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準備(二)
穿越後,她去實踐她賺錢的方法 作者:拂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時安忍不住開口道:“娘啊,我突然感到有點餓了。”要知道,他們一大早就起身梳洗完畢後便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之中,至今尚未享用早餐呢!
原來已經卯正三刻,鄧嫻轉過頭去看著正忙得不可開交的方公公和方婆婆,輕聲安撫道:“別急呀,方婆婆做的早餐眼看著就好了。”不得不說,他們這個全新的家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間格外寬敞的廚房,其麵積足有從前租住房子裏的三間房那麽大呢!而且啊,門邊還擺著一排排架子,用來放置各類炊具和食材簡直太合適不過了。
“嫻兒,早飯做好沒哇?”鄧齊越摸了摸肚子,感覺餓得咕咕叫,見蘇域仍在書房埋頭苦幹,便自個兒跑過來詢問情況。
方公公連忙回答道:“公子莫急,還差一道油煎豆腐就能開飯嘍。”
鄧齊越隻好說道:“哦,行吧。你們慢慢弄,我可沒催你們哈......”
蘇時安則暗自嘀咕,“明明就是在催嘛,承認一下會怎樣?又不會掉塊肉......”
這時,蘇時寬突然高聲呼喊起來:“七舅舅,快過來瞧瞧我這會兒包的粽子有沒有變漂亮些呐?”
鄧齊越揮揮手,轉身離去,嘴裏嘟囔著:“不去了,越瞧越覺著餓......”
蘇域畫完扇麵後,緩緩地走到鄧齊越身邊,語重心長地說:“子越,莫要心焦,好菜不怕遲。”
鄧齊越聽後有些不悅,反駁道:“你自然是不急,畢竟你並未從事任何體力勞動。”
蘇域聞言,好奇地問道:“那麽子越你都做了些什麽呢?”
隻見鄧齊越一臉自豪地回答道:“我不僅在大門上懸掛了艾草,還親自去收割了一大捆菖蒲回來呢。”
“哦?所言當真?該不會是在城門樓的攤位上購買而來的吧?”蘇域似笑非笑地調侃著。
“絕非如此!趙已可以為此作證。”鄧齊越連忙將趙已喚來,並讓他向蘇域講述他們一起割菖蒲的經過。
怎料趙已絲毫不顧及鄧齊越的顏麵,直言道:“姑爺,公子的確一同前去了,但實際操作割菖蒲之人乃是屬下,而公子隻是負責查看菖蒲生長狀況是否良好罷了。”
聽聞此言,蘇域不禁開懷大笑:“哈哈哈哈,果然還是你啊!子越。”
就在此時,隻聽得方婆婆高聲喊道:“開飯啦!”這聲呼喊猶如一道休止符,使得蘇域與鄧齊越之間的爭論戛然而止。
一旁的鄧嫻見狀,趕忙催促道:“快快用餐,用罷餐食接著忙活。咱們方才才包出兩百餘個粽子,數量遠遠不足啊。”
鄧齊越一邊撓著頭,一邊滿臉疑惑地問道:“娘親啊,您說到底需要包多少個粽子才夠用呢?咱們才剛剛包了不到一個時辰而已,這速度應該算挺快的了吧!”
“嗯,確實如此,我們的速度相當快,但仍然需要繼續努力哦。畢竟光是我們自家人吃就要消耗不少呢,而且還要準備一些用來回贈給客人們;另外,七哥、方叔和方嬸那邊也得送些過去呀;對了,可別忘了那群可憐巴巴的孩子們,一定也要給他們送上一些。”鄧嫻口中所說的那群孩子,正是居住在破廟裏的那些小乞丐們。
盡管鄧嫻內心深處極不情願提及此事,但她明白有些事情無論如何都必須去做。“除此之外,還有你們祖父一家,雖說早已分了家,但逢年過節時該有的禮節還是不能少的。恰好這次你們爹爹要去送這個月的贍養費,可以順便帶些粽子過去。”
就這樣,為了能讓蘇域盡快出門辦事兒,鄧嫻手忙腳亂地將他們剛剛包好的粽子小心翼翼地下到鍋裏,然後往爐灶裏添了幾把柴火,開始煮製。這些糯米都是昨晚提前浸泡好的,此時已經吸足了水分,變得胖乎乎、亮晶晶的,隻需再煮上大約一個時辰左右,就能變成香噴噴、軟糯糯的粽子啦!
吃過飯後,蘇域也興致勃勃地加入了包粽子的行列。鄧齊越見狀,心裏暗暗嘀咕:“這個家夥平時看著笨手笨腳的,這次肯定要鬧出大笑話來!”於是乎,他幹脆搬個小板凳,悠哉悠哉地坐在旁邊,準備看一場好戲。誰知,蘇域的雙手竟然像變魔術一樣,十分靈巧地擺弄著粽葉和糯米,不一會兒功夫,一個有棱有角、精致可愛的粽子就出現在眼前。而且,這粽子無論是形狀還是大小,都絲毫不比鄧嫻包的差呢!
鄧齊越看得目瞪口呆:“哇塞,沒想到你居然還有這麽一手啊!”
蘇域向來和鄧齊越喜歡互相調侃逗樂,這會兒自然也不忘吹噓一番:“哈哈,本公子天賦異稟嘛,區區包粽子而已,當然是一學就會咯!”
“少臭美了!”鄧齊越翻了個白眼,沒好氣地說,“你到底幾點出門啊?”
“嗯……等鍋裏的粽子煮好了,我帶一些給爹娘他們。”蘇域一邊繼續包著粽子,一邊回答道。
“你快點回來,別指望我給你頂太長時間。”鄧齊越指的是幫蘇域招待來家裏的客人。
“謝謝子越啦,畢竟這些人都是你所熟識的嘛。而且,夫子也一直在等待著你前去拜見呢,以你這樣的性子,想必夫子也不會多說什麽了吧。”
鄧齊越回應道:“我好不容易才有機會稍稍停歇一下,實在是不想整天都與那些人往來應酬。”
蘇域對他表示理解:“我明白你心中所想,但身在江湖之中,很多時候往往身不由己啊!”
這時,蘇時安也插話道:“七舅舅,你還是得跟陳縣令他們維係好關係才行哦。日後我們若是要經商營生,說不定還得仰仗他們相助哩。”
鄧齊越聞言,轉頭詢問她:“安安,那你可知曉我究竟從事何種買賣營生嗎?”
“唔……不曉得欸,七舅舅您具體是做哪門子生意的呀?”蘇時安一臉疑惑地反問。
不光是她,就連一旁的蘇時寬等人也紛紛附和道:“是啊,我們對此也並不知曉。”
原來已經卯正三刻,鄧嫻轉過頭去看著正忙得不可開交的方公公和方婆婆,輕聲安撫道:“別急呀,方婆婆做的早餐眼看著就好了。”不得不說,他們這個全新的家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間格外寬敞的廚房,其麵積足有從前租住房子裏的三間房那麽大呢!而且啊,門邊還擺著一排排架子,用來放置各類炊具和食材簡直太合適不過了。
“嫻兒,早飯做好沒哇?”鄧齊越摸了摸肚子,感覺餓得咕咕叫,見蘇域仍在書房埋頭苦幹,便自個兒跑過來詢問情況。
方公公連忙回答道:“公子莫急,還差一道油煎豆腐就能開飯嘍。”
鄧齊越隻好說道:“哦,行吧。你們慢慢弄,我可沒催你們哈......”
蘇時安則暗自嘀咕,“明明就是在催嘛,承認一下會怎樣?又不會掉塊肉......”
這時,蘇時寬突然高聲呼喊起來:“七舅舅,快過來瞧瞧我這會兒包的粽子有沒有變漂亮些呐?”
鄧齊越揮揮手,轉身離去,嘴裏嘟囔著:“不去了,越瞧越覺著餓......”
蘇域畫完扇麵後,緩緩地走到鄧齊越身邊,語重心長地說:“子越,莫要心焦,好菜不怕遲。”
鄧齊越聽後有些不悅,反駁道:“你自然是不急,畢竟你並未從事任何體力勞動。”
蘇域聞言,好奇地問道:“那麽子越你都做了些什麽呢?”
隻見鄧齊越一臉自豪地回答道:“我不僅在大門上懸掛了艾草,還親自去收割了一大捆菖蒲回來呢。”
“哦?所言當真?該不會是在城門樓的攤位上購買而來的吧?”蘇域似笑非笑地調侃著。
“絕非如此!趙已可以為此作證。”鄧齊越連忙將趙已喚來,並讓他向蘇域講述他們一起割菖蒲的經過。
怎料趙已絲毫不顧及鄧齊越的顏麵,直言道:“姑爺,公子的確一同前去了,但實際操作割菖蒲之人乃是屬下,而公子隻是負責查看菖蒲生長狀況是否良好罷了。”
聽聞此言,蘇域不禁開懷大笑:“哈哈哈哈,果然還是你啊!子越。”
就在此時,隻聽得方婆婆高聲喊道:“開飯啦!”這聲呼喊猶如一道休止符,使得蘇域與鄧齊越之間的爭論戛然而止。
一旁的鄧嫻見狀,趕忙催促道:“快快用餐,用罷餐食接著忙活。咱們方才才包出兩百餘個粽子,數量遠遠不足啊。”
鄧齊越一邊撓著頭,一邊滿臉疑惑地問道:“娘親啊,您說到底需要包多少個粽子才夠用呢?咱們才剛剛包了不到一個時辰而已,這速度應該算挺快的了吧!”
“嗯,確實如此,我們的速度相當快,但仍然需要繼續努力哦。畢竟光是我們自家人吃就要消耗不少呢,而且還要準備一些用來回贈給客人們;另外,七哥、方叔和方嬸那邊也得送些過去呀;對了,可別忘了那群可憐巴巴的孩子們,一定也要給他們送上一些。”鄧嫻口中所說的那群孩子,正是居住在破廟裏的那些小乞丐們。
盡管鄧嫻內心深處極不情願提及此事,但她明白有些事情無論如何都必須去做。“除此之外,還有你們祖父一家,雖說早已分了家,但逢年過節時該有的禮節還是不能少的。恰好這次你們爹爹要去送這個月的贍養費,可以順便帶些粽子過去。”
就這樣,為了能讓蘇域盡快出門辦事兒,鄧嫻手忙腳亂地將他們剛剛包好的粽子小心翼翼地下到鍋裏,然後往爐灶裏添了幾把柴火,開始煮製。這些糯米都是昨晚提前浸泡好的,此時已經吸足了水分,變得胖乎乎、亮晶晶的,隻需再煮上大約一個時辰左右,就能變成香噴噴、軟糯糯的粽子啦!
吃過飯後,蘇域也興致勃勃地加入了包粽子的行列。鄧齊越見狀,心裏暗暗嘀咕:“這個家夥平時看著笨手笨腳的,這次肯定要鬧出大笑話來!”於是乎,他幹脆搬個小板凳,悠哉悠哉地坐在旁邊,準備看一場好戲。誰知,蘇域的雙手竟然像變魔術一樣,十分靈巧地擺弄著粽葉和糯米,不一會兒功夫,一個有棱有角、精致可愛的粽子就出現在眼前。而且,這粽子無論是形狀還是大小,都絲毫不比鄧嫻包的差呢!
鄧齊越看得目瞪口呆:“哇塞,沒想到你居然還有這麽一手啊!”
蘇域向來和鄧齊越喜歡互相調侃逗樂,這會兒自然也不忘吹噓一番:“哈哈,本公子天賦異稟嘛,區區包粽子而已,當然是一學就會咯!”
“少臭美了!”鄧齊越翻了個白眼,沒好氣地說,“你到底幾點出門啊?”
“嗯……等鍋裏的粽子煮好了,我帶一些給爹娘他們。”蘇域一邊繼續包著粽子,一邊回答道。
“你快點回來,別指望我給你頂太長時間。”鄧齊越指的是幫蘇域招待來家裏的客人。
“謝謝子越啦,畢竟這些人都是你所熟識的嘛。而且,夫子也一直在等待著你前去拜見呢,以你這樣的性子,想必夫子也不會多說什麽了吧。”
鄧齊越回應道:“我好不容易才有機會稍稍停歇一下,實在是不想整天都與那些人往來應酬。”
蘇域對他表示理解:“我明白你心中所想,但身在江湖之中,很多時候往往身不由己啊!”
這時,蘇時安也插話道:“七舅舅,你還是得跟陳縣令他們維係好關係才行哦。日後我們若是要經商營生,說不定還得仰仗他們相助哩。”
鄧齊越聞言,轉頭詢問她:“安安,那你可知曉我究竟從事何種買賣營生嗎?”
“唔……不曉得欸,七舅舅您具體是做哪門子生意的呀?”蘇時安一臉疑惑地反問。
不光是她,就連一旁的蘇時寬等人也紛紛附和道:“是啊,我們對此也並不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