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獻策
飛升失敗後成了小白皇帝 作者:酒神葡萄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他人也認可趙申“我們陛下”這話。
他們是前齊人,第五小白的生母是前齊公主,這是斬不斷的血緣關係,況且這裏還有張宏、田旻、田章這三個他的表兄在。
所以,武帝到底什麽眼光啊,他們不信太子第五崇之就能優秀到那個份上,他就是偏心對吧。
田章放低聲音:“先帝確實慧眼識珠。”
不是他們私下裏拉踩硬誇,實在是目前為止皇帝戰績太高了。若是先帝沒有病故,要處理這些的都是他,結果如何也什麽都不知道,晉現在什麽局麵,有沒有諸侯王叛亂起兵都不好說。
這方麵看,先帝比他爺爺眼光好,挑的繼任者足夠優秀,大晉短短兩個月出了這些大亂子,都讓皇帝在才冒個苗頭的時候就按的死死,讓本該混亂起來的大晉仍舊穩的不行。
張宏的一個叔叔回憶了一下今日聽的那些歌謠:“那些不同的《九九歌》還頗有趣味,既能教些簡單的數,又能提醒大家到了什麽時候,時令變了,該做什麽事了。”
簡單好懂易學,指導生產的作用很強大,傳播力度還廣,一天下來,已經是燕王宮前薊州百姓官兵們都會唱了。
把那些歌謠都熟記於心的孫令暻也點點頭:“比之四字詩經,陛下念得九九歌字雖多了,卻更好記了。”
原本隻是想為族中子弟找個出路,但是現在很是認可皇帝品性的楊頌讚歎:“陛下心係民生,大善。”
楊頌看向長子楊德:“去拿些帛布來,為父要想想,死了一半人的薊州,要怎麽安置。”
其他人紛紛看向他,你這就開始想了郡守該幹的活了是嗎?
楊頌年紀最大,向來沉穩可靠,其他人也做不得他的主,見他有事,紛紛起身離去,回去自己家族內部再開會,想想怎麽表現。
天子不是想象中的暴君,那這個機會一定不能錯過,得讓他看到自己的價值。
田旻田章兩兄弟囑咐兒子,既然陛下覺得他們還年紀小,容許他們暫時跟在陛下身邊,那他們首先就不能壞了禮。
他們的策略,就是做父親的幹活,做兒子的去刷皇帝好感度。特意帶孩子出來可不是為了讓他們玩的,不能浪費機會。
第二天,楊頌就帶著兒子,滿懷激動的去找皇帝,獻上自己寫的《薊州定安書》。
第一次收到這種無官職仕人上門自薦的小白反應過來,沒有明確選官製度的現在,能念書的都不是那些衣不蔽體的普通百姓,他們身份就是不同等級,顯赫或者落寞的貴族,是有這種獻策權力的。
“今陛下致薊州,草民聞之而來……”
小白慢慢看著,腦內一點點做起了文言文翻譯。
大致意思就是現在皇帝到了薊州,他聽聞皇帝來此也跟著過來,發現燕王真不是個東西,惹得燕國怨聲載道,把燕國折騰的比從前姬姓燕國還要差。
又誇小白陛下是明君,才趕走胡人就來燕國為民做主,處置了燕國上下,立刻就著手恢複薊州,安置百姓。
楊頌經過觀察,發現薊州城的大部分都是罪臣,不能在用,得另選他人。而薊州城裏鄉野人都死了一半,打擊很大。
要想恢複過來,得讓百姓休養生息。現在有了陛下把稅糧在內的糧食都給了百姓。百姓活過這個冬天沒有問題,可是很多家庭青壯年被燕王強征徭役拉去拆長城還冤殺了,有些家庭在民變之中死了不少人,很多家庭都沒有人可以耕作田地。
這樣下去,就是手頭的糧食夠活這個冬天,家裏人手也不夠耕地的,這種家庭就朝廷做主,召他們一起做些紡紗織布或者到處賣力氣的活來分發工錢糧食。
為了解決這個事情,他認為可以給一部分表現好的士兵分地。
本來地方士兵就是平時務農,有事就上戰場的,現在可以額外給大家多分田地,降低稅收,鼓勵大家生產。現在大家也都窮了,每年的人頭稅也還是免了好。
燕國上下謀逆的人很多,大片的地現在都是無主之地,可以拿來做鼓勵政策,給新出生的人口分地。
以上所有僅針對這次薊州北邊遭殃受難的百姓,雖然薊州南邊也被盤剝了,但是他們到底比不得薊州北邊慘,當然,南邊也可以適當減免一些賦稅。
小白看完了這份《薊州定安書》,問:“楊先生,有的家庭一戶七八口人變得三四口,也能耕種勉強果腹,但是人手不足以耕家裏現有的田地,這該如何?”
夠不上需要打工掙飯吃的標準,但是一點人又耕太多地,這種局麵怎麽解決。
楊頌回答:“該是他們的地就是他們的。雖不夠把地全耕種了,但也夠他們生活了。空的地也還能種些別的,”
大部分時候,百姓都是願意多種糧食的,但是現在人手不夠,空的地自然也就種些別的東西。
要論侍奉的殷勤程度,肯定是糧食最受照顧,但是桑麻這些東西在那兒也是有用的,隻要稅減了,東西都是他們的,自然有人不樂意看見土地空著。
小白又問:“若是去世或受傷的人太多了,家中無法耕種的人也多,豈不是人人都要去織布做工,哪裏來的那麽多的工,又哪裏來的那麽多的絲麻織布,織出來了又賣到何處?”
楊頌不慌不忙,開始給小白講起了數據。
他昨天一日都在寫文書,也把百姓實際情況與前兩日記錄下來的都看了個仔細。
那些家裏沒有勞動力的家庭有,但是在五萬百姓之中,還不足五千人。
往往那些沒了家裏勞動力的家庭,其他家人也都活不下去死了。活下來的都是孤兒居多,因為是孩子,路上其他百姓見了也忍不住照顧兩分。
隻是五千人,還是男孩居多,給他們分地無妨,自己能種就種,自己家不種的地,他們可以先借給別人種,不過目前為止大家都少人,應該是不會有人租的。
沒這個力氣自己種的男孩,可以就被官府先收了去當兵,不同於別的半耕半練的兵,他們都是沒能力自己種田的,做兵也做不了什麽職業士兵,隻是名義上的兵而已,具體工作是在長城巡邏,打打雜,修修補補,薊州花點錢養著。
不多的女孩子,把她們組織起來紡紗織布是沒問題的。
現在薊州要慢慢修養,薊北種不動的田就讓他們種桑麻,薊南也要減免賦稅,什麽減的多,什麽就種的多,女孩子吃的也比男孩子少,倒是不用擔心。
小白聽完他的每一項解釋,也覺得還算是當下能做到比較全麵的方案了。
放下帛書,他看向楊頌,語氣讚賞:“楊公大才!”
從楊先生到楊公,一字之差卻身份等級飆升的楊頌禮貌點頭,就聽見皇帝的後話。
“現下薊州無才,楊公可願暫代薊州郡守?”
他們是前齊人,第五小白的生母是前齊公主,這是斬不斷的血緣關係,況且這裏還有張宏、田旻、田章這三個他的表兄在。
所以,武帝到底什麽眼光啊,他們不信太子第五崇之就能優秀到那個份上,他就是偏心對吧。
田章放低聲音:“先帝確實慧眼識珠。”
不是他們私下裏拉踩硬誇,實在是目前為止皇帝戰績太高了。若是先帝沒有病故,要處理這些的都是他,結果如何也什麽都不知道,晉現在什麽局麵,有沒有諸侯王叛亂起兵都不好說。
這方麵看,先帝比他爺爺眼光好,挑的繼任者足夠優秀,大晉短短兩個月出了這些大亂子,都讓皇帝在才冒個苗頭的時候就按的死死,讓本該混亂起來的大晉仍舊穩的不行。
張宏的一個叔叔回憶了一下今日聽的那些歌謠:“那些不同的《九九歌》還頗有趣味,既能教些簡單的數,又能提醒大家到了什麽時候,時令變了,該做什麽事了。”
簡單好懂易學,指導生產的作用很強大,傳播力度還廣,一天下來,已經是燕王宮前薊州百姓官兵們都會唱了。
把那些歌謠都熟記於心的孫令暻也點點頭:“比之四字詩經,陛下念得九九歌字雖多了,卻更好記了。”
原本隻是想為族中子弟找個出路,但是現在很是認可皇帝品性的楊頌讚歎:“陛下心係民生,大善。”
楊頌看向長子楊德:“去拿些帛布來,為父要想想,死了一半人的薊州,要怎麽安置。”
其他人紛紛看向他,你這就開始想了郡守該幹的活了是嗎?
楊頌年紀最大,向來沉穩可靠,其他人也做不得他的主,見他有事,紛紛起身離去,回去自己家族內部再開會,想想怎麽表現。
天子不是想象中的暴君,那這個機會一定不能錯過,得讓他看到自己的價值。
田旻田章兩兄弟囑咐兒子,既然陛下覺得他們還年紀小,容許他們暫時跟在陛下身邊,那他們首先就不能壞了禮。
他們的策略,就是做父親的幹活,做兒子的去刷皇帝好感度。特意帶孩子出來可不是為了讓他們玩的,不能浪費機會。
第二天,楊頌就帶著兒子,滿懷激動的去找皇帝,獻上自己寫的《薊州定安書》。
第一次收到這種無官職仕人上門自薦的小白反應過來,沒有明確選官製度的現在,能念書的都不是那些衣不蔽體的普通百姓,他們身份就是不同等級,顯赫或者落寞的貴族,是有這種獻策權力的。
“今陛下致薊州,草民聞之而來……”
小白慢慢看著,腦內一點點做起了文言文翻譯。
大致意思就是現在皇帝到了薊州,他聽聞皇帝來此也跟著過來,發現燕王真不是個東西,惹得燕國怨聲載道,把燕國折騰的比從前姬姓燕國還要差。
又誇小白陛下是明君,才趕走胡人就來燕國為民做主,處置了燕國上下,立刻就著手恢複薊州,安置百姓。
楊頌經過觀察,發現薊州城的大部分都是罪臣,不能在用,得另選他人。而薊州城裏鄉野人都死了一半,打擊很大。
要想恢複過來,得讓百姓休養生息。現在有了陛下把稅糧在內的糧食都給了百姓。百姓活過這個冬天沒有問題,可是很多家庭青壯年被燕王強征徭役拉去拆長城還冤殺了,有些家庭在民變之中死了不少人,很多家庭都沒有人可以耕作田地。
這樣下去,就是手頭的糧食夠活這個冬天,家裏人手也不夠耕地的,這種家庭就朝廷做主,召他們一起做些紡紗織布或者到處賣力氣的活來分發工錢糧食。
為了解決這個事情,他認為可以給一部分表現好的士兵分地。
本來地方士兵就是平時務農,有事就上戰場的,現在可以額外給大家多分田地,降低稅收,鼓勵大家生產。現在大家也都窮了,每年的人頭稅也還是免了好。
燕國上下謀逆的人很多,大片的地現在都是無主之地,可以拿來做鼓勵政策,給新出生的人口分地。
以上所有僅針對這次薊州北邊遭殃受難的百姓,雖然薊州南邊也被盤剝了,但是他們到底比不得薊州北邊慘,當然,南邊也可以適當減免一些賦稅。
小白看完了這份《薊州定安書》,問:“楊先生,有的家庭一戶七八口人變得三四口,也能耕種勉強果腹,但是人手不足以耕家裏現有的田地,這該如何?”
夠不上需要打工掙飯吃的標準,但是一點人又耕太多地,這種局麵怎麽解決。
楊頌回答:“該是他們的地就是他們的。雖不夠把地全耕種了,但也夠他們生活了。空的地也還能種些別的,”
大部分時候,百姓都是願意多種糧食的,但是現在人手不夠,空的地自然也就種些別的東西。
要論侍奉的殷勤程度,肯定是糧食最受照顧,但是桑麻這些東西在那兒也是有用的,隻要稅減了,東西都是他們的,自然有人不樂意看見土地空著。
小白又問:“若是去世或受傷的人太多了,家中無法耕種的人也多,豈不是人人都要去織布做工,哪裏來的那麽多的工,又哪裏來的那麽多的絲麻織布,織出來了又賣到何處?”
楊頌不慌不忙,開始給小白講起了數據。
他昨天一日都在寫文書,也把百姓實際情況與前兩日記錄下來的都看了個仔細。
那些家裏沒有勞動力的家庭有,但是在五萬百姓之中,還不足五千人。
往往那些沒了家裏勞動力的家庭,其他家人也都活不下去死了。活下來的都是孤兒居多,因為是孩子,路上其他百姓見了也忍不住照顧兩分。
隻是五千人,還是男孩居多,給他們分地無妨,自己能種就種,自己家不種的地,他們可以先借給別人種,不過目前為止大家都少人,應該是不會有人租的。
沒這個力氣自己種的男孩,可以就被官府先收了去當兵,不同於別的半耕半練的兵,他們都是沒能力自己種田的,做兵也做不了什麽職業士兵,隻是名義上的兵而已,具體工作是在長城巡邏,打打雜,修修補補,薊州花點錢養著。
不多的女孩子,把她們組織起來紡紗織布是沒問題的。
現在薊州要慢慢修養,薊北種不動的田就讓他們種桑麻,薊南也要減免賦稅,什麽減的多,什麽就種的多,女孩子吃的也比男孩子少,倒是不用擔心。
小白聽完他的每一項解釋,也覺得還算是當下能做到比較全麵的方案了。
放下帛書,他看向楊頌,語氣讚賞:“楊公大才!”
從楊先生到楊公,一字之差卻身份等級飆升的楊頌禮貌點頭,就聽見皇帝的後話。
“現下薊州無才,楊公可願暫代薊州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