的味道並無不同。”如懿無奈的配合著皇上羞赧笑著。
皇上溫然含笑的眸中,柔意綿綿。深邃的眉眼中,映的滿滿皆是如懿的身影。
饒是過了這麽久,如懿早就熟透了皇上的眉眼,還是不得不讚一句,皇上相貌氣宇軒昂,劍眉星目,生的極好。
如此情深幽然的對望,似乎無論對麵坐的是誰,皇上都能讓她感到深情獨予的隆恩。
隻是皇上隻有一顆心,他愛的也永遠是他自己。
皇上用這樣的眼神蒙騙過許多嬪妃的心。可他騙得太多了,後宮嬪妃中,仍舊深戀皇上的傻子已經不夠用了。
“如懿啊,你終於成了朕名正言順的皇後了。
從前,郎世寧曾給朕和孝賢皇後畫過像。朕還記得,那時候你嫉妒吃醋的嬌憨模樣。
如今,咱們總算可以補全缺憾,正大光明的一同入畫了。”
皇上像是在給予如懿什麽無上恩典一般,執起她的手,笑著說道。
帝後一同入畫是舊例,如懿清醒的冷著心腸,煥起笑顏。
“臣妾與皇上也有過互相描摹的畫像啊。
那張畫像雖然不夠正式,還是拚裁而成的,但卻是臣妾皇上的情意所在。
所以,臣妾沒有什麽缺憾。”
皇上憶起了從前的青櫻弘曆,朗聲笑道,“那個到底潦草,且隻能私藏在朕的寶庫裏,不便示人。
你已是皇後,理應與朕共享這千裏江山,萬民朝拜的榮光。
朕會讓郎世寧認認真真的為你與朕畫一幅畫像。同在畫中,兩情長存。也好將咱們的情意,昭告天下。”
如懿羞怯低頭,柔聲稱是。
皇上笑著拍了拍如懿的手背,“這事兒不急,便是讓郎世寧畫個三五年也不要緊。朕與你白頭還早呢。”
如懿輕輕回握住他的手,“皇上隆恩。
封了臣妾的阿瑪為一等承恩公,又給臣妾的額娘嘉賞了誥命。還重用臣妾的哥哥,讓他參與朝政,為國獻忠。
臣妾無以為報,以後定好為皇上好好孝順太後,管束後宮,教養皇嗣,必不讓皇上有後顧之憂。”
皇上寵溺的看著如懿,隻覺眼前的女子不僅未少初見時的聰慧倔強,更添了不少柔和順從,懂事大度。
二者越發契合,皇上覺得如懿幾乎是全然順著他的心意而生,滿眼的情意也幾近溢了出來。
殊不知,如懿就是要讓皇上沉溺在自己編織的溫柔夢境中,越陷越深,深到再難掙脫。
帝後情濃,彼此相依之間,在皇上看不到地方,如懿寒鴉般的睫羽下,冷冷淡淡的,見不著一絲波瀾。
如懿封後不久,皇上便下了恩旨,許承恩公夫人郎佳氏入宮探望。
家人團聚,如懿自然是喜不自勝。
女兒在宮中得寵生子,一路走到了至高的鳳位,郎佳氏為她欣喜之餘,也難免憂心高處不勝寒。
如懿隻得安慰她,“額娘,從前女兒做小伏低,戰戰兢兢,隻是為人妃妾的無奈之舉。
如今既然女兒已經成功坐到了這個位子上,便不會再下去。女兒會好好守著這份尊榮,繼續往前,永不回頭。”
見如懿這般有誌氣,身為母親也不好再說什麽喪氣話。隻是感懷道,“皇後娘娘長進了許多,也好。”
郎佳氏又說起了家中訥禮成婚後誕了一子,取名訥蘇肯,很是好動活潑。
如懿便順著這話,往家中賜下了不少文房四寶,又以嘉獎嫂嫂為由,送了許多綢緞布匹,金銀珠飾。
郎佳氏雖有惶恐,可見如懿篤定的說,這是賞賜,不可推辭,郎佳氏這才舒然應下。
翊坤宮內一室溫馨,如懿與郎佳氏絮絮而言了許久,才依依不舍相別。
皇上批完了折子,到了翊坤宮才發覺,如懿在窗呆立了許久。
知曉她是在感懷與母親的久別重逢,皇上默默從身後保住了她,語帶憐惜道,“你若想家了,以後常喚郎佳氏來宮中就好。”
如懿搖頭,“不成的。從前孝賢皇後在時,便常召富察夫人入宮。其中惹出多少禍端,臣妾雖愚鈍,也是該引以為戒的。”
皇上欣慰於如懿的知禮懂事,心疼道,“富察夫人為人強勢,與你母親不同。
朕讓毓瑚去接送過承恩公夫人,她是個溫柔順從,知道感念皇恩的人。
毓瑚說,承恩公夫人腿腳似有不便,應當是經年操勞落下的毛病了。
朕已經下旨,賜了她一乘轎輦。以後隻要你想,便可隨時傳召承恩公夫人入宮相伴。”
如懿落下一滴感動的淚水,叩謝聖恩。這般細心體貼,聖眷優渥。倘若如懿不曾重來一世,怕也逃不過淪陷了。
轉眼入春,草長鶯飛,璟瑟的婚期已至。
她披著一係紅色嫁衣,跪倒在帝後麵前,做臨行前的謝恩禮。
到底璟瑟年紀還小,在知曉要遠嫁之時或許感觸還不大,可真到了這一天,她倒是哭成了個淚人兒。
皇上已下旨,加封璟瑟為和敬固倫公主,賞俸加倍,並在京城特設公主府,以示恩寵,為公主出嫁添彩。
本意是想要璟瑟與額駙巴勒珠爾半年居蒙古,半年在京,算是緩和。
但璟瑟心底要與馬佳侍衛雙宿雙飛,巴勒珠爾更是要忙著回科爾沁部爭權奪勢,二人都心照不宣的辭謝了君恩。
二人各執一碗百合羹,喝的香甜。
許是二人新婚,皇上玩心頓起,伸出勺子舀了一勺如懿碗裏的羹湯,還不待如懿反應過來,便送入了自己口中。
看著如懿一身端莊持重的裝扮下,露出了小女兒的驚愕眼神,皇上忍不住調笑道。
“怪不得你將這百合羹分隔了兩碗,原來是你的那碗加了不少冰糖,比朕的這碗滋味好多了。”
如懿微微蹙眉,柔聲疑惑道,“臣妾不喜甜,皇上是知道的。臣妾如何會在百合羹裏額外添加冰糖呢?”
皇上見如懿不信,勾起唇角,舀起自己碗裏的羹湯,遞了過去。
如懿眼底帶著不解,湊上前去輕抿一口,並無什麽異常。
再抬眼,便對上了皇上那明眸沉靜中滿滿的戲謔。
“皇上是在誆臣妾,分明兩碗的味道並無不同。”如懿無奈的配合著皇上羞赧笑著。
皇上溫然含笑的眸中,柔意綿綿。深邃的眉眼中,映的滿滿皆是如懿的身影。
饒是過了這麽久,如懿早就熟透了皇上的眉眼,還是不得不讚一句,皇上相貌氣宇軒昂,劍眉星目,生的極好。
如此情深幽然的對望,似乎無論對麵坐的是誰,皇上都能讓她感到深情獨予的隆恩。
隻是皇上隻有一顆心,他愛的也永遠是他自己。
皇上用這樣的眼神蒙騙過許多嬪妃的心。可他騙得太多了,後宮嬪妃中,仍舊深戀皇上的傻子已經不夠用了。
“如懿啊,你終於成了朕名正言順的皇後了。
從前,郎世寧曾給朕和孝賢皇後畫過像。朕還記得,那時候你嫉妒吃醋的嬌憨模樣。
如今,咱們總算可以補全缺憾,正大光明的一同入畫了。”
皇上像是在給予如懿什麽無上恩典一般,執起她的手,笑著說道。
帝後一同入畫是舊例,如懿清醒的冷著心腸,煥起笑顏。
“臣妾與皇上也有過互相描摹的畫像啊。
那張畫像雖然不夠正式,還是拚裁而成的,但卻是臣妾皇上的情意所在。
所以,臣妾沒有什麽缺憾。”
皇上憶起了從前的青櫻弘曆,朗聲笑道,“那個到底潦草,且隻能私藏在朕的寶庫裏,不便示人。
你已是皇後,理應與朕共享這千裏江山,萬民朝拜的榮光。
朕會讓郎世寧認認真真的為你與朕畫一幅畫像。同在畫中,兩情長存。也好將咱們的情意,昭告天下。”
如懿羞怯低頭,柔聲稱是。
皇上笑著拍了拍如懿的手背,“這事兒不急,便是讓郎世寧畫個三五年也不要緊。朕與你白頭還早呢。”
如懿輕輕回握住他的手,“皇上隆恩。
封了臣妾的阿瑪為一等承恩公,又給臣妾的額娘嘉賞了誥命。還重用臣妾的哥哥,讓他參與朝政,為國獻忠。
臣妾無以為報,以後定好為皇上好好孝順太後,管束後宮,教養皇嗣,必不讓皇上有後顧之憂。”
皇上寵溺的看著如懿,隻覺眼前的女子不僅未少初見時的聰慧倔強,更添了不少柔和順從,懂事大度。
二者越發契合,皇上覺得如懿幾乎是全然順著他的心意而生,滿眼的情意也幾近溢了出來。
殊不知,如懿就是要讓皇上沉溺在自己編織的溫柔夢境中,越陷越深,深到再難掙脫。
帝後情濃,彼此相依之間,在皇上看不到地方,如懿寒鴉般的睫羽下,冷冷淡淡的,見不著一絲波瀾。
如懿封後不久,皇上便下了恩旨,許承恩公夫人郎佳氏入宮探望。
家人團聚,如懿自然是喜不自勝。
女兒在宮中得寵生子,一路走到了至高的鳳位,郎佳氏為她欣喜之餘,也難免憂心高處不勝寒。
如懿隻得安慰她,“額娘,從前女兒做小伏低,戰戰兢兢,隻是為人妃妾的無奈之舉。
如今既然女兒已經成功坐到了這個位子上,便不會再下去。女兒會好好守著這份尊榮,繼續往前,永不回頭。”
見如懿這般有誌氣,身為母親也不好再說什麽喪氣話。隻是感懷道,“皇後娘娘長進了許多,也好。”
郎佳氏又說起了家中訥禮成婚後誕了一子,取名訥蘇肯,很是好動活潑。
如懿便順著這話,往家中賜下了不少文房四寶,又以嘉獎嫂嫂為由,送了許多綢緞布匹,金銀珠飾。
郎佳氏雖有惶恐,可見如懿篤定的說,這是賞賜,不可推辭,郎佳氏這才舒然應下。
翊坤宮內一室溫馨,如懿與郎佳氏絮絮而言了許久,才依依不舍相別。
皇上批完了折子,到了翊坤宮才發覺,如懿在窗呆立了許久。
知曉她是在感懷與母親的久別重逢,皇上默默從身後保住了她,語帶憐惜道,“你若想家了,以後常喚郎佳氏來宮中就好。”
如懿搖頭,“不成的。從前孝賢皇後在時,便常召富察夫人入宮。其中惹出多少禍端,臣妾雖愚鈍,也是該引以為戒的。”
皇上欣慰於如懿的知禮懂事,心疼道,“富察夫人為人強勢,與你母親不同。
朕讓毓瑚去接送過承恩公夫人,她是個溫柔順從,知道感念皇恩的人。
毓瑚說,承恩公夫人腿腳似有不便,應當是經年操勞落下的毛病了。
朕已經下旨,賜了她一乘轎輦。以後隻要你想,便可隨時傳召承恩公夫人入宮相伴。”
如懿落下一滴感動的淚水,叩謝聖恩。這般細心體貼,聖眷優渥。倘若如懿不曾重來一世,怕也逃不過淪陷了。
轉眼入春,草長鶯飛,璟瑟的婚期已至。
她披著一係紅色嫁衣,跪倒在帝後麵前,做臨行前的謝恩禮。
到底璟瑟年紀還小,在知曉要遠嫁之時或許感觸還不大,可真到了這一天,她倒是哭成了個淚人兒。
皇上已下旨,加封璟瑟為和敬固倫公主,賞俸加倍,並在京城特設公主府,以示恩寵,為公主出嫁添彩。
本意是想要璟瑟與額駙巴勒珠爾半年居蒙古,半年在京,算是緩和。
但璟瑟心底要與馬佳侍衛雙宿雙飛,巴勒珠爾更是要忙著回科爾沁部爭權奪勢,二人都心照不宣的辭謝了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