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以及延安府戰報被完顏婁室以八百裏加急,於3月22日送達燕京。
富平先勝後敗,以及折可求反正歸順陝州李彥仙,將諳班勃極烈完顏杲推上風口浪尖。
隸屬於完顏宗磐派係的禦史中丞顏歧上奏彈劾完顏杲喪師辱國,要求全麵撤換以完顏亮代替雲中樞密院主事完顏希尹。
事實上,金國也是存在“主和派”和“主戰派”的。
早前是完顏宗翰為主戰派代表,完顏宗望為主和派代表。
現在金國朝堂上完顏杲是堅定的主戰派,軍方代表完顏宗弼(金兀術),完顏宗磐則是主和派代表,軍方代表完顏亮。
注意這裏的主和派,並不是指對宋議和手拖手共護和平,相反,金國主和派主張對宋,應該以圍困為主,攻陷為輔。
主和派領導者完顏宗望明白,金國這些年來從漁獵民族快速吞並遼國封建政權,自身政權管理等同於無,就像現在攻陷大宋許多州縣一樣,都是原地委任投降的原宋軍官吏進行治理。
而金國主戰派,則主張以絕對武力征服大宋,完全占領大宋。大金自遼東一個遊牧部落,3000人起兵造遼國的反,僅用了11年就將擁有5京6府156州(軍、城)309縣的巨無霸遼國消滅。
這是主戰派完顏宗翰等人通過劍與血親自打下的大金江山,所以麵對比遼國更無能的宋國,完顏宗翰等人則完全沒有把大宋放在眼裏。
事實上,強盛遼國還是和大宋不一樣的,比如最強盛的大遼,中央政府采用設置南北麵官和四時捺缽製度。
具體就是北麵官負責契丹等遊牧民族事務,南麵官則負責管理漢人為主的農耕民族事務,這是適應遼國不同區域內民族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的。
而大宋采取二府三司製,由中央派出文臣出任地方知州,並設通判監督知州,加強對地方的控製。
更重要的是設置轉運使,專門負責將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這是一整套比較成熟的中央集團製度。相對於遼國來說,大宋這樣的體製更加便於中央控製地方,更加容易集中全力幹大事。
而且這樣大宋的國家意識也更強,對宋歸屬感更認同。
這也是河北西路、河北東路即使曆經多年淪陷,依然有很多宋人期望“王師北定中原日”的最根本原因。
金國對宋主戰或主和,最後都是吞並宋國。
問題是擁有完整中央集權和國家意識的大宋失地民眾不會答應。
即使現在金國俘虜了宋國兩位皇帝,占據了中原等大宋半壁江山,依然不能滅亡大宋。
金國朝堂上的主戰派和主和派之爭,無非都是權利的爭奪。
這裏就涉及到兩大樞密院和中央集權以及皇權的爭奪。
從前有軍中強硬派鐵腕人物完顏宗翰、溫柔派笑麵虎完顏宗望,以雲中、燕京為東西樞密院挑戰金帝完顏吳乞買的權威。
現在兩人倒台後,再加上完顏吳乞買,更想一下子將雲中、燕京兩大樞密院統歸為皇帝擁有,擁有絕對的皇權,是他一生的追求。
不然像當初僅僅是偷拿國庫財物去換酒就遭到完顏宗翰的20軍棍侍候的褻瀆皇帝尊嚴的小事還會再發生。
另外完顏吳乞買更屬意自己的兒子完顏宗磐為下一任皇帝,所以金國朝廷在這件事後,爭權奪利的較量開始走上台麵。
當然大人物不會親自下場。
權力鬥爭就是雙方馬仔的出場較量。
雙方劍拔弩張,兵戎相見。
3月28日,完顏杲在從富平之戰中匆忙趕回的完顏宗弼的大軍帶領下,率領4萬兵馬回師上京會寧府。
而此時,在富平之戰失利後不久,完顏宗磐頭號馬仔,元帥左監軍完顏昌便率先領了3萬兵馬,從燕京擅自回師上京會寧府。
金國權力爭鬥,大宋苗傅叛亂趙構身陷圇圄,就使此時的陝西成為真空地帶,真真正正的“三不管”。
大宋西軍在張浚的一意孤行下,先行在延安府、富平共折損30萬精銳,還耗費了張浚對川陝百姓預征的5年賦稅和錢糧。
可以說,張浚這兩次會戰,的確調動了金軍主力西進,從而減輕了金軍南下對趙構的“搜山檢海”壓力。
不過代價是30萬精銳大軍,十數萬青壯民夫。
陝西五路從此十室九空,再沒有任何一路可以媲美陝州李彥仙。
故而李彥仙在3月26日陝州發布《告全宋民眾北伐書》,並進行隆重的獻俘,誓師北伐的時候,大宋陝西沒有任何一路再敢興師討伐。
就算倔強並和李彥仙有仇的曲端,也隻能望陝興歎。
並且李彥仙這一手有理有據,並沒有任何不妥,要真說不妥,可以汙蔑說李彥仙孩視新官家、蔑視君威。
可是,當初李彥仙拚生拚死在解州打敗完顏宗翰的時候,身為官家的趙構不思與金對抗,反而為了苟活,居然向金人提出殺將釋憤的做法。
這就非常寒心了。
敢情我為大宋,為你趙官家舍生忘死,結果轉頭你趙官家為了保命,就將為你為大宋奮不顧身的將軍出賣。
故而陝西五路軍心更加散漫了。
另一邊,坐山觀虎鬥的西夏陳兵宋夏邊境,也一度調動了各自兵馬回防邊境。
趁著這個空檔,李彥仙三路大軍直插太原。
建炎二年3月30日,西路軍折彥質、翟宗分別率領靜塞軍第一師、第三師以及呂圓登的背魁軍第二師合計3萬兵馬,從風陵渡北上,沿線收複絳州、慈州,隰州,石州。
而被張浚逼反最終又在折彥質的勸說下,投靠了李彥仙的折可求,親率領10萬折家軍收複保德軍、岢嵐軍、火山軍、寧化軍,攻陷太原與關外雲中相聯係的石嶺關、雁門關。
最終兩軍於4月15日會師太原府西北麵的嵐州樓煩鎮。
中路軍則在楊再興玄甲軍第一師引領下,玄甲軍第二師、第三師,合計3萬兵馬,沿擇州一路洞穿晉州、威勝軍、最終在太原的西南麵的汾州重鎮郭柵鎮於4月13日重兵布防。
東路軍則在陝洛長三州軍帥李彥仙的率領下,以近衛軍第一、二師,鐵林軍第一、二,新編鐵林軍第三師,以及天翔軍第一師以及新編忠義民軍第一、二、三,以上合計人馬,從孟陽直搗隆德府、威勝軍、遼州,平定軍,最終東路軍各路人馬於4月14日齊聚太原府西南麵平定軍平定州。
至此除忻州、代州以及太原府外,河東路基本被李彥仙大軍收複。
4月18日,折彥質與折可求西路軍匯合直搗太原城北麵重鎮陽曲鎮。
4月19日,楊再興率領中路大軍到達太原城西北麵的晉祠鎮。
4月20日,李彥仙親率東路大軍從平定州一路橫推,攻陷壽陽、榆次,一路推進到平晉。
奇怪的是,完顏婁室大軍龜縮在太原城,並沒有派出像樣的軍隊阻攔。
富平先勝後敗,以及折可求反正歸順陝州李彥仙,將諳班勃極烈完顏杲推上風口浪尖。
隸屬於完顏宗磐派係的禦史中丞顏歧上奏彈劾完顏杲喪師辱國,要求全麵撤換以完顏亮代替雲中樞密院主事完顏希尹。
事實上,金國也是存在“主和派”和“主戰派”的。
早前是完顏宗翰為主戰派代表,完顏宗望為主和派代表。
現在金國朝堂上完顏杲是堅定的主戰派,軍方代表完顏宗弼(金兀術),完顏宗磐則是主和派代表,軍方代表完顏亮。
注意這裏的主和派,並不是指對宋議和手拖手共護和平,相反,金國主和派主張對宋,應該以圍困為主,攻陷為輔。
主和派領導者完顏宗望明白,金國這些年來從漁獵民族快速吞並遼國封建政權,自身政權管理等同於無,就像現在攻陷大宋許多州縣一樣,都是原地委任投降的原宋軍官吏進行治理。
而金國主戰派,則主張以絕對武力征服大宋,完全占領大宋。大金自遼東一個遊牧部落,3000人起兵造遼國的反,僅用了11年就將擁有5京6府156州(軍、城)309縣的巨無霸遼國消滅。
這是主戰派完顏宗翰等人通過劍與血親自打下的大金江山,所以麵對比遼國更無能的宋國,完顏宗翰等人則完全沒有把大宋放在眼裏。
事實上,強盛遼國還是和大宋不一樣的,比如最強盛的大遼,中央政府采用設置南北麵官和四時捺缽製度。
具體就是北麵官負責契丹等遊牧民族事務,南麵官則負責管理漢人為主的農耕民族事務,這是適應遼國不同區域內民族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的。
而大宋采取二府三司製,由中央派出文臣出任地方知州,並設通判監督知州,加強對地方的控製。
更重要的是設置轉運使,專門負責將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這是一整套比較成熟的中央集團製度。相對於遼國來說,大宋這樣的體製更加便於中央控製地方,更加容易集中全力幹大事。
而且這樣大宋的國家意識也更強,對宋歸屬感更認同。
這也是河北西路、河北東路即使曆經多年淪陷,依然有很多宋人期望“王師北定中原日”的最根本原因。
金國對宋主戰或主和,最後都是吞並宋國。
問題是擁有完整中央集權和國家意識的大宋失地民眾不會答應。
即使現在金國俘虜了宋國兩位皇帝,占據了中原等大宋半壁江山,依然不能滅亡大宋。
金國朝堂上的主戰派和主和派之爭,無非都是權利的爭奪。
這裏就涉及到兩大樞密院和中央集權以及皇權的爭奪。
從前有軍中強硬派鐵腕人物完顏宗翰、溫柔派笑麵虎完顏宗望,以雲中、燕京為東西樞密院挑戰金帝完顏吳乞買的權威。
現在兩人倒台後,再加上完顏吳乞買,更想一下子將雲中、燕京兩大樞密院統歸為皇帝擁有,擁有絕對的皇權,是他一生的追求。
不然像當初僅僅是偷拿國庫財物去換酒就遭到完顏宗翰的20軍棍侍候的褻瀆皇帝尊嚴的小事還會再發生。
另外完顏吳乞買更屬意自己的兒子完顏宗磐為下一任皇帝,所以金國朝廷在這件事後,爭權奪利的較量開始走上台麵。
當然大人物不會親自下場。
權力鬥爭就是雙方馬仔的出場較量。
雙方劍拔弩張,兵戎相見。
3月28日,完顏杲在從富平之戰中匆忙趕回的完顏宗弼的大軍帶領下,率領4萬兵馬回師上京會寧府。
而此時,在富平之戰失利後不久,完顏宗磐頭號馬仔,元帥左監軍完顏昌便率先領了3萬兵馬,從燕京擅自回師上京會寧府。
金國權力爭鬥,大宋苗傅叛亂趙構身陷圇圄,就使此時的陝西成為真空地帶,真真正正的“三不管”。
大宋西軍在張浚的一意孤行下,先行在延安府、富平共折損30萬精銳,還耗費了張浚對川陝百姓預征的5年賦稅和錢糧。
可以說,張浚這兩次會戰,的確調動了金軍主力西進,從而減輕了金軍南下對趙構的“搜山檢海”壓力。
不過代價是30萬精銳大軍,十數萬青壯民夫。
陝西五路從此十室九空,再沒有任何一路可以媲美陝州李彥仙。
故而李彥仙在3月26日陝州發布《告全宋民眾北伐書》,並進行隆重的獻俘,誓師北伐的時候,大宋陝西沒有任何一路再敢興師討伐。
就算倔強並和李彥仙有仇的曲端,也隻能望陝興歎。
並且李彥仙這一手有理有據,並沒有任何不妥,要真說不妥,可以汙蔑說李彥仙孩視新官家、蔑視君威。
可是,當初李彥仙拚生拚死在解州打敗完顏宗翰的時候,身為官家的趙構不思與金對抗,反而為了苟活,居然向金人提出殺將釋憤的做法。
這就非常寒心了。
敢情我為大宋,為你趙官家舍生忘死,結果轉頭你趙官家為了保命,就將為你為大宋奮不顧身的將軍出賣。
故而陝西五路軍心更加散漫了。
另一邊,坐山觀虎鬥的西夏陳兵宋夏邊境,也一度調動了各自兵馬回防邊境。
趁著這個空檔,李彥仙三路大軍直插太原。
建炎二年3月30日,西路軍折彥質、翟宗分別率領靜塞軍第一師、第三師以及呂圓登的背魁軍第二師合計3萬兵馬,從風陵渡北上,沿線收複絳州、慈州,隰州,石州。
而被張浚逼反最終又在折彥質的勸說下,投靠了李彥仙的折可求,親率領10萬折家軍收複保德軍、岢嵐軍、火山軍、寧化軍,攻陷太原與關外雲中相聯係的石嶺關、雁門關。
最終兩軍於4月15日會師太原府西北麵的嵐州樓煩鎮。
中路軍則在楊再興玄甲軍第一師引領下,玄甲軍第二師、第三師,合計3萬兵馬,沿擇州一路洞穿晉州、威勝軍、最終在太原的西南麵的汾州重鎮郭柵鎮於4月13日重兵布防。
東路軍則在陝洛長三州軍帥李彥仙的率領下,以近衛軍第一、二師,鐵林軍第一、二,新編鐵林軍第三師,以及天翔軍第一師以及新編忠義民軍第一、二、三,以上合計人馬,從孟陽直搗隆德府、威勝軍、遼州,平定軍,最終東路軍各路人馬於4月14日齊聚太原府西南麵平定軍平定州。
至此除忻州、代州以及太原府外,河東路基本被李彥仙大軍收複。
4月18日,折彥質與折可求西路軍匯合直搗太原城北麵重鎮陽曲鎮。
4月19日,楊再興率領中路大軍到達太原城西北麵的晉祠鎮。
4月20日,李彥仙親率東路大軍從平定州一路橫推,攻陷壽陽、榆次,一路推進到平晉。
奇怪的是,完顏婁室大軍龜縮在太原城,並沒有派出像樣的軍隊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