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在生存麵前,其他都是假的
諜戰:我有空間,但我選擇單幹 作者:喜歡過王和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彈藥消耗量也是巨大的,所消耗的子彈有三千多萬發,各類炮彈是近三萬發,手榴彈達到了三十多萬枚,可以說國軍支援的所有軍需也不過是消耗的三分之一而已。
但是在另一邊,國軍第25軍工廠單是1941年就生產3350萬發7.92毫米子彈,第20軍工廠年產5426萬發。
1939年,國軍兵工廠生產約0.88億發子彈,1940年生產約1.14億發子彈,1941年約1.20發,1942年約1.43發。
難道真的每年勻不出5百萬發子彈給八路軍?
在豫相珪戰役中,山窮水盡的日軍竟然可以用繳獲國軍武器彈藥做前線主要裝備,在彈藥不足的情況下繼續攻擊。
此時國軍和日軍聯合起來要針對八路軍,沒有軍工生產能力的八路,沒有了國軍的彈藥補充,完全依靠繳獲。
而靠戰場繳獲基本上百分之九十的戰鬥都是虧本買賣,首先隻有成建製殲滅日軍,才能繳獲武器彈藥,要不然日軍會在撤退之前帶走或者毀掉武器彈藥。
可達到這種全殲日軍的成果需要長時間的作戰,會消耗手中本就不多的彈藥,而戰鬥後日軍手中的彈藥同樣所剩無幾。
所以,現在八路軍現在手中的彈藥量已經低到了一個極其危險的程度。
據統計在40年初,八路軍自己統計的全部武器隻有步馬槍支,手槍4957支,輕重機槍1590挺,自動步槍127支,手提機槍680挺,迫擊炮156門,平射炮9門,山炮38門。
紙麵數據看起來還不錯,可當時八路軍總計約170個團的實力,約四十萬人。
平均下來數據就有些難看了,每個團有馬步槍532支、手槍29支、輕重機槍9挺、手提機槍4挺、迫擊炮不到1門。
以李雲龍的寶貝獨立團一千多號人為例子,這就意味著起碼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戰士沒有槍,要扛著大刀和梭鏢打仗。
更難受的是據八路軍自己對中央的正式報告稱:八路軍的輕武器“百分之八十使用過度,膛線已磨平,口徑已鬆,射擊已失效”,而“自動火器(輕重機槍)平均每連不到一挺”。
最最最令八路軍感到頭疼的是彈藥問題,也是從建軍起到後來都一直困擾他們的大問題。
40年初,按照八路軍自己的統計,保有的彈藥總計有步機槍彈發,手槍彈發,自動步槍彈發,手提機槍發,各式迫擊炮彈467發,山炮彈392發,自造,繳獲手榴彈枚。
如果將全部步機槍彈藥都用於步槍上,八路軍平均每支步槍也不過19發子彈。
而懂點軍事的人都應該知道,戰場壓製主要靠機槍而不是步槍,所以不可能把子彈全部用在步槍上,刨除了其中占相當比例的機槍彈,則每支步槍可能隻有10發彈。
自動步槍每支則有145發彈,手提機槍(衝鋒槍,花機關)彈每支有30發彈,手槍每支有23發彈,迫擊炮每門有3發彈,山炮每門有10發彈。
說難聽一點,就這點微薄的彈藥可能也就是正常情況下,正常同數量的軍隊全軍搞一次實彈射擊訓練所耗費的彈藥量。
而國軍呢?盡管子彈也不富裕,但是有自己的兵工廠,同時期的嫡係中央軍一個師能擁有六七十萬級別的子彈數,就是雜牌師也能有個二三十萬發彈藥。
這就是八路軍在40年打完百團大戰後沒有打過知名大仗,一直都是小規模的戰鬥的原因。
因為百團大戰就把寶貴的彈藥儲備打掉了一多半,沒有補充渠道,無法有效補充,自然打不起大仗了。
現在網絡上動不動就有人否認敵後戰場的作用,動不動就說國軍正麵組織了多少兵力,犧牲多少士兵,打了多少大仗,消滅了多少日軍,是真的抗戰。
一提到八路軍的功績就是各種陰陽怪氣,什麽趁機發展勢力,“遊而不擊”,一有人用拖住多少日軍消耗了日軍多少資源和精力來反駁,他們就一臉不屑的反問:
“請舉例八路軍打過哪些大仗?一共消滅了多少日軍?用數據說話!不要扯其他。”
要是八路軍真的受不了這點嘲諷,不顧這點微薄的家底子,真的把部隊集中起來,跟日軍打大仗,把部隊拚完了,把所有日占區上億的老百姓,幾百萬平方公裏的國土完全送給鬼子?
恐怕最高興的就是鬼子了,隻要能一勞永逸的解決敵後武裝不分晝夜,不分時間的騷擾襲擊,就是死傷上十萬日軍,日軍高層也會覺得非常劃算,。
弱小時,就要有弱小時的樣子。
謀生存時,就不要在乎那點麵子。
在生存麵前,其他都是假的。
一位偉大的人多次說過,要承認自己弱,然後利用一切機會去發展壯大自己。
更不要講你的什麽道理,在你沒有實力時,你的道理都是屁話。
普通人在玩遊戲的時候都知道在打不過對方的時候要苟住,猥瑣在塔下。
不要盲目接團,硬鋼,要偷發育,盡量吃資源堆裝備,等隊友來抓,拖到大後期等級裝備起來後再接團決定勝負。
可一套在戰略層麵,他就裝無知了,失去了一切理性,看不的一點“慫”。
特一兵工廠的橫空出世,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直困擾八路軍的彈藥問題。
沒有人知道紅方上層在這個時間點上知道自己有了這麽一個自己的兵工廠後有多麽興奮。
尤其是在這個時刻需要打破日軍囚籠政策和應對國軍的隨時進攻,大仗隨時可能爆發的時刻。
這也是這位西北領導會冒著極大風險穿越日軍設置的多道封鎖線,秘密前來視察特一兵工廠的重要原因,就是要確認自己手上的底牌,好做出合理的應對方式。
馬良這邊也經過一路上不停的各種檢查,試探,靠著一口流利至極的日語,外加以假亂真的證件,順利來到了哈城。
但是在另一邊,國軍第25軍工廠單是1941年就生產3350萬發7.92毫米子彈,第20軍工廠年產5426萬發。
1939年,國軍兵工廠生產約0.88億發子彈,1940年生產約1.14億發子彈,1941年約1.20發,1942年約1.43發。
難道真的每年勻不出5百萬發子彈給八路軍?
在豫相珪戰役中,山窮水盡的日軍竟然可以用繳獲國軍武器彈藥做前線主要裝備,在彈藥不足的情況下繼續攻擊。
此時國軍和日軍聯合起來要針對八路軍,沒有軍工生產能力的八路,沒有了國軍的彈藥補充,完全依靠繳獲。
而靠戰場繳獲基本上百分之九十的戰鬥都是虧本買賣,首先隻有成建製殲滅日軍,才能繳獲武器彈藥,要不然日軍會在撤退之前帶走或者毀掉武器彈藥。
可達到這種全殲日軍的成果需要長時間的作戰,會消耗手中本就不多的彈藥,而戰鬥後日軍手中的彈藥同樣所剩無幾。
所以,現在八路軍現在手中的彈藥量已經低到了一個極其危險的程度。
據統計在40年初,八路軍自己統計的全部武器隻有步馬槍支,手槍4957支,輕重機槍1590挺,自動步槍127支,手提機槍680挺,迫擊炮156門,平射炮9門,山炮38門。
紙麵數據看起來還不錯,可當時八路軍總計約170個團的實力,約四十萬人。
平均下來數據就有些難看了,每個團有馬步槍532支、手槍29支、輕重機槍9挺、手提機槍4挺、迫擊炮不到1門。
以李雲龍的寶貝獨立團一千多號人為例子,這就意味著起碼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戰士沒有槍,要扛著大刀和梭鏢打仗。
更難受的是據八路軍自己對中央的正式報告稱:八路軍的輕武器“百分之八十使用過度,膛線已磨平,口徑已鬆,射擊已失效”,而“自動火器(輕重機槍)平均每連不到一挺”。
最最最令八路軍感到頭疼的是彈藥問題,也是從建軍起到後來都一直困擾他們的大問題。
40年初,按照八路軍自己的統計,保有的彈藥總計有步機槍彈發,手槍彈發,自動步槍彈發,手提機槍發,各式迫擊炮彈467發,山炮彈392發,自造,繳獲手榴彈枚。
如果將全部步機槍彈藥都用於步槍上,八路軍平均每支步槍也不過19發子彈。
而懂點軍事的人都應該知道,戰場壓製主要靠機槍而不是步槍,所以不可能把子彈全部用在步槍上,刨除了其中占相當比例的機槍彈,則每支步槍可能隻有10發彈。
自動步槍每支則有145發彈,手提機槍(衝鋒槍,花機關)彈每支有30發彈,手槍每支有23發彈,迫擊炮每門有3發彈,山炮每門有10發彈。
說難聽一點,就這點微薄的彈藥可能也就是正常情況下,正常同數量的軍隊全軍搞一次實彈射擊訓練所耗費的彈藥量。
而國軍呢?盡管子彈也不富裕,但是有自己的兵工廠,同時期的嫡係中央軍一個師能擁有六七十萬級別的子彈數,就是雜牌師也能有個二三十萬發彈藥。
這就是八路軍在40年打完百團大戰後沒有打過知名大仗,一直都是小規模的戰鬥的原因。
因為百團大戰就把寶貴的彈藥儲備打掉了一多半,沒有補充渠道,無法有效補充,自然打不起大仗了。
現在網絡上動不動就有人否認敵後戰場的作用,動不動就說國軍正麵組織了多少兵力,犧牲多少士兵,打了多少大仗,消滅了多少日軍,是真的抗戰。
一提到八路軍的功績就是各種陰陽怪氣,什麽趁機發展勢力,“遊而不擊”,一有人用拖住多少日軍消耗了日軍多少資源和精力來反駁,他們就一臉不屑的反問:
“請舉例八路軍打過哪些大仗?一共消滅了多少日軍?用數據說話!不要扯其他。”
要是八路軍真的受不了這點嘲諷,不顧這點微薄的家底子,真的把部隊集中起來,跟日軍打大仗,把部隊拚完了,把所有日占區上億的老百姓,幾百萬平方公裏的國土完全送給鬼子?
恐怕最高興的就是鬼子了,隻要能一勞永逸的解決敵後武裝不分晝夜,不分時間的騷擾襲擊,就是死傷上十萬日軍,日軍高層也會覺得非常劃算,。
弱小時,就要有弱小時的樣子。
謀生存時,就不要在乎那點麵子。
在生存麵前,其他都是假的。
一位偉大的人多次說過,要承認自己弱,然後利用一切機會去發展壯大自己。
更不要講你的什麽道理,在你沒有實力時,你的道理都是屁話。
普通人在玩遊戲的時候都知道在打不過對方的時候要苟住,猥瑣在塔下。
不要盲目接團,硬鋼,要偷發育,盡量吃資源堆裝備,等隊友來抓,拖到大後期等級裝備起來後再接團決定勝負。
可一套在戰略層麵,他就裝無知了,失去了一切理性,看不的一點“慫”。
特一兵工廠的橫空出世,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直困擾八路軍的彈藥問題。
沒有人知道紅方上層在這個時間點上知道自己有了這麽一個自己的兵工廠後有多麽興奮。
尤其是在這個時刻需要打破日軍囚籠政策和應對國軍的隨時進攻,大仗隨時可能爆發的時刻。
這也是這位西北領導會冒著極大風險穿越日軍設置的多道封鎖線,秘密前來視察特一兵工廠的重要原因,就是要確認自己手上的底牌,好做出合理的應對方式。
馬良這邊也經過一路上不停的各種檢查,試探,靠著一口流利至極的日語,外加以假亂真的證件,順利來到了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