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感謝三位老友、
第一道菜,侍女端上,每人一個小碗,碗中竟是白水泡著兩顆白菘。
白菘便是如今所說的白菜,但又與如今的結球白菜大是不同,若要細論,更像散葉大白菜。
如今常見的結球大白菜,乃是菘菜與蕪菁雜交而來。菘菜形如如今的小白菜,蕪菁形似蘿卜。菘菜西周便有記載,應是唐末,已經出現菘菜與蕪菁雜交的白菜雛形。
宋金之時,燕京百姓喜愛蘿卜,開始排擠蕪菁,白菘也漸受歡迎。
白菘又以揚州所產為第一,宋人蘇頌《本草圖經》說:揚州有菘,葉圓而大,戒若箑,噉之無滓,絕勝他土者,此所謂白菘也。”楊萬《菜圃》中言:“看人澆白菜,分水及黃花。”已有白菜之語。
白菘還有一大特性,要經霜後的白菘才有甜味,特別好吃。範成大《田園雜興》詩:“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盛讚冬日白菘之美味,說比蜜藕更加鮮美。
但文人的話可不能盡信,其實白菘味道卻是偏苦。宋人寇宗《本草衍義》說:“菘菜,其味微苦,葉嫩。”時日所愛,詩人所詠,無非是此菜一年四季都有。到了冬天,大半蔬菜不見蹤跡,更顯可貴而已。
尋常人家冬日也吃得起白菘,富貴人家更是不以為意。白菘微苦,多半與其他肉食共煮。可眼前一碗白水白菘,油星也不見半點,隻怕是燕京城裏最窮的人家,也不敢如此做。
好在完顏從憲幾人都是見多識廣,隻道其中必有深意,麵上都是淡定。卻見上麵章宗完顏璟也是麵色驚奇,似也出乎意料之外,隨即哈哈大笑,道:“愛妃,這是何意,莫不是要勸諫寡人,要勤儉節用,含辛茹苦麽?”
完顏從憲幾人聞言更是驚奇,完顏永濟幹咳一聲,麵露戚容,道:“元妃娘娘母慈天下,我前日路過南門,見一家母子,衣不蔽體,也這般煮白菘來吃,鹽也沒有。與了她一些銀錢,眼下想來,心中還是好生不忍。”
翼王完顏珣麵上一緊,霍王完顏從彝也是麵露尷尬之色。完顏從憲心中更是暗罵:“好你個溜須拍馬的糟老頭子,果然壞的很,又奸又壞!‘母慈天下’這四字你也敢說,元妃可還不是皇後呢!”
其實完顏永濟也不過五十餘,還算不得老。此人揣摩上意,無所不用其極。知道完顏璟寵溺元妃,今日又擺明了穿戴暗示。此際終於抓住機會,這四字一說,自是表示支持。
完顏璟果然麵露喜色。
李師兒笑道:“諸位莫要誤會,此菜可不便宜呢。”
完顏璟也笑,拿起麵前小碗,道:“那朕可要嚐嚐,看值得幾錢銀子。”
眾人都等他先吃,隻見完顏璟挑起一棵白菘。那白菘隻留中間最嫩之處,倒也不大。一口塞入嘴中,嚼了兩口,眼神一亮。又挑起一根,一口吃下。
這廚子顯是知道宮中“食不過三”的規矩,索性就放了兩根。完顏璟兩口吃下,竟似意猶未盡,拿起小碗,取調羹,又喝了口湯。
完顏從憲幾人哪個不知察言觀色,立知不同。好容易等完顏璟放下碗,與李師兒相視一笑,隨即朝眾人一舉手,道:“不錯,不錯,快嚐嚐!”
完顏從憲已挑了一棵白菘入口,一口咬下,隻覺舌尖一股鮮意如同要爆開一般。那白菘之上遍布針孔,湯汁牢牢鎖在菜中。那哪裏又是白水,分明是醇厚之極的鮮湯。
完顏從憲也不愧是精於美食的老饕,立刻分辨出,那湯底乃是多年的老母雞,加了鵪鶉、鴿子、野鴨、老鵝,還有若幹禽類,湯汁變化之奇,叫他也是歎為觀止。
白菘已是燉的稀爛,入口即化,不帶一絲殘渣。不對,這白菘不是在湯汁燉煨,而是不斷以滾湯澆注,一點一點燙熟。開始的湯濃,越臨近熟透,湯汁越淡,如此一來,整棵白菘鮮味層次分明,越往中間,越是滋味無窮。
完顏從憲緊閉雙唇,讓那股暖洋洋、甜絲絲、濃密密、醇綿綿之意充斥頰間。數息功夫,仍是餘味未絕,回味綿長。
李師兒麵露笑意,道:“果然還是瀛王殿下最諳美食之道。”
完顏從憲也覺有些不妥,連忙將口中之物咽下,笑道:“這道菜何名?”
李師兒道:“這白菘黃白兩色,碗如蒼穹,豈不正是千裏黃雲白日曛?”
完顏從憲拍手笑道:“好,好,原來是千裏黃雲白日湯!湯好,名字也好。”
李師兒笑著搖頭,道:“千裏黃雲白日湯,名字倒也不錯,隻是有些拗口,陛下何不也猜猜?”
完顏璟見李師兒笑靨如花,心中萬千柔情蜜意,忽然福至心靈,簡直有些迫不及待,似是唯恐有人搶到他前頭,道:“此乃高適詩《別董大》,全篇最佳,無非‘莫道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兩句。此道菜貌不驚人,卻實是超逸不凡。我若是那廚子,便要給它起名……”微微一頓,笑道:“應叫‘不識君’。”
李師兒又驚又喜,暈上雙頰,更顯嬌媚,由衷讚道:“陛下當真是學究天人,這也能猜中!”
完顏璟見愛妃模樣,七分欣喜中帶著三分裝不出的驚訝,微露貝齒,雙目之中,還有崇拜敬慕之情,顧盼流轉,顯是發自肺腑,諸般真情交融,顏容之中,更添靈動,隻覺心中一蕩,忍不住放聲大笑。
完顏永濟擊掌道:“了不起,了不起,此等名字,也就陛下這般的大才方能想到,我也還以為就叫‘千裏黃雲白日湯’,哈哈哈哈。”
完顏璟笑的更是暢快。金章宗聰慧好學,大有其父之風,喜好文學,崇儒尚雅。其執政之時,大臣大多極富文采、學問可取,政治清明,文治燦然。
完顏璟也以此為傲,李師兒今日配合,正搔到他的癢處,笑道:“那廚子能想到此名,也是了不起。後麵還有什麽,快傳上來。”
李師兒笑著點頭,立刻有宮女送上第二道菜。此道菜卻是蓋在一銀盤之下,取開銀盤,就在大大一個玉碟之中,擺著七束豆芽,每束都是一般大小。眼光一掃,都是九根,頭尾都已掐去,隻留二寸左右一截,以青紅絲捆紮,整整齊齊。
眾人先前驚豔,知道此菜必定也不簡單。仍是完顏璟先動,夾起一束,舉到麵前,隻看一眼,便是點了點頭。
這一束豆芽白莖竟是空間已被挖空,塞入細細肉糜。這豆芽之莖何等纖細,竟能將其挖空,這是何等鬼斧神工。
入口品嚐,外麵的豆芽莖竟是生的,裏麵的肉糜卻是蒸熟後再煎的金黃,更是數種肉混合,肉糜滋味自然無可挑剔。
但更奇妙的是,豆芽莖明明是生的,肉糜也略顯太幹,但一口咬下,豆芽莖中少許汁液忽然溢出,正好中和了肉糜的幹燥。這生熟搭配,也生出一股奇妙滋味,豆芽的清香裹著肉糜的醇厚,竟是相得益彰。
眾人自也是讚不絕口。完顏璟和李師兒照舊每人都是隻吃了兩束。完顏珣和完顏永濟都是吃了一半,完顏從憲和完顏從彝則是吃的幹幹淨淨。
霍王完顏從彝也覺有些不好意思,拿絲巾抹抹嘴,道:“不消說,這道菜名字想必也有古怪。小弟拋磚引玉,這豆芽又叫如意菜,共有七束,可以叫做‘七星如意’。”
完顏璟微微頷首,道:“小弟這些時日學問倒是看漲。不過想不是如此簡單。”
完顏從彝得兄長誇獎,心中大喜。他本也沒指望猜對,恭謹低頭道:“還請陛下賜教。”
完顏璟嘴上說笑,卻也是眉頭緊鎖,腦筋轉的飛快,既想逗愛妃高興,更想顯顯自己之能。隻是這道菜愛妃一點提示沒有,更是難猜。
完顏珣、完顏永濟幾人也是冥思苦想,都想在皇帝麵前出出風頭。好半天功夫,卻是完顏從憲先道:“我猜到了,這豆芽是白的,中間肉糜金黃,豈不就該叫‘金鑲玉’?”
完顏璟幾人都是一笑,這個弟弟平日不學無術,能想出這“金鑲玉”的名字已屬不易,但顯然不會是正確答案。
完顏從憲嘿嘿一笑,他與完顏從彝想的一般,都是沒打算猜對,能交差就好。
如此一來,剩下三人,卻更是有些想爭個先後。但這謎麵實在無跡可尋,三人一時倒都無頭緒。起個好名字不難,但要套在菜上,嚴絲合縫,卻是不易。
李師兒看幾人模樣,麵帶微笑,顯是覺得有趣。過了片刻,手指在案上慢慢敲打,似乎也在思索。
完顏璟與她朝夕相處,豈能不知愛妃之意。留神看她手指,立刻看出,乃是一首曲子。再看一眼麵前玉碟,忽然笑道:“妙啊,妙!”
完顏永濟驚訝道:“陛下莫非已經猜到?”
完顏璟道:“這個自然,你們看,這盤中有幾個數?又是如何擺放?”
第一道菜,侍女端上,每人一個小碗,碗中竟是白水泡著兩顆白菘。
白菘便是如今所說的白菜,但又與如今的結球白菜大是不同,若要細論,更像散葉大白菜。
如今常見的結球大白菜,乃是菘菜與蕪菁雜交而來。菘菜形如如今的小白菜,蕪菁形似蘿卜。菘菜西周便有記載,應是唐末,已經出現菘菜與蕪菁雜交的白菜雛形。
宋金之時,燕京百姓喜愛蘿卜,開始排擠蕪菁,白菘也漸受歡迎。
白菘又以揚州所產為第一,宋人蘇頌《本草圖經》說:揚州有菘,葉圓而大,戒若箑,噉之無滓,絕勝他土者,此所謂白菘也。”楊萬《菜圃》中言:“看人澆白菜,分水及黃花。”已有白菜之語。
白菘還有一大特性,要經霜後的白菘才有甜味,特別好吃。範成大《田園雜興》詩:“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盛讚冬日白菘之美味,說比蜜藕更加鮮美。
但文人的話可不能盡信,其實白菘味道卻是偏苦。宋人寇宗《本草衍義》說:“菘菜,其味微苦,葉嫩。”時日所愛,詩人所詠,無非是此菜一年四季都有。到了冬天,大半蔬菜不見蹤跡,更顯可貴而已。
尋常人家冬日也吃得起白菘,富貴人家更是不以為意。白菘微苦,多半與其他肉食共煮。可眼前一碗白水白菘,油星也不見半點,隻怕是燕京城裏最窮的人家,也不敢如此做。
好在完顏從憲幾人都是見多識廣,隻道其中必有深意,麵上都是淡定。卻見上麵章宗完顏璟也是麵色驚奇,似也出乎意料之外,隨即哈哈大笑,道:“愛妃,這是何意,莫不是要勸諫寡人,要勤儉節用,含辛茹苦麽?”
完顏從憲幾人聞言更是驚奇,完顏永濟幹咳一聲,麵露戚容,道:“元妃娘娘母慈天下,我前日路過南門,見一家母子,衣不蔽體,也這般煮白菘來吃,鹽也沒有。與了她一些銀錢,眼下想來,心中還是好生不忍。”
翼王完顏珣麵上一緊,霍王完顏從彝也是麵露尷尬之色。完顏從憲心中更是暗罵:“好你個溜須拍馬的糟老頭子,果然壞的很,又奸又壞!‘母慈天下’這四字你也敢說,元妃可還不是皇後呢!”
其實完顏永濟也不過五十餘,還算不得老。此人揣摩上意,無所不用其極。知道完顏璟寵溺元妃,今日又擺明了穿戴暗示。此際終於抓住機會,這四字一說,自是表示支持。
完顏璟果然麵露喜色。
李師兒笑道:“諸位莫要誤會,此菜可不便宜呢。”
完顏璟也笑,拿起麵前小碗,道:“那朕可要嚐嚐,看值得幾錢銀子。”
眾人都等他先吃,隻見完顏璟挑起一棵白菘。那白菘隻留中間最嫩之處,倒也不大。一口塞入嘴中,嚼了兩口,眼神一亮。又挑起一根,一口吃下。
這廚子顯是知道宮中“食不過三”的規矩,索性就放了兩根。完顏璟兩口吃下,竟似意猶未盡,拿起小碗,取調羹,又喝了口湯。
完顏從憲幾人哪個不知察言觀色,立知不同。好容易等完顏璟放下碗,與李師兒相視一笑,隨即朝眾人一舉手,道:“不錯,不錯,快嚐嚐!”
完顏從憲已挑了一棵白菘入口,一口咬下,隻覺舌尖一股鮮意如同要爆開一般。那白菘之上遍布針孔,湯汁牢牢鎖在菜中。那哪裏又是白水,分明是醇厚之極的鮮湯。
完顏從憲也不愧是精於美食的老饕,立刻分辨出,那湯底乃是多年的老母雞,加了鵪鶉、鴿子、野鴨、老鵝,還有若幹禽類,湯汁變化之奇,叫他也是歎為觀止。
白菘已是燉的稀爛,入口即化,不帶一絲殘渣。不對,這白菘不是在湯汁燉煨,而是不斷以滾湯澆注,一點一點燙熟。開始的湯濃,越臨近熟透,湯汁越淡,如此一來,整棵白菘鮮味層次分明,越往中間,越是滋味無窮。
完顏從憲緊閉雙唇,讓那股暖洋洋、甜絲絲、濃密密、醇綿綿之意充斥頰間。數息功夫,仍是餘味未絕,回味綿長。
李師兒麵露笑意,道:“果然還是瀛王殿下最諳美食之道。”
完顏從憲也覺有些不妥,連忙將口中之物咽下,笑道:“這道菜何名?”
李師兒道:“這白菘黃白兩色,碗如蒼穹,豈不正是千裏黃雲白日曛?”
完顏從憲拍手笑道:“好,好,原來是千裏黃雲白日湯!湯好,名字也好。”
李師兒笑著搖頭,道:“千裏黃雲白日湯,名字倒也不錯,隻是有些拗口,陛下何不也猜猜?”
完顏璟見李師兒笑靨如花,心中萬千柔情蜜意,忽然福至心靈,簡直有些迫不及待,似是唯恐有人搶到他前頭,道:“此乃高適詩《別董大》,全篇最佳,無非‘莫道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兩句。此道菜貌不驚人,卻實是超逸不凡。我若是那廚子,便要給它起名……”微微一頓,笑道:“應叫‘不識君’。”
李師兒又驚又喜,暈上雙頰,更顯嬌媚,由衷讚道:“陛下當真是學究天人,這也能猜中!”
完顏璟見愛妃模樣,七分欣喜中帶著三分裝不出的驚訝,微露貝齒,雙目之中,還有崇拜敬慕之情,顧盼流轉,顯是發自肺腑,諸般真情交融,顏容之中,更添靈動,隻覺心中一蕩,忍不住放聲大笑。
完顏永濟擊掌道:“了不起,了不起,此等名字,也就陛下這般的大才方能想到,我也還以為就叫‘千裏黃雲白日湯’,哈哈哈哈。”
完顏璟笑的更是暢快。金章宗聰慧好學,大有其父之風,喜好文學,崇儒尚雅。其執政之時,大臣大多極富文采、學問可取,政治清明,文治燦然。
完顏璟也以此為傲,李師兒今日配合,正搔到他的癢處,笑道:“那廚子能想到此名,也是了不起。後麵還有什麽,快傳上來。”
李師兒笑著點頭,立刻有宮女送上第二道菜。此道菜卻是蓋在一銀盤之下,取開銀盤,就在大大一個玉碟之中,擺著七束豆芽,每束都是一般大小。眼光一掃,都是九根,頭尾都已掐去,隻留二寸左右一截,以青紅絲捆紮,整整齊齊。
眾人先前驚豔,知道此菜必定也不簡單。仍是完顏璟先動,夾起一束,舉到麵前,隻看一眼,便是點了點頭。
這一束豆芽白莖竟是空間已被挖空,塞入細細肉糜。這豆芽之莖何等纖細,竟能將其挖空,這是何等鬼斧神工。
入口品嚐,外麵的豆芽莖竟是生的,裏麵的肉糜卻是蒸熟後再煎的金黃,更是數種肉混合,肉糜滋味自然無可挑剔。
但更奇妙的是,豆芽莖明明是生的,肉糜也略顯太幹,但一口咬下,豆芽莖中少許汁液忽然溢出,正好中和了肉糜的幹燥。這生熟搭配,也生出一股奇妙滋味,豆芽的清香裹著肉糜的醇厚,竟是相得益彰。
眾人自也是讚不絕口。完顏璟和李師兒照舊每人都是隻吃了兩束。完顏珣和完顏永濟都是吃了一半,完顏從憲和完顏從彝則是吃的幹幹淨淨。
霍王完顏從彝也覺有些不好意思,拿絲巾抹抹嘴,道:“不消說,這道菜名字想必也有古怪。小弟拋磚引玉,這豆芽又叫如意菜,共有七束,可以叫做‘七星如意’。”
完顏璟微微頷首,道:“小弟這些時日學問倒是看漲。不過想不是如此簡單。”
完顏從彝得兄長誇獎,心中大喜。他本也沒指望猜對,恭謹低頭道:“還請陛下賜教。”
完顏璟嘴上說笑,卻也是眉頭緊鎖,腦筋轉的飛快,既想逗愛妃高興,更想顯顯自己之能。隻是這道菜愛妃一點提示沒有,更是難猜。
完顏珣、完顏永濟幾人也是冥思苦想,都想在皇帝麵前出出風頭。好半天功夫,卻是完顏從憲先道:“我猜到了,這豆芽是白的,中間肉糜金黃,豈不就該叫‘金鑲玉’?”
完顏璟幾人都是一笑,這個弟弟平日不學無術,能想出這“金鑲玉”的名字已屬不易,但顯然不會是正確答案。
完顏從憲嘿嘿一笑,他與完顏從彝想的一般,都是沒打算猜對,能交差就好。
如此一來,剩下三人,卻更是有些想爭個先後。但這謎麵實在無跡可尋,三人一時倒都無頭緒。起個好名字不難,但要套在菜上,嚴絲合縫,卻是不易。
李師兒看幾人模樣,麵帶微笑,顯是覺得有趣。過了片刻,手指在案上慢慢敲打,似乎也在思索。
完顏璟與她朝夕相處,豈能不知愛妃之意。留神看她手指,立刻看出,乃是一首曲子。再看一眼麵前玉碟,忽然笑道:“妙啊,妙!”
完顏永濟驚訝道:“陛下莫非已經猜到?”
完顏璟道:“這個自然,你們看,這盤中有幾個數?又是如何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