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免費章節,希望大家在原版上看,這樣修正的部分都能看到。


    柳一巽道:“顧先生高見,既然如此,我等更不需著急。他們打到最後,誰也奈何不了誰,還是隔河而治。”


    顧敬亭搖頭道:“不然。眼下金北有蒙古之患,內有災害之憂。章宗皇帝一心立後,沉湎飲酒作詩,朝政衰敗。百十年安穩,金軍已是腐敗之極,將官貪腐,盤剝士卒,軍馬馳廢。雖大宋亦是百病加身,但確是驅除韃虜,收複失地之良機。”


    雲弄子笑道:“顧先生說大宋能贏?哈哈哈哈,先生莫非是剛剛出山,消息來的晚些。自開戰以來,宋軍未嚐一勝,中路、東路,丟盔卸甲,一觸即潰。”


    雲陽道人也歎道:“雖是痛心,但也需實話實說。十月,金人已是扭轉局勢,轉守為攻,大舉分九道伐宋。左副元帥仆散揆率兵三萬,一路勢如破竹,直指淮河;右副元帥完顏匡以兵兩萬五千出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縣);河南路統軍使赫舍哩子仁以兵三萬出渦口(今ah懷遠);左監軍赫舍哩執中率山東兵兩萬出清河口(今江蘇淮安北),左監軍完顏充以關中兵一萬出陳倉(今陝西太白西北);右都監富察貞以岐(今陝西岐山)、隴(今陝西千陽)兵一萬出成紀(今甘肅天水);蜀漢路安撫使完顏綱率漢、蕃步騎一萬出臨潭(今甘肅臨洮南);臨洮路(今甘肅臨洮)兵馬都總管石抹仲溫率隴右步騎五千出鹽川(今甘肅隴西西);隴州(今陝西千陽)防禦使完顏璘率兵五千出來遠(今甘肅武山西南)。九路齊發,已是直指臨安之勢。”


    史嘲風道:“雲陽道長不必危言聳聽,這九路齊發,也不足十五萬人。眼下已是冬月,金人隻獲局部小勝,未能長驅直入。反是我大宋據城以守,並未崩亂。”


    甄意融道:“雖都處逆境,但大宋這邊……”也不說完,隻是搖了搖頭。


    盛雲英道:“龍教主有何高見?”


    龍雁飛仍是一臉陰鬱,雖在室內,還是兜帽罩在頭上,淡淡道:“人各有誌,不可強求。”


    花月如笑道:“教主說了等於沒說。”眼下大殿之上,皆是一門一派一族之領袖,無一不是才思敏捷,智慧過人,堅定果決之士。


    但就便在這些人中,龍雁飛也是獨樹一幟,似與眾人格格不入。他十年不出燕京,更從未聽說與人動手,武功高低,性情喜好,皆是一團迷霧。這兩日,他也不與旁人主動交談,也就花月如這昔日的江湖第一美人,敢與他開開玩笑。


    蜀中唐門大掌櫃唐無意亦是說話很少,此際才出言道:“老頭子也讚成儀琳師太之見,吾等傳承數百年,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才有如今之基業。一門一族,少者百餘,多者千、萬人。打下這基業的乃是祖宗,若因我等衝動而斷絕,豈不愧對列祖列宗,千古罪人。”


    史嘲風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雲弄子道:“也未見得。”


    薑子君道:“諸位稍安勿躁,咱們既然已有會盟,規矩已經立下,不如就按規矩來。咱們各派該不該介入宋金之爭,此間二十三家首腦都在,咱們便投票看看好了。”


    當下有門外侍候的沙彌送上紙筆,為防認出筆跡,議定支持介入廟堂軍國之爭畫個“√”號,反對則畫個圈。而墨非桐和燕長安四人,則是不能投票。


    “√”這個符號在國內淵源已久,讀稱“勾兒”、“對勾”,表示完全正確或是同意。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七:“公取班簿,視不才監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便是如今的一筆勾銷之由來。


    少頃,眾人圈選完畢。虛明大師唱票,竟是完全一邊倒,支持參與軍爭的,不過四票,其餘人都是反對。


    這四票之中,想是有丐幫和鐵掌幫,卻不知另外兩票是何人所投。


    眾人都是不語,半晌薑子君道:“既然是絕對多數,咱們就該就此昭告武林同道,嚴禁介入軍國之爭。”


    雲陽道人和雲弄子都道:“正該如此。”


    柳一巽瞥了史嘲風一眼,道:“各派當約束門下弟子,違者當治其罪。江湖遊俠散人,一概在此列。”


    史嘲風淡淡道:“這可有些難了。吾等有家有室,有根有底,無毀家紆難之誌,人之常情。但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曆來是我江湖人勇武報國之忠義,咱們景仰尚且不及,談何禁止。”


    雲弄子道:“怎麽,剛定下會盟之議,史幫主就要反悔嗎?”


    史嘲風道:“咱們商議的是,咱們這些有根有底的門派,不宜公開與朝廷結怨,可沒說江湖上的漢子,都不能盡忠報國。”微微一頓,又道:“史某還是那句話,覆巢之下無完卵,都覺不關己事,今日遭殃的是百姓,明日就是咱們。”


    嶽思彰道:“史幫主之言也有道理,我瞧此事還需自願,不能強迫。更何況江湖上魚龍混雜,也難約束。”


    柳一巽道:“這豈不就是成立天下盟之初衷,武林既是一體,就要顧全大局,嚴加約束。”


    江忘亭搖頭道:“事分兩頭,不要忘了,從軍也是江湖漢子一條出路。這個又當何算?總不能禁止咱們江湖人從軍。”


    雲弄子道:“從軍自當別論。”


    雲陽道人道:“但據貧道所知,真正武藝有成,去軍中為業的,鳳毛麟角。我等江湖人散漫慣了,少有受得了官府朝廷的規矩。更何況陣上殺敵,弓馬與咱們的武功也是大相徑庭。”


    林離方道:“那翼王府呢?他下設赤伏樓,招募晏蒼然等一批無恥敗類,襲擾暗害宋軍將領,截取情報,咱們管是不管?他還有個彭惟簡,前年甚至想行刺韓侂胄韓大人,若非史幫主聽聞,強行介入。韓大人有個三長兩短,我等武林豈不也要承受朝廷的焚天之怒?”


    燕長安和顧敬亭聽彭惟簡名字,麵色都是一變。


    褚博懷道:“林兄所言極是,前陣子京西北路招撫副使羅朝聞羅大人忽然暴斃,諸位都當聽說。羅大人身體康健,怎會忽然死了?”


    雲弄子道:“聽說乃是得了惡疾。”


    史嘲風道:“翼王府插手開封之亂,阻攔江湖英雄馳援開封。褚掌門,少林多位高僧,歸無跡大俠等等皆有出力,這總做不得假。”


    嶽思彰點頭道:“不管有違前言,若是插手,又是與翼王府為難,一樣自相矛盾。史兄倒真出了好一道難題。”


    柳一巽道:“大師、龍教主、薑掌門、江掌門、史幫主,五位既是五域盟主,今日投票已出,還請五位給個公論。”他說話故意將史嘲風擺在最後。


    五人都是沉吟,誰也不肯先開口。十餘息時間,薑子君方道:“既有公議,還是秉令而行。天下盟初建,正需立下規矩。”


    嶽思彰道:“咱們二十三大門,八十二小門,可遵此議,其餘閑散人等,怕是難以約束。若是強加,起了內鬥,反是事與願違。”


    虛明道:“嶽掌門言之有理。”


    唯獨史嘲風搖頭,道:“史某多說一句,當下形勢,在北,江湖義勇絡繹不絕,相助大宋抗擊金人。雖也有少量不識大體之人,為金人所用,但其數有限。在南,除了少數滲透進來的內奸,更是九成江湖人,支撐抗金大業。咱們若就此一刀斬斷,分明是金人得益。史某之見,若怕金人報複,北地可行此例,南邊大可不必。”


    柳一巽道:“九成人抗金?史幫主這話說的大了吧。”


    雲弄子已不耐煩,道:“眼下就史幫主與林幫主兩位固執己見,咱們既已議定少數服從多數,怎還糾纏不休?”


    虛明大師道:“先勿爭執,龍教主,你是何意?”


    龍雁飛緩緩道:“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天下事難得同心,心誌不一,必生禍端。東西南北中,眼下形勢也是迥異。愚以為,五域之內事,少數服從多數。事關五域合一的大事,若有一家不肯,也不能強行推之。”


    史嘲風道:“教主高見,尋常事可以多者而為,大事則不能偏聽。多與寡,皆是偏聽之舉。”


    嶽思彰跟著道:“我瞧也當如此。會盟一事,最忌貌合神離,與其三心二意,不如不做。”


    這兩人跟著表態,虛明大師與薑子君就算反對,也是少數。


    薑子君皺眉道:“龍兄忽發此議,豈不叫我等先前努力盡皆付之東流?”


    龍雁飛道:“不然,咱們建立會盟,一為十年團結,二才是共尊天下盟之令。團結同心,止戈興仁,乃是第一要務。吾等五人,既為眾人所望,行事就需謹慎。若這諭令引得天下不滿,反生事端。若再進一步,強壓不服者。豈不事與願違,與初衷相悖。”他便是與人辯駁,仍是語氣平淡,聲音極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雙群俠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朔望月78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朔望月78並收藏無雙群俠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