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踏上了呂宋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全心全意地投身於這片大地的發展。盡管他在心中早已給呂宋的土著貼上了“劣等人口”的標簽,但儒家思想仍驅使他去嚐試教化這些土著。然而,這些土著的行為徹底傷了張運的心。


    學堂裏的土著小孩學不會知識,讓移民的少年們有了嘲笑的對象,這無疑是智商的問題。那些被納入十戶一組小公社的土著,僅僅三天就被其他九家聯名踢出。他們懶惰,不願幹活,甚至跑到森林裏睡覺。種種情況讓張運不得不放棄了他的教化改造計劃。


    受到共和思維影響的張運,早已習慣了用數據說話。他統計後發現,教化一個土著的費用是移民一個江浙貧民的三倍,而教化後的土著工作效率僅為大陸移民的二分之一。


    身為領地規劃者的張運,已不再是那個意氣風發的書生。他的政策決定著呂宋領地的未來,必須做出取舍。他對蘇星雲的做法產生了認同,並自嘲地想道:“以前認為蘇星雲雖能治民,但殺心太重,非聖君之道。現在看來,天地非不仁,萬物平等視之,方為大仁。國平等視民,方為大同。蘇星雲為天下舍紳縉,我為了呂宋也該放棄這些土人了。”


    於是,張運重新製定了方案,放棄了同化土著的部分,將資源集中到組織移民勞動上。


    在與兩位軍事主官討論後,張運確定了呂宋島今後的發展方向。呂宋地方政府停止了與當地土著的進一步交流,對於移民政府來說,當地土人甚至不如奴隸。從大陸招人來,把他們當奴隸用,還要管飯、看守、擔心瘟疫,更要時刻提防他們偷懶。


    幾個月後,來自呂宋的移民地點的地形、土壤濕度、溫度、土質腐殖質含量等一係列數據傳到了共和本土總行政組。報告中還指明了各種物資要求,並在尾部特別強調了一點——招人。


    此次共和南下,沒有遭遇有組織的國家力量抵抗,這讓原本擔心軍事支出的物資管理人員鬆了一口氣。戰爭是最燒錢的,一場一萬人次兩個月時間的戰爭,消耗的物資足以支持十萬人移民。


    南邊的這塊肥沃之地竟然是無主的,這讓共和的人感到不可思議。但出於王戎早慧的典故,路邊無人取食的李子很可能是苦的,這一道理讓共和的高層小心翼翼地對待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他們答應了物資支援,但暫緩了移民計劃,同時大批的醫療消毒防疫用品迅速南下。


    目前,大規模移民尚未開始。江南的戰爭已經結束,雖然造成了十萬名流民,但現在局勢已經安寧。跟隨張運下去打前站的三萬人大多是青壯男子,而三萬名婦女和一萬名十五歲以下的兒童將隨著下一波到達呂宋島。雖然有些遲疑,但南洋的富庶確實引起了共和乃至整個江南的興趣。


    作為有國家擁有者覺悟的共和民眾上下,他們對海外領地的肥碩與否的定義,並非僅僅看它是否產黃金白銀。兩個月前,共和的考察船在日本南部本位麵的釣魚群島附近發現了金礦,但這一消息在報紙上刊載後,僅僅引起了共和領地內部普通人的一聲“哦”的反應就沒了。


    因為這些民眾知道,首先這批黃金不能吃;其次,買不到糧食;隨著天下出現割據現象,各大勢力對糧食都開始管製;最後,這批黃金不可能直接分給大眾。


    現在,南洋突然湧現出一片如此肥沃的大島,立刻吸引了共和民眾的實質性關注。首先,在工業方麵,大量農民在呂宋島上耕作,這無疑將催生一個龐大的工業需求市場,促使工業規模不斷擴張。


    對於各地的江淮農民而言,共和發行的金屬糧食券將更具保值性。曾經,“穀賤傷農”的困境,源於佃戶需賣糧還債,甚至糧食不足以自給。然而,如今共和農民手握大量餘糧,農產品與工業品的兌換比率固定,市場上的糧食價格波動對他們已無影響。他們更關心的是,農閑時參與當地政務組組織的勞動所能獲得的金屬票券的保值問題。


    總的來說,一塊大良田被納入統治範圍,這對共和所有人來說都是個好消息。糧食充裕,人們便不會餓死,這是不爭的事實。至於那些土著,共和一直對他們浪費資源的行徑感到痛心疾首。


    中國的海外開拓精神在此次移民開發中得以彰顯。與西方四處尋求黃金的開拓動力不同,中國人更注重占領糧食產地。西方的模式導致國內物價偏高,一些家族開始利用黃金操控政治經濟,甚至為此發動戰爭。


    而共和的模式則必須加速工業化,否則農村人口將激增,進而可能引發對外種族滅絕戰爭。這種戰爭將持續到全球工業化完成,人口集中在城市,增長率達到平衡,戰爭才會終結。這並非危言聳聽,曆史上河南的炎黃種族就是通過滅絕同化其他種族,才在兩千年裏內戰不止,以消耗人口。


    未來雖然充滿挑戰,但蘇星雲現在無暇顧及。他深知,無論未來如何,自己都在推動曆史前進,而非倒退。因此,他問心無愧。來到這個世界,蘇星雲已為自己確立了兩大主線:一是安全,他通過種田發展軍隊來應對;二是知識,尤其是種田方麵的知識,他認為隻要下一個世界的法則沒有太大變化,這一切都是可以通用的。同時,他也極力爭取關於超能力的修煉知識。


    從光明頂回來幾個月後,蘇星雲收到了小昭對聖火令上文字的翻譯。而張無忌墜崖的地點已基本確定,他計劃再去一趟。然而,這兩條主線時常發生衝突,尤其是基因解鎖的問題。基因解鎖既危險又充滿誘惑,每次解鎖新的基因段後,他的實力都會飛躍式增長,同時觀察世界的能力和視角也會變得更強大、更清晰。這符合他的第二條主線。但蘇星雲無法預知危險何時降臨,因此他隻能暫時放下這個糾結。


    現在已是1350年2月,蘇星雲南下視察。呂宋島的發現仍在江南各地引發熱議。隨著共和一批批農耕器具南下運輸,南京的劉基得知消息後不禁感慨:“蜀既屬秦,秦以益強,富厚,輕諸侯”。


    共和的強大軍力確保了長江各大移民招收點的順利建立,下南洋已成為江南窮苦人家的一條新出路。為了防止治下民眾流失,更主要的是遏製共和勢力的擴張,元朝和浙江的最高統治者紛紛下達禁止離開故土的命令。


    然而,執行力度卻令人堪憂。大部分地方勢力將此命令視為將佃戶變為農奴的借口,反而加劇了地方矛盾。在蘇北元軍控製區內,由於殘酷的壓迫,出現了大批殺害主子後逃亡的“刁民”。這些逃亡者來到江邊時,受到了共和軍武力的保護。


    元朝淮南西路與共和屢次交涉未果,卻又不敢輕易招惹共和軍,隻得坐視現狀發展。浙江地區也出現了地主依照法令嚴管佃戶,進而引發衝突的事件。


    方家軍的謀士們深知民眾流失的危害,一方麵聯合地主階級建立鄉團,強力鎮壓殺害地主的行為,以儆效尤;另一方麵立法保護佃戶的基本生存權利。如此,才算勉強壓製住了人口流失和內部不穩的情況。


    蘇星雲看到方家軍的做法,心中不由得冒出一個奇怪的想法:“這怎麽有點像後世美帝利用移民誘惑國內無知青年的手段?”


    但他隨即釋然:“雖然形式相似,但本質完全不同。江浙移民來到南洋,是來開荒做主人的,絕非後世美帝那種給移民一張選票,哄騙國人給白人賣命打工的卑鄙伎倆。”


    拋開這個念頭後,蘇星雲安心下船。這裏沒有歡迎儀式,所有人都忙得不可開交。大批森林被放火焚燒,隨後大量機器和人力挖掉殘根以開辟田地。土著居民被全部驅逐,元末版的“阿凡達”正式上演。


    可惜,在移民有組織的強大武力護持下,土著無法翻盤。張運這種開發方式若放在後世,定會被綠色和平組織、反戰組織以及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組織罵得體無完膚。不過,蘇星雲已提前與國內打好招呼,對於具體開發的細節便一筆帶過,南洋土著的數量在書麵文字上被記載得極少。


    成本,一切都是成本問題。張運這種粗狂的開發方式成本最低,能以最短的時間消化呂宋,提升共和的實力。至於全球變暖、冰山融化、海平麵上升等問題,就讓這個世界的後人去擔憂吧。畢竟,現在的中國還處於曆史上相對寒冷的時期。


    張運在呂宋的高歌猛進也遭遇了另一批人——他們是宋亡國時逃亡海外的前宋移民。這些人在呂宋島上幾百人聚集成一個村莊。張運他們一登島就動靜很大,這些移民很快就發現了他們。


    但由於無法確認是海盜還是元軍,加上鐮刀鐵錘的旗幟讓他們困惑不已。直到蒸汽機的轟鳴聲響起,幾萬人開荒的壯觀場麵出現後,這些海外移民知道這是無法回避的現實了。於是,他們開始主動接觸張運一行人。


    得知這些是前宋移民後,張運十分高興。自從被南洋土人的懶惰打擊之後,他現在怎麽看都覺得自家人更親。雙方在接觸後發現都是漢人,戒備心頓時消除了大半。雙方實力相差懸殊,確實沒有必要再保持戒備。


    宋亡國至今已有七十一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此時這個村子裏還活著一位八十歲的老人,他是當年宋亡後從大陸逃過來的。這位老人在見到張運的第一句話就是:“敢問大人,神州光複了嗎?”張運和隨行的人一時語塞。


    老人失望地說:“你們也是被趕下來的吧?”張運連忙否認道:“老人家,我們雖然沒有將韃子趕出中原,但我們已經收複了江淮之地,趕走韃子的日子已經不遠了。”老人搖了搖頭說:“你別蒙我,如果不是實在沒辦法,怎麽會被人趕出故土呢?”


    張運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這時蘇星雲走了進來,說道:“老人家莫急,我向你保證,隻要你再活五年,你就能看到天下大勢已定。”張運看到蘇星雲進來,一時間想敬禮,卻被蘇星雲用手勢製止了。老人問:“你是誰?為什麽能向我保證?”


    蘇星雲笑著說:“我是這支登島隊伍的後勤供應官,剛從江淮來,已經確認了蒙古人近期的大敗。現在這支隊伍來到這個大島是為了屯田,供給中原軍隊。”老人說:“你們真的不是從邊境敗退來的?”蘇星雲肯定地回答:“不是。”老人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說:“小娃,我信你。希望你能幫我個忙。”


    蘇星雲說:“老人家請講。”老人說:“不管我是否能活到五年後,也不管五年內你們是否能光複神州,但我希望隻要神州光複,你能將活著的我或者死了的我帶到紹興宋家的老墳裏。”蘇星雲麵對老人的目光,鄭重地點了點頭。五年後,共和以摧枯拉朽之勢統一天下,這位老人強行吊著一口氣來到他出生的地方,滿意地看了一眼後含笑離世。


    在得到呂宋本地華人的支持後,共和對當地的草藥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並逐漸熟悉了當地的節氣。呂宋本地的華人也被共和帶來的優質鐵器所吸引。蘇星雲在這個地方實行的土地個人擁有上限是一百畝,由於當地人生產力有限,個人無法單獨耕種一百畝,因此這一政策並未引起利益衝突。共和在呂宋逐漸站穩了腳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位麵開拓者:夢想與旗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醃芹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醃芹菜並收藏位麵開拓者:夢想與旗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