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封道:“若是兵多之時,前方、梁都自是都要重兵駐守。可如今兵馬不足,遣重兵駐於邊疆便是為防兵敗。若是邊疆兵少,便是必敗之局,賊兵殺來,戰場便在梁都城下。與其如此,不若增兵邊疆,將戰場推到邊疆,梁都反而無憂。相公們請細思可是如此?”
袁端道:“你說的雖有道理,但若梁都兵少,隻怕聖心難安,百姓也會恐慌,若是出了亂子,不是小事。這事容我們再細細商議。崇恩,我不留你了,今日事多,外麵還有許多官員候見,你回去後再細想想,若有好法子,再來尋我便是。”
陳封站起說道:“相公,陳封還有一句話。向各處增兵不是為戰事,而是增兵之後,敵國便不敢輕易來犯我疆土。此間細微之處,請相公思之。”說罷團團一揖,辭了出去。
九月半時,陳封的家眷才到梁都。父母妻兒,一家老小有二十餘口,隨行的馬車也有二十餘駕,三弟陳圭也來了梁都,隻留了二弟陳壋一家在老宅中打理家事。一時間梁都中許多同僚都到府中道賀,陳封直忙亂了兩三日方才消停。
自打進了九月,秋意愈濃,太陽雖仍高高掛起,卻再沒有了火辣的熱意,曬在身上,隻覺暖融融的渾身舒泰。這日巳時,陳封接到政事堂急召,便在這太陽下,急匆匆趕往政事堂。
到得政事堂,卻不見二位宰相,隻蔡聳與幾位中書舍人在屋內忙著。蔡聳見陳封到了,便道:“原說今日在政事堂議事,便喚了崇恩你來,卻不想聖上看了漢中奏報,便召了二位相公並崔默之一同到紫宸殿議事。聖上親命崇恩到了便速去紫宸殿見駕。”
陳封這才知道今日議事是與漢中相關,卻不知漢中又生了何事。也不便多問,便又急忙趕往紫宸殿。
內侍通稟,聖上傳召,陳封進了紫宸殿。今日議事卻不在鄭帝寢宮,而在紫宸殿正殿內。陳封進門便見鄭帝高高端坐在須彌座上,洪福侍立在側,便跪下行了跪拜大禮。
鄭帝道:“起來罷,你坐到盧象山下首去。”
陳封謝了座,這才看到須彌座下設了兩排座椅,左首坐了袁端、宋質二位宰相與尚書左丞崔言,右首隻坐了盧豫一人,便坐了盧豫下首。
鄭帝道:“政事堂剛剛接到奏報,陳封來得晚,還不知道是什麽事,盧象山也知之不詳,默之再將漢中的事詳細說說。”他聲音幹澀淡漠,似已沒有了昔日的溫潤。
崔言應道:“是。這幾年邊疆沒有戰事,開支卻不見減少,也恐邊軍生了懈怠之心,八月時政事堂與兵部商議,遣使去各邊軍處查看軍務。此事是秘密行事,為防邊軍得了風聲,早作準備,便是盧太尉與陳都司也不知情。派往漢中的密使是兵部職方司郎中齊愬,他八月十三離都,路上用了將近一月,到九月初十才趕到興元府,不想趙都司卻不在南鄭。一問才知,趙都司十幾日前便去了興州。齊郎中本不為見趙都司,見趙都司不在,隻遣人送信與他,自在南鄭軍中查看起來。”
“據奏報,趙都司在興州得知齊郎中到了南鄭,卻並未回南鄭,而是又去了三泉。那三泉與青烏隔嘉陵水相望,是接蜀軍最前沿的所在,由虎賁軍天雄衛都統製於介率軍一萬鎮守。九月十八,蜀軍突襲了三泉後方金牛鎮。金牛鎮設有一處興安倉,因是秋後,存糧有萬石之多,被蜀軍劫去兩千石糧米。金牛鎮守將,於介麾下一位觀察使被殺。趙都司得知此事,立命於介率五千軍馬沿蜀軍歸路追殺,趙都司卻親率一千輕騎,抄近路趕到沮水東岸截殺蜀軍。”
“卻不想沮水東岸有蜀軍接應,趙都司中了蜀人埋伏,被數千蜀軍團團圍住。趙都司突圍不出,終於力竭而死,以身殉國。一千輕騎也折損了五百餘人。”
陳封驚駭萬分,趙具竟死於陣前?此事實太過出乎意料,心中霎時無數個念頭閃過,卻又一時理不出頭緒來。
隻聽鄭帝道:“我大鄭禁軍都指揮使竟於陣前被殺,這是開國以來從未有過之事,於我大鄭實是奇恥大辱。蕞爾西蜀,竟猖狂至此,若不滅了西蜀,豈不教天下人小視了我大鄭。今日召卿等來,便是議一議此事。朕已決意伐蜀,卿等有何建言,今日不妨盡數說來。”他語意雖激昂,聲音卻仍是冷漠幹澀,毫無起伏。
鄭帝說完,目光掃視眾人。此時自是該當當朝首相說話,袁端也是毫不遲疑,站起道:“陛下,臣等初聞此事也是悲憤莫名。趙練材身為一軍主將,仍是身先士卒,甘冒矢石,這才有此之失,實是忠勇可嘉。西蜀小邦,數犯我天朝上國,隻因我大鄭以仁孝治天下,不願擔欺淩弱小之名,這才既往不咎。卻不想宵小無行,膽敢無故犯我疆土,斬我大將,此誠以怨報德也。況且當今蜀主無道,暴虐荒淫,窮奢極欲,以致蜀中赤地千裏,民不聊生。我大鄭承華夏正統,自有匡扶天下之責,便該吊民伐罪,興仁義之兵,救蜀中百姓於水火。臣等不才,願興陛下之誌,戮力同心,以彰仁義之道。”
眾人一齊起身施禮道:“臣等願盡心竭力,討伐無道。”
鄭帝仍是麵無表情,隻抬手虛按了按,眾人又各自坐下。
盧豫卻未退回,說道:“陛下,臣前日便上奏疏,請旨出兵征討西蜀。其時臣隻為西蜀無道,禍國殃民,願滅其國以存天道,卻不想又出了這等事。損我大鄭一員上將,是可忍孰不可忍,臣身為大鄭禁軍都宣撫使,自然責無旁貸。臣願統兵伐蜀,一報趙練材喪身之仇,二滅無道之國以救蒼生。請陛下恩準。”
鄭帝點點頭,道:“象山坐下說罷。你的方略朕已看過多次,確是周詳萬全,不枉你在漢中戍守多年。之所以遲遲未答複你,便是朕不忍心滅一西蜀小國。如今看,是朕婦人之仁了,若是早下決心,誅滅其國,哪致今日折我功臣。朕已命政事堂商議此事,政事堂幾位宰輔說說,卿等商議出什麽章程來。”
袁端道:“你說的雖有道理,但若梁都兵少,隻怕聖心難安,百姓也會恐慌,若是出了亂子,不是小事。這事容我們再細細商議。崇恩,我不留你了,今日事多,外麵還有許多官員候見,你回去後再細想想,若有好法子,再來尋我便是。”
陳封站起說道:“相公,陳封還有一句話。向各處增兵不是為戰事,而是增兵之後,敵國便不敢輕易來犯我疆土。此間細微之處,請相公思之。”說罷團團一揖,辭了出去。
九月半時,陳封的家眷才到梁都。父母妻兒,一家老小有二十餘口,隨行的馬車也有二十餘駕,三弟陳圭也來了梁都,隻留了二弟陳壋一家在老宅中打理家事。一時間梁都中許多同僚都到府中道賀,陳封直忙亂了兩三日方才消停。
自打進了九月,秋意愈濃,太陽雖仍高高掛起,卻再沒有了火辣的熱意,曬在身上,隻覺暖融融的渾身舒泰。這日巳時,陳封接到政事堂急召,便在這太陽下,急匆匆趕往政事堂。
到得政事堂,卻不見二位宰相,隻蔡聳與幾位中書舍人在屋內忙著。蔡聳見陳封到了,便道:“原說今日在政事堂議事,便喚了崇恩你來,卻不想聖上看了漢中奏報,便召了二位相公並崔默之一同到紫宸殿議事。聖上親命崇恩到了便速去紫宸殿見駕。”
陳封這才知道今日議事是與漢中相關,卻不知漢中又生了何事。也不便多問,便又急忙趕往紫宸殿。
內侍通稟,聖上傳召,陳封進了紫宸殿。今日議事卻不在鄭帝寢宮,而在紫宸殿正殿內。陳封進門便見鄭帝高高端坐在須彌座上,洪福侍立在側,便跪下行了跪拜大禮。
鄭帝道:“起來罷,你坐到盧象山下首去。”
陳封謝了座,這才看到須彌座下設了兩排座椅,左首坐了袁端、宋質二位宰相與尚書左丞崔言,右首隻坐了盧豫一人,便坐了盧豫下首。
鄭帝道:“政事堂剛剛接到奏報,陳封來得晚,還不知道是什麽事,盧象山也知之不詳,默之再將漢中的事詳細說說。”他聲音幹澀淡漠,似已沒有了昔日的溫潤。
崔言應道:“是。這幾年邊疆沒有戰事,開支卻不見減少,也恐邊軍生了懈怠之心,八月時政事堂與兵部商議,遣使去各邊軍處查看軍務。此事是秘密行事,為防邊軍得了風聲,早作準備,便是盧太尉與陳都司也不知情。派往漢中的密使是兵部職方司郎中齊愬,他八月十三離都,路上用了將近一月,到九月初十才趕到興元府,不想趙都司卻不在南鄭。一問才知,趙都司十幾日前便去了興州。齊郎中本不為見趙都司,見趙都司不在,隻遣人送信與他,自在南鄭軍中查看起來。”
“據奏報,趙都司在興州得知齊郎中到了南鄭,卻並未回南鄭,而是又去了三泉。那三泉與青烏隔嘉陵水相望,是接蜀軍最前沿的所在,由虎賁軍天雄衛都統製於介率軍一萬鎮守。九月十八,蜀軍突襲了三泉後方金牛鎮。金牛鎮設有一處興安倉,因是秋後,存糧有萬石之多,被蜀軍劫去兩千石糧米。金牛鎮守將,於介麾下一位觀察使被殺。趙都司得知此事,立命於介率五千軍馬沿蜀軍歸路追殺,趙都司卻親率一千輕騎,抄近路趕到沮水東岸截殺蜀軍。”
“卻不想沮水東岸有蜀軍接應,趙都司中了蜀人埋伏,被數千蜀軍團團圍住。趙都司突圍不出,終於力竭而死,以身殉國。一千輕騎也折損了五百餘人。”
陳封驚駭萬分,趙具竟死於陣前?此事實太過出乎意料,心中霎時無數個念頭閃過,卻又一時理不出頭緒來。
隻聽鄭帝道:“我大鄭禁軍都指揮使竟於陣前被殺,這是開國以來從未有過之事,於我大鄭實是奇恥大辱。蕞爾西蜀,竟猖狂至此,若不滅了西蜀,豈不教天下人小視了我大鄭。今日召卿等來,便是議一議此事。朕已決意伐蜀,卿等有何建言,今日不妨盡數說來。”他語意雖激昂,聲音卻仍是冷漠幹澀,毫無起伏。
鄭帝說完,目光掃視眾人。此時自是該當當朝首相說話,袁端也是毫不遲疑,站起道:“陛下,臣等初聞此事也是悲憤莫名。趙練材身為一軍主將,仍是身先士卒,甘冒矢石,這才有此之失,實是忠勇可嘉。西蜀小邦,數犯我天朝上國,隻因我大鄭以仁孝治天下,不願擔欺淩弱小之名,這才既往不咎。卻不想宵小無行,膽敢無故犯我疆土,斬我大將,此誠以怨報德也。況且當今蜀主無道,暴虐荒淫,窮奢極欲,以致蜀中赤地千裏,民不聊生。我大鄭承華夏正統,自有匡扶天下之責,便該吊民伐罪,興仁義之兵,救蜀中百姓於水火。臣等不才,願興陛下之誌,戮力同心,以彰仁義之道。”
眾人一齊起身施禮道:“臣等願盡心竭力,討伐無道。”
鄭帝仍是麵無表情,隻抬手虛按了按,眾人又各自坐下。
盧豫卻未退回,說道:“陛下,臣前日便上奏疏,請旨出兵征討西蜀。其時臣隻為西蜀無道,禍國殃民,願滅其國以存天道,卻不想又出了這等事。損我大鄭一員上將,是可忍孰不可忍,臣身為大鄭禁軍都宣撫使,自然責無旁貸。臣願統兵伐蜀,一報趙練材喪身之仇,二滅無道之國以救蒼生。請陛下恩準。”
鄭帝點點頭,道:“象山坐下說罷。你的方略朕已看過多次,確是周詳萬全,不枉你在漢中戍守多年。之所以遲遲未答複你,便是朕不忍心滅一西蜀小國。如今看,是朕婦人之仁了,若是早下決心,誅滅其國,哪致今日折我功臣。朕已命政事堂商議此事,政事堂幾位宰輔說說,卿等商議出什麽章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