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封說完,仍舊伏在地上,不敢抬頭,卻聽鄭帝默不作聲,半晌鄭帝聲音才響起:“你怎地還跪在哪裏?崇恩,你是有大功之人,卻如何還這般多禮數?起來,坐著說話。”


    陳封又重重叩了一個頭,道:“臣謝陛下。”才慢慢爬起,抬頭見榻側擺放了一個木杌子,卻非昔日的官帽椅了,不及細想,便挪了過去,淺淺坐了。


    鄭帝道:“這大熱的天要你趕路回都,可著實辛苦了,一路之上可還好麽?”


    陳封道:“承陛下掛懷,然臣與眾將士皆是經年征戰的武夫,這些許勞苦算不得事,臣的身子也還受得。臣在成都苦等陛下班師旨意,隻盼能早日見到陛下,隻因路途太遠,旨意在路上耽擱了些時日,這才遷延至今。今日終能得見陛下,見陛下聖體康泰,臣心裏才得踏實。”


    鄭帝道:“你我君臣相知,我自然知曉你心意。原想著你陳崇恩是個將才,戰陣廝殺是你之長,卻不想你竟也有理政之才,竟能在文官趕到成都之前,將蜀中治理得井井有條,蜀中百姓也甚是感念你的恩德。以此看來,為將或是屈了你的大才了。”


    陳封又是一驚,在成都之時,他已是百般韜晦,不敢放手做事,然為安蜀地民心,也為不致出亂子,隻得勉力為之,卻不想仍是為鄭帝所忌。因不及細想, 隻得故作不知道:“臣哪有理政之才?臣得成都之後,與一眾武將便已是無事可做了,撫境安民這等事,皆是臣麾下那等文官去做,臣卻是不聞不問了,卻不想竟得了這個勞績。”


    鄭帝道:“你麾下文官?那也是你有統禦之才了。你薦了一個喚作...喚作程備的,做你熊飛軍指揮使,此人原是虎賁軍中軍長史?嗯,那便是了。你麾下文官想必便是以這人為首的了?”


    陳封道:“是,臣軍中諸般雜事皆是這程備打理,戰事之時也頗能出謀劃策,伐蜀得勝此人有大功,因此臣才薦程備任熊飛軍指揮使。”


    鄭帝道:“依你之言,這程備也頗有理政之才了?”


    “這...”陳封遲疑道:“回稟陛下,臣於政事實是一竅不通,治理巴蜀四郡臣也並未過問,因此臣也不敢妄加評斷。臣隻一心戰事,卻懶於政事,有負陛下重托,請陛下治罪。”


    “這又何罪之有?”鄭帝語聲之中終於有了一絲笑意,“你本是武將,戰事才是你的本分。朕又未命你理政,你不通曉政事,也算不得錯。”


    陳封道:“謝陛下寬仁。臣入蜀先取利州,再取成都,戰事已畢,臣便將安民之事盡皆交與裴緒裴中書與程備,政事便由他二人自行處置。若說理政之才,臣私心以為,隻怕裴緒的功勞要更大些。”


    鄭帝沉吟道:“裴緒?嗯,這裴緒確是有理政之才,否則如何能入政事堂?這人我看他年輕,有心要他學些兵事,卻不想他從軍這一遭,非但學習了兵事,政事上竟也是大有進益了。”


    陳封道:“正是。陛下慧眼如炬,竟識出裴緒有兵事之才,這才將裴中書遣到軍中。若無裴中書,臣隻怕也不能克期取下成都。臣前番奏疏之中便已說了,若無裴中書孤身入夔州,說降樂籍,成都必不能盡早出降。若當真攻起城來,不知又要耗費多少將士性命,多少錢糧。是以此番伐蜀,裴緒實有大功,這也是陛下有識人之明。”


    鄭帝嘴角露出一絲笑意,卻又頃刻斂住,道:“然伐蜀之戰,第一功卻是楊顯。你的奏疏朕已細細看了,這楊顯確是第一功。崇恩這般賞罰分明,難怪將士信服。”


    陳封道:“稟陛下,伐蜀之戰,首要便在取劍閣,臣不敢貪部將之功。在利州之時,臣與部將細細計議,要得全功,必取劍閣。是以臣屯田分兵之時,便命楊顯駐紮於距劍閣最近之白水鎮,又囑咐楊顯,若得時機,可出奇兵襲取劍閣。然劍閣畢竟是天下雄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臣也怕不能攻取劍閣,便又命楊顯若不能取下劍閣,也要奮死截斷綿穀往劍閣之退路。卻不想楊顯竟能在大雪之中尋得戰機,乘雪夜襲取了劍閣。劍閣得手,伐蜀之事已成了一半了,以此,伐蜀之戰,楊顯可居首功。”


    鄭帝道:“不錯,將士以沙場廝殺為本分,流血戰死也是常事。可若是文人憑口舌之利便可得頭功,豈不寒了眾將士的心?你這般處置很好,不為裴緒是中樞之臣,又是朕的欽差而冒他人之功。如此,你陳崇恩才得將士之心。”


    陳封道:“謝陛下謬讚,然臣其時並未想及許多,也並未有權衡之念。臣不過將各人功勞如實上奏而已,如此便得陛下讚譽,臣實愧不敢當。臣心中之念,不論何人,有功便是有功,有過便是有過,臣斷不會為裴緒是陛下欽差而多加照拂。裴緒夔州之功,也是他自家掙來,與臣無幹。臣初時尚不願他去,唯因他是聖上欽差,此行又極其凶險,倘有不虞,恐陛下降罪。但裴緒不顧安危,堅持願往,終成大功。與陛下識人之明相比,臣實不及陛下之萬一。”


    鄭帝道:“說到識人,朕大約還當得你幾句誇讚,朕若聽從群臣諫議,不能乾綱獨斷,哪有你今日這般功勞?如今你大功已成,卻不可因之便驕橫起來。日後除兵事外,政事上你也要多多留心,為朕多掙些臉麵回來。”


    陳封道:“是,臣記下了。臣能取蜀,全賴陛下如天之福,臣不過付些微勞而已。我大鄭堂堂十萬精銳之師,糧草軍需源源不絕,軍餉撫恤從未間歇,如此之下,豈有不成功之理?臣庸常之才,縱是換了旁人統兵,這份功勞也是跑不掉的,臣斷不敢居功自傲。”


    鄭帝默然片刻,點頭道:“你有這般見識也算難得,也不枉我用你這一場。須知大國征伐,打的便是錢糧,若無國家朝廷為後援,縱是韓白複生,衛霍在世,也是難打勝仗的。”


    陳封道:“臣想的不過是這一戰,聞陛下之言卻如醍醐灌頂一般,臣已想透徹了。我大鄭國力強盛,我等武將才能四方征伐,是以朝堂之上文臣居左,武將在右,此天地之理也。”


    鄭帝終於露出笑意,道:“你這話,終究還是武人言語。你既說起文臣,裴緒在你軍中這許久,你以為其人如何?”


    陳封道:“回稟陛下,臣於文治理政之事實是所知甚少,是以不敢以此論斷裴緒,然臣為武將,便以此試言之。裴緒初入軍中之時,確是於兵事一竅不通,然其肯用心學習,實心用事,且有過目不忘之能。程備為中軍長史,軍中雜事,裴緒每與程備一同打理,進益極快。大約不到一年,裴緒便對軍中諸般事務了如指掌。待到我大軍拿下劍閣後,朝天、漫天、綿穀相繼開戰,其時裴緒便已能為兵事出謀劃策,已有運籌帷幄之勢。至於其後說降樂籍之事,雖是其口舌之能,卻也是其識見過人之處。是以臣以為,裴緒理政如何姑且不論,統兵為將也尚有不能,然其為掌兵事之文臣似已足矣。”


    鄭帝道:“裴緒出身士族,治學頗有所成,此番又立下大功,原該有些升賞,然他畢竟年輕,於四個中書舍人之中也尚不出挑,還該在政事堂中再曆練些年才是。至於日後如何,便看他個人造化了。”


    還都之後,封賞詔書之中,隻加了裴緒從四品中大夫勳位,旁的升賞一概皆無。而這勳位,其餘三位中書舍人也都已有了,隻因裴緒年輕,資曆又淺,入政事堂又是最晚,才未得著,卻也是熬資曆便可得的加封。


    陳封早已料到是這結果,也不敢多言,隻道:“是,聖上燭照萬裏。”


    鄭帝看著陳封,語氣又有些莊重:“這幾個功臣便是如此了。崇恩,朝廷對你的封賞,你可還如願麽?”


    陳封又是一驚,忙站起身來,控背道:“陛下,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臣豈敢爭競封賞之事?臣為國家,為陛下效命,非為個人榮華富貴,實是一片忠君愛國之心,請陛下明鑒。”


    鄭帝曆數各個功臣,卻唯獨對徐慷隻字未提,陳封知道鄭帝雖迫於情勢封了徐慷虎賁軍都指揮使之職,心中對徐氏一族卻仍有芥蒂。


    鄭帝嗬嗬笑道:“好好,你何必如此?朕也沒說什麽,坐下說話。朕自登基以來,還未有滅國之功者,你是頭一個,按說,給你的封賞還該再厚重些才是,政事堂議過,原是要加封你一個鄉侯的。然你也知曉,我朝封侯是極少有的,縱是徐少保為國辛勞一生,也不過致仕之時才得封縣侯。如今你年不過四十,便得掌十萬大軍,官位已至三品,位分已是極高的了,已不知有多少人看你眼紅了,若是封賞太重,隻怕更要遭人嫉恨。朕記得這話在你打完淮南之戰之時便說過,你年輕,封賞少些,也是為你日後留進步之階。是以這一次,仍舊是朕將政事堂的奏議駁了回去,隻封了你一個亭侯。崇恩,你可怨朕麽?”


    陳封道:“臣豈敢。陛下的話臣早已想明白了,陛下確是為臣著想,臣心中隻有感激之情,哪敢有怨懟之心。”


    鄭帝道:“你想明白就好,封賞封賞,封便是這般了,賞,朕卻不能吝惜。朕已著人查過,你祖籍臨潁,連朕前幾年賜你的一千畝田,家中田產也不過一千五百畝而已,這般少的田產,如何過活?朕已命人在你封地項城選了百頃良田,一並賞與你,如此家底才能殷實些。”


    陳封急忙跪地,欲待辭謝,一轉念間,已是謝恩道:“臣叩謝陛下隆恩。”


    鄭帝道:“免禮,你是我鄭國上將,朝廷大臣,家境殷實些,也是朝廷的體麵。況且你在前方為國效命,朕豈能教你為家小過活擔憂?如今你官位雖隻正四品,勳位卻是從三品,爵位更已是正三品了,你住那宅子便有些小了。”


    他揮揮手,止住陳封道:“你不必推辭,朕已說了,這也是朝廷的體麵。朕知道你家中人少,再多置辦些仆從使女也就是了。我聽聞你子嗣上也並不十分興旺,隻有兩子一女,想來是你常年在外征戰,無暇顧及此事,你隻一妻一妾,在朝廷大臣之中乃是極少的了,不妨再娶兩房妾侍,多生養些子嗣,才是大國上將氣象,也是為我大鄭作養新人嘛。”


    鄭帝似說的有些累了,微喘了兩口氣,才又接道:“趙俱離世之後,他家人已遷回原籍居住,他原住那宅子便騰了出來,朕已命內廷著人收拾了出來,也置辦了一應家什,便也一並賞與你了。你初回梁都,也不必急著上任當值,不妨多休養一些時日,便搬過去住就是,那裏距北城也近些,日後你去軍營也便宜些。”


    陳封伏地哽咽道:“陛下待臣天高地厚之恩,臣當真不知何以報效陛下,臣心中,此時隻武侯那八字而已,臣為我大鄭,為陛下,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鄭帝點頭道:“你有這份心便足矣。你為國出力,國自也不會慢待你。罷了,朕已多年未與人說這許久話了,今日說了這些,朕也著實乏了,你這便去罷。兵事上,你多上心,多與盧太尉商議著做事。”


    陳封叩頭道:“是,臣告退,陛下保重禦體。”說罷又叩了一個頭,才起身輕輕退出紫宸殿。


    走出紫宸殿,陳封驚覺身上已出了一身冷汗。原想著此番立下滅國大功,還都之後,必有百般榮光,萬般寵信,卻不曾想竟是這般境遇。雖有些許封賞,但鄭帝言語之間敲打之意更是明顯,疑忌之心也是不加遮掩。立功再大又有何用,不過多招致疑心而已,這般想著,陳封便有些心灰意懶起來,不覺在心中長歎一口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興亡雲煙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石立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石立方並收藏興亡雲煙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