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備道:“蜀國養兵不過十數萬,其中隻有十萬可算是精兵。夏侯蹇擁兵五萬,成都有兩萬禁衛親軍,還有三萬便在夔州刺史、鎮東大將軍、中領軍樂籍手中。其餘各處州縣駐防兵馬不過散兵遊勇而已,不值一提。樂籍久鎮夔州,防備南楚,世代為蜀國一方諸侯,未必便聽從蜀主旨意。何況夏侯蹇被圍利州不過十餘日,蜀主便要召回這支兵馬也已不及。是以這幾處雖要緊,蜀國卻隻怕已無兵可用。前者綿竹守兵不過數千,若聞我兵至,豈有不聞風喪膽之理?我所慮者,蜀國西南石門蕃部有蠻王掌數萬蠻兵。若這支兵馬為蜀主所用,方是大患。然自蜀立國以來,不過與石門蕃相安無事而已,蠻王雖稱臣於蜀,卻不聽宣。當今蜀主又昏庸無道,從未施恩於蠻部,那蠻王豈肯無故助他?因此我料石門蕃必不肯發兵勤王。”
陳封道:“若如此,我兵進成都,蜀國便是隻有兩萬精兵守禦了,隻看蜀主如何調遣了。他若將兩萬精兵盡皆留守成都,我進兵便無阻礙矣。”
楊顯道:“都司,前幾日樊太守曾與我言及此事。夏侯蹇兵馬被困利州之後,蜀國朝野震動,蜀主驚慌失措,便議遷都。卻被群臣諫阻。隻因除成都外,蜀國朝廷實已無處存身。蜀主無奈,隻得傳旨命夔州刺史樂籍起兵勤王,但樂籍素來擁兵自重,此次又以楚國久伺夔州,兵馬皆列於秭歸、夷陵等處為由,不肯奉詔回成都勤王。蜀主也曾求援於石門蕃蠻王,蠻王卻是不理不睬,有如未聞一般。蜀主無計可施,隻得命車騎將軍,大司空孟軛在成都府、梓州兩郡急征男丁從軍。那孟軛乃是當今蜀主叔父,素來把持朝政,專橫獨斷。受命以來,便在兩郡之內借征兵之機斂財,無錢財奉上者,便強令十五歲以上男丁從軍。許多男丁不願從軍,或逃往深山之中,或變賣家產賄賂官吏以求得免,蜀國百姓民怨沸騰,苦不堪言。現下還不知他征得多少兵卒,然顯以為,他縱征發數萬兵卒也不足慮,這等兵卒實乃烏合之眾,不堪一擊。我軍兵進成都,必如破竹之勢。”
陳封點頭道:“蜀主無道,權奸攬政,由此可見。這消息若屬實,成都已在我掌中矣。”
徐慷道:“都司言之有理。我軍大破夏侯蹇,兵不血刃襲取劍閣,蜀國上下膽已破矣。況且蜀國朝廷蠹蟲當朝,橫征暴斂,致使兵無戰意,民有怨心,又怎能抗我天兵?當此時,我當急速進兵,不予西蜀喘息之機,我大軍一鼓作氣,必可蕩平西蜀,收取成都。”
陳封道:“壯哉毅節,誠哉斯言。便依毅節之言,明日一早兵發江油。”
次日一早,陳封率六萬大軍離了劍閣,隻留文越率三千五百兵馬把守劍閣。行了一日,至天晚時兵馬行近劍州。
距劍州城十餘裏時,便見路邊站滿各色官員百姓夾道相迎,原來卻是劍州太守樊勝以下數十官員在此迎候。眾百姓卻是苦蜀政久矣,聽聞鄭軍將至,自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陳封下馬與劍州官員相見,又命程備安撫百姓。百姓所贈之物分毫不取,反將隨軍糧米發放與百姓。百姓自是感恩戴德,跪地稱頌不已。
是夜陳封率親軍入城飲宴,大軍駐紮於城外,自有劍州官員犒賞。
一夜無事,次日天明時分,陳封整肅兵馬上路,劍州官員苦留不住,隻得又送出十餘裏方才罷休。
路上又走四日,大軍趕到江油縣。這江油初時乃是季漢昭烈帝為防曹魏,在此設置江油關,後因人口漸多,方增設為江油縣。如今此處已是一座大縣,江油關城也仍舊高高聳立。
陳封還未到關下,便見關門突然打開,關中湧出許多兵馬、官員。原來江油原本有三千餘兵馬駐守,然夏侯蹇鎮守利州多年,蜀主自為江油無事,便將精兵調往他處,如今隻有千餘老弱兵卒把守。前些日楊顯夜襲劍閣,劍閣守軍潰逃者兩千餘人,這其中便有千餘人逃到江油。如此,江油才有兩千守軍。
江油縣令與江油關守將聞聽鄭國大軍到來,自知僅憑這兩千守軍無法對抗大軍,更兼蜀國朝政已糜爛不堪,便決意出城降鄭。這才有今日之事。
陳封雖心有戒備,但見江油官員意甚誠摯,言辭懇切,便也欣然納降,遂率大軍進了江油城。
陳封安撫江油令,令他好生為政,善待百姓,卻不肯留蜀國降將鎮守江油。他將蜀國降兵皆編入鄭軍之中,又留自家兵馬三千鎮守江油關。
陳封仍舊不肯停留,隻在江油歇宿一晚,大軍又再啟程,向綿竹進軍。沿路又途經綿州府巴西城,綿州太守亦出降。陳封兵不血刃,全取綿州。投降官員皆留原職不變,隻待朝廷遣官員來重新分派。
陳封馬不停蹄,於正月十四渡過綿水,兵至綿竹。
到綿竹城下時天尚未黑,大軍在城外十裏紮下營寨。陳封自恃兵威雄壯,不肯示弱於蜀人,便帶麾下諸將與五百精騎去看綿竹城池。
綿竹城坐落於群山之間,北門便在一處山崗之上,周圍山嶺環伺,如同關隘一般。此處地勢險要,須仰攻上山,方能到城牆下,若要攻其他城門,卻繞不過北門去。是以這綿竹是蜀地之中,僅次於劍閣的第二道險要隘口,自古便是自北道進入成都的門戶。但若能過得綿竹,到成都便是一馬平川,再無險可守。
陳封看夠多時,引兵回營。於路上便將程備喚至身邊,二人邊行邊說。陳封道:“無患已看過綿竹城,心中可盤算該如何攻打?”
陳封道:“若如此,我兵進成都,蜀國便是隻有兩萬精兵守禦了,隻看蜀主如何調遣了。他若將兩萬精兵盡皆留守成都,我進兵便無阻礙矣。”
楊顯道:“都司,前幾日樊太守曾與我言及此事。夏侯蹇兵馬被困利州之後,蜀國朝野震動,蜀主驚慌失措,便議遷都。卻被群臣諫阻。隻因除成都外,蜀國朝廷實已無處存身。蜀主無奈,隻得傳旨命夔州刺史樂籍起兵勤王,但樂籍素來擁兵自重,此次又以楚國久伺夔州,兵馬皆列於秭歸、夷陵等處為由,不肯奉詔回成都勤王。蜀主也曾求援於石門蕃蠻王,蠻王卻是不理不睬,有如未聞一般。蜀主無計可施,隻得命車騎將軍,大司空孟軛在成都府、梓州兩郡急征男丁從軍。那孟軛乃是當今蜀主叔父,素來把持朝政,專橫獨斷。受命以來,便在兩郡之內借征兵之機斂財,無錢財奉上者,便強令十五歲以上男丁從軍。許多男丁不願從軍,或逃往深山之中,或變賣家產賄賂官吏以求得免,蜀國百姓民怨沸騰,苦不堪言。現下還不知他征得多少兵卒,然顯以為,他縱征發數萬兵卒也不足慮,這等兵卒實乃烏合之眾,不堪一擊。我軍兵進成都,必如破竹之勢。”
陳封點頭道:“蜀主無道,權奸攬政,由此可見。這消息若屬實,成都已在我掌中矣。”
徐慷道:“都司言之有理。我軍大破夏侯蹇,兵不血刃襲取劍閣,蜀國上下膽已破矣。況且蜀國朝廷蠹蟲當朝,橫征暴斂,致使兵無戰意,民有怨心,又怎能抗我天兵?當此時,我當急速進兵,不予西蜀喘息之機,我大軍一鼓作氣,必可蕩平西蜀,收取成都。”
陳封道:“壯哉毅節,誠哉斯言。便依毅節之言,明日一早兵發江油。”
次日一早,陳封率六萬大軍離了劍閣,隻留文越率三千五百兵馬把守劍閣。行了一日,至天晚時兵馬行近劍州。
距劍州城十餘裏時,便見路邊站滿各色官員百姓夾道相迎,原來卻是劍州太守樊勝以下數十官員在此迎候。眾百姓卻是苦蜀政久矣,聽聞鄭軍將至,自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陳封下馬與劍州官員相見,又命程備安撫百姓。百姓所贈之物分毫不取,反將隨軍糧米發放與百姓。百姓自是感恩戴德,跪地稱頌不已。
是夜陳封率親軍入城飲宴,大軍駐紮於城外,自有劍州官員犒賞。
一夜無事,次日天明時分,陳封整肅兵馬上路,劍州官員苦留不住,隻得又送出十餘裏方才罷休。
路上又走四日,大軍趕到江油縣。這江油初時乃是季漢昭烈帝為防曹魏,在此設置江油關,後因人口漸多,方增設為江油縣。如今此處已是一座大縣,江油關城也仍舊高高聳立。
陳封還未到關下,便見關門突然打開,關中湧出許多兵馬、官員。原來江油原本有三千餘兵馬駐守,然夏侯蹇鎮守利州多年,蜀主自為江油無事,便將精兵調往他處,如今隻有千餘老弱兵卒把守。前些日楊顯夜襲劍閣,劍閣守軍潰逃者兩千餘人,這其中便有千餘人逃到江油。如此,江油才有兩千守軍。
江油縣令與江油關守將聞聽鄭國大軍到來,自知僅憑這兩千守軍無法對抗大軍,更兼蜀國朝政已糜爛不堪,便決意出城降鄭。這才有今日之事。
陳封雖心有戒備,但見江油官員意甚誠摯,言辭懇切,便也欣然納降,遂率大軍進了江油城。
陳封安撫江油令,令他好生為政,善待百姓,卻不肯留蜀國降將鎮守江油。他將蜀國降兵皆編入鄭軍之中,又留自家兵馬三千鎮守江油關。
陳封仍舊不肯停留,隻在江油歇宿一晚,大軍又再啟程,向綿竹進軍。沿路又途經綿州府巴西城,綿州太守亦出降。陳封兵不血刃,全取綿州。投降官員皆留原職不變,隻待朝廷遣官員來重新分派。
陳封馬不停蹄,於正月十四渡過綿水,兵至綿竹。
到綿竹城下時天尚未黑,大軍在城外十裏紮下營寨。陳封自恃兵威雄壯,不肯示弱於蜀人,便帶麾下諸將與五百精騎去看綿竹城池。
綿竹城坐落於群山之間,北門便在一處山崗之上,周圍山嶺環伺,如同關隘一般。此處地勢險要,須仰攻上山,方能到城牆下,若要攻其他城門,卻繞不過北門去。是以這綿竹是蜀地之中,僅次於劍閣的第二道險要隘口,自古便是自北道進入成都的門戶。但若能過得綿竹,到成都便是一馬平川,再無險可守。
陳封看夠多時,引兵回營。於路上便將程備喚至身邊,二人邊行邊說。陳封道:“無患已看過綿竹城,心中可盤算該如何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