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不下台階
遠嫁千裏衝喜,夫君竟然懼內 作者:歲歲相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一會兒,石頭領著知縣入內。
“世子妃,已經問過六人了。他們承認昨日對您出言不遜,也承認若沒有孫老夫人阻止……已經動了手。”
馬知縣在旁附和,表示石頭所言屬實。
方知雨勾唇冷笑,目光投向孫霄睿,眼底含義深沉。
孫霄睿早已豁出去,就是想跟世子妃一較高下,當眾道:“屈打成招也能做數?”
一旁的石頭深深白了她一眼,和以往方知雨給旁人白眼的角度一模一樣。
然後陰陽怪氣地道:“世子妃第一問是:‘爾等可知我身份?’第四問則是:‘何時知我身份?’”
孫霄睿似乎沒反應過來,直愣愣地眨眼睛。
石頭繼續道:“孫家老三是昨晚得知縣相告,才知世子妃身份;其餘五人則是今早聽見傳言才知。”
“這位姑娘……您白長了這麽好看的一張臉,如此聰慧的腦子,怎的不學好?偏偏想把死的講成活的,要把好人論成壞人?”
孫霄睿也沒料到世子妃居然會來這麽一招,人是打了,可罪卻沒落。
而且還是世子妃自己幫孫家的這些人洗脫了罪名,理由仍然是——不知者不罪!
為了這一來一往的交鋒,這內監還把她給陰陽怪氣了一陣。
馬知縣在旁垂著頭,心底比孫家眾人還清明。
他是讀過聖賢書、考過功名、見過世麵的人,自然知道世子妃此舉,仍然叫做……下馬威。
跟老三家媳婦一樣,都在那一環裏。
至於其他……他不敢想。
方知雨見馬知縣和孫家人都僵住,終於發話:“昨日孫宅門前的衝撞到此為止,我確實不是小肚雞腸的人,就這樣過了吧。”
該打的打了,該給的下馬威給了,事情也鬧得街巷盡聞,該入下一個局了。
可方知雨還未開口,就聽見外頭響起一陣呼天搶地,竟全都是婦人哭喊。
護衛匆匆入內,在院門口稟報:“世子妃!外頭來了幾十婦人,看起來是那六個人的家人,鬧著要說法呢!”
雖然那些哭聲挺鬧騰,但方知雨並不反感,因為這意味著……鬧得更大了!
她長歎一聲,假作無可奈何:“那就把六個人都放出去,讓他們自己給家人說法。”
人被放出去後,外頭吵鬧聲漸漸停歇。
方知雨又裝作心情豁然開朗的模樣,“那麽接下來,就論一論——我是否在多管閑事。”
孫霄睿輕輕蹙眉,已經無法跟上這個腳步——怎麽還有人往自己頭上攬麻煩的?
孫老夫人卻忙道:“沒有沒有!世子妃乃淮南之幸,當然可以管禦淮南百姓,是我等過於造次。”
不反駁不挑事?那怎麽行!
方知雨把目光移向孫霄睿。
後者愣神,片刻後才道:“世子妃昨日相救秋嬋定非孤例,您一定在別的地界、別的情形下救過很多人,所以得百姓愛戴,得仁善之名。”
這話平淡,聽著也很順耳。
可怎麽感覺後頭還有“可是……”
孫霄睿道:“可是……秋嬋與人私奔早已人盡皆知。她有錯在先,您被她騙在後,才善心相救。”
這話,既利用了先後之理,又給了一個“救錯人”的台階……
一般情況下,救人的應該順著台階下了。
可方知雨怎麽肯,下了台階,不就是變相承認自己救錯了人?
不消半日,自己辛辛苦苦鬧大而營建起來的聲譽,就會變換方向,變得對自己不利!
她笑笑,忽的詰問:“私奔?此為何意?”
孫老夫人伸手,扯住旁側之人的衣衫,輕輕拽了拽,想不著痕跡的提醒。
奈何她眼神不好,拽住的是……馬知縣。
馬知縣忙小聲提醒:“老夫人誒……您手再往右移兩寸就是了。”
孫老夫人窘迫至極,不敢再有動作。
孫霄睿猜到孫老夫人是想阻止她繼續與世子妃對立,但事已至此,她不得不硬著頭皮繼續。
“秋嬋不守婦道,與牛家兒郎有私情,兩次相約出逃……這等事,不論在誰家都容忍不下。”
方知雨已從慧安口中得知此事,心底明鏡,此刻卻故作不知,“哦?牛家?”
她把目光移向知縣。
馬知縣忙道:“孫家老宅隔壁,有牛大順一家,其妻海氏與秋嬋交好。”
“哦。”方知雨沒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直接問道:“他們家隻有一個兒子?”
“一女兩子。”馬知縣道:“女兒前些年嫁到了外頭。大兒十九歲,小兒十六歲,因家裏窮,到現在都娶不上妻。”
“這就有趣了。”方知雨笑著看向孫霄睿,“牛家兒郎窮到自己都娶不上媳婦,秋嬋還要跟人家私奔?奔到何處去?如何過活?”
孫霄睿憤恨一“哼”:“這就得問秋嬋了,到底被什麽給迷了心蒙了眼。”
從她的神色和語氣瞧來,似乎她也跟牛家人有些過往。
方知雨心頭略有猜測,卻沒張揚,“自然是要問的。”
可下一瞬,她轉過話鋒:“不過我有一事不明。牛家兩個兒郎,哪個才是與秋嬋有私情的?”
“世子妃大可一一詢問。”孫霄睿麵帶嘲諷:“也許兩個都是呢。這秋嬋一向不檢點。”
“好!馬知縣……”方知雨又喚了一聲,“煩勞讓人去將牛家……”
她頓了頓,“我改主意了。不如一起去牛家,當場問詢。我也順帶瞧瞧今上給孫家立的牌坊。”
馬知縣鬧不懂世子妃為何要如此大張旗鼓,但他隱約覺得,這件事正在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世子妃是先定國公嫡女,是見過那位“今上”的,應該比小地方的所有人都更能揣摩皇帝的心思。
……還是去吧。
馬知縣安排衙役先去知會,自己則領了路,浩浩蕩蕩往孫家老宅而去。
世子妃帶了冪籬,未用車馬,一路步行。
街巷裏的百姓一傳十十傳百,夾道而觀,推推搡搡。
護衛得了令,並不驅散,隻將世子妃等人圍在中央護著。
越向北走,聚集的人越多。
一行到了貞節牌坊前,整個縣城的百姓幾乎全都跟了來,還有些奶娃娃被抱在懷裏吹泡泡。
一個小女娃擠到最前頭,衝著孫霄睿大喊:“二姨!二姨!”
孫霄睿跟護衛打了招呼,走出去蹲下來,摸了摸那小女娃的頭。
小女娃卻道:“六姑婆讓我告訴你,有人在後頭喊:世子妃要去瞧貞節牌坊嘍!”
孫霄睿心頭咯噔一下,隱約聽見了後頭的聲響。
“世子妃,已經問過六人了。他們承認昨日對您出言不遜,也承認若沒有孫老夫人阻止……已經動了手。”
馬知縣在旁附和,表示石頭所言屬實。
方知雨勾唇冷笑,目光投向孫霄睿,眼底含義深沉。
孫霄睿早已豁出去,就是想跟世子妃一較高下,當眾道:“屈打成招也能做數?”
一旁的石頭深深白了她一眼,和以往方知雨給旁人白眼的角度一模一樣。
然後陰陽怪氣地道:“世子妃第一問是:‘爾等可知我身份?’第四問則是:‘何時知我身份?’”
孫霄睿似乎沒反應過來,直愣愣地眨眼睛。
石頭繼續道:“孫家老三是昨晚得知縣相告,才知世子妃身份;其餘五人則是今早聽見傳言才知。”
“這位姑娘……您白長了這麽好看的一張臉,如此聰慧的腦子,怎的不學好?偏偏想把死的講成活的,要把好人論成壞人?”
孫霄睿也沒料到世子妃居然會來這麽一招,人是打了,可罪卻沒落。
而且還是世子妃自己幫孫家的這些人洗脫了罪名,理由仍然是——不知者不罪!
為了這一來一往的交鋒,這內監還把她給陰陽怪氣了一陣。
馬知縣在旁垂著頭,心底比孫家眾人還清明。
他是讀過聖賢書、考過功名、見過世麵的人,自然知道世子妃此舉,仍然叫做……下馬威。
跟老三家媳婦一樣,都在那一環裏。
至於其他……他不敢想。
方知雨見馬知縣和孫家人都僵住,終於發話:“昨日孫宅門前的衝撞到此為止,我確實不是小肚雞腸的人,就這樣過了吧。”
該打的打了,該給的下馬威給了,事情也鬧得街巷盡聞,該入下一個局了。
可方知雨還未開口,就聽見外頭響起一陣呼天搶地,竟全都是婦人哭喊。
護衛匆匆入內,在院門口稟報:“世子妃!外頭來了幾十婦人,看起來是那六個人的家人,鬧著要說法呢!”
雖然那些哭聲挺鬧騰,但方知雨並不反感,因為這意味著……鬧得更大了!
她長歎一聲,假作無可奈何:“那就把六個人都放出去,讓他們自己給家人說法。”
人被放出去後,外頭吵鬧聲漸漸停歇。
方知雨又裝作心情豁然開朗的模樣,“那麽接下來,就論一論——我是否在多管閑事。”
孫霄睿輕輕蹙眉,已經無法跟上這個腳步——怎麽還有人往自己頭上攬麻煩的?
孫老夫人卻忙道:“沒有沒有!世子妃乃淮南之幸,當然可以管禦淮南百姓,是我等過於造次。”
不反駁不挑事?那怎麽行!
方知雨把目光移向孫霄睿。
後者愣神,片刻後才道:“世子妃昨日相救秋嬋定非孤例,您一定在別的地界、別的情形下救過很多人,所以得百姓愛戴,得仁善之名。”
這話平淡,聽著也很順耳。
可怎麽感覺後頭還有“可是……”
孫霄睿道:“可是……秋嬋與人私奔早已人盡皆知。她有錯在先,您被她騙在後,才善心相救。”
這話,既利用了先後之理,又給了一個“救錯人”的台階……
一般情況下,救人的應該順著台階下了。
可方知雨怎麽肯,下了台階,不就是變相承認自己救錯了人?
不消半日,自己辛辛苦苦鬧大而營建起來的聲譽,就會變換方向,變得對自己不利!
她笑笑,忽的詰問:“私奔?此為何意?”
孫老夫人伸手,扯住旁側之人的衣衫,輕輕拽了拽,想不著痕跡的提醒。
奈何她眼神不好,拽住的是……馬知縣。
馬知縣忙小聲提醒:“老夫人誒……您手再往右移兩寸就是了。”
孫老夫人窘迫至極,不敢再有動作。
孫霄睿猜到孫老夫人是想阻止她繼續與世子妃對立,但事已至此,她不得不硬著頭皮繼續。
“秋嬋不守婦道,與牛家兒郎有私情,兩次相約出逃……這等事,不論在誰家都容忍不下。”
方知雨已從慧安口中得知此事,心底明鏡,此刻卻故作不知,“哦?牛家?”
她把目光移向知縣。
馬知縣忙道:“孫家老宅隔壁,有牛大順一家,其妻海氏與秋嬋交好。”
“哦。”方知雨沒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直接問道:“他們家隻有一個兒子?”
“一女兩子。”馬知縣道:“女兒前些年嫁到了外頭。大兒十九歲,小兒十六歲,因家裏窮,到現在都娶不上妻。”
“這就有趣了。”方知雨笑著看向孫霄睿,“牛家兒郎窮到自己都娶不上媳婦,秋嬋還要跟人家私奔?奔到何處去?如何過活?”
孫霄睿憤恨一“哼”:“這就得問秋嬋了,到底被什麽給迷了心蒙了眼。”
從她的神色和語氣瞧來,似乎她也跟牛家人有些過往。
方知雨心頭略有猜測,卻沒張揚,“自然是要問的。”
可下一瞬,她轉過話鋒:“不過我有一事不明。牛家兩個兒郎,哪個才是與秋嬋有私情的?”
“世子妃大可一一詢問。”孫霄睿麵帶嘲諷:“也許兩個都是呢。這秋嬋一向不檢點。”
“好!馬知縣……”方知雨又喚了一聲,“煩勞讓人去將牛家……”
她頓了頓,“我改主意了。不如一起去牛家,當場問詢。我也順帶瞧瞧今上給孫家立的牌坊。”
馬知縣鬧不懂世子妃為何要如此大張旗鼓,但他隱約覺得,這件事正在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世子妃是先定國公嫡女,是見過那位“今上”的,應該比小地方的所有人都更能揣摩皇帝的心思。
……還是去吧。
馬知縣安排衙役先去知會,自己則領了路,浩浩蕩蕩往孫家老宅而去。
世子妃帶了冪籬,未用車馬,一路步行。
街巷裏的百姓一傳十十傳百,夾道而觀,推推搡搡。
護衛得了令,並不驅散,隻將世子妃等人圍在中央護著。
越向北走,聚集的人越多。
一行到了貞節牌坊前,整個縣城的百姓幾乎全都跟了來,還有些奶娃娃被抱在懷裏吹泡泡。
一個小女娃擠到最前頭,衝著孫霄睿大喊:“二姨!二姨!”
孫霄睿跟護衛打了招呼,走出去蹲下來,摸了摸那小女娃的頭。
小女娃卻道:“六姑婆讓我告訴你,有人在後頭喊:世子妃要去瞧貞節牌坊嘍!”
孫霄睿心頭咯噔一下,隱約聽見了後頭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