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8年,拿破侖·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入侵埃及,並與奧斯曼帝國作戰,以建立法國在中東的存在,最終夢想與印度的提普·薩希卜(tippoo sahib)聯手。


    雖然長達數年的法奧友誼已經結束,拿破侖一世仍然聲稱對伊斯蘭教抱有極大的尊重,並呼應奧斯曼帝國與法國之間悠久的友好關係:


    “埃及人民,你們會被告知我來是為了摧毀你們的宗教:


    不要相信這一點!


    要回答我來是為了恢複你們的權利和懲罰侵占者,而且,比馬穆魯克人(mamluks)更重要的是,我尊重上帝、他的先知和《古蘭經》……


    難道我們不是幾個世紀以來,蘇丹(sultan)的朋友嗎?”


    —— 拿破侖對埃及人的講話。


    拿破侖推翻了馬穆魯克貝伊(mamluk beys),這些人是名義上受到奧斯曼帝國宗主權支配的埃及實際統治者,但他在整個埃及領土上仍然高舉法國國旗與奧斯曼旗幟並列,聲稱自己對伊斯蘭教的熱愛,並表示他們是在拯救奧斯曼人免受馬穆魯克人的壓迫。


    然而,塞利姆三世(selim iii)立即宣告聖戰(jihad),並尋求英國和俄羅斯的幫助,這兩個國家都對拿破侖的征服感到威脅。


    1799年1月3日,奧斯曼帝國與俄羅斯結盟,隨後兩天與大不列顛(great britain)結盟。


    英國借此機會與奧斯曼帝國結盟,以抵禦拿破侖的入侵,在1799年圍攻亞喀爾(acre)時由威廉·西德尼·史密斯(william sidney smith)海軍上將指揮,並在1801年阿布基爾戰役(battle of abukir)中由拉爾夫·阿伯克龍比(ralph abercromby)指揮。


    到1802年,法國在中東的力量徹底被擊敗。


    ---


    然而,到了1803年,法國和大不列顛再次開戰,拿破侖竭盡全力試圖說服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半島對抗俄羅斯並加入他的反俄聯盟。


    另一方麵,俄羅斯也在爭取奧斯曼的青睞,並成功於1805年簽署了防禦性聯盟條約(treaty of defensive alliance)。


    拿破侖繼續努力爭取奧斯曼帝國的支持。他派遣霍拉斯·塞巴斯蒂亞尼(horace sebastiani)將軍作為特使。


    拿破侖承諾幫助奧斯曼帝國收複失去的領土。他給蘇丹寫信:


    “你難道對自己的利益視而不見——難道你已經停止統治了嗎?


    如果俄羅斯在科爾夫(corfu)有一支人的軍隊,你認為那是針對我的嗎?


    武裝艦艇總是習慣性地駛向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你的王朝即將走向毀滅……


    隻信任你真正的朋友,法國。”


    —— 拿破侖致塞利姆三世(selim iii)的信。


    1806年2月,在拿破侖於1805年12月的奧斯特利茨戰役(battle of austerlitz)中取得輝煌勝利以及隨之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的分裂之後,塞利姆三世最終拒絕批準與俄羅斯和英國的聯盟,並承認拿破侖為皇帝。


    正式選擇與“我們真誠和自然的盟友”法國結盟,同時與俄羅斯和英國開戰。


    他還派穆希布·埃芬迪(muhib efendi)前往巴黎擔任大使(1806-1811年)。


    塞利姆三世支持法國的決定引發了1806年俄土戰爭(russo-turkish war)和1807年英土戰爭(anglo-turkish war)。


    塞利姆三世在塞巴斯蒂亞尼的幫助下擊退了約翰·托馬斯·達克沃斯(john thomas duckworth)指揮的英國艦隊,但在與俄羅斯的多場重大交鋒中失利,最終在他試圖改革軍隊時被其傑尼薩裏(janissaries)推翻,由穆斯塔法四世(mustafa iv)取而代之。


    然而,穆斯塔法四世仍然堅持與法國的聯盟,並派哈列特·埃芬迪(halet efendi)大使前往巴黎商討細節。


    同時,拿破侖於1807年通過簽署芬肯斯坦條約(treaty of finkenstein)建立了法波斯聯盟(franco-persian alliance)。


    然而,在最終的逆轉中,拿破侖一世於1807年7月在弗裏德蘭戰役(battle of friend)中擊敗了俄羅斯。


    法奧聯盟得以維持,並在俄羅斯與奧斯曼帝國之間促成了一項和平協議,但奧斯曼帝國通過蒂爾西特條約(treaty of tilsit)所承諾的領土(摩爾達維亞 [moldavia] 和瓦拉幾亞 [wachia])並未歸還,盡管奧斯曼帝國已經遵守了將軍隊移至多瑙河以南的協議。


    在麵對俄羅斯的背叛和法國未能執行協議的情況下,現由馬哈茂德二世(mahmud ii)統治的奧斯曼帝國於1809年1月5日簽署了與大不列顛的和平、商業和秘密聯盟條約,彼時大不列顛已與法國和俄羅斯交戰。


    1812年,奧斯曼帝國與俄羅斯通過布加勒斯特條約(treaty of bucharest)達成和平,正當俄羅斯希望解放南方戰線以應對拿破侖入侵俄羅斯的預期,俄羅斯保留了貝薩拉比亞(bessarabia),而奧斯曼帝國則恢複了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


    在後拿破侖時代,1815年維也納會議(congress of vienna)上,奧斯曼帝國仍被視為歐洲現狀的重要組成部分。


    ---


    在克裏米亞戰爭(crimean war)中,法國-英國-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於1854年3月12日簽署了針對俄羅斯的聯盟條約。


    在另一個合作的例子中,1860年,法國在奧斯曼帝國的敘利亞(syria)進行幹預,並獲得奧斯曼帝國的同意,目的是保護中東地區的基督徒,此前該地區發生了對馬龍派基督徒(maronite christians)的大屠殺。


    當時,法國在拿破侖三世(napoleon iii)統治下聲稱繼續扮演其在奧斯曼帝國中保護基督徒的古老角色。


    ---


    關於法奧聯盟的曆史,就說到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海雷丁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強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強魂並收藏海雷丁傳奇最新章節