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南海戰場成了最主要的戰場,大唐就已經沒有退路了,如果撤退則前功盡棄,無論從戰略還是戰術上,都將一敗塗地。
所以大唐隻能瘋狂進攻,想著把南海打爛了,強行登陸,既能完成預定目標,也能將戰爭重新拉回陸地。
沒想到的是,大唐一次次的加碼,換來的是天機同樣加碼,最終打成了決戰。
從天機表現出的侵略性,所有國家都猜到,一旦這場戰爭失敗,天機很可能統一全球。
所以大唐不能撤退。
但是大唐也不想和天機決戰。
因為很顯然,大唐無法輕鬆解決天機,最好的結果也隻是和天機同歸於盡。
這絕不是大唐的願景。
不能撤退,也不能再打,所以大唐選擇將戰爭再次升級。
也就是如今的核彈空襲。
沒錯,這次空襲有且僅有大唐一家參與。
迫不得已動用大量核武器對付骨龍,已經是相當冒險的行為了,極有可能引發核戰爭。
好在天機表現的相當克製,僅僅隻是動用戰術核武器攻擊航母,可以說是在核弱勢下的無奈選擇。
但再怎麽弱勢,終究不是無核國家。
直接用核彈襲擊一個擁核國家的本土,就是一點餘地也沒有的核戰爭了,這種情況下天機必定反擊。
對於大唐來說,戰爭烈度實在太強,他們的損失太大,所以願意賭一把。
但是對於已經半退出的秦國,或者陸軍穩步推進的華夏和大漢,這樣的行為太過極端了。
這也算是陸軍與海軍的區別。
海軍可以說是燒國力的軍隊,建造代價巨大,戰爭損失也巨大。
想要全殲一支陸軍,往往需要周密的部署,更多的兵力,更多的火力,四麵合圍。
就這還有可能出現漏網之魚。
而相比較起來,海軍部隊一旦存在技術代差,非常容易出現全軍覆沒的情況。
在陸地上,一個人就是一個最小單位,雖然可以組成一支軍隊,也隨時可以化整為零。
所以陸軍一千人的軍團和地方一千人交戰,即便戰敗,也完全可能剩餘八百人撤退。
然而在海洋中,一艘戰艦才是最小單位,一旦戰艦被擊沉,戰艦上的士兵完全沒有作戰能力。
也許隻有當人類徹底征服海洋,出現單人遠洋的裝備,才能降低海軍的戰爭損失。
但就目前的情況,海軍想要維持高強度的戰爭,損失比陸軍大得多。
更別提是如今這種打法。
所以另外三國覺得保持現狀就好,大唐卻一定要孤注一擲。
然而天機的所有防空力量都部署在南海,如果從南方發射核彈,頂多出其不意的襲擊南海。
既然已經要打核戰爭,隻打一個南海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在這一次攻擊中徹底摧毀天機的反抗。
而想要攻擊天機內陸,南海的防空體係又是一個大問題,它防禦的範圍可不僅僅是南海群島,而是完全籠罩了天機南方。
無論是大唐艦隊還是大唐本土的核彈,都無法繞過南海的防空體係。
天機其實未必有能力攔截彈道導彈,隻是大唐不想賭,天機已經讓他們賭輸過太多回了。
在另外三國不予以支援的情況下,大唐隻能派遣核潛艇,繞一大圈,越過南海的防空體係襲擊天機本土。
這就導致襲擊的核彈數量很少,不足以摧毀天機的所有重要城市。
於是大唐決定將全部核彈用於襲擊天機首都。
從他們得到的情報來看,飛龍和骨龍都是從天機首都起飛,這裏多半是生產飛龍和骨龍的基地。
軍事中心和政治中心都是這裏, 沒有理由不對這裏進行飽和核打擊。
一般核彈為了擴大殺傷範圍,會選擇在幾百米的空中爆炸,但是這次核打擊,大唐原定的攻擊目標都是地麵,所有核彈都將在最低點爆炸。
爆炸範圍不足的問題,就用數量去彌補。
一定要確保對地底的殺傷力。
天機是一個君主高度集權的帝國,這使得祝平炎能徹底控製天機,隨心所欲的下達命令,但隻要能殺了祝平炎,天機指揮係統就崩壞了。
一個高度集權的帝國,發動核戰爭這種命令,肯定需要皇帝親自下達。
所以殺掉祝平炎,也就代表著天機失去核反擊能力,即便沒有徹底摧毀天機,這次核打擊也是成功的。
而且祝平炎沒有任何指定繼承人,在他死後,天機必然陷入長久的政治鬥爭。
在這種情況下,天機還有能力繼續與聯合國軍交戰嗎?
要麽割地賠款以求和平,要麽徹底分裂,分別成為四大國的傀儡。
無論哪種情況,相比於現在的僵局,對大唐都是好事。
然而這一次,大唐又賭輸了,而且輸得非常徹底。
大唐有想過,也許天機有某些未知防空力量,可以攔截一部分核彈,或者祝平炎的皇宮,具有抵抗核打擊的能力——對於一個能召喚骨龍的皇帝,這沒什麽不可能的。
然而他們怎麽都沒想到,天機竟然擁有免疫核打擊的防禦屏障,這完全就是天頂星科技了。
於是這次代價巨大的核打擊,最終隻成為一場絢爛的煙花。
倒也不能說一點作用沒有。
天機宣布將攜帶核彈空襲大唐首都。
這次大唐的攻擊沒有對天機造成任何傷害,但是祝平炎必須進行反擊。
如果天機遭遇核打擊後一點反應也沒有,隻會降低下次核打擊的閾值。
或許短時間內四大國都會很克製,沒有誰想要發生核戰爭。
可一旦戰爭加劇,由於之前天機沒有反擊的情況,四大國使用核武器攻擊天機的可能性就會更高。
祝平炎沒有能力將整個天機都保護起來,他隻能保護首都,所以他必須避免後續的核打擊。
也就必須要反擊。
然而實際上天機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核彈,真要是全麵發動核戰爭,四大國就會發現天機隻是個紙老虎。
那就徹底完了,與其被核彈洗地,還不如直接投降,總也算是利國利民。
所以怎麽反擊才能在保持威懾力的同時,不引發全麵核戰,是祝平炎看到那十幾個太陽之後就一直頭疼的問題。
所以大唐隻能瘋狂進攻,想著把南海打爛了,強行登陸,既能完成預定目標,也能將戰爭重新拉回陸地。
沒想到的是,大唐一次次的加碼,換來的是天機同樣加碼,最終打成了決戰。
從天機表現出的侵略性,所有國家都猜到,一旦這場戰爭失敗,天機很可能統一全球。
所以大唐不能撤退。
但是大唐也不想和天機決戰。
因為很顯然,大唐無法輕鬆解決天機,最好的結果也隻是和天機同歸於盡。
這絕不是大唐的願景。
不能撤退,也不能再打,所以大唐選擇將戰爭再次升級。
也就是如今的核彈空襲。
沒錯,這次空襲有且僅有大唐一家參與。
迫不得已動用大量核武器對付骨龍,已經是相當冒險的行為了,極有可能引發核戰爭。
好在天機表現的相當克製,僅僅隻是動用戰術核武器攻擊航母,可以說是在核弱勢下的無奈選擇。
但再怎麽弱勢,終究不是無核國家。
直接用核彈襲擊一個擁核國家的本土,就是一點餘地也沒有的核戰爭了,這種情況下天機必定反擊。
對於大唐來說,戰爭烈度實在太強,他們的損失太大,所以願意賭一把。
但是對於已經半退出的秦國,或者陸軍穩步推進的華夏和大漢,這樣的行為太過極端了。
這也算是陸軍與海軍的區別。
海軍可以說是燒國力的軍隊,建造代價巨大,戰爭損失也巨大。
想要全殲一支陸軍,往往需要周密的部署,更多的兵力,更多的火力,四麵合圍。
就這還有可能出現漏網之魚。
而相比較起來,海軍部隊一旦存在技術代差,非常容易出現全軍覆沒的情況。
在陸地上,一個人就是一個最小單位,雖然可以組成一支軍隊,也隨時可以化整為零。
所以陸軍一千人的軍團和地方一千人交戰,即便戰敗,也完全可能剩餘八百人撤退。
然而在海洋中,一艘戰艦才是最小單位,一旦戰艦被擊沉,戰艦上的士兵完全沒有作戰能力。
也許隻有當人類徹底征服海洋,出現單人遠洋的裝備,才能降低海軍的戰爭損失。
但就目前的情況,海軍想要維持高強度的戰爭,損失比陸軍大得多。
更別提是如今這種打法。
所以另外三國覺得保持現狀就好,大唐卻一定要孤注一擲。
然而天機的所有防空力量都部署在南海,如果從南方發射核彈,頂多出其不意的襲擊南海。
既然已經要打核戰爭,隻打一個南海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在這一次攻擊中徹底摧毀天機的反抗。
而想要攻擊天機內陸,南海的防空體係又是一個大問題,它防禦的範圍可不僅僅是南海群島,而是完全籠罩了天機南方。
無論是大唐艦隊還是大唐本土的核彈,都無法繞過南海的防空體係。
天機其實未必有能力攔截彈道導彈,隻是大唐不想賭,天機已經讓他們賭輸過太多回了。
在另外三國不予以支援的情況下,大唐隻能派遣核潛艇,繞一大圈,越過南海的防空體係襲擊天機本土。
這就導致襲擊的核彈數量很少,不足以摧毀天機的所有重要城市。
於是大唐決定將全部核彈用於襲擊天機首都。
從他們得到的情報來看,飛龍和骨龍都是從天機首都起飛,這裏多半是生產飛龍和骨龍的基地。
軍事中心和政治中心都是這裏, 沒有理由不對這裏進行飽和核打擊。
一般核彈為了擴大殺傷範圍,會選擇在幾百米的空中爆炸,但是這次核打擊,大唐原定的攻擊目標都是地麵,所有核彈都將在最低點爆炸。
爆炸範圍不足的問題,就用數量去彌補。
一定要確保對地底的殺傷力。
天機是一個君主高度集權的帝國,這使得祝平炎能徹底控製天機,隨心所欲的下達命令,但隻要能殺了祝平炎,天機指揮係統就崩壞了。
一個高度集權的帝國,發動核戰爭這種命令,肯定需要皇帝親自下達。
所以殺掉祝平炎,也就代表著天機失去核反擊能力,即便沒有徹底摧毀天機,這次核打擊也是成功的。
而且祝平炎沒有任何指定繼承人,在他死後,天機必然陷入長久的政治鬥爭。
在這種情況下,天機還有能力繼續與聯合國軍交戰嗎?
要麽割地賠款以求和平,要麽徹底分裂,分別成為四大國的傀儡。
無論哪種情況,相比於現在的僵局,對大唐都是好事。
然而這一次,大唐又賭輸了,而且輸得非常徹底。
大唐有想過,也許天機有某些未知防空力量,可以攔截一部分核彈,或者祝平炎的皇宮,具有抵抗核打擊的能力——對於一個能召喚骨龍的皇帝,這沒什麽不可能的。
然而他們怎麽都沒想到,天機竟然擁有免疫核打擊的防禦屏障,這完全就是天頂星科技了。
於是這次代價巨大的核打擊,最終隻成為一場絢爛的煙花。
倒也不能說一點作用沒有。
天機宣布將攜帶核彈空襲大唐首都。
這次大唐的攻擊沒有對天機造成任何傷害,但是祝平炎必須進行反擊。
如果天機遭遇核打擊後一點反應也沒有,隻會降低下次核打擊的閾值。
或許短時間內四大國都會很克製,沒有誰想要發生核戰爭。
可一旦戰爭加劇,由於之前天機沒有反擊的情況,四大國使用核武器攻擊天機的可能性就會更高。
祝平炎沒有能力將整個天機都保護起來,他隻能保護首都,所以他必須避免後續的核打擊。
也就必須要反擊。
然而實際上天機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核彈,真要是全麵發動核戰爭,四大國就會發現天機隻是個紙老虎。
那就徹底完了,與其被核彈洗地,還不如直接投降,總也算是利國利民。
所以怎麽反擊才能在保持威懾力的同時,不引發全麵核戰,是祝平炎看到那十幾個太陽之後就一直頭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