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柔淑長公主
重生之如懿在後宮殺瘋了 作者:淞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待出了慈寧宮,如懿屏退了轎輦,徒步向翊坤宮緩緩走著。
空蕩蕩的長街上,皇上的鑾駕正停在前方。
如懿走上前去,滿眼委屈和辛酸,卻隻是壓抑著情緒,平視著皇上,似是在將自己無聲的苦楚,默默地掩飾在了一片平靜之下。
皇上看著如懿繁複的雲鬢上綴滿了精巧的點翠珠花,盡顯了身為皇後的威儀。
可這風光背後,她承受了什麽,皇上自然是懂的。
如懿的按捺不發,無非是為了給皇上留些顏麵。所以,此時她越是隱忍,皇上便越是心疼她的懂事。
“如懿啊,讓你受委屈了。”皇上伸手扶了扶她如墨般的發髻邊,插的有些鬆散了的一隻赤金攢珠通玉鳳釵。
如懿倔強的抿了抿唇,“皇上,柔貴人和麗貴人是太後親薦。
她們二人侍寢,皇額娘應當高興才是,可為什麽要當眾責備臣妾無能呢?”
皇上牽起了如懿的手,似是撫慰,似是無奈,歎道,“皇額娘年歲漸長,處事越發偏頗起來,你不必在意。”
“臣妾身為晚輩,理應尊敬長輩,事事忍讓,方為婦德。
這些道理,臣妾時時刻刻銘記於心,不敢忘懷。
隻是臣妾不明白,皇額娘雖與本宮的姑母不睦,可從前臣妾為妃時,皇額娘也從未如此對待過臣妾。
難不成,臣妾如今成了皇後,皇額娘是擔心……”
如懿垂著眼簾,說出的話輕柔若風,悠悠蕩進了皇上的心底。
雖隻說了一半,可另一半兒,皇上聽懂了。
從前如懿為妃,雖然也有協理六宮之權,但到底並非六宮之主,做事難免束手束腳。
可如今如懿是皇後,執掌六宮。太後是憂心如懿勢力漸盛,壓過了太後自己。所以才以長輩之身,尋著由頭打壓如懿。
如懿身為晚輩,除了忍耐順從,別無他法。
可皇上心中,對於太後這般對權勢極強的掌控欲,已經起了別的心思和計較。
皇上沉著臉色,自語道,“原先在軍機處位高權重的訥親已經伏法,朝堂之上,皇額娘語勢逐漸衰落。
她竟轉移了目標,現下在後宮中也要事事幹預,凡事要強,非要壓著你這個皇後。
朕自問,一直尊養著皇額娘,處處孝敬有加。卻不想,朕的一片孝心,竟姑息了她這般權勢……”
皇上的聲音漸漸沉到微不可察,如懿也不再細聽,隻當自己是個聾子。
如懿走在皇上的身側,不動聲色的看著皇上越發凝重的神情,覺得是時候該提點提點齊太醫了。
皇上好生安慰了如懿一通,又接連幾日宿在了翊坤宮。
如懿知道,皇上是在與太後賭氣。太後斥責如懿,皇上就非要偏寵如懿。
至於永壽宮的牌子,則被皇上以磕破受損為由撤了下去。
有了皇上撐腰,後宮眾妃心裏明白,縱使皇上得了新寵,可心中最在意,最不可動搖的始終是皇後。
太後見皇上這般隱晦的與自己抗衡,自然心生不滿。可皇上連永壽宮的綠頭牌都撤了,太後哪裏還能找到人去吹枕邊風。
皇上和太後置氣,如懿算是個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的“受害者”。可她身為一個“賢惠”的兒媳,總要想法子從中調和才是。
夏日炎熱,翊坤宮奉了不少冰盆,幽然微涼的氣息彌漫在殿內,讓人覺得心安。
皇上才剛睡醒起身,正在如懿的服侍下淨麵漱口。
殿內中央放著一尊青銅雕梅枝花紋鼎爐。爐內燃著沉水香,香氣嫋嫋不時發出輕微的“劈啪”之聲。
在一片沉靜平和的氛圍中,如懿一邊替皇上理著衣襟,一邊小心道,“臣妾知道,皇上冷落了永壽宮這麽久,是在為臣妾出頭。
可臣妾總覺得惶恐,不想因著一己之身,攪擾後宮平靜。”
皇上闔著眸子,安慰道,“如懿啊,你總是這般為他人著想,寧願苦著自己,朕看著實在心疼。”
如懿淺笑道,“皇上心疼臣妾,臣妾心中歡喜。可臣妾作為您的正妻,不能善妒,隻能大度。
臣妾聽聞太後近來身子不爽,皇上可要去看看?”
“不去。”
皇上回答的迅速,說完覺得有些不妥,又找補道,“如今氣候熱了些,皇額娘年歲大了,一時受不住也是有的。
朕會讓內務府多多送冰過去,再讓齊汝常去請一請平安脈,想來也無礙。”
皇上知道如懿這是想要調和他與太後的矛盾,可身為天子,怎能輕易低頭。哪怕那人是太後,是他的養母。
如懿柔順的替皇上係上腰帶,緩緩道,“皇上事務繁忙,一時顧不上也是有的。
隻是皇額娘不待見臣妾這個兒媳,所以臣妾也不好再去慈寧宮叨擾。
不過,臣妾想著,皇額娘最疼愛的便是恒娖長公主和恒媞長公主了。
恒娖長公主遠嫁,可恒媞長公主尚且待字閨中,正值芳齡。臣妾鬥膽,請皇上邀恒媞長公主入慈寧宮小住一段時日。
有了長公主陪伴在側,想來皇額娘心慈,定能寬慰不少。
來日再幫長公主尋個好人家,便是極為圓滿了。”
皇上微微頷首,想了想,便賜了恒媞“柔淑”二字為封號,並在京中特設長公主府。
雖然未曾賜婚,但長公主府一設,眾人便能猜到皇上的態度。想來恒媞未來定是會嫁在京中,不必和親了。
恒媞本就心善溫婉,加上得了恩惠,也感念如懿的一片誠心。話語間說著“皇嫂”,很是恭敬。
如懿不曾為難她。害怕天熱曬壞了公主,如懿還特意賜下了一頂青帷小轎,中間放了冰盆,涼爽又不失輕便。
恒媞在慈寧宮與太後一見麵,母女二人便情感流露,含淚帶笑的抱在了一起。
恒媞得了如懿的善意對待,話語間也稍稍偏向了她兩分。
太後到底還是放軟了態度,往翊坤宮送了些賞賜,這事兒在明麵上就算翻篇了。
可大家麵上和睦,不代表私下也能一團和氣。
漸入盛夏,日光灼灼,宮中熱氣升騰。饒是在長街上坐著轎輦,嬪妃們一路來翊坤宮請安時,還是香汗淋漓。
空蕩蕩的長街上,皇上的鑾駕正停在前方。
如懿走上前去,滿眼委屈和辛酸,卻隻是壓抑著情緒,平視著皇上,似是在將自己無聲的苦楚,默默地掩飾在了一片平靜之下。
皇上看著如懿繁複的雲鬢上綴滿了精巧的點翠珠花,盡顯了身為皇後的威儀。
可這風光背後,她承受了什麽,皇上自然是懂的。
如懿的按捺不發,無非是為了給皇上留些顏麵。所以,此時她越是隱忍,皇上便越是心疼她的懂事。
“如懿啊,讓你受委屈了。”皇上伸手扶了扶她如墨般的發髻邊,插的有些鬆散了的一隻赤金攢珠通玉鳳釵。
如懿倔強的抿了抿唇,“皇上,柔貴人和麗貴人是太後親薦。
她們二人侍寢,皇額娘應當高興才是,可為什麽要當眾責備臣妾無能呢?”
皇上牽起了如懿的手,似是撫慰,似是無奈,歎道,“皇額娘年歲漸長,處事越發偏頗起來,你不必在意。”
“臣妾身為晚輩,理應尊敬長輩,事事忍讓,方為婦德。
這些道理,臣妾時時刻刻銘記於心,不敢忘懷。
隻是臣妾不明白,皇額娘雖與本宮的姑母不睦,可從前臣妾為妃時,皇額娘也從未如此對待過臣妾。
難不成,臣妾如今成了皇後,皇額娘是擔心……”
如懿垂著眼簾,說出的話輕柔若風,悠悠蕩進了皇上的心底。
雖隻說了一半,可另一半兒,皇上聽懂了。
從前如懿為妃,雖然也有協理六宮之權,但到底並非六宮之主,做事難免束手束腳。
可如今如懿是皇後,執掌六宮。太後是憂心如懿勢力漸盛,壓過了太後自己。所以才以長輩之身,尋著由頭打壓如懿。
如懿身為晚輩,除了忍耐順從,別無他法。
可皇上心中,對於太後這般對權勢極強的掌控欲,已經起了別的心思和計較。
皇上沉著臉色,自語道,“原先在軍機處位高權重的訥親已經伏法,朝堂之上,皇額娘語勢逐漸衰落。
她竟轉移了目標,現下在後宮中也要事事幹預,凡事要強,非要壓著你這個皇後。
朕自問,一直尊養著皇額娘,處處孝敬有加。卻不想,朕的一片孝心,竟姑息了她這般權勢……”
皇上的聲音漸漸沉到微不可察,如懿也不再細聽,隻當自己是個聾子。
如懿走在皇上的身側,不動聲色的看著皇上越發凝重的神情,覺得是時候該提點提點齊太醫了。
皇上好生安慰了如懿一通,又接連幾日宿在了翊坤宮。
如懿知道,皇上是在與太後賭氣。太後斥責如懿,皇上就非要偏寵如懿。
至於永壽宮的牌子,則被皇上以磕破受損為由撤了下去。
有了皇上撐腰,後宮眾妃心裏明白,縱使皇上得了新寵,可心中最在意,最不可動搖的始終是皇後。
太後見皇上這般隱晦的與自己抗衡,自然心生不滿。可皇上連永壽宮的綠頭牌都撤了,太後哪裏還能找到人去吹枕邊風。
皇上和太後置氣,如懿算是個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的“受害者”。可她身為一個“賢惠”的兒媳,總要想法子從中調和才是。
夏日炎熱,翊坤宮奉了不少冰盆,幽然微涼的氣息彌漫在殿內,讓人覺得心安。
皇上才剛睡醒起身,正在如懿的服侍下淨麵漱口。
殿內中央放著一尊青銅雕梅枝花紋鼎爐。爐內燃著沉水香,香氣嫋嫋不時發出輕微的“劈啪”之聲。
在一片沉靜平和的氛圍中,如懿一邊替皇上理著衣襟,一邊小心道,“臣妾知道,皇上冷落了永壽宮這麽久,是在為臣妾出頭。
可臣妾總覺得惶恐,不想因著一己之身,攪擾後宮平靜。”
皇上闔著眸子,安慰道,“如懿啊,你總是這般為他人著想,寧願苦著自己,朕看著實在心疼。”
如懿淺笑道,“皇上心疼臣妾,臣妾心中歡喜。可臣妾作為您的正妻,不能善妒,隻能大度。
臣妾聽聞太後近來身子不爽,皇上可要去看看?”
“不去。”
皇上回答的迅速,說完覺得有些不妥,又找補道,“如今氣候熱了些,皇額娘年歲大了,一時受不住也是有的。
朕會讓內務府多多送冰過去,再讓齊汝常去請一請平安脈,想來也無礙。”
皇上知道如懿這是想要調和他與太後的矛盾,可身為天子,怎能輕易低頭。哪怕那人是太後,是他的養母。
如懿柔順的替皇上係上腰帶,緩緩道,“皇上事務繁忙,一時顧不上也是有的。
隻是皇額娘不待見臣妾這個兒媳,所以臣妾也不好再去慈寧宮叨擾。
不過,臣妾想著,皇額娘最疼愛的便是恒娖長公主和恒媞長公主了。
恒娖長公主遠嫁,可恒媞長公主尚且待字閨中,正值芳齡。臣妾鬥膽,請皇上邀恒媞長公主入慈寧宮小住一段時日。
有了長公主陪伴在側,想來皇額娘心慈,定能寬慰不少。
來日再幫長公主尋個好人家,便是極為圓滿了。”
皇上微微頷首,想了想,便賜了恒媞“柔淑”二字為封號,並在京中特設長公主府。
雖然未曾賜婚,但長公主府一設,眾人便能猜到皇上的態度。想來恒媞未來定是會嫁在京中,不必和親了。
恒媞本就心善溫婉,加上得了恩惠,也感念如懿的一片誠心。話語間說著“皇嫂”,很是恭敬。
如懿不曾為難她。害怕天熱曬壞了公主,如懿還特意賜下了一頂青帷小轎,中間放了冰盆,涼爽又不失輕便。
恒媞在慈寧宮與太後一見麵,母女二人便情感流露,含淚帶笑的抱在了一起。
恒媞得了如懿的善意對待,話語間也稍稍偏向了她兩分。
太後到底還是放軟了態度,往翊坤宮送了些賞賜,這事兒在明麵上就算翻篇了。
可大家麵上和睦,不代表私下也能一團和氣。
漸入盛夏,日光灼灼,宮中熱氣升騰。饒是在長街上坐著轎輦,嬪妃們一路來翊坤宮請安時,還是香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