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封又踱了幾步,道:“是啊。我也知道攻朝天時機未到,但若拖延下去,我隻怕三處都陷入僵局,那我陳封便是大鄭的罪人。”又見楊顯仍是沉默不語,便問道:“繼先以為如何?”


    楊顯抬起頭看著陳封,沉吟道:“楊顯隻是一個衝鋒陷陣的軍漢,於朝政大局一無所知。以戰事論,楊顯仍以為不該強攻。蜀國陣線穩固,將帥一心,我軍並無勝算。都司,這一戰,拚得多死傷些人馬,倘若能攻下朝天,也是幸事,我隻怕...倘若敗了,都司無法上複朝廷,也累了朝政大局。”


    陳封踱回案後,重又坐下道:“我帳下皆是百戰良將,又有十萬大軍,縱是攻不下朝天,也不致兵敗,繼先不必擔心。你是統製使,衝鋒陷陣是你的本分,自是不必考慮朝局,我卻不能不想。待到你做到一軍主將之時便知道了。”


    程備道:“這一戰已是勢在必行,繼先也不必太過糾結。都司如此信重於你,你也該盡力打好這一仗,為都司分憂才是。”


    楊顯道:“長史說的是,是楊顯想左了。都司有用得楊顯之處,便請吩咐就是,楊顯便是舍了這條性命,也不敢有負都司之命。”


    陳封微微點點頭。程備又道:“這一戰如何打,還該等斥候探明蜀軍情勢再議,但此戰過後之事,都司還該早作打算才是。”


    陳封道:“我正欲與無患商議此事,無患可是已有成算?”


    程備道:“都司,此戰若能攻下朝天,漫天寨必不可守,蜀軍或棄漫天寨而走,或隻留少量兵馬固守,其大軍必然屯集於綿穀。我軍便可乘勢取下漫天寨,兵進綿穀。”


    程備頓了一頓,看看陳封道:“夏侯蹇若固守綿穀還好,隻怕他全軍退守劍閣,那我便當真無計可施了。”


    陳封道:“正是,因此若能攻下朝天,便要想如何能阻住夏侯蹇退守劍閣。”


    楊顯道:“以我之見,夏侯蹇不會輕易棄守綿穀,退守劍閣。”


    陳封與程備都看向楊顯。楊顯又道:“劍閣乃是天險,自古以來從未被人從外麵攻破過。但困守孤城,兵臨城下,終究勝負難料。夏侯蹇行軍布陣極為謹慎,若非萬不得已,不會用這最後一著。”


    “再者,綿穀、昭化、劍閣一線陣型極為穩固,守住綿穀,劍閣便穩如泰山,若守不住綿穀,再退守劍閣也不遲。何況綿穀後方有昭化,我無法困死綿穀,綿穀守軍縱是萬不得已之時,也能從容退兵。是以夏侯蹇必然死守綿穀。”


    “夏侯蹇若全軍退守劍閣,則利州不複為蜀所有。利州若失,巴州、閬州、文州、龍州亦不能保,一舉而失五州,夏侯蹇還沒有這等膽量。但若綿穀不能守,夏侯蹇便也顧不得五州,隻能退守劍閣,以保成都。”


    “是以初時夏侯蹇必然死守綿穀,但若戰事不利,我軍當全力截斷綿穀、昭化守軍退往劍閣之路。若能將夏侯蹇全軍困死在利州,則劍閣便易克矣。”


    陳封沉思良久,點頭道:“繼先說的極是,克朝天後便是要攻綿穀。這綿穀該如何攻,綿穀與昭化往劍閣之路,又該如何截斷,你二位可有良策?”


    楊顯道:“綿穀已是大城,城堅牆厚,實不易攻。夏侯蹇隻怕還要在城外駐兵,使我不敢直接攻城。如何攻城,現下說還為之過早,還要看蜀軍如何布防,綿穀地勢如何再從長計議。至於截斷夏侯蹇歸路,更是難說。夏侯蹇熟知地理,在昭化駐兵便是為保退路。待我大軍兵臨綿穀城下之時,再多遣斥候,探查地勢,若能一舉圍住昭化,想來便可截斷蜀軍退路。”


    陳封又看程備。程備道:“繼先所說乃是正理。我等從未看過綿穀地勢,現下商討皆是空談。都司且寬心等上幾日,待探明朝天情勢,都司先定攻朝天之法,再議打綿穀之策不遲。”


    陳封長歎一聲道:“也隻得如此了。”


    程備、楊顯離去之後,陳封獨自一人在帳中徘徊,卻無論如何也難以靜下心來。掀簾走出大帳,見門外站著幾個親兵,遠處有崗哨巡哨,也有兵士燃起火堆,聚在一處說笑耍樂,大營之中一切如常。抬起頭來,天空之中繁星點點,一彎殘月高掛中天,也是一切如常。這世間一切如常,與昨夜,與前幾夜並無分毫差別,唯獨身邊少了黃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亡雲煙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石立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石立方並收藏興亡雲煙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