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圩日擺攤火爆
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 作者:飲蕩吹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 1976 年的粵北山區石坎二七圩,每逢圩日,那便是一場盛景。
清晨,太陽剛剛爬上山頭,微弱的陽光努力穿透著稀薄的晨霧,通往圩場的土路上,早已擠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男女老少,有的挑著沉甸甸的擔子,有的背著略顯破舊的竹簍,步履匆匆,臉上卻滿是對這圩日的期待。
圩場入口,喧鬧聲已然響起。賣菜的老農,蹲在路邊的一角,麵前的筐子裏是自家田地裏產出的新鮮蔬菜,青菜葉上掛著晶瑩的露珠,蘿卜帶著新鮮的泥土。“新鮮的蔬菜喲,早上剛從地裏弄來的!”老農扯著嗓子喊著,聲音帶著勞作後的疲憊,卻又飽含著對生活的熱情。
一旁,賣甘蔗的小販也不甘示弱,大聲吆喝著:“又甜又脆的甘蔗,不甜不要錢!”他的攤位上,一根根甘蔗筆直粗壯,綠得誘人。
賣小吃的攤位前,人頭攢動。剛出鍋的炸油糍色澤金黃,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攤主熟練地將一個個炸好的油糍撈出,嘴裏吆喝著:“香酥可口的炸油糍,快來嚐嚐!”人們紛紛搶購,咬上一口,外酥裏嫩,滿嘴留香。
圩場的中央,鐵木社裏傳出叮叮當當的敲打聲,鐵匠師傅們正專注地打造著農具,火花四濺,那一件件嶄新的鋤頭、鐮刀仿佛帶著希望的光芒。機縫社裏,縫紉機“噠噠噠”地響個不停,女工們熟練地操作著機器,為人們縫製出一件件新衣。
不遠處的飲食店裏,飄出陣陣飯菜的香氣。簡陋的桌椅旁坐滿了食客,大家一邊品嚐著簡單卻美味的食物,一邊談論著家長裏短。
百貨商店也是熱鬧非凡,人們在櫃台前挑選著生活所需的各種物品,從鍋碗瓢盆到牙膏牙刷,應有盡有。售貨員們忙得不亦樂乎,一邊招呼著顧客,一邊熟練地算賬找零。人群中,有前來采購油鹽醬醋等生活用品的村民,有趁著圩日來交換物品的鄰裏,還有從遠方趕來販賣稀罕玩意兒的商人。大家摩肩接踵,人聲鼎沸。人們的臉上洋溢著簡單而純粹的喜悅,這圩日不僅是物品的買賣,更是鄰裏之間的交流,是生活中的一份期待,是對未來平淡卻又美好的憧憬。
突然,一陣激烈的爭吵聲傳來,原來是兩個攤主因為攤位的位置起了爭執。周圍的人們紛紛圍攏過來,年長的長輩站出來調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在眾人的勸說下,兩人最終平息了怒火,圩場又恢複了熱鬧與和諧。
這時,人群中突然一陣騷動,原來是來了個賣藥的江湖藝人。隻見他身板挺直,雙目炯炯,拍著胸口,大聲吆喝著:“祖傳秘方,包治百病!”那聲音洪亮且富有穿透力,瞬間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
他一邊說著,一邊揮舞著手中的刀槍,動作行雲流水,虎虎生風。那刀在他手中閃著寒光,槍尖舞動如銀蛇,引得眾人陣陣喝彩。
“我這藥啊,能治跌打損傷、風寒咳嗽,不管啥病,無所不能!”他信誓旦旦地吹噓著。
然而,人群並沒有如他所願地一擁而上搶購他的藥。有人大聲說道:“我們平時有啥跌打損傷都找我們圩鎮的“胡須勇”醫治,他都不收錢的,誰知道你的膏藥效果行不行啊?”
“就是就是,“胡須勇”那醫術才叫高明,你這藥可不好說。”另一個人附和著。
一時間,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我看呐,這江湖佬估計是白跑一趟咯,咱這的人可不好糊弄。”
賣藥的江湖藝人臉色變得有些難看,但仍強撐著笑容,試圖繼續推銷他的藥,隻是聲音裏已少了幾分最初的自信和篤定,心裏想,估計這幫人又白嫖了我這次一次表演,這生意難做嘍。都怪這治病不收錢的“胡須勇”……屈悶丫!比屈原還要委屈。
就在這時,卷毛飛、沈大忠幾個人晃晃悠悠地走了過來賣甘蔗的攤位。卷毛飛眼睛滴溜溜一轉,朝著沈大忠使了個眼色,幾人便圍到了甘蔗攤前。
“老板,這甘蔗甜不?”卷毛飛裝模作樣地問道,還拿起一根甘蔗在手裏比劃著。
賣甘蔗的外地人熱情地回答:“甜,保證甜!”
而此時,沈大忠幾個人在前麵打掩護,後麵的人偷偷地拿起甘蔗往懷裏塞。突然,賣甘蔗的外地人發現了卷毛飛他們的小動作,大聲嗬斥道:“你們幹什麽!”
卷毛飛幾個人卻絲毫不在乎,還笑嘻嘻地說:“咋啦,不就幾根甘蔗嘛!”
周圍的人們紛紛圍了過來,對卷毛飛他們的行為指指點點。
卷毛飛一夥一於闊佬懶理,見卷毛飛眼色一轉,心領神會,跑!跑得快好世界。
賣甘蔗的外地人見人跑了,又要顧及攤位的甘蔗,去追又不一定能追到,隻能大罵幾句憤憤不平,有當地人說他們這一夥都是街坊仔,這樣的事他們經常做下次來見到他們要注意點,這班人就神台上的貓屎——惹人憎。
在啞巴阿生的哨樓住宅門口,小淩晨和啞巴阿生的攤位尤為引人注目。他們的連環畫租賃和陶瓷公仔展示,一下子吸引了眾多的人。上個圩日已經有人看過,口耳相傳之下,上個圩日未來看過的也都慕名而來,更何況今天還增加了許多不同類型的連環畫和公仔書。小淩晨和啞巴阿生忙得不可開交,小淩晨和啞巴阿生的攤位前圍滿了人。小淩晨滿臉通紅,額頭上沁出細密的汗珠,一邊手忙腳亂地整理著連環畫,一邊大聲招呼著:“快來看看呀,最新的連環畫!出租連環畫,一分錢一本,可以用物品交換最新三國演義的劉備關公張飛的靚公仔大家唔買都過來睇下。陶瓷公仔和連環畫都可以預訂,有買趁手,手快有手慢無。”啞巴阿生則在一旁比劃著,嘴裏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向人們介紹著陶瓷公仔。
由於陶瓷公仔的人物人們都熟悉,而且還是連環畫裏麵的人物形象,《三國演義》的劉關張,《西遊記》的四師徒,《紅樓夢》裏的寶玉黛玉寶釵,《水滸》的林衝武鬆魯智深,都被小淩晨製作得惟妙惟肖,好似書中走出來的一樣。吸引了很多的人來觀看。
“這陶瓷公仔可真好看!”一個孩子眼睛放光,忍不住伸手想去摸。啞巴阿生連忙擺擺手,示意孩子別亂動。
小淩晨笑著說:“小朋友,喜歡的話讓你爸媽給你買一個。”
這時,一個大人問道:“這連環畫怎麽租啊?”
小淩晨擦了擦汗,趕忙回答:“一本一一分錢,也可以用物品交換!”
正說著,人群越來越多,兩人越發忙得不可開交。
就在這時,三姐曉薇趕了過來。她動作麻利,迅速接過小淩晨手中的錢,嘴裏說道:“我來我來,你招呼客人。”隻見她目光快速一掃,便能準確算出價錢,找零也絲毫不差。
小淩晨感激地看了她一眼:“三姐,多虧你來了!”
曉薇說:“咁好玩都唔叫我一聲,做野。”
這時市場監督管理員江勝伯還過來收了市場費用 0.5 元,並開具了蓋了紅章的收據。那收據是市場監督辦開具的,注明:文明經營 0.5 元。他笑著說:晨仔,估唔到你仲有生意頭腦咼。小淩晨說多謝勝伯了。
陶瓷公仔十分火爆,雖然開價一個 2 元錢,當時一筒飯碗(十隻)才 1.8 元,但是竟然一下子預訂了 200 多隻,連環畫也訂了 2 百多本。租賃交換的物品也五花八門,小淩晨計算過,反正租賃書仔硬件就是連環畫,不用白不用,就算換什麽物品都是穩賺不賠,所以交換物品也比較寬鬆,啞巴阿生有條不紊地估算著收下的物品,告訴來人折算後可以閱讀多少本連環畫,活脫脫一個雜貨收購流動攤。小淩晨早有預判會有許多人來檔口看書仔,他把攤位延伸到啞巴阿生家裏的小院子,還早購買了足夠多的小矮木凳子,所以今天雖然繁忙,卻一切井井有條。反正這個圩日就是賺錢賺錢再賺錢,宣傳宣傳再宣傳。把自己的名號宣傳出去,以便以後下鄉以物換物以物換閱讀的活動。這個年代沒有什麽廣告效應,最大宣傳方式就是圩日擺攤了,這次擺攤可以講是完滿的。
1976 年的這裏,人們大多穿著樸素的藍色或灰色的粗布衣裳,補丁雖常見,卻也被縫補得整整齊齊。自行車還是稀罕物件,偶爾有一輛駛過,能吸引眾多目光。
正在小淩晨和啞巴阿生的攤位熱鬧非凡的時候,一個穿著中山幹部裝的人推著自行車氣勢洶洶地過來。此人正是靠造反起家的現公社辦公室主任沈祺正,他身形幹瘦,卻透著一股狠勁,三角眼透著陰鷙的光,薄唇緊抿,仿佛時刻都在算計著什麽。
沈祺正大聲喝道:“你們這是無證經營,這些陶瓷公仔和連環畫都要沒收!”
小淩晨一聽,心裏“咯噔”一下,但很快鎮定下來,他目光堅定,直視著沈祺正,說道:“主任,您可不能亂說!我們是有市場監督辦開具的文明經營收據的,這是合法合規的經營,哪來的無證一說?”
沈祺正沒想到小淩晨會如此反駁,臉色變得更加陰沉,那原本就狹長的臉此刻更是拉得老長,猶如一張扭曲的苦瓜,他惡狠狠地說:“哼,就這收據能說明什麽?我說你們無證就是無證!”
小淩晨不卑不亢,大聲說道:“主任,咱們公社可是有明確的規定,隻要有市場監督辦開具的收據,那就是合法經營。您不能不講道理,隨意沒收我們的東西。這是違反公社管理規定的,也是不合法的!”
這時,旁邊的啞巴阿生著急地比劃著,想要解釋,卻隻能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
而沈祺正的侄子沈大忠在一旁煽風點火:“伯伯,上次在河裏我就被小淩晨他們一夥欺負了,您可得為我出氣啊!”沈祺正心想,把東西沒收了占為己有也非常好,一舉兩得,既能幫侄子打擊仇人,又可以偷偷拿了他們的寶貝,這些事情,在文革中他可沒少做。
就在這僵持不下的時候,公社的張主任邁著沉穩有力的步伐趕了過來。張主任身材高大,麵龐剛毅,濃眉下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透著威嚴和正義。他穿著整潔的中山裝,顯得幹淨利落,整個人散發著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
張主任看了看情況,說道:“小淩晨他們有收據,怎麽能說是無證經營?老沈,你可不能亂扣帽子!”
沈祺正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臉上露出尷尬的神情,但又不敢違抗張主任,隻好訕訕地說:“主任,這……這我也是按規矩辦事。”
張主任嚴肅地說:“什麽規矩?真正的規矩是要實事求是,不能冤枉了好人!”
小淩晨感激地看著張主任,說道:“謝謝張主任主持公道!”
在張主任的解圍下,小淩晨和啞巴阿生的攤位得以繼續正常經營,而沈祺正和沈大忠隻能灰溜溜地離開了。
張主任望著沈祺正離開的背影,眉頭緊鎖,心裏很是不舒服。他暗暗想著:“這些靠造反上台的人,整天胡作非為,攪得公社不得安寧,是得想個法子好好收拾收拾他們,不能讓他們繼續這樣肆意妄為,壞了公社的風氣和規矩。”
他在心裏默默籌劃著下一步的工作計劃。首先,他決定深入群眾,去了解大家對於沈祺正這類人的真實看法和所受的委屈,收集更多的實證,以便在處理他們的時候能夠有理有據。然後,他要重新梳理公社的各項規章製度,明確職責和權限,讓那些想要鑽空子、濫用權力的人無機可乘。
張主任還打算組織一場公社內部的思想教育活動,讓大家明白公正、守法、為人民服務的重要性,從思想根源上糾正不良的風氣。對於那些屢教不改、依舊肆意妄為的人,他決定絕不姑息,堅決按照規定進行嚴肅的處理,該撤職的撤職,該處罰的處罰。
同時,張主任也意識到,要選拔和培養一批有正義感、有能力、真心為公社發展著想的幹部,充實公社的管理隊伍,為公社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正氣。他相信,隻要下定決心,一步步踏實去做,一定能還公社一個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人們的身上,圩日漸漸落下帷幕。
人們帶著滿滿的收獲,踏上了回家的路。孩子們在大人的背上已經睡熟,嘴角還掛著一絲滿足的微笑。
然而,此時的圩場卻留下了一地垃圾,繁華過後是一片零亂。廢紙、果皮、破舊的包裝袋在地上隨風翻滾,原本熱鬧的攤位如今隻剩下淩亂的桌椅和雜物。
那賣甘蔗的攤位旁,甘蔗皮散落一地,仿佛在訴說著之前的熱鬧交易;小吃攤前,油膩的碗筷隨意丟棄,散發著殘餘的食物氣味。
圩場的中央,被人們踩過的塵土飛揚起來,讓這原本充滿生機的地方顯得有些蕭瑟。
而圩場,在晚霞的映照下,顯得安靜而祥和,仿佛在為下一個圩日默默準備著。它似乎並不在意此刻的淩亂,因為它知道,在人們的辛勤打掃和整理後,又會迎來新的繁華與熱鬧。
清晨,太陽剛剛爬上山頭,微弱的陽光努力穿透著稀薄的晨霧,通往圩場的土路上,早已擠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男女老少,有的挑著沉甸甸的擔子,有的背著略顯破舊的竹簍,步履匆匆,臉上卻滿是對這圩日的期待。
圩場入口,喧鬧聲已然響起。賣菜的老農,蹲在路邊的一角,麵前的筐子裏是自家田地裏產出的新鮮蔬菜,青菜葉上掛著晶瑩的露珠,蘿卜帶著新鮮的泥土。“新鮮的蔬菜喲,早上剛從地裏弄來的!”老農扯著嗓子喊著,聲音帶著勞作後的疲憊,卻又飽含著對生活的熱情。
一旁,賣甘蔗的小販也不甘示弱,大聲吆喝著:“又甜又脆的甘蔗,不甜不要錢!”他的攤位上,一根根甘蔗筆直粗壯,綠得誘人。
賣小吃的攤位前,人頭攢動。剛出鍋的炸油糍色澤金黃,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攤主熟練地將一個個炸好的油糍撈出,嘴裏吆喝著:“香酥可口的炸油糍,快來嚐嚐!”人們紛紛搶購,咬上一口,外酥裏嫩,滿嘴留香。
圩場的中央,鐵木社裏傳出叮叮當當的敲打聲,鐵匠師傅們正專注地打造著農具,火花四濺,那一件件嶄新的鋤頭、鐮刀仿佛帶著希望的光芒。機縫社裏,縫紉機“噠噠噠”地響個不停,女工們熟練地操作著機器,為人們縫製出一件件新衣。
不遠處的飲食店裏,飄出陣陣飯菜的香氣。簡陋的桌椅旁坐滿了食客,大家一邊品嚐著簡單卻美味的食物,一邊談論著家長裏短。
百貨商店也是熱鬧非凡,人們在櫃台前挑選著生活所需的各種物品,從鍋碗瓢盆到牙膏牙刷,應有盡有。售貨員們忙得不亦樂乎,一邊招呼著顧客,一邊熟練地算賬找零。人群中,有前來采購油鹽醬醋等生活用品的村民,有趁著圩日來交換物品的鄰裏,還有從遠方趕來販賣稀罕玩意兒的商人。大家摩肩接踵,人聲鼎沸。人們的臉上洋溢著簡單而純粹的喜悅,這圩日不僅是物品的買賣,更是鄰裏之間的交流,是生活中的一份期待,是對未來平淡卻又美好的憧憬。
突然,一陣激烈的爭吵聲傳來,原來是兩個攤主因為攤位的位置起了爭執。周圍的人們紛紛圍攏過來,年長的長輩站出來調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在眾人的勸說下,兩人最終平息了怒火,圩場又恢複了熱鬧與和諧。
這時,人群中突然一陣騷動,原來是來了個賣藥的江湖藝人。隻見他身板挺直,雙目炯炯,拍著胸口,大聲吆喝著:“祖傳秘方,包治百病!”那聲音洪亮且富有穿透力,瞬間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
他一邊說著,一邊揮舞著手中的刀槍,動作行雲流水,虎虎生風。那刀在他手中閃著寒光,槍尖舞動如銀蛇,引得眾人陣陣喝彩。
“我這藥啊,能治跌打損傷、風寒咳嗽,不管啥病,無所不能!”他信誓旦旦地吹噓著。
然而,人群並沒有如他所願地一擁而上搶購他的藥。有人大聲說道:“我們平時有啥跌打損傷都找我們圩鎮的“胡須勇”醫治,他都不收錢的,誰知道你的膏藥效果行不行啊?”
“就是就是,“胡須勇”那醫術才叫高明,你這藥可不好說。”另一個人附和著。
一時間,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我看呐,這江湖佬估計是白跑一趟咯,咱這的人可不好糊弄。”
賣藥的江湖藝人臉色變得有些難看,但仍強撐著笑容,試圖繼續推銷他的藥,隻是聲音裏已少了幾分最初的自信和篤定,心裏想,估計這幫人又白嫖了我這次一次表演,這生意難做嘍。都怪這治病不收錢的“胡須勇”……屈悶丫!比屈原還要委屈。
就在這時,卷毛飛、沈大忠幾個人晃晃悠悠地走了過來賣甘蔗的攤位。卷毛飛眼睛滴溜溜一轉,朝著沈大忠使了個眼色,幾人便圍到了甘蔗攤前。
“老板,這甘蔗甜不?”卷毛飛裝模作樣地問道,還拿起一根甘蔗在手裏比劃著。
賣甘蔗的外地人熱情地回答:“甜,保證甜!”
而此時,沈大忠幾個人在前麵打掩護,後麵的人偷偷地拿起甘蔗往懷裏塞。突然,賣甘蔗的外地人發現了卷毛飛他們的小動作,大聲嗬斥道:“你們幹什麽!”
卷毛飛幾個人卻絲毫不在乎,還笑嘻嘻地說:“咋啦,不就幾根甘蔗嘛!”
周圍的人們紛紛圍了過來,對卷毛飛他們的行為指指點點。
卷毛飛一夥一於闊佬懶理,見卷毛飛眼色一轉,心領神會,跑!跑得快好世界。
賣甘蔗的外地人見人跑了,又要顧及攤位的甘蔗,去追又不一定能追到,隻能大罵幾句憤憤不平,有當地人說他們這一夥都是街坊仔,這樣的事他們經常做下次來見到他們要注意點,這班人就神台上的貓屎——惹人憎。
在啞巴阿生的哨樓住宅門口,小淩晨和啞巴阿生的攤位尤為引人注目。他們的連環畫租賃和陶瓷公仔展示,一下子吸引了眾多的人。上個圩日已經有人看過,口耳相傳之下,上個圩日未來看過的也都慕名而來,更何況今天還增加了許多不同類型的連環畫和公仔書。小淩晨和啞巴阿生忙得不可開交,小淩晨和啞巴阿生的攤位前圍滿了人。小淩晨滿臉通紅,額頭上沁出細密的汗珠,一邊手忙腳亂地整理著連環畫,一邊大聲招呼著:“快來看看呀,最新的連環畫!出租連環畫,一分錢一本,可以用物品交換最新三國演義的劉備關公張飛的靚公仔大家唔買都過來睇下。陶瓷公仔和連環畫都可以預訂,有買趁手,手快有手慢無。”啞巴阿生則在一旁比劃著,嘴裏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向人們介紹著陶瓷公仔。
由於陶瓷公仔的人物人們都熟悉,而且還是連環畫裏麵的人物形象,《三國演義》的劉關張,《西遊記》的四師徒,《紅樓夢》裏的寶玉黛玉寶釵,《水滸》的林衝武鬆魯智深,都被小淩晨製作得惟妙惟肖,好似書中走出來的一樣。吸引了很多的人來觀看。
“這陶瓷公仔可真好看!”一個孩子眼睛放光,忍不住伸手想去摸。啞巴阿生連忙擺擺手,示意孩子別亂動。
小淩晨笑著說:“小朋友,喜歡的話讓你爸媽給你買一個。”
這時,一個大人問道:“這連環畫怎麽租啊?”
小淩晨擦了擦汗,趕忙回答:“一本一一分錢,也可以用物品交換!”
正說著,人群越來越多,兩人越發忙得不可開交。
就在這時,三姐曉薇趕了過來。她動作麻利,迅速接過小淩晨手中的錢,嘴裏說道:“我來我來,你招呼客人。”隻見她目光快速一掃,便能準確算出價錢,找零也絲毫不差。
小淩晨感激地看了她一眼:“三姐,多虧你來了!”
曉薇說:“咁好玩都唔叫我一聲,做野。”
這時市場監督管理員江勝伯還過來收了市場費用 0.5 元,並開具了蓋了紅章的收據。那收據是市場監督辦開具的,注明:文明經營 0.5 元。他笑著說:晨仔,估唔到你仲有生意頭腦咼。小淩晨說多謝勝伯了。
陶瓷公仔十分火爆,雖然開價一個 2 元錢,當時一筒飯碗(十隻)才 1.8 元,但是竟然一下子預訂了 200 多隻,連環畫也訂了 2 百多本。租賃交換的物品也五花八門,小淩晨計算過,反正租賃書仔硬件就是連環畫,不用白不用,就算換什麽物品都是穩賺不賠,所以交換物品也比較寬鬆,啞巴阿生有條不紊地估算著收下的物品,告訴來人折算後可以閱讀多少本連環畫,活脫脫一個雜貨收購流動攤。小淩晨早有預判會有許多人來檔口看書仔,他把攤位延伸到啞巴阿生家裏的小院子,還早購買了足夠多的小矮木凳子,所以今天雖然繁忙,卻一切井井有條。反正這個圩日就是賺錢賺錢再賺錢,宣傳宣傳再宣傳。把自己的名號宣傳出去,以便以後下鄉以物換物以物換閱讀的活動。這個年代沒有什麽廣告效應,最大宣傳方式就是圩日擺攤了,這次擺攤可以講是完滿的。
1976 年的這裏,人們大多穿著樸素的藍色或灰色的粗布衣裳,補丁雖常見,卻也被縫補得整整齊齊。自行車還是稀罕物件,偶爾有一輛駛過,能吸引眾多目光。
正在小淩晨和啞巴阿生的攤位熱鬧非凡的時候,一個穿著中山幹部裝的人推著自行車氣勢洶洶地過來。此人正是靠造反起家的現公社辦公室主任沈祺正,他身形幹瘦,卻透著一股狠勁,三角眼透著陰鷙的光,薄唇緊抿,仿佛時刻都在算計著什麽。
沈祺正大聲喝道:“你們這是無證經營,這些陶瓷公仔和連環畫都要沒收!”
小淩晨一聽,心裏“咯噔”一下,但很快鎮定下來,他目光堅定,直視著沈祺正,說道:“主任,您可不能亂說!我們是有市場監督辦開具的文明經營收據的,這是合法合規的經營,哪來的無證一說?”
沈祺正沒想到小淩晨會如此反駁,臉色變得更加陰沉,那原本就狹長的臉此刻更是拉得老長,猶如一張扭曲的苦瓜,他惡狠狠地說:“哼,就這收據能說明什麽?我說你們無證就是無證!”
小淩晨不卑不亢,大聲說道:“主任,咱們公社可是有明確的規定,隻要有市場監督辦開具的收據,那就是合法經營。您不能不講道理,隨意沒收我們的東西。這是違反公社管理規定的,也是不合法的!”
這時,旁邊的啞巴阿生著急地比劃著,想要解釋,卻隻能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
而沈祺正的侄子沈大忠在一旁煽風點火:“伯伯,上次在河裏我就被小淩晨他們一夥欺負了,您可得為我出氣啊!”沈祺正心想,把東西沒收了占為己有也非常好,一舉兩得,既能幫侄子打擊仇人,又可以偷偷拿了他們的寶貝,這些事情,在文革中他可沒少做。
就在這僵持不下的時候,公社的張主任邁著沉穩有力的步伐趕了過來。張主任身材高大,麵龐剛毅,濃眉下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透著威嚴和正義。他穿著整潔的中山裝,顯得幹淨利落,整個人散發著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
張主任看了看情況,說道:“小淩晨他們有收據,怎麽能說是無證經營?老沈,你可不能亂扣帽子!”
沈祺正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臉上露出尷尬的神情,但又不敢違抗張主任,隻好訕訕地說:“主任,這……這我也是按規矩辦事。”
張主任嚴肅地說:“什麽規矩?真正的規矩是要實事求是,不能冤枉了好人!”
小淩晨感激地看著張主任,說道:“謝謝張主任主持公道!”
在張主任的解圍下,小淩晨和啞巴阿生的攤位得以繼續正常經營,而沈祺正和沈大忠隻能灰溜溜地離開了。
張主任望著沈祺正離開的背影,眉頭緊鎖,心裏很是不舒服。他暗暗想著:“這些靠造反上台的人,整天胡作非為,攪得公社不得安寧,是得想個法子好好收拾收拾他們,不能讓他們繼續這樣肆意妄為,壞了公社的風氣和規矩。”
他在心裏默默籌劃著下一步的工作計劃。首先,他決定深入群眾,去了解大家對於沈祺正這類人的真實看法和所受的委屈,收集更多的實證,以便在處理他們的時候能夠有理有據。然後,他要重新梳理公社的各項規章製度,明確職責和權限,讓那些想要鑽空子、濫用權力的人無機可乘。
張主任還打算組織一場公社內部的思想教育活動,讓大家明白公正、守法、為人民服務的重要性,從思想根源上糾正不良的風氣。對於那些屢教不改、依舊肆意妄為的人,他決定絕不姑息,堅決按照規定進行嚴肅的處理,該撤職的撤職,該處罰的處罰。
同時,張主任也意識到,要選拔和培養一批有正義感、有能力、真心為公社發展著想的幹部,充實公社的管理隊伍,為公社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正氣。他相信,隻要下定決心,一步步踏實去做,一定能還公社一個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人們的身上,圩日漸漸落下帷幕。
人們帶著滿滿的收獲,踏上了回家的路。孩子們在大人的背上已經睡熟,嘴角還掛著一絲滿足的微笑。
然而,此時的圩場卻留下了一地垃圾,繁華過後是一片零亂。廢紙、果皮、破舊的包裝袋在地上隨風翻滾,原本熱鬧的攤位如今隻剩下淩亂的桌椅和雜物。
那賣甘蔗的攤位旁,甘蔗皮散落一地,仿佛在訴說著之前的熱鬧交易;小吃攤前,油膩的碗筷隨意丟棄,散發著殘餘的食物氣味。
圩場的中央,被人們踩過的塵土飛揚起來,讓這原本充滿生機的地方顯得有些蕭瑟。
而圩場,在晚霞的映照下,顯得安靜而祥和,仿佛在為下一個圩日默默準備著。它似乎並不在意此刻的淩亂,因為它知道,在人們的辛勤打掃和整理後,又會迎來新的繁華與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