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無人回答。


    子貢望著負手走向殿門前的玄公,突然有種仰之彌高的錯覺。


    他在玄公的身上,感覺到了一種氣勢,就像是他曾經站在泰山之下,感受到泰山巍峨、己身渺小一樣。


    秦易修行帝經,本就有帝威時刻顯露,他是真的有王霸之氣,能震懾人心。


    秦易走到殿前,背對著眾人,感慨道:“仲尼公還記得自己曾經誅殺少正卯嗎?


    邪言會蠱惑人心,殘暴行為也是如此。


    規勸暴君,將使天下遭遇大害,小人是難以改變的,所以自古以來的聖王,都會舉起刀劍,將之消滅。


    現在天下為什麽紛亂呢?


    因為多是小人之國,而甚少君子之國。


    百姓為什麽生活困苦,甚至隨時都會死在路邊呢?


    因為生活在小人統治之下。


    殘暴統治臣民的君主,就像是率領著野獸去吃人。


    仲尼公去規勸那些人,又怎麽會得到王道呢?又怎麽能得到真正的仁呢?


    如果孤生活在夏桀之時,孤會響應商湯的號召,去討伐夏桀。


    如果孤生活在商紂之時,孤會響應武王的號召,去討伐商紂。


    這才是真正的踐行仁和王道。


    現在的天下如何去踐行王道呢?


    應當尋找到君子之國,然後輔佐它的君主,去兼並那些小人之國,而後將天下人從小人之國中解救出來。


    正如邦周在西岐,於是西岐之地便是王道樂土,等到邦周統一九州,九州都化作樂土了。


    現在難道不應當這麽嗎?


    隻要如此,全天下的人都能夠感受到王道的光輝了。


    諸公以為呢?”


    秦易回過身來,平靜的望著所有人,明亮的光為他鍍上了一層金色,宛如聖賢。


    以戰止戰!


    孔子以及一眾儒家門人,萬萬沒想到他們會得到這麽一個答案。


    儒家雖然沒有墨家非攻的思想,但當然也是不主張打侵略之仗的。


    但想要反駁卻又不知道該要怎麽說,畢竟玄公將戰爭提高到了討伐桀紂的程度,並且用先祖聖王來作為背書。


    後來的孟子能說出“未聞弑君,聞誅一獨夫紂矣”,還能說出“君之視臣三則”,孔子對齊國討伐紀國讚揚,就能看出儒家的思想底色,對正義戰爭的容忍度很高。


    孔子徹底陷入了沉思中,本來想要再問的儒門子弟,見狀皆閉上了嘴。


    這世上有兩種人,全盤接受別人思想的人,沒有主見;拒不接受別人思想的人,固執剛愎,這兩種都是失敗者的特質。


    隻有極少數人,擅長從別人身上學習,孔子就是這樣的人,在諸子百家的大宗師中,他是學習最廣泛的那個,儒家也繼承了他的這種學習態度,在稍後的數百年中,把諸子百家的精髓抄了個遍,然後把諸子百家按在地上打,成為了學術戰爭最後的勝利者。


    孔子思索了片刻後,終於找回了自己的節奏,他緩緩開口問道:“玄公說的很有道理,但做起來卻很不容易。


    當初齊桓公尊王攘夷,但最後卻釀成了五公子之亂,衰落下去。


    晉文公也曾經維護天下安定,現在晉國卻落到卿臣欺淩君主的地步,按照玄公的說法,豈不是天下士人,都要頻繁更換主君去效忠嗎?”


    秦易輕聲笑道:“如果人人都向往聖王一般的君主,那天下就全都是聖王一樣的君主。


    孤雖不才,卻願意去做這個人,在這個黑暗亂世中,首先點燃起炬火,去實現大同世界。


    這是孤的王道。


    這是孤對天下萬民的仁!”


    他輕聲笑著,聲音也並不高,但在所有人耳中,卻無比的洪亮,宛如聖諭,宛如雷霆降落,擊在每一個人心中。


    秦易和孔子的這場問答,在常人看來,最終秦易也沒有回答孔子最後的問題。


    但在孔子看來,秦易回答了。


    秦易說,他會成為那個徹底成功的齊桓晉文,這其中所蘊含的深意,孔子甚至不敢去細想。


    因為那涉及到邦周的天命。


    但他依舊為之動容。


    因為秦易是他所見的唯一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君主。


    秦易不說希望玄國的疆域有多大,不說希望玄國的子民有多少,也不說什麽皇圖霸業,他隻說,我希望天下人能夠生活在王道樂土。


    這種態度,實在是對於儒家子弟有太大的吸引力。


    在這一刻,孔子甚至有些感歎,他已經是垂垂老矣之年,若是風華正茂之時,他一定為玄公驅馳。


    “願您成就大業!”


    孔子從席中站起身來,他鄭重的正自己的衣冠,將白發一絲不苟的攏起,蒼老的麵容上,滿是認真,而後深深躬身作揖。


    衣袖拍擊的聲音響起。


    一眾儒門弟子都追隨著孔子站起身來,向秦易行禮,殿中氣氛頓時更加融洽起來。


    秦易望著孔子,隻覺有些惋惜。


    年齡太大了。


    不知道還能不能撐到他建立運朝。


    若是在建立運朝前,孔子還沒有死,有氣運加身,他能多出許多的壽命。


    孔子毋庸置疑是這個世界的主角級別人物,天賦卓絕。


    若是不能收服孔子這個神級的英靈,秦易將目光投向子貢,這位被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大肆讚揚的儒門子弟,也是他所需要的。


    按照他前世的經驗,子貢至少是聖級的英靈,子有、子路也不會比天級低。


    有孔子這個大教育家親自教導,儒門七十二賢人的含金量還是非常高的,應當大部分都有王級英靈的潛力。


    聖級潛質這個級別的天才,在現在的秦武侯國中,是沒有的,即便是秦易最看好的唐尚,從氣運上判斷,大概最多也就是天級。


    秦易前世是一等王朝的運朝之主。


    建立運朝,運朝晉升,對運朝中神將的實力、軍團實力、文臣境界等方麵,都有硬性要求。


    秦易能晉升那麽順利,和他從諸夏世界帶回來的華夏英靈有極大關係。


    那些天賦超絕的華夏英靈,突破境界極快,讓他在臣子質量方麵從來都沒有被卡過。


    “獨木不能成林,一人不能成事,孤有大願,但苦於國中無人,儒門子弟多有才幹,不知仲尼公可否願意留下一二弟子,襄助於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春秋開始建立神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非花月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非花月夜並收藏從春秋開始建立神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