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島人還在與他們島嶼相對的卡裏亞(caria)沿岸建立了統治地位,這個地區被稱為“羅德島外地”(rhodian peraia)。
它大致延伸至現代城市穆拉(mu)在北部,和南部接壤的裏基亞(lycia)的卡烏諾斯(kaunos),靠近今天的土耳其達利揚(dalyan)。
羅得島在公元前 3 世紀成功地實施了這項政策,對於本質上是一個民主國家來說,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然而,到這一時期結束時,權力平衡開始崩潰,托勒密王朝的衰退使埃及成為塞琉古野心的誘人目標。
公元前 203\/2 年,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安提柯王朝馬其頓和塞琉古亞細亞國王菲利普五世(philip v)和安條克三世(antiochus iii)同意接受——至少是暫時的——他們各自的軍事野心:菲利普五世在愛琴海和安納托利亞西部的戰役以及安條克對埃及的計劃。
羅德島人領導的一個小國聯盟阻止了菲利普五世的海軍,但無法抵擋其強大的軍隊。
在沒有第三方可以求助的情況下,羅德島人(連同來自佩爾加摩、埃及和雅典的使者)在公元前201年向羅馬共和國(roman republic)提出請求。
盡管因與漢尼拔(hannibal)進行的第二次布匿戰爭(second punic war,公元前218–201年)而疲憊不堪,羅馬仍同意介入,對菲利普與迦太基的聯盟感到憤怒,這導致了公元前214至205年的第一次馬其頓戰爭(first macedonian war)。
參議院視羅德島及其盟友的呼籲為向腓力施加壓力的機會。
結果是第二次馬其頓戰爭(second macedonian war,公元前200–196年),羅馬獲勝,極大地削弱了馬其頓的實力、聲望和領土。
羅德島的獨立得以保留。
通過組織基克拉澤斯群島(cydes)成立第二次尼斯群島同盟(second nesiotic league),羅德島的影響力在愛琴海得到鞏固。
羅馬在衝突結束後撤出希臘,但隨之而來的權力真空迅速吸引了安條克三世和隨後進入的羅馬。
羅馬-塞琉古戰爭(roman–seleucid war)從公元前192年持續到188年,羅馬、羅德島、佩爾加摩及其他與羅馬結盟的希臘國家共同打敗了塞琉古及其盟友,這是最後一個可能威脅羅馬統治的地中海大國。
在為羅馬提供了寶貴的海軍支持後,羅德島通過阿帕梅亞條約(treaty of apamea,公元前188年)獲得了領土和提升的地位。
羅馬人再次撤出東方——元老院更喜歡附庸而不是省份——但顯然羅馬現在統治了地中海,羅德島的自治權最終取決於與羅馬的良好關係。
在第三次馬其頓戰爭(third macedonian war,公元前171–168年)後,這種良好的關係很快消失。
公元前169年,在與珀爾修斯(perseus)作戰期間,羅德島派遣阿基波利斯(agepolis)作為使者前往執政官昆圖斯·馬爾基烏斯·菲利普斯(quintus marcius philippus),次年又前往羅馬,希望能使參議院反對戰爭。
羅德島在戰爭期間保持了嚴謹的中立,但在元老院中一些敵對勢力看來,羅德島與被打敗的國王珀爾修斯的關係顯得有些過於友好。
一些人甚至提議對這個島國共和國宣戰,但這一提議被阻止。
公元前164年,羅德島成為羅馬的“永久盟友”,這實際上是降格為名義上但毫無意義的獨立的附屬國。
有人說,羅馬人最終轉而反對羅德島,因為這些島民是他們遇到的唯一一個更傲慢的民族。
在放棄獨立後,羅德島成為羅馬貴族家庭的文化和教育中心。
它尤其以修辭學教師而聞名,如赫爾馬戈拉斯(hermagoras)和《論赫倫尼烏姆》(rhetorica ad herennium)的無名作者。
起初,該國是羅馬的重要盟友,享有眾多特權,但這些特權後來在羅馬政治的各種陰謀中逐漸喪失。
卡西烏斯(cassius)最終入侵了該島並掠奪了城市。
在早期帝國時期,羅德島成為政治流亡者的一個熱門場所。
在公元1世紀,皇帝提貝裏烏斯(tiberius)在羅德島度過了一段短暫的流亡時光。
根據傳統,使徒保羅(paul the apostle)在一世紀期間在該島傳教並幫助建立了一個早期基督教教堂。
---
公元395年,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羅德島進入了漫長的拜占庭時期。
在晚古代,該島是羅馬的島嶼省的省會,由一名執政官領導,涵蓋了大部分愛琴海的島嶼,並擁有二十個城市。
因此,該島也是基克拉澤斯(cydes)教區的母教區,轄下有十一座附屬教區。
大約從公元600年起,其在海事問題上的影響力體現在一部被稱為“羅德海法”(nomos rhodion nautikos)的海事法律的製定上,這一法律在整個地中海地區被接受,並在拜占庭時期得到廣泛使用(並影響了至今的海事法的發展)。
在602-628年的拜占庭與薩珊戰爭的高潮期間,羅德島在622\/623年被薩珊海軍占領。
公元654年,伊斯蘭的倭馬亞王朝的穆阿維葉一世(caliph muawiyah i)占領了羅德島,擄走了羅德島巨像的遺骸。
公元673年,阿拉伯人再次攻占該島,這是他們對君士坦丁堡的首次攻擊。
然而,當他們的艦隊在君士坦丁堡被希臘火摧毀,以及在回程中遭遇風暴後,倭馬亞王朝於679\/680年撤回了駐軍,作為拜占庭與倭馬亞之間的和平條約的一部分。
在715年,拜占庭艦隊對阿拉伯人發起了反抗,在羅德島發動了一場叛亂,導致西奧多西烏斯三世(theodosios iii)登上拜占庭王位。
從8世紀初到12世紀,羅德島屬於拜占庭帝國的基比拉歐特(cibyrrhaeot)主題,並成為造船和商業的中心。
在約1090年,經過馬齊克特戰役後的長時間混亂,羅德島被塞爾柱土耳其軍隊占領。
羅德島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被亞曆克修斯一世·科門農(alexios i komnenos)重新奪回。
隨著安吉洛伊皇帝(angeloi emperors)統治下拜占庭中央權力的削弱,在13世紀的前半葉,羅德島成為利奧·加巴拉斯(leo gabs)及其兄弟約翰(john)獨立統治的中心,直到1248年至1250年被熱那亞人占領。
熱那亞人在尼西亞帝國的驅逐下離開,之後該島成為尼西亞國的一個普通省份(在1261年之後則成為複興的拜占庭帝國的省份)。
公元1305年,該島被作為封地授予進入拜占庭服務的熱那亞冒險家安德烈亞·莫裏斯科(andrea morisco)。
---
在1306年至1310年期間,羅德島(rhodes)的拜占庭時期結束,該島被聖約翰騎士團(knights hospitaller,醫院騎士團)占領。
在新稱為“羅德騎士”(knights of rhodes)的統治下,城市被重建為歐洲中世紀理想的典範。
許多著名的城市紀念碑,包括大宗師宮(pce of the grand master),都是在這一時期建成的。
騎士們所建造的堅固城牆在1444年抵禦了埃及蘇丹的攻擊,以及在1480年抵擋了穆罕默德二世(mehmed ii)領導的奧斯曼帝國的圍攻。
然而,最終,羅德島在1522年12月淪陷於蘇萊曼大帝(suleiman the magnificent)的大軍之下。
當然之後的羅德島還發生了很多事,我們先說這一段。
它大致延伸至現代城市穆拉(mu)在北部,和南部接壤的裏基亞(lycia)的卡烏諾斯(kaunos),靠近今天的土耳其達利揚(dalyan)。
羅得島在公元前 3 世紀成功地實施了這項政策,對於本質上是一個民主國家來說,這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然而,到這一時期結束時,權力平衡開始崩潰,托勒密王朝的衰退使埃及成為塞琉古野心的誘人目標。
公元前 203\/2 年,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安提柯王朝馬其頓和塞琉古亞細亞國王菲利普五世(philip v)和安條克三世(antiochus iii)同意接受——至少是暫時的——他們各自的軍事野心:菲利普五世在愛琴海和安納托利亞西部的戰役以及安條克對埃及的計劃。
羅德島人領導的一個小國聯盟阻止了菲利普五世的海軍,但無法抵擋其強大的軍隊。
在沒有第三方可以求助的情況下,羅德島人(連同來自佩爾加摩、埃及和雅典的使者)在公元前201年向羅馬共和國(roman republic)提出請求。
盡管因與漢尼拔(hannibal)進行的第二次布匿戰爭(second punic war,公元前218–201年)而疲憊不堪,羅馬仍同意介入,對菲利普與迦太基的聯盟感到憤怒,這導致了公元前214至205年的第一次馬其頓戰爭(first macedonian war)。
參議院視羅德島及其盟友的呼籲為向腓力施加壓力的機會。
結果是第二次馬其頓戰爭(second macedonian war,公元前200–196年),羅馬獲勝,極大地削弱了馬其頓的實力、聲望和領土。
羅德島的獨立得以保留。
通過組織基克拉澤斯群島(cydes)成立第二次尼斯群島同盟(second nesiotic league),羅德島的影響力在愛琴海得到鞏固。
羅馬在衝突結束後撤出希臘,但隨之而來的權力真空迅速吸引了安條克三世和隨後進入的羅馬。
羅馬-塞琉古戰爭(roman–seleucid war)從公元前192年持續到188年,羅馬、羅德島、佩爾加摩及其他與羅馬結盟的希臘國家共同打敗了塞琉古及其盟友,這是最後一個可能威脅羅馬統治的地中海大國。
在為羅馬提供了寶貴的海軍支持後,羅德島通過阿帕梅亞條約(treaty of apamea,公元前188年)獲得了領土和提升的地位。
羅馬人再次撤出東方——元老院更喜歡附庸而不是省份——但顯然羅馬現在統治了地中海,羅德島的自治權最終取決於與羅馬的良好關係。
在第三次馬其頓戰爭(third macedonian war,公元前171–168年)後,這種良好的關係很快消失。
公元前169年,在與珀爾修斯(perseus)作戰期間,羅德島派遣阿基波利斯(agepolis)作為使者前往執政官昆圖斯·馬爾基烏斯·菲利普斯(quintus marcius philippus),次年又前往羅馬,希望能使參議院反對戰爭。
羅德島在戰爭期間保持了嚴謹的中立,但在元老院中一些敵對勢力看來,羅德島與被打敗的國王珀爾修斯的關係顯得有些過於友好。
一些人甚至提議對這個島國共和國宣戰,但這一提議被阻止。
公元前164年,羅德島成為羅馬的“永久盟友”,這實際上是降格為名義上但毫無意義的獨立的附屬國。
有人說,羅馬人最終轉而反對羅德島,因為這些島民是他們遇到的唯一一個更傲慢的民族。
在放棄獨立後,羅德島成為羅馬貴族家庭的文化和教育中心。
它尤其以修辭學教師而聞名,如赫爾馬戈拉斯(hermagoras)和《論赫倫尼烏姆》(rhetorica ad herennium)的無名作者。
起初,該國是羅馬的重要盟友,享有眾多特權,但這些特權後來在羅馬政治的各種陰謀中逐漸喪失。
卡西烏斯(cassius)最終入侵了該島並掠奪了城市。
在早期帝國時期,羅德島成為政治流亡者的一個熱門場所。
在公元1世紀,皇帝提貝裏烏斯(tiberius)在羅德島度過了一段短暫的流亡時光。
根據傳統,使徒保羅(paul the apostle)在一世紀期間在該島傳教並幫助建立了一個早期基督教教堂。
---
公元395年,隨著羅馬帝國的分裂,羅德島進入了漫長的拜占庭時期。
在晚古代,該島是羅馬的島嶼省的省會,由一名執政官領導,涵蓋了大部分愛琴海的島嶼,並擁有二十個城市。
因此,該島也是基克拉澤斯(cydes)教區的母教區,轄下有十一座附屬教區。
大約從公元600年起,其在海事問題上的影響力體現在一部被稱為“羅德海法”(nomos rhodion nautikos)的海事法律的製定上,這一法律在整個地中海地區被接受,並在拜占庭時期得到廣泛使用(並影響了至今的海事法的發展)。
在602-628年的拜占庭與薩珊戰爭的高潮期間,羅德島在622\/623年被薩珊海軍占領。
公元654年,伊斯蘭的倭馬亞王朝的穆阿維葉一世(caliph muawiyah i)占領了羅德島,擄走了羅德島巨像的遺骸。
公元673年,阿拉伯人再次攻占該島,這是他們對君士坦丁堡的首次攻擊。
然而,當他們的艦隊在君士坦丁堡被希臘火摧毀,以及在回程中遭遇風暴後,倭馬亞王朝於679\/680年撤回了駐軍,作為拜占庭與倭馬亞之間的和平條約的一部分。
在715年,拜占庭艦隊對阿拉伯人發起了反抗,在羅德島發動了一場叛亂,導致西奧多西烏斯三世(theodosios iii)登上拜占庭王位。
從8世紀初到12世紀,羅德島屬於拜占庭帝國的基比拉歐特(cibyrrhaeot)主題,並成為造船和商業的中心。
在約1090年,經過馬齊克特戰役後的長時間混亂,羅德島被塞爾柱土耳其軍隊占領。
羅德島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被亞曆克修斯一世·科門農(alexios i komnenos)重新奪回。
隨著安吉洛伊皇帝(angeloi emperors)統治下拜占庭中央權力的削弱,在13世紀的前半葉,羅德島成為利奧·加巴拉斯(leo gabs)及其兄弟約翰(john)獨立統治的中心,直到1248年至1250年被熱那亞人占領。
熱那亞人在尼西亞帝國的驅逐下離開,之後該島成為尼西亞國的一個普通省份(在1261年之後則成為複興的拜占庭帝國的省份)。
公元1305年,該島被作為封地授予進入拜占庭服務的熱那亞冒險家安德烈亞·莫裏斯科(andrea morisco)。
---
在1306年至1310年期間,羅德島(rhodes)的拜占庭時期結束,該島被聖約翰騎士團(knights hospitaller,醫院騎士團)占領。
在新稱為“羅德騎士”(knights of rhodes)的統治下,城市被重建為歐洲中世紀理想的典範。
許多著名的城市紀念碑,包括大宗師宮(pce of the grand master),都是在這一時期建成的。
騎士們所建造的堅固城牆在1444年抵禦了埃及蘇丹的攻擊,以及在1480年抵擋了穆罕默德二世(mehmed ii)領導的奧斯曼帝國的圍攻。
然而,最終,羅德島在1522年12月淪陷於蘇萊曼大帝(suleiman the magnificent)的大軍之下。
當然之後的羅德島還發生了很多事,我們先說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