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時,程備回帳中複命,這一戰,斬殺蜀兵三千餘人,鄭軍戰死者近千人,傷者五百餘人。陳封聽聞大喜,這般傷亡,可算大捷了,便命程備細細寫一份報捷奏疏來。
是夜,諸將各回本營安排軍務,陳封便宿在蜀寨中軍帳中。隻一更時分,程備便將報捷奏疏擬好送來。
陳封細細看了兩遍,確是花團錦簇一篇好文章,也無可更改,便將奏疏放在案上笑道:“無患當真是大才,文武兼備。可惜昔日盧太尉與趙都司不識荊山之玉,交臂而失之。不然無患豈止今日之位分。”
程備笑道:“程備何當都司如此謬讚。我如今官居從五品,在我大鄭也算得高官顯爵,程備並非貪心不足之輩,豈敢有怨懟之心。說到文武兼備,軍中皆傳言都司帳下秦璧城製司方是文武全才,又年少風流,軍中哪個不欽慕三分。隻可惜緣慳一麵,未能見識秦製司之風采。”
陳封道:“哦?軍中竟有如此傳言?”
程備道:“軍中非但傳頌秦璧城之名,陳都司大名亦是口耳相傳。我於兵士之間走動多些,常聽兵士談論,言衛長平、霍嫖姚乃漢之雙璧,陳都司與秦璧城便是我大鄭之雙璧。”
陳封嘿嘿笑了兩聲,卻未接話,程備又道:“都司奉旨西征消息傳到漢中,人皆言都司必率秦璧城出兵,卻不想大軍之中竟無左驍衛。”
陳封道:“天下傳言秦玉文武雙全,不過是因他文官轉武職,無患豈非也是如此?但秦玉畢竟年輕,雖火氣足卻少了一絲老道,較之無患也有不及之處。旁的不說,”他指著程備擬就的報捷奏疏道:“單這份奏疏,秦玉便萬萬寫不出的。”
程備笑道:“少年人原該有些銳氣的,都似我這般老氣橫秋又有什麽好處?此戰之前,我見都司每日眉頭緊鎖,嘔心瀝血,若是秦璧城在漢中,必能為都司分憂。”
陳封道:“他升了都統製,自可獨當一麵了,我便薦了他出鎮淮南,他也能有所曆練。我也並非離不得他,何況漢中還有程無患為我分憂。”
程備道:“我若能追隨都司,時時為都司分憂,便是我的福分了。隻可惜伐蜀功成之後,都司必是要還都高升的,這虎賁軍都指揮使一職,聖上必是要擇人任用的。”
陳封道:“那又如何?你程無患又不是必定要死守虎賁軍的。你的功我自記下,待功成之後,我必向朝廷保奏你,無患無需擔心。”
程備道:“如此,便多謝都司了。”
陳封笑道:“你說這番話,不過是要隨我回梁都罷了,又何必繞彎子。隻你前日向我獻取青烏之策,我便是要保奏你的。你放心,我陳封不是貪下屬功勞之人。日後你隻要一心事我,我自不會虧待於你。”
程備道:“程備這點私心,如何能瞞過都司。我到漢中已近九年,確是已厭煩這等日子,隻盼能回梁都便好,升官與否倒是不在心上。都司恕我直言,似都司這般雅量高致,寬仁厚德之人,實是備生平僅見,備若能追隨都司左右,豈敢不以身報效都司?”
陳封哈哈大笑道:“你這馬屁當真拍得山響,我卻不聽你虛言奉承。你隻說我如今已拿下青烏,而後又該如何?”
程備道:“青烏乃利州門戶,拿下青烏,我便可兵進利州。青烏背後有三處重鎮,自東向西分為朝天鎮、白水鎮、方維鎮,原本夏侯蹇在這三鎮皆有駐兵,但今日三鎮既已出援青烏,又未守住青烏,隻怕未必便再回各鎮。隻因青烏一失,方維、白水二鎮便成孤懸於外,又無險可守,在這兩處駐兵已無用處。夏侯蹇中軍在綿穀,青烏到綿穀之間還有朝天鎮、漫天寨兩處要地,是通往綿穀之咽喉。我若是夏侯蹇,便盡收青烏、白水、方維之兵,分駐於朝天、漫天,為綿穀門戶。我若要打綿穀,便要先打朝天、漫天兩處。都司也無需太急,我大軍可在青烏多多休整幾日,便過了上元節再進兵也無妨。過幾日我遣出斥候,看夏侯蹇如何調兵,再作道理也不遲。”
陳封道:“大勝過後,已無近憂,今夜又無事,你我隻作閑談。倘若夏侯蹇當真全軍回縮綿穀,又有朝天、漫天兩處為犄角,我當如何應對?”
程備微閉雙眼,思索片刻,才又睜眼道:“都司,夏侯蹇這人,雖非武將出身,卻萬萬不可小覷。他與盧太尉、趙都司相持多年,不落下風,便可見一斑。夏侯蹇原本有五萬大軍,經冷桂渡、青烏兩戰之後,大約還有四萬五千兵馬。劍閣、昭化各有五千兵馬把守,這兩處兵馬是萬萬不能動的。劍閣天險,又是入蜀門戶,自不必多說,昭化南銜劍閣,北接綿穀,亦是要害所在。昭化有三大用處,其一是保障綿穀糧道通暢,其二若是綿穀戰事不利,可接應綿穀蜀軍撤回劍閣,其三占據昭化,我軍便無法繞到綿穀背後,兩路合圍綿穀,也無法截斷綿穀與劍閣之聯絡。綿穀蜀軍進可攻青烏,退可守劍閣,便無後顧之憂。是以這一處兵馬也是不能動的。”
陳封點頭道:“嗯,夏侯蹇用兵,也是極有見識的。”
程備道:“夏侯蹇守綿穀便還有三萬五千兵馬。朝天鎮距綿穀三十餘裏,漫天寨距綿穀二十裏,朝天與漫天兩處相距隻十餘裏。夏侯蹇或在朝天與漫天各駐兵一萬,綿穀隻留一萬五千兵馬守城。城外兩處營寨共有兩萬兵馬,已可算是重兵,我要攻他便要多費些心思氣力。我軍卻也不敢繞過兩鎮直取綿穀,否則便會被蜀軍前後夾擊,是以我隻能先攻這兩處營寨。但蜀軍經此一敗,必然深溝高壘,堅守不出,我要硬攻他營寨,又要防備其他二處兵馬來援,著實不易。”
是夜,諸將各回本營安排軍務,陳封便宿在蜀寨中軍帳中。隻一更時分,程備便將報捷奏疏擬好送來。
陳封細細看了兩遍,確是花團錦簇一篇好文章,也無可更改,便將奏疏放在案上笑道:“無患當真是大才,文武兼備。可惜昔日盧太尉與趙都司不識荊山之玉,交臂而失之。不然無患豈止今日之位分。”
程備笑道:“程備何當都司如此謬讚。我如今官居從五品,在我大鄭也算得高官顯爵,程備並非貪心不足之輩,豈敢有怨懟之心。說到文武兼備,軍中皆傳言都司帳下秦璧城製司方是文武全才,又年少風流,軍中哪個不欽慕三分。隻可惜緣慳一麵,未能見識秦製司之風采。”
陳封道:“哦?軍中竟有如此傳言?”
程備道:“軍中非但傳頌秦璧城之名,陳都司大名亦是口耳相傳。我於兵士之間走動多些,常聽兵士談論,言衛長平、霍嫖姚乃漢之雙璧,陳都司與秦璧城便是我大鄭之雙璧。”
陳封嘿嘿笑了兩聲,卻未接話,程備又道:“都司奉旨西征消息傳到漢中,人皆言都司必率秦璧城出兵,卻不想大軍之中竟無左驍衛。”
陳封道:“天下傳言秦玉文武雙全,不過是因他文官轉武職,無患豈非也是如此?但秦玉畢竟年輕,雖火氣足卻少了一絲老道,較之無患也有不及之處。旁的不說,”他指著程備擬就的報捷奏疏道:“單這份奏疏,秦玉便萬萬寫不出的。”
程備笑道:“少年人原該有些銳氣的,都似我這般老氣橫秋又有什麽好處?此戰之前,我見都司每日眉頭緊鎖,嘔心瀝血,若是秦璧城在漢中,必能為都司分憂。”
陳封道:“他升了都統製,自可獨當一麵了,我便薦了他出鎮淮南,他也能有所曆練。我也並非離不得他,何況漢中還有程無患為我分憂。”
程備道:“我若能追隨都司,時時為都司分憂,便是我的福分了。隻可惜伐蜀功成之後,都司必是要還都高升的,這虎賁軍都指揮使一職,聖上必是要擇人任用的。”
陳封道:“那又如何?你程無患又不是必定要死守虎賁軍的。你的功我自記下,待功成之後,我必向朝廷保奏你,無患無需擔心。”
程備道:“如此,便多謝都司了。”
陳封笑道:“你說這番話,不過是要隨我回梁都罷了,又何必繞彎子。隻你前日向我獻取青烏之策,我便是要保奏你的。你放心,我陳封不是貪下屬功勞之人。日後你隻要一心事我,我自不會虧待於你。”
程備道:“程備這點私心,如何能瞞過都司。我到漢中已近九年,確是已厭煩這等日子,隻盼能回梁都便好,升官與否倒是不在心上。都司恕我直言,似都司這般雅量高致,寬仁厚德之人,實是備生平僅見,備若能追隨都司左右,豈敢不以身報效都司?”
陳封哈哈大笑道:“你這馬屁當真拍得山響,我卻不聽你虛言奉承。你隻說我如今已拿下青烏,而後又該如何?”
程備道:“青烏乃利州門戶,拿下青烏,我便可兵進利州。青烏背後有三處重鎮,自東向西分為朝天鎮、白水鎮、方維鎮,原本夏侯蹇在這三鎮皆有駐兵,但今日三鎮既已出援青烏,又未守住青烏,隻怕未必便再回各鎮。隻因青烏一失,方維、白水二鎮便成孤懸於外,又無險可守,在這兩處駐兵已無用處。夏侯蹇中軍在綿穀,青烏到綿穀之間還有朝天鎮、漫天寨兩處要地,是通往綿穀之咽喉。我若是夏侯蹇,便盡收青烏、白水、方維之兵,分駐於朝天、漫天,為綿穀門戶。我若要打綿穀,便要先打朝天、漫天兩處。都司也無需太急,我大軍可在青烏多多休整幾日,便過了上元節再進兵也無妨。過幾日我遣出斥候,看夏侯蹇如何調兵,再作道理也不遲。”
陳封道:“大勝過後,已無近憂,今夜又無事,你我隻作閑談。倘若夏侯蹇當真全軍回縮綿穀,又有朝天、漫天兩處為犄角,我當如何應對?”
程備微閉雙眼,思索片刻,才又睜眼道:“都司,夏侯蹇這人,雖非武將出身,卻萬萬不可小覷。他與盧太尉、趙都司相持多年,不落下風,便可見一斑。夏侯蹇原本有五萬大軍,經冷桂渡、青烏兩戰之後,大約還有四萬五千兵馬。劍閣、昭化各有五千兵馬把守,這兩處兵馬是萬萬不能動的。劍閣天險,又是入蜀門戶,自不必多說,昭化南銜劍閣,北接綿穀,亦是要害所在。昭化有三大用處,其一是保障綿穀糧道通暢,其二若是綿穀戰事不利,可接應綿穀蜀軍撤回劍閣,其三占據昭化,我軍便無法繞到綿穀背後,兩路合圍綿穀,也無法截斷綿穀與劍閣之聯絡。綿穀蜀軍進可攻青烏,退可守劍閣,便無後顧之憂。是以這一處兵馬也是不能動的。”
陳封點頭道:“嗯,夏侯蹇用兵,也是極有見識的。”
程備道:“夏侯蹇守綿穀便還有三萬五千兵馬。朝天鎮距綿穀三十餘裏,漫天寨距綿穀二十裏,朝天與漫天兩處相距隻十餘裏。夏侯蹇或在朝天與漫天各駐兵一萬,綿穀隻留一萬五千兵馬守城。城外兩處營寨共有兩萬兵馬,已可算是重兵,我要攻他便要多費些心思氣力。我軍卻也不敢繞過兩鎮直取綿穀,否則便會被蜀軍前後夾擊,是以我隻能先攻這兩處營寨。但蜀軍經此一敗,必然深溝高壘,堅守不出,我要硬攻他營寨,又要防備其他二處兵馬來援,著實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