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汪海的遠征與新大陸的邂逅
位麵開拓者:夢想與旗幟 作者:愛吃醃芹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汪海,共和北方艦隊的指揮官,麵臨著一個尷尬的局麵:他的艦隊雖然名為“艦隊”,實際上隻有五艘排水量超過一千噸的主力艦。這支艦隊的實力對付日本或許還綽綽有餘,但與南洋艦隊那32艘主力艦的雄厚力量相比,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自從共和上次遠征大都之後,對北方的投入和關注顯然不如南方來得積極。南洋艦隊的司令甚至時常跑到北方艦隊來挖角。
為了改變北方艦隊逐漸被邊緣化的命運,汪海決定要展現自己的價值。他利用自己在艦隊中的自主權,抽調精幹力量,向著蘇星雲曾提及的、與神州隔著大洋的大陸進發,進行探索。這場探索行動進行得極為謹慎,因為汪海手中的資源有限,他承受不起任何重大損失。探索行動沿著一係列新發現的島嶼鏈進行,這些島嶼後來被命名為藕絲群島,原時空中則被稱為阿留申群島。
藕絲群島的發現,為北方艦隊帶來了轉機。這些島嶼位於海洋板塊活躍的區域,火山島嶼星羅棋布,為共和提供了寶貴的硫磺礦產。這一發現,使得北方艦隊的探索行動獲得了共和的大力支持。然而,蘇星雲卻一直沒有注意到北方艦隊的這一壯舉。在他的後世記憶中,太平洋是一個廣闊而危險的水域,非蒸汽船難以逾越,而且那裏沒有中國的領土,因此他並未過多關注。至於北方那些新發現的火山島,蘇星雲一直以為它們不過是日本北方的火山帶的一部分,並沒有意識到它們實際上是阿拉斯加向太平洋伸出的島鏈。
北方艦隊的司令汪海雖然取得了一些小成就,但他的心中仍然燃燒著不滿足的火焰。他清楚,與南洋艦隊相比,後者不僅擁有豐富的硝石、糧食和銅礦資源,還掌控著更為重要的海域。汪海的心中有一股不屈的鬥誌,他決心不讓北方艦隊在南洋艦隊麵前黯然失色。於是,他毅然決定繼續向東推進,跨越波濤洶湧的大海。
在一次大膽的航行中,汪海的艦隊終於觸碰到了阿拉斯加的邊緣。當探索隊的船員們首次目睹這片廣袤的陸地時,他們難以抑製內心的激動。為了證實這確實是一片大陸,船隊沿著海岸線向南航行了數百公裏。汪海幾乎可以肯定,他們所到達的,就是蘇星雲曾描述過的那個與神州隔洋相望的美洲大陸。在這裏,太陽從東邊的大陸升起,而非東邊的大海。
汪海興奮地宣告:“古人以為日出於東海,落於西山,而我們今日卻見證了日出於東山,落於西海。我們,將是第一批證明地球自轉、太陽不落的探索者!”船上所有人員對外嚴格保密,因此,沒有人知道是誰首先踏上了這片新大陸,但這份榮譽,無疑屬於整個探索船隊。
在繼續小心翼翼地向南航行時,汪海突然想起了蘇星雲曾經提到的一句話:在寒暖交替、四季分明的大陸上,文明極易生根發芽。他提醒所有探索艦隊的成員,要警惕可能遇到的當地文明,並小心接觸。
然而,隨著船隊向南推進,汪海心中的疑惑越來越深。這裏的土壤肥沃,適合耕種,即便是放牧也無不可。雖然無法精確測量降水量,但沿途流入大海的幾條淡水河表明,這裏的農業用水並不缺乏。終於,汪海遇到了當地人,這讓他鬆了一口氣——他開始擔心這片大陸可能因某種未知的原因而不適合人類生存。
初見當地人的裝束和武器,汪海再次感到安心。這裏的文明發展水平很低,大致還處於漁獵階段,與宋朝時期東北的女真人相似。麵對這樣一個發展水平的文明,整個美洲大陸似乎沒有什麽力量能夠阻擋共和的擴張。
但這次與當地人的初次接觸並不友好,汪海意識到,這片新大陸的秘密和挑戰才剛剛開始……
在汪海的艦隊駛向阿留申群島的征途中,他們遭遇了當地土著部落的注視。這些土著,被共和艦隊的巨艦和精良的鐵器所震撼,也被精美的瓷器所吸引,他們對共和展現出了友好的姿態。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甚至派遣使者前往共和,學習漢字和漢語,大多數土著在對共和的敬畏之下,同意了朝貢。
汪海的女兒,擁有兩隻從土著那裏交換來的、皮毛灰中泛藍的小狐狸,這兩隻小狐狸在女子學校引起了轟動,最終被老師沒收,成為了學校的寵兒。這一趣事甚至得到了教育總管趙鈺的默許。
然而,當艦隊抵達後世被稱為西雅圖和渥太華交界的地方時,緊張的氣氛開始醞釀。一位名叫卡拉努的土著獵人在打獵時偶遇了艦隊,雙方短暫對峙後各自離去。但卡拉努的部落,對自己的實力過於自信,或許是出於保護領地的本能,當天下午,他們集結了七八百人圍攻汪海的隊伍。汪海果斷下令開炮,火炮的威力讓這些土著措手不及。
卡拉努的部落酋長,一個名叫莫卡的強硬老人,站在部落的前線,他高舉手臂,大聲呼喊:“我們的土地不容侵犯,外來者必須受到懲罰!”然而,他的呼喊被艦隊的炮火所淹沒。
在一次莫名其妙的突襲後,汪海心中不悅,他沿著土著逃跑時留下的痕跡,帶領150人的隊伍和三門迫擊炮追擊。他們發現了一個過萬人的部落,一些出戰的當地戰士在火槍下倒下。汪海下令開炮,三朵橘黃色的火花在部落中綻放。
經過一輪炮擊,汪海的小部隊等待了片刻,不久後,幾位部落長老走了出來,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請求。由於語言不通,他們隻能通過手勢和表情來傳達他們的和平意願。莫卡酋長,盡管心中充滿了憤怒和不解,但還是選擇了和解,他用顫抖的聲音說:“我們不是來戰鬥的,我們隻是想要保護我們的家園。”
汪海並非來此搶劫。前麵的衝突隻是為了安全。既然對方臣服,他便以天朝的國禮相待,贈送了瓷器、絲綢,以及工業化生產的布匹。雙方在表達了沒有敵意後,進一步的商談開始了。在相互了解中,汪海對他們的作物——玉米和馬鈴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雙方的交流愉快,同時,汪海的隨軍醫師幫助治療受傷的當地戰士,也緩和了緊張的氣氛。
當地酋長以為他們要常住,提供了大量的糧食和種子,但汪海婉拒了。為了抵消給這些土著留下的傷害,他留下了一部分刀劍。他帶著少量種子和當地的毛皮、金礦返回。留下這些土著人目瞪口呆地留在海邊,對共和的慷慨和力量感到震驚。莫卡酋長看著遠去的艦隊,喃喃自語:“這些共和人,他們的力量和慷慨,將永遠改變我們的生活。”
當汪海的艦隊沿著新航線凱旋而歸,他們帶回的消息在共和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對於共和的每一個角落,任何一片新發現的可耕種土地都被視為天賜的珍寶。在南洋的土地被發現之初,共和的報紙就曾發表社論,指出中國封建時代的興衰更迭,其根源往往在於土地兼並。為了破解這一曆史魔咒,共和的學者們提出了三條解決之道:
首先,是嚴格的土地分配政策,限製土地兼並,但這不過是權宜之計。共和的首席經濟學家,李銘,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眼前的土地,我們必須看得更遠,更深。”
其次,是將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轉移到工廠中,用工業的力量養活他們。同時,工廠中的鐵器和蒸汽機可以大幅提升農業產量。共和的工業部長,趙鐵柱,在一次采訪中提到:“工業和農業不是敵人,而是相互促進的夥伴。”
最後,就是對外拓土。曆史上,每一次新土地的開拓都為中國帶來了上百年的繁榮。共和的外交部長,周遊,在他的辦公室裏,指著一張世界地圖說:“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每一片新土地都是我們國運的延伸。”
在共和,這些觀點被廣泛接受,並付諸實踐。當南洋的土地被開發時,這一行動被賦予了爭取國運的神聖使命。那些批評共和將中華子民流放到煙瘴之地的聲音,如今已被徹底淹沒。
在一次共和的高層會議上,蘇星雲,共和的領導者,堅定地說:“我們不僅要為我們的人民爭取生存的空間,更要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他的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
而在共和的街頭,普通百姓也在討論著這一話題。一個老農,手裏拿著剛從市場上買來的報紙,對他的兒子說:“看,我們的土地又增加了。這不僅是土地,這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子孫的希望。”
這些新發現的土地,不僅僅是地圖上的幾筆線條,它們代表著共和的繁榮,代表著人民的希望,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未來。在共和,每個人都是這宏大敘事的一部分,每個人都在為這片土地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共和,開疆拓土已經成為一種共識,汪海橫跨東大洋的壯舉,被民眾傳頌,其英勇事跡幾乎能與誇父逐日相提並論。誇父至東海,麵對浩瀚的大洋隻能望洋興歎,而汪海卻成功越過了大洋的阻隔。
汪海從遠方帶來的土豆和玉米,被農業組視為重大發現,開始著手培育。然而,在抵達北海道時,一場意外發生了。一些船員在食用土豆後出現了食物中毒的症狀,這讓汪海憤怒不已,他懷疑是當地土著在土豆中投毒。
“這分明是背叛!”汪海在船艙內憤怒地拍著桌子,對著他的副官李達說道。
李達試圖平息汪海的怒火:“司令,我們還不能下定論,需要進一步調查。”
後來,蘇星雲介入了此事,他解釋道:“汪司令,您的疑慮我能理解,但事實上,土豆在發芽後會產生毒素,這是自然現象,並非土著所為。”
汪海的眉頭緊鎖:“那為何你不早提醒我們?”
蘇星雲回答:“這是我師傅雲遊四海時留下的遊記中提到的知識,我本以為這是常識。”
一片荒蠻而肥沃的土地在共和引起了轟動,但共和在十年內無法完全吞下這塊肥肉,因為當前正是中華大地戰亂頻發的時期。蒙古的統治下,中國的人口增長一直緩慢,漢人的力量在蒙古的壓迫下始終無法壯大。原時空中漢人之所以能成功反抗,是因為將蒙古人養肥了,從狼變成了豬。
盡管無法立即大規模移民,但北方艦隊的地位卻因此急劇上升。汪海的軍銜從大校一躍成為中將,與南方艦隊的孫濤平起平坐。孫濤再也不能憑借軍銜優勢從北方拉人了。
在一次軍事會議上,蘇星雲對汪海承諾:“北方艦隊將在未來增加三艘主力艦。”
汪海對此並不滿意,他反駁道:“總指揮,南邊好歹有海盜可打,我們北方難道隻能打冰山嗎?”
蘇星雲的回答充滿了幽默:“汪司令,你說得對,但主力艦的需求我們可以再討論。不過,我答應你,未來運輸船隊的規模將勝過南洋。”
雖然主力艦的要求沒有被完全答應,但蘇星雲保證在華北戰爭結束後,將開始大規模的移民運動。這一政策,讓後世的陝西地區幾乎十室九空,關東之地除了幾個工業城,黃土高原上幾乎無人煙。
在共和的街頭,人們議論著這一政策:“這將是一次曆史性的移民,我們的子孫將在新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而在北方艦隊的甲板上,汪海凝視著遠方,對他的副官李達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共和的未來。這片新土地,將是我們新的家園。”
汪海的艦隊在這片未知海域的探索中,意外地發現了張無忌和趙敏的隱居之地——冰火島(阿留申群島)。這對江湖傳奇的夫婦,曾在華北的戰火中留下了無數傳說,如今卻因艦隊的偶然到訪,被迫結束了他們的隱居生活。
“我們的隱居之地被發現,再躲下去也無意義了。”張無忌對趙敏說,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無奈。
趙敏輕輕握住他的手,微笑著回答:“無忌,無論天涯海角,隻要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哪裏都是家。”
於是,他們帶著孩子來到了美洲大陸,開始了農場主的新生活。蘇星雲,共和的領導者,對這對夫婦始終抱有一份敬意,他慷慨地贈予了他們一百畝土地和先進的農用機械,包括拖拉機等設備。同時,他也承諾會親自照顧張無忌和趙敏在安徽上學的孩子。
“蘇兄,你的慷慨我們感激不盡。”張無忌對蘇星雲說,他的眼中充滿了感激。
蘇星雲拍了拍張無忌的肩膀,笑著說:“無忌,現在是時候讓你們享受平靜的生活了。”
公元1354年,共和在緊張和欣喜的氛圍中度過了這一年。北方的元軍已經基本平定了紅巾軍,方家軍和陳友定之間似乎也達成了某種默契,停止了相互攻擊。中國所有的勢力都意識到,共和現在才是中國最強大的力量,如果不趁現在一搏,未來將再無機會。戰爭的陰影越來越近,共和的每個人都在為即將到來的風暴做準備。
為了改變北方艦隊逐漸被邊緣化的命運,汪海決定要展現自己的價值。他利用自己在艦隊中的自主權,抽調精幹力量,向著蘇星雲曾提及的、與神州隔著大洋的大陸進發,進行探索。這場探索行動進行得極為謹慎,因為汪海手中的資源有限,他承受不起任何重大損失。探索行動沿著一係列新發現的島嶼鏈進行,這些島嶼後來被命名為藕絲群島,原時空中則被稱為阿留申群島。
藕絲群島的發現,為北方艦隊帶來了轉機。這些島嶼位於海洋板塊活躍的區域,火山島嶼星羅棋布,為共和提供了寶貴的硫磺礦產。這一發現,使得北方艦隊的探索行動獲得了共和的大力支持。然而,蘇星雲卻一直沒有注意到北方艦隊的這一壯舉。在他的後世記憶中,太平洋是一個廣闊而危險的水域,非蒸汽船難以逾越,而且那裏沒有中國的領土,因此他並未過多關注。至於北方那些新發現的火山島,蘇星雲一直以為它們不過是日本北方的火山帶的一部分,並沒有意識到它們實際上是阿拉斯加向太平洋伸出的島鏈。
北方艦隊的司令汪海雖然取得了一些小成就,但他的心中仍然燃燒著不滿足的火焰。他清楚,與南洋艦隊相比,後者不僅擁有豐富的硝石、糧食和銅礦資源,還掌控著更為重要的海域。汪海的心中有一股不屈的鬥誌,他決心不讓北方艦隊在南洋艦隊麵前黯然失色。於是,他毅然決定繼續向東推進,跨越波濤洶湧的大海。
在一次大膽的航行中,汪海的艦隊終於觸碰到了阿拉斯加的邊緣。當探索隊的船員們首次目睹這片廣袤的陸地時,他們難以抑製內心的激動。為了證實這確實是一片大陸,船隊沿著海岸線向南航行了數百公裏。汪海幾乎可以肯定,他們所到達的,就是蘇星雲曾描述過的那個與神州隔洋相望的美洲大陸。在這裏,太陽從東邊的大陸升起,而非東邊的大海。
汪海興奮地宣告:“古人以為日出於東海,落於西山,而我們今日卻見證了日出於東山,落於西海。我們,將是第一批證明地球自轉、太陽不落的探索者!”船上所有人員對外嚴格保密,因此,沒有人知道是誰首先踏上了這片新大陸,但這份榮譽,無疑屬於整個探索船隊。
在繼續小心翼翼地向南航行時,汪海突然想起了蘇星雲曾經提到的一句話:在寒暖交替、四季分明的大陸上,文明極易生根發芽。他提醒所有探索艦隊的成員,要警惕可能遇到的當地文明,並小心接觸。
然而,隨著船隊向南推進,汪海心中的疑惑越來越深。這裏的土壤肥沃,適合耕種,即便是放牧也無不可。雖然無法精確測量降水量,但沿途流入大海的幾條淡水河表明,這裏的農業用水並不缺乏。終於,汪海遇到了當地人,這讓他鬆了一口氣——他開始擔心這片大陸可能因某種未知的原因而不適合人類生存。
初見當地人的裝束和武器,汪海再次感到安心。這裏的文明發展水平很低,大致還處於漁獵階段,與宋朝時期東北的女真人相似。麵對這樣一個發展水平的文明,整個美洲大陸似乎沒有什麽力量能夠阻擋共和的擴張。
但這次與當地人的初次接觸並不友好,汪海意識到,這片新大陸的秘密和挑戰才剛剛開始……
在汪海的艦隊駛向阿留申群島的征途中,他們遭遇了當地土著部落的注視。這些土著,被共和艦隊的巨艦和精良的鐵器所震撼,也被精美的瓷器所吸引,他們對共和展現出了友好的姿態。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甚至派遣使者前往共和,學習漢字和漢語,大多數土著在對共和的敬畏之下,同意了朝貢。
汪海的女兒,擁有兩隻從土著那裏交換來的、皮毛灰中泛藍的小狐狸,這兩隻小狐狸在女子學校引起了轟動,最終被老師沒收,成為了學校的寵兒。這一趣事甚至得到了教育總管趙鈺的默許。
然而,當艦隊抵達後世被稱為西雅圖和渥太華交界的地方時,緊張的氣氛開始醞釀。一位名叫卡拉努的土著獵人在打獵時偶遇了艦隊,雙方短暫對峙後各自離去。但卡拉努的部落,對自己的實力過於自信,或許是出於保護領地的本能,當天下午,他們集結了七八百人圍攻汪海的隊伍。汪海果斷下令開炮,火炮的威力讓這些土著措手不及。
卡拉努的部落酋長,一個名叫莫卡的強硬老人,站在部落的前線,他高舉手臂,大聲呼喊:“我們的土地不容侵犯,外來者必須受到懲罰!”然而,他的呼喊被艦隊的炮火所淹沒。
在一次莫名其妙的突襲後,汪海心中不悅,他沿著土著逃跑時留下的痕跡,帶領150人的隊伍和三門迫擊炮追擊。他們發現了一個過萬人的部落,一些出戰的當地戰士在火槍下倒下。汪海下令開炮,三朵橘黃色的火花在部落中綻放。
經過一輪炮擊,汪海的小部隊等待了片刻,不久後,幾位部落長老走了出來,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請求。由於語言不通,他們隻能通過手勢和表情來傳達他們的和平意願。莫卡酋長,盡管心中充滿了憤怒和不解,但還是選擇了和解,他用顫抖的聲音說:“我們不是來戰鬥的,我們隻是想要保護我們的家園。”
汪海並非來此搶劫。前麵的衝突隻是為了安全。既然對方臣服,他便以天朝的國禮相待,贈送了瓷器、絲綢,以及工業化生產的布匹。雙方在表達了沒有敵意後,進一步的商談開始了。在相互了解中,汪海對他們的作物——玉米和馬鈴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雙方的交流愉快,同時,汪海的隨軍醫師幫助治療受傷的當地戰士,也緩和了緊張的氣氛。
當地酋長以為他們要常住,提供了大量的糧食和種子,但汪海婉拒了。為了抵消給這些土著留下的傷害,他留下了一部分刀劍。他帶著少量種子和當地的毛皮、金礦返回。留下這些土著人目瞪口呆地留在海邊,對共和的慷慨和力量感到震驚。莫卡酋長看著遠去的艦隊,喃喃自語:“這些共和人,他們的力量和慷慨,將永遠改變我們的生活。”
當汪海的艦隊沿著新航線凱旋而歸,他們帶回的消息在共和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對於共和的每一個角落,任何一片新發現的可耕種土地都被視為天賜的珍寶。在南洋的土地被發現之初,共和的報紙就曾發表社論,指出中國封建時代的興衰更迭,其根源往往在於土地兼並。為了破解這一曆史魔咒,共和的學者們提出了三條解決之道:
首先,是嚴格的土地分配政策,限製土地兼並,但這不過是權宜之計。共和的首席經濟學家,李銘,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眼前的土地,我們必須看得更遠,更深。”
其次,是將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轉移到工廠中,用工業的力量養活他們。同時,工廠中的鐵器和蒸汽機可以大幅提升農業產量。共和的工業部長,趙鐵柱,在一次采訪中提到:“工業和農業不是敵人,而是相互促進的夥伴。”
最後,就是對外拓土。曆史上,每一次新土地的開拓都為中國帶來了上百年的繁榮。共和的外交部長,周遊,在他的辦公室裏,指著一張世界地圖說:“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每一片新土地都是我們國運的延伸。”
在共和,這些觀點被廣泛接受,並付諸實踐。當南洋的土地被開發時,這一行動被賦予了爭取國運的神聖使命。那些批評共和將中華子民流放到煙瘴之地的聲音,如今已被徹底淹沒。
在一次共和的高層會議上,蘇星雲,共和的領導者,堅定地說:“我們不僅要為我們的人民爭取生存的空間,更要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他的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
而在共和的街頭,普通百姓也在討論著這一話題。一個老農,手裏拿著剛從市場上買來的報紙,對他的兒子說:“看,我們的土地又增加了。這不僅是土地,這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子孫的希望。”
這些新發現的土地,不僅僅是地圖上的幾筆線條,它們代表著共和的繁榮,代表著人民的希望,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未來。在共和,每個人都是這宏大敘事的一部分,每個人都在為這片土地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共和,開疆拓土已經成為一種共識,汪海橫跨東大洋的壯舉,被民眾傳頌,其英勇事跡幾乎能與誇父逐日相提並論。誇父至東海,麵對浩瀚的大洋隻能望洋興歎,而汪海卻成功越過了大洋的阻隔。
汪海從遠方帶來的土豆和玉米,被農業組視為重大發現,開始著手培育。然而,在抵達北海道時,一場意外發生了。一些船員在食用土豆後出現了食物中毒的症狀,這讓汪海憤怒不已,他懷疑是當地土著在土豆中投毒。
“這分明是背叛!”汪海在船艙內憤怒地拍著桌子,對著他的副官李達說道。
李達試圖平息汪海的怒火:“司令,我們還不能下定論,需要進一步調查。”
後來,蘇星雲介入了此事,他解釋道:“汪司令,您的疑慮我能理解,但事實上,土豆在發芽後會產生毒素,這是自然現象,並非土著所為。”
汪海的眉頭緊鎖:“那為何你不早提醒我們?”
蘇星雲回答:“這是我師傅雲遊四海時留下的遊記中提到的知識,我本以為這是常識。”
一片荒蠻而肥沃的土地在共和引起了轟動,但共和在十年內無法完全吞下這塊肥肉,因為當前正是中華大地戰亂頻發的時期。蒙古的統治下,中國的人口增長一直緩慢,漢人的力量在蒙古的壓迫下始終無法壯大。原時空中漢人之所以能成功反抗,是因為將蒙古人養肥了,從狼變成了豬。
盡管無法立即大規模移民,但北方艦隊的地位卻因此急劇上升。汪海的軍銜從大校一躍成為中將,與南方艦隊的孫濤平起平坐。孫濤再也不能憑借軍銜優勢從北方拉人了。
在一次軍事會議上,蘇星雲對汪海承諾:“北方艦隊將在未來增加三艘主力艦。”
汪海對此並不滿意,他反駁道:“總指揮,南邊好歹有海盜可打,我們北方難道隻能打冰山嗎?”
蘇星雲的回答充滿了幽默:“汪司令,你說得對,但主力艦的需求我們可以再討論。不過,我答應你,未來運輸船隊的規模將勝過南洋。”
雖然主力艦的要求沒有被完全答應,但蘇星雲保證在華北戰爭結束後,將開始大規模的移民運動。這一政策,讓後世的陝西地區幾乎十室九空,關東之地除了幾個工業城,黃土高原上幾乎無人煙。
在共和的街頭,人們議論著這一政策:“這將是一次曆史性的移民,我們的子孫將在新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而在北方艦隊的甲板上,汪海凝視著遠方,對他的副官李達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共和的未來。這片新土地,將是我們新的家園。”
汪海的艦隊在這片未知海域的探索中,意外地發現了張無忌和趙敏的隱居之地——冰火島(阿留申群島)。這對江湖傳奇的夫婦,曾在華北的戰火中留下了無數傳說,如今卻因艦隊的偶然到訪,被迫結束了他們的隱居生活。
“我們的隱居之地被發現,再躲下去也無意義了。”張無忌對趙敏說,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無奈。
趙敏輕輕握住他的手,微笑著回答:“無忌,無論天涯海角,隻要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哪裏都是家。”
於是,他們帶著孩子來到了美洲大陸,開始了農場主的新生活。蘇星雲,共和的領導者,對這對夫婦始終抱有一份敬意,他慷慨地贈予了他們一百畝土地和先進的農用機械,包括拖拉機等設備。同時,他也承諾會親自照顧張無忌和趙敏在安徽上學的孩子。
“蘇兄,你的慷慨我們感激不盡。”張無忌對蘇星雲說,他的眼中充滿了感激。
蘇星雲拍了拍張無忌的肩膀,笑著說:“無忌,現在是時候讓你們享受平靜的生活了。”
公元1354年,共和在緊張和欣喜的氛圍中度過了這一年。北方的元軍已經基本平定了紅巾軍,方家軍和陳友定之間似乎也達成了某種默契,停止了相互攻擊。中國所有的勢力都意識到,共和現在才是中國最強大的力量,如果不趁現在一搏,未來將再無機會。戰爭的陰影越來越近,共和的每個人都在為即將到來的風暴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