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行省內,羅馬為退伍士兵建立了殖民地以維持秩序。


    凱撒利亞(切爾謝爾)本身也成為了一個殖民地,居民獲得了羅馬公民身份。


    作為行省首都,它在1世紀和2世紀期間繁榮發展,人口超過2萬,最多可能達到3萬。


    它由輔助部隊守衛,並成為羅馬毛裏塔尼亞艦隊的海港,這一永久性的力量是在170年代早期柏柏爾襲擊後建立的。


    該城市擁有競技場、圓形劇場、眾多神廟和市政建築如大殿。


    它周圍的郊區別墅以農業馬賽克聞名於世。


    凱撒利亞擁有自己的哲學學派、學院和圖書館。


    它還受到了來自非洲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septimius severus)及其王朝的進一步讚助,可能人口達到10萬。


    其本土之子馬克裏努斯(macrinus)及其兒子迪亞杜梅尼安(diadumenian)成為了第一位柏柏爾和出身低微的皇帝,統治時間為217年和218年。


    他們的前任揮霍無度並引發戰爭,導致不受歡迎的財政調整,最終被厄拉伽巴路斯推翻。


    尤巴的劇院在300年之後某個時間被改建為圓形劇場。


    ---


    該城市在371年和372年遭遇了一次柏柏爾起義的洗劫。


    雖然之後有所恢複,但在429年,當汪達爾王國(vandal kingdom)因伯尼法斯伯爵(count boniface)的邀請進入羅馬的北非地區後,再次遭到摧毀。


    部分城市得到新的防禦工事。


    汪達爾王國在439年征服迦太基後,也獲得了羅馬的大部分地中海艦隊,用這些艦隊進行全海域的掠奪。


    凱撒利亞的港口有時被用作這些掠奪者的基地,城市從他們的戰利品中受益匪淺。


    該城的學校培養出了著名的文法學家普裏斯奇安(priscian),他後來移居到了拜占庭東部。


    ---


    533年,汪達爾王國被東羅馬帝國的軍隊征服,這支軍隊由查士丁尼(justinian)的將軍貝利撒留(belisarius)率領。


    切爾謝爾恢複到帝國統治下的地區之一。


    它是毛裏塔尼亞(mauretania)公爵的駐地,但逐漸衰落,城市中心成為窮人的破舊住宅區。


    第一任公爵名叫約翰,他得到的是一支步兵部隊,而不是騎兵,這表明他主要負責守衛港口,而不太關心控製周圍的內陸。


    該鎮一直處於拜占庭的控製之下,直到7世紀後期被穆斯林征服。


    隨著連續15年倭馬亞王朝(umayyad)的攻勢進入拜占庭的北非領土,帝國的軍隊規模較小,士氣低落,最終被消耗殆盡。


    倭馬亞的部隊最終圍攻了凱撒利亞,盡管守軍通過拜占庭艦隊得到補給,最終還是被擊敗。


    許多拜占庭的貴族和官員逃往帝國的其他地方,而大部分剩下的羅馬人和半羅馬化的柏柏爾人接受了伊斯蘭統治,並獲得了受保護的地位。


    其中一些人繼續保持基督教信仰。


    在接下來的兩代人中,剩餘的羅馬人口和羅馬化的柏柏爾人多次發動反叛,通常與來自帝國的援軍聯合行動。


    結果,到9世紀,城市的防禦工事大多已無法修複,導致城市失去了政治重要性,昔日的城市隻剩下一個小村莊。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裏,這座城市依然是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之間的權力中心,城市中仍有少量但重要的基督徒,到近代早期這些基督徒已完全被同化。


    同樣地,到10世紀,這座城市的名字在當地方言中從拉丁語轉變為柏柏爾語,最終演變為阿拉伯化的名字沙爾沙爾(sharshal),法語拚寫為切爾謝爾(cherchell)。


    ---


    之後,奧魯奇和海雷丁來到了切爾謝爾,將這兒作為新基地。


    1520年,海雷丁完全占領了該鎮,成為了並入奧斯曼的阿爾及利亞帕夏國(algerian pashalic)的一部分。


    奧斯曼占領期間,由於這座城市作為港口和堡壘的重要性,吸引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穆斯林定居,其中一些人從事地中海的私掠和海盜活動。


    作為回應,歐洲海軍,尤其是法國海軍和自稱為十字軍後裔的醫院騎士團(knights hospitaller),多次圍攻這座城市,並偶爾短暫占領。


    在17世紀的一百年裏以及18世紀的短暫時期內,這座城市或由西班牙人控製,或由醫院騎士團控製。


    在此期間,建造了一些宮殿,但海雷丁所建的堡壘由於其重要的軍事價值,未被摧毀。


    在19世紀初的拿破侖戰爭和革命結束後,英國、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鼓勵法國進攻並摧毀巴巴裏海盜。


    從1836年到1840年,聯合海軍,主要是法國海軍,追捕巴巴裏海盜並征服了巴巴裏港口,同時威脅奧斯曼帝國不得幹涉,否則將麵臨戰爭。


    1840年,法國在一場重大圍攻後占領了該鎮。


    法國人處決了巴巴裏海盜,包括當地的帕夏(pasha),罪名是違反國際法。


    ---


    隨後,許多古代雕像和建築要麽被修複並留在了切爾謝爾,要麽被送往阿爾及爾或巴黎的博物館進行進一步研究。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建築項目都成功揭示和修複了這座古城。


    羅馬圓形劇場被認為大多無法修複,不值得重建。


    它的石材被用於建造一座新的法國堡壘和軍營。


    馬戲場(hippodrome)的材料被用來建造一座新的教堂。


    紅衣主教查爾斯·拉維熱裏(cardinal charlesvigerie)在尋找聖馬西安娜(saint marciana)的墳墓時,部分毀壞了馬戲場的台階。


    法國占領還帶來了新的歐洲移民,加入了該市長期定居的半阿拉伯化的本地基督徒和古老的歐洲商人家庭社區,以及柏柏爾人和阿拉伯穆斯林。


    在法國統治下,歐洲人和基督徒再次成為人口中的多數,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幾年中,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法國人口的損失,歐洲人口普遍出生率下降,進一步的殖民定居人數大幅減少。


    阿拉伯和柏柏爾人口開始增長。


    法國-阿爾及利亞殖民官員和地主鼓勵更多周圍的柏柏爾部落居民移居到周邊地區以便廉價勞作。


    反過來,越來越多的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進入城市尋求工作。


    到1930年,阿拉伯-柏柏爾混合的阿爾及利亞人口已占該市人口的近40%。


    城市內不斷變化的人口構成被大量駐紮的法國軍事人員和訪問這個被稱為阿爾及利亞裏維埃拉(algerian riviera)的歐洲遊客掩蓋。


    此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切爾謝爾憑借其圖書館、咖啡館、餐館和酒店,成為美國陸軍和盟軍戰爭努力的基地,並於1942年10月主辦了美國和英國的峰會。


    戰爭結束後,盟軍部隊的撤離以及由於基地重設而減少的法國海軍人員,導致該市歐洲人口的實際減少。


    此外,戰後年間的普遍緊縮幹涸了旅遊業,給當地的法國-阿爾及利亞社區帶來了經濟停滯和損失。


    1952年的一次人口普查記錄顯示,法國-阿爾及利亞人口已下降到總人口的50%。


    在接下來的1950年代,切爾謝爾僅在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中略有卷入。


    由於城市中歐洲人口比例較大,法國的控製和影響力足夠強大,以至於隻有最膽大的反法叛軍才敢發動襲擊。


    到 1966 年,從法國獨立後,切爾切爾已經失去了近一半的人口和所有的法裔阿爾及利亞人口。


    切爾謝爾在獨立後持續發展,到1980年代恢複到了殖民時期的人口高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雷丁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強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強魂並收藏海雷丁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