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一漸接道:“此外船上還有艄公、火長、碇手、招頭、船醫、灶頭等等,這些都是把式,也是特殊。艄公掌舵,操控船隻行進之途。火長掌管羅盤,為船指向。這兩者責任重大,更需毫厘不差之本事,所用者都是經年老手。在船上地位也高,雜事、部領對之,也不敢怠慢。艄公與火長常常都是一人兼任。碇手乃是負責拋錨起碇之人,茫茫大海,水深難測,海上拋錨泊船,水文地文本事,缺一不可。招頭乃是船頭以長槳協助艄公掌握海船方向之人,也需信得過的人擔當。在內河,招頭與艄公、篙手並稱‘三老’。這大海之上,不用篙手,招頭也是可有可無。至於船醫、灶頭,你總知道,這些人都是實權人物,一般地在船上地位不低。”
柳一未濟道:“先前我確是小覷了這船。”
柳一漸道:“這船打造的甚是堅固結實,當是泉州‘安’字號的手筆。用的乃是鐵力木,這木頭密實沉重,常拿來做秤杆,尋常船家可置辦不起。若是我瞧的不錯,這船大有來頭,怕是百年前的皇家禦製客舟。”
柳一未濟顯得驚訝,道:“百年?這麽老的船?瞧不出啊。”
柳一漸道:“你未留意,這船上幾處,還留有宣和禦製之刻。大宋與高麗交往頗多,常相往來。出使之船,皆為大船,最大的稱為神舟,乃是神宗皇帝親自定名,一名‘淩虛致遠安濟神舟’,一名‘靈飛順濟神舟’。徽宗皇帝也建兩艘神舟,一為‘鼎新利涉懷遠康濟神舟’、一為‘循流安逸通濟神舟’。跟隨神舟出訪的,還有略小的六艘,稱做客舟。客舟雖不及神舟宏大,卻也是皇家氣派,堅固耐久,劈波斬浪。咱們這船,想必就是其中一艘,落到了這海平潮手裏,又加改建。”
柳一未濟笑道:“如此老船,我倒有些怕將起來。”
柳一漸瞧瞧緊閉艙門,方才接道:“若是養護得當,大舟用個兩百年也不稀奇。這船百十年壽命,還算不得太長,你大可放心。海平潮做的乃是漏舶生意、不法勾當,幾十年來,從未失手,這船也從未換過。我聞名已久,今日粗粗一瞥,果然是錯綜複雜,暗藏殺機。”
柳一未濟微微一怔,似是對這八字評語頗感意外。
柳一漸道:“你自是瞧不出來。這船外麵看,跟一般的貨船並無差別,前錨後舵,兩頭高,中間平,三根桅杆,平平無奇。但實際其中遍布暗門隱室,可是非同一般。”
柳一未濟左手食指在腦門上輕點兩下,眼睛一亮,道:“船上果然有貴客?”
柳一漸道:“咱們眼下在船尾下艙,船頭更高,也有艙室。與此間不同,那邊艙室會有窗戶,可比這裏舒服多了。”嗬嗬一笑,接道:“柳家堡在江湖上還算有幾分名氣,那海夕池想也未想,就帶我等來此,想必是那邊的艙房,早被人家占了。”
柳一未濟點了點頭。
柳一漸又道:“這個暫不管他。這船上的凶險,其實都在甲板之下。這船吃水頗深,怕要有兩丈。這樣看來,甲板之下,船頭船尾最高處,到船底足有三丈左右,你看這船下,有幾層?”
柳一未濟道:“三丈深?若都如這艙房般局促,豈不要有三四層?”三人所處船艙,不過七尺來高,已顯壓抑憋悶。
柳一漸道:“大凡船隻,高一長六。他這船十七八丈長,三丈隻多不少。這船尋常分前艙,中艙,後艙。中艙載貨,分設庫房。兩翼為劃船之處,水工也居於中艙。前艙有灶房、綱首、雜事、火長、碇手所居。後艙有客艙,副綱首、艄公等人多住此處。這艙室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咱們這艙房還算大的,小的艙房僅此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柳一未濟慢慢皺眉,道:“如此說來,這船下豈不是能分出幾十間屋子?”
柳一漸道:“這三艙入口,分在前中後,明上的口子都是自甲板直下,但實際三艙各有口子可以相通。”目光朝柳一未濟移去。
柳一未濟點頭,道:“這通道我會仔細查找。”
柳一漸點點頭,接道:“最難測之處,乃是船底。此船乃是全木巨枋攙疊而成,上平如衡,下側如刃,越往下越是逼仄。最下一層,便是水密隔艙,此乃海船保命之根本。是在船底,橫向隔出不等之船艙,既穩固船體,又有防水漏之妙。腹中空虛,永不沉溺。船底又有鎮石,亦不翻覆。運貨多時,自也可裝貨。水密之艙,少則七八,多則十二三。此處關係船之安危,乃是禁地,非船上管事之人不得擅入。”伸手指在桌上輕敲兩記,道:“中艙之內,居住都是水工,這些人未必身懷絕技,但無一不是悍不畏死之徒。”
柳一未濟道:“這我也有耳聞。”
柳一漸道:“莫要輕慢,中艙之地,皆是狹小,多數地方,根本不能抬頭,要低身行走,不是慣常居於船上,處處掣肘。是以說這船裏究竟分了幾層,我也是不敢斷言。”
柳一明夷翻了個身,麵孔朝向外麵,道:“你五十三兄與你說了這麽多,你都記下了?”
柳一未濟道:“我明白,那人若在船上,定是藏身這些人之中,匿形這幾個地方,待我後麵留意查看便是。這艙內著實有些憋悶,我上去透透氣。”
柳一漸道:“你去吧,你沒出過海,出去漲漲見識也好。記得,多看少說,看就正大光明的看,莫要鬼鬼祟祟,不該去的地方別去。”
柳一未濟點頭道:“小弟理會得。”起身出艙,輕輕帶上艙門。
艙內沉默了片刻,柳一漸忽然輕聲說話,幾不可聞,道:“你說那人真在船上麽?”
又過片刻,柳一明夷輕歎一聲,道:“最好別在。”
海風輕柔,浪聲濤濤,“福運”號揚起風帆,船首破開白浪,俯仰前行。
柳一未濟站立船尾,隻見碧空如洗,水波淼淼,大海之上,一望無垠,除卻己船,不見一物。海風夾雜鹹腥之氣,冰涼充斥鼻端。
意外的是,甲板之上,竟是空空蕩蕩。除卻船尾一個操舵的五旬老翁,便隻中間最高的桅杆之上,還有一人。若不留意,還真發現不了。
三根桅杆,居中的一根最高,幾達十丈。靠近頂端之處,橫出一個平台,不過數尺大小,邊緣也無遮攔。此乃望鬥,乃是專司船上遠望察情之處。望鬥上是個單薄瘦弱的少年,麵色黝黑,背靠桅杆,蜷成一團,一動不動。
自柳一未濟上了甲板,船尾那艄公一雙眼就盯在他身上不走。柳一未濟若無其事,看兩眼風景,便與他對視一番。終於那艄公抵受不住,朝船外狠狠吐了口痰,扭過頭去,不再看他。
柳一未濟嗬嗬一笑,反是走遠了些。
腳步聲響,又有三四人自艙尾鑽了上來。四人都是三、四十歲年紀,其中三個都是大腹便便,似是客商模樣。上得甲板,齊齊都是先豎個懶腰。
柳一未濟笑道:“這下麵著實憋悶,出來透透氣。那邊腥氣,這邊海風更清爽些。”
四人都是點頭,自然移步過來。
柳一未濟笑語晏晏,片刻就與幾人混的廝熟。原來這幾人都是金國的商人,一年多前南下做買賣,結果戰事一起,就被阻留在大宋境內。四人遠途經商,離家日久本是常事。但這一隔一年多,戰局又是不見個消停,終究按捺不住,尋了這條門路,由海上回歸金國。
那幾人閑聊幾句,知道柳一未濟身份,更是客氣了不少,言語殷勤,著意結納。柳家堡大名,天下皆知,有此機會,自是不容錯過。
柳一未濟笑道:“一人十兩銀子,這船家當真也是黑心。”
四人齊齊稱是,一人道:“如何不是,出來年半,生意沒賺到錢,都貼了客棧。如今回去,還要讓人狠狠宰上一刀。還是周兄聰明,早早買了間屋。”
四人中為首一人,叫做周穎,也是最胖一個,無奈攤手,道:“宗亮,不,賢亮兄弟莫要拿我打趣,我那間屋,如今虧的爹媽都認不出。這打仗時節,我去買屋,也是倒黴催的。”
年輕最輕那人名叫張賢亮,三十出頭,唇上蓄須,相貌尋常,是那種丟到人堆裏立刻認不出的。看穿戴,四人當中,也是最為樸素,此際神情誇張,哀歎道:“我才是虧的血本無歸,這坐船的錢都是湊的。”歎息一聲,搖頭道:“當真是去年一年窮到頭,今年從頭開始窮。”
眾人都笑。柳一未濟道:“錢財終究身外之物,眼下兵荒馬亂,咱們自海上北上,可是安穩多了,就是慢些。”
張賢亮接道:“咱們這船先到寧海州(今威海),一千裏,恰好過半。到天津府,直兩千裏,共要五、六十天。這一天三十、四十裏,可也不算慢了。”
柳一未濟道:“先前我確是小覷了這船。”
柳一漸道:“這船打造的甚是堅固結實,當是泉州‘安’字號的手筆。用的乃是鐵力木,這木頭密實沉重,常拿來做秤杆,尋常船家可置辦不起。若是我瞧的不錯,這船大有來頭,怕是百年前的皇家禦製客舟。”
柳一未濟顯得驚訝,道:“百年?這麽老的船?瞧不出啊。”
柳一漸道:“你未留意,這船上幾處,還留有宣和禦製之刻。大宋與高麗交往頗多,常相往來。出使之船,皆為大船,最大的稱為神舟,乃是神宗皇帝親自定名,一名‘淩虛致遠安濟神舟’,一名‘靈飛順濟神舟’。徽宗皇帝也建兩艘神舟,一為‘鼎新利涉懷遠康濟神舟’、一為‘循流安逸通濟神舟’。跟隨神舟出訪的,還有略小的六艘,稱做客舟。客舟雖不及神舟宏大,卻也是皇家氣派,堅固耐久,劈波斬浪。咱們這船,想必就是其中一艘,落到了這海平潮手裏,又加改建。”
柳一未濟笑道:“如此老船,我倒有些怕將起來。”
柳一漸瞧瞧緊閉艙門,方才接道:“若是養護得當,大舟用個兩百年也不稀奇。這船百十年壽命,還算不得太長,你大可放心。海平潮做的乃是漏舶生意、不法勾當,幾十年來,從未失手,這船也從未換過。我聞名已久,今日粗粗一瞥,果然是錯綜複雜,暗藏殺機。”
柳一未濟微微一怔,似是對這八字評語頗感意外。
柳一漸道:“你自是瞧不出來。這船外麵看,跟一般的貨船並無差別,前錨後舵,兩頭高,中間平,三根桅杆,平平無奇。但實際其中遍布暗門隱室,可是非同一般。”
柳一未濟左手食指在腦門上輕點兩下,眼睛一亮,道:“船上果然有貴客?”
柳一漸道:“咱們眼下在船尾下艙,船頭更高,也有艙室。與此間不同,那邊艙室會有窗戶,可比這裏舒服多了。”嗬嗬一笑,接道:“柳家堡在江湖上還算有幾分名氣,那海夕池想也未想,就帶我等來此,想必是那邊的艙房,早被人家占了。”
柳一未濟點了點頭。
柳一漸又道:“這個暫不管他。這船上的凶險,其實都在甲板之下。這船吃水頗深,怕要有兩丈。這樣看來,甲板之下,船頭船尾最高處,到船底足有三丈左右,你看這船下,有幾層?”
柳一未濟道:“三丈深?若都如這艙房般局促,豈不要有三四層?”三人所處船艙,不過七尺來高,已顯壓抑憋悶。
柳一漸道:“大凡船隻,高一長六。他這船十七八丈長,三丈隻多不少。這船尋常分前艙,中艙,後艙。中艙載貨,分設庫房。兩翼為劃船之處,水工也居於中艙。前艙有灶房、綱首、雜事、火長、碇手所居。後艙有客艙,副綱首、艄公等人多住此處。這艙室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咱們這艙房還算大的,小的艙房僅此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柳一未濟慢慢皺眉,道:“如此說來,這船下豈不是能分出幾十間屋子?”
柳一漸道:“這三艙入口,分在前中後,明上的口子都是自甲板直下,但實際三艙各有口子可以相通。”目光朝柳一未濟移去。
柳一未濟點頭,道:“這通道我會仔細查找。”
柳一漸點點頭,接道:“最難測之處,乃是船底。此船乃是全木巨枋攙疊而成,上平如衡,下側如刃,越往下越是逼仄。最下一層,便是水密隔艙,此乃海船保命之根本。是在船底,橫向隔出不等之船艙,既穩固船體,又有防水漏之妙。腹中空虛,永不沉溺。船底又有鎮石,亦不翻覆。運貨多時,自也可裝貨。水密之艙,少則七八,多則十二三。此處關係船之安危,乃是禁地,非船上管事之人不得擅入。”伸手指在桌上輕敲兩記,道:“中艙之內,居住都是水工,這些人未必身懷絕技,但無一不是悍不畏死之徒。”
柳一未濟道:“這我也有耳聞。”
柳一漸道:“莫要輕慢,中艙之地,皆是狹小,多數地方,根本不能抬頭,要低身行走,不是慣常居於船上,處處掣肘。是以說這船裏究竟分了幾層,我也是不敢斷言。”
柳一明夷翻了個身,麵孔朝向外麵,道:“你五十三兄與你說了這麽多,你都記下了?”
柳一未濟道:“我明白,那人若在船上,定是藏身這些人之中,匿形這幾個地方,待我後麵留意查看便是。這艙內著實有些憋悶,我上去透透氣。”
柳一漸道:“你去吧,你沒出過海,出去漲漲見識也好。記得,多看少說,看就正大光明的看,莫要鬼鬼祟祟,不該去的地方別去。”
柳一未濟點頭道:“小弟理會得。”起身出艙,輕輕帶上艙門。
艙內沉默了片刻,柳一漸忽然輕聲說話,幾不可聞,道:“你說那人真在船上麽?”
又過片刻,柳一明夷輕歎一聲,道:“最好別在。”
海風輕柔,浪聲濤濤,“福運”號揚起風帆,船首破開白浪,俯仰前行。
柳一未濟站立船尾,隻見碧空如洗,水波淼淼,大海之上,一望無垠,除卻己船,不見一物。海風夾雜鹹腥之氣,冰涼充斥鼻端。
意外的是,甲板之上,竟是空空蕩蕩。除卻船尾一個操舵的五旬老翁,便隻中間最高的桅杆之上,還有一人。若不留意,還真發現不了。
三根桅杆,居中的一根最高,幾達十丈。靠近頂端之處,橫出一個平台,不過數尺大小,邊緣也無遮攔。此乃望鬥,乃是專司船上遠望察情之處。望鬥上是個單薄瘦弱的少年,麵色黝黑,背靠桅杆,蜷成一團,一動不動。
自柳一未濟上了甲板,船尾那艄公一雙眼就盯在他身上不走。柳一未濟若無其事,看兩眼風景,便與他對視一番。終於那艄公抵受不住,朝船外狠狠吐了口痰,扭過頭去,不再看他。
柳一未濟嗬嗬一笑,反是走遠了些。
腳步聲響,又有三四人自艙尾鑽了上來。四人都是三、四十歲年紀,其中三個都是大腹便便,似是客商模樣。上得甲板,齊齊都是先豎個懶腰。
柳一未濟笑道:“這下麵著實憋悶,出來透透氣。那邊腥氣,這邊海風更清爽些。”
四人都是點頭,自然移步過來。
柳一未濟笑語晏晏,片刻就與幾人混的廝熟。原來這幾人都是金國的商人,一年多前南下做買賣,結果戰事一起,就被阻留在大宋境內。四人遠途經商,離家日久本是常事。但這一隔一年多,戰局又是不見個消停,終究按捺不住,尋了這條門路,由海上回歸金國。
那幾人閑聊幾句,知道柳一未濟身份,更是客氣了不少,言語殷勤,著意結納。柳家堡大名,天下皆知,有此機會,自是不容錯過。
柳一未濟笑道:“一人十兩銀子,這船家當真也是黑心。”
四人齊齊稱是,一人道:“如何不是,出來年半,生意沒賺到錢,都貼了客棧。如今回去,還要讓人狠狠宰上一刀。還是周兄聰明,早早買了間屋。”
四人中為首一人,叫做周穎,也是最胖一個,無奈攤手,道:“宗亮,不,賢亮兄弟莫要拿我打趣,我那間屋,如今虧的爹媽都認不出。這打仗時節,我去買屋,也是倒黴催的。”
年輕最輕那人名叫張賢亮,三十出頭,唇上蓄須,相貌尋常,是那種丟到人堆裏立刻認不出的。看穿戴,四人當中,也是最為樸素,此際神情誇張,哀歎道:“我才是虧的血本無歸,這坐船的錢都是湊的。”歎息一聲,搖頭道:“當真是去年一年窮到頭,今年從頭開始窮。”
眾人都笑。柳一未濟道:“錢財終究身外之物,眼下兵荒馬亂,咱們自海上北上,可是安穩多了,就是慢些。”
張賢亮接道:“咱們這船先到寧海州(今威海),一千裏,恰好過半。到天津府,直兩千裏,共要五、六十天。這一天三十、四十裏,可也不算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